106.chapter106

字數:20050   加入書籤

A+A-


    對於媒體在大學上作文章這件事,瑞亞沒有她的經紀人那麽在意, 她的團隊原本打算暫時瞞下衝擊哈佛的事情, 在收到錄取通知之後再公布給媒體,但消息一下子就傳了出去, 也沒辦法全部壓下來。

    當她已經成為一個富有名氣的女明星之後, 學曆、戀情……這些原本屬於私人領域的東西就變成瑞亞·諾倫這個招牌所必須展示出來的賣點。

    無論瑞亞想不想要演變成這樣, 這些最終都會成為外界評價她的要素之一。沒人強迫她當電影明星,也沒人逼她成名, 在享用了名利的好處後再哭歎隱私的缺失未免矯情,所以瑞亞選擇習慣它。

    這種事情她從上一輩子就開始適應了。

    這種程度的公關戰瑞亞都不需要親自參與, 所以她一考完試就又回到新西蘭拍戲了,《指環王》的拍攝周期十分漫長,決定拍成經典的三部曲後, 彼得·傑克遜就計劃一口氣拍完,再進行幕後特效製作。

    如今正值奧斯卡頒獎季, 環球影業出品, 韋恩斯坦一手操作的《莎翁情史》斬獲了包括最佳影片在內的六大獎項,新一任奧斯卡影後正是飾演電影女主角的格溫妮絲·帕特洛。

    雖然瑞亞押的就是格溫妮絲, 她贏得了一筆賭金, 但這還是和她沒有太多的關聯。

    可微妙的地方就在於,這部影片就是以莎翁所著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為引線展開原作者莎士比亞的故事, 裏麵還講述了《羅密歐與朱麗葉》的創作過程。

    而近幾年令人印象深刻的莎翁經典愛情戲翻拍就是瑞亞和萊昂納多那一版, 盡管他們在這部電影裏的合作比不上《泰坦尼克號》那麽出名, 不過依舊令人印象深刻。

    傳聞裏, 《莎翁情史》的女主角維奧拉就是朱麗葉的原型,莎士比亞正是因為迷戀她才創作了那部經典愛情著作。

    盡管瑞亞不是靠朱麗葉斬獲奧斯卡影後的,她也確實和格溫妮絲先後拿到了小金人,於是媒體對她們的比較就無可避免。

    由於今年有實力的奧係電影眾多,《莎翁情史》既不能像《洛麗塔》一樣引發現象級的影評狂潮,又無法像《泰坦尼克號》一樣用跨世紀的票房成績讓質疑聲閉嘴,格溫妮絲這個影後拿得比瑞亞還要有爭議。

    在鋪天蓋地的抨擊和一邊倒的質疑裏,瑞亞甚至都成為了正麵案例,刻薄的媒體人仿佛集體失憶了似的,他們忘記自己曾經是怎麽懷疑這位最年輕的奧斯卡影後,還把她來當做天賦卓絕的典型天才案例。

    “奧斯卡青睞演戲天才和戲瘋子,所以有瑞亞·諾倫和弗朗西絲·麥克道曼,可是格溫妮絲兩者都不是……”

    瑞亞習慣了做八卦新聞的寵兒,突然又被好萊塢專業媒體用這麽肉麻的形容詞誇讚,她竟然都有點不適應了。

    但她也沒有太幸災樂禍,看這些影評人翻臉迅速的模樣,瑞亞心有戚戚,總覺得下一部電影她就要被寫進負麵案例了。

    她總覺得《天才雷普利》裏麵自己的表現還不夠出色,兩大男演員的表現和情節都太有張力,瑞亞其實很擔心。

    她不是覺得自己沒有演好,要是真的表現失敗,那麽導演也不會通過她的鏡頭,隻是她出道就太張揚,一路走就一直是順風順水,起碼表麵上是這樣,這些媒體看似寵愛她,實際上對她的要求高到離譜,踏錯一步這些稱讚她、愛憐她的人就會毫不留情地把她拽下神壇。

    就像她在16歲拿到了奧斯卡青少年獎,19歲拿到了奧斯卡影後,所以23歲還拿不到第三個奧斯卡提名,那就是她的失敗。

    於是考試發揮失常是失敗,成績一般、錄取學校不是常春藤聯盟成員那也會有失她的“水準”。

    好萊塢媒體這種青睞有加和維護自然不是白來的,他們是把瑞亞看成門麵才願意向著她說話,一旦女神的形象倒塌,他們也不會留情麵。

    從這個意義上,他們有意識地避開學業問題也是想要多維護一會兒她的完美形象。

    “他們真的為你們舉行了祝福的宗教儀式?”

    這個問題拉回了瑞亞的注意力,她現在正帶著來新西蘭尋找靈感的JK·羅琳逛《指環王》劇組,陪同的場務人員給對方講了幾件趣事:“這是開拍前的事情了,瑞亞那時候還不在,為了拍攝我們和當地的部落溝通過,他們的一個長老就為我們做了祈福。”

    羅琳的英式口音把她的聲音襯得更加柔和:“這真是神奇。”

    她對這裏的每一件事都十分感興趣,“你能仔細和我說一說嗎?”

    瑞亞不知道這件事,所以她也在旁邊聽了一些,她已經結束了今天的戲份,所以有空接待這位從英國飛過來的女士。

    “那這是一個好兆頭。”瑞亞笑了一下。

    她還沒有褪去精靈的裝扮,夜般的黑色長發披散下來銀白色的長裙飄飄,即使脫離角色談論說話也散發著不食人間煙火的氣息,在電影預告公布之前,瑞亞的角色和造型都還處於秘密狀態,所以JK·羅琳到達時看到她這幅樣子都驚歎了好一會兒。

    這就讓人更加好奇,到底是誰拿下了這位美貌的年輕女演員。

    在大學的錄取通知下來之前,整個好萊塢媒體都被瑞亞·諾倫的擁吻照片震驚到了,他們苦苦挖掘那麽久的新聞最終還是以另一種方式勁爆登場,最後一個聖女貞德也還是倒下了。

    那張抓拍的像素並不清晰,但還是能看見瑞亞的臉,她正被另一個男人抱在懷裏親吻,因為沒有拍到周圍的環境,很多人還持觀望態度,拿不清楚這究竟是拍攝工作還是一次真的私密約會。

    偏偏拿到這一手新聞的記者竟然還沒有拍清楚,他肯定是離得太遠了,又沒有帶上高清鏡頭,所以隻能拍成這種程度。

    他怎麽能在拍到瑞亞·諾倫的臉之後沒有拍到最重要的男方的臉呢!

    照片處理得太模糊,隻看得出對方是一頭金發,身高有六英尺以上,可這種條件在好萊塢實在太寬泛了。

    就算是真的被狗仔記者抓到了,瑞亞的團隊也能洗白成《天才雷普利》的拍攝,馬特·達蒙在劇裏也是金發造型,而且觀眾還會買賬。

    所以媒體在真實爆料和電影炒作之間拿捏不準,瑞亞的新電影《天才雷普利》已經定下了今年的感恩節檔期,在這種時候來一次提前預熱也不是不可能。

    如果說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那邊還能用女性對象太多的障眼法來解釋,那麽瑞亞這次簡直是太出人意料了。

    即使羅琳在英國也聽聞了這次八卦爆料,沒有下限的《太陽報》甚至還在研究這個金發男人是威廉王子的可能性大小。

    而跟過瑞亞的記者更相信那是她的新任保鏢。

    畢竟這還是貼身的,而且她剛換了這個年輕的金發保鏢,就傳出了這張照片,很難不去想象這兩者之間的關係。

    羅琳也忍不住旁敲側擊:“不知道什麽時候能聽到你的好消息?”

    其實她一開始真的以為瑞亞早就和威廉王子情定終身了,但隨著她寫的小說越來越成功進入到另一個階級層麵,羅琳也意識到當初的想法有多麽天真,很多看起來逼真的故事隻是圖文描寫符合了人們想要的猜測而已。

    “好消息——你說得就像是我要結婚了一樣,這完全沒到那個地步,事實我覺得都不會有那一天。”

    瑞亞移開了眼睛,她沒有摘下淺灰的美瞳片,所以眼珠還泛著憂鬱清冷的灰色。

    等到沒人的時候,羅琳看了一眼正在不遠處百無聊賴地等候的金發男人,就算她比瑞亞大很多,也難免在這種問題上八卦:“是他嗎?”

    “他是我的保鏢。”瑞亞下意識地皺起眉,她並沒有想到輿論會往這個方向發展。

    “你很快就會知道他是誰的,瓊。”

    “好吧。”羅琳嘀咕:“這麽說那這件事是真的咯?”

    直到她們兩個人在片場附近走了一會兒,她還在感慨:“所以你是真的在和人交往,而不是為新電影做宣傳……”

    出於一種複雜的英國人心理,聽到瑞亞親口承認,羅琳反而不太想知道對方到底是誰了。

    其實這和瑞亞預想的狀況不同,好萊塢媒體猜了個遍都沒有猜到萊昂納多身上,仿佛是男方宣布戀情時的情景重演。

    難道到後麵她甚至還得花費精力去引導這個走向嗎?

    她不知道這算不算好消息,她原先隻是想要光明正大地談戀愛而已,但發展到後麵,事情就變得更加複雜。

    《指環王》的預告即將登陸,電影需要宣傳造勢,等待上映的《天才雷普利》同樣要宣傳,萊昂納多的新電影《海灘》也需要。

    不過她並不是第一次接觸這種事情,瑞亞隻希望可以順利。她對於那些宣傳手段和炒作操作並沒有那麽抵觸,畢竟誰都希望自己能夠在鎂光燈下展示出一個更加美好的形象。

    但這種把自己人生曆程變相拍成供人公開觀賞的戲劇片段的做法,對於圈外人來說是極其難以接受的,觀眾們還能樂於看熱鬧,非觀眾們就根本無法理解了。

    尤其對於是瑞亞從英國的兩位“保鏢”而言,更是另外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因為常常處理一些機密工作,他們甚至要把自己的人生遮掩起來。

    鷹眼不知道用了什麽手段把大英政府的人給調走了,從英國到美國再到拍攝場地新西蘭,跟著瑞亞過來的隻有鷹眼一個人。

    “明星還真是辛苦啊。”

    在媒體上看到她的新聞,鷹眼就是這麽評價的,無論他的語氣變得如何活躍,都隱隱帶著一種漫不經心的冷淡。

    在他們單獨相處時,這個被硬塞到瑞亞身邊的男人才會主動搭話,瑞亞用眼角的餘光打量了一會兒對方的神情,沒有說什麽。

    鷹眼並沒有和瑞亞最初見麵時那麽冷硬,“我很好奇,如果你沒有被哈佛錄取怎麽辦?”

    當他願意展現出善意的一麵,這個男人就不會討厭到哪裏去。

    發現鷹眼的性格更接近外向型並不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等到另外一個“保鏢”暫時離開後,他就開始顯露出稍微真實的一麵,或許是因為他認為在瑞亞麵前沒有過度偽裝的必要。

    她也沒有提醒,甚至放任了這位名義上的保鏢自主拿取報刊的行為,這當然是超出職業職責範圍的事情,但沒有人提出異議。

    瑞亞回答了那個問題:“我的公關可能會安排一份病例吧。”

    這是備用的方案B,方案A則出自她的經紀人馬修·馬洛伊,他把那個麻煩的戀情公開壓到這麽晚也有一半是為了這個,就算她沒有拿到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媒體大概也無法太關注這件事了。

    按照她和她現任男友公關肯·桑珊的說法,既然要炒就要玩一把大的,雙方團隊的目標都是轟炸全球媒體。

    其實瑞亞不覺得自己會淪落到那種境地,哈佛大學隻是她的首要目標,她還是會向其他大學遞交材料的。

    “那這樣你不就輸給別人了麽。”鷹眼撇了撇嘴,他已經摘下了墨鏡,深邃明亮的眼睛被室內的光線柔和,削弱了令人戒備的敏銳和鋒利。

    他指的是媒體在瑞亞和娜塔莉·波特曼之間的比較上作文章。

    於是瑞亞意識到,這是試探雙方距離感和信任度的環節了,她克製著自己往後退的抵觸反應,不得不在休息時間拿出工作狀態。

    “這又不是什麽比賽。”

    在和演戲、作品、角色之類事情以外的地方,瑞亞的勝負欲沒有那麽強,她又不是完美女孩,學習不是那麽簡單的事情,努力過後拿第一很正常,但她這幾年確實把大部分時間都花在了事業上,這也是事實。

    她記得娜塔莉·波特曼是哈佛大學畢業的學生,那對方就是拿到錄取通知了,瑞亞希望自己也能收到。

    “高等學校隻是一個加分項。”瑞亞笑了笑,“你可能不太了解,在好萊塢,劃分演員咖位的永遠都是票房和獎項。”

    而她現階段的競爭對手已經不是同齡段的娜塔莉·波特曼了。

    頂著一個代號的男人為這句話裏麵隱藏的鋒芒呲了一下牙,他搭著手問:“我以為你們憎恨彼此,定位相同的女演員間的廝殺……”

    “當我們才隻有18、19歲的時候?”瑞亞很容易就理解這段話,她們在年少的時候都演過畸戀元素的女孩角色,“再等個十幾年吧,那個時候我們可能就因為電影機會拚個你死我活了。”

    鷹眼翻了個白眼:“很好笑。”

    但瑞亞沒有和他開玩笑,就算好萊塢是世界電影的加工廠,這裏每年的電影產出量也是基本穩定的,而其中又有相當一部分是排除女演員的男性電影,就算是好萊塢,留給演技才能出眾的女演員的機會也不多。

    而她在這種戰場上,向來樂於爭鋒。

    瑞亞順著搭話:“宿敵總是比好朋友更富有戲劇性。”嚴格來說,她和娜塔莉·波特曼隻能算是陌生人,她們都還沒有見過麵。

    男人微妙地斜著兩隻眼睛:“情侶也是如此。”

    然後他接著問下去:“你想把自己的感情問題炒得全球皆知,如果摔得慘烈不是會很丟人?還是說演員的臉皮比一般人的要厚?”

    雖然他用間隙的笑聲把這句話包裹成笑話,但這是一句不太客氣的諷刺,瑞亞聽得出,她才向鷹眼感歎好萊塢媒體的趨利性和不擇手段,他就嘲笑瑞亞和那個圈子半斤八兩。

    瑞亞知道這個男人從一開始就不喜歡她。

    所以她更要明白,他到底為什麽被安排來接近自己。

    “就是這樣,歡迎來到好萊塢,特工先生,我想你會需要更強大的心理承受能力。”

    她很坦然地接受了這種毫無意義的針對,等到她成為地位穩如泰山的老牌演員,再不需要看製片廠和投資人的眼色,瑞亞大概就能視名利如糞土,假設她的事業一帆風順,那也應該是很久以後的事情了。

    “很好。”鷹眼放輕聲音嘀咕:“我想你絕對不會是那種因為感情失敗而崩潰的女人。”

    他似乎鬆了一口氣,這讓瑞亞想皺眉。

    在她開始情不自禁地根據感情失敗這個詞語展開聯想之前,瑞亞先為這句話裏透露出的信息而感到不悅,她給人的印象就是這麽冷酷堅強嗎?

    無論她會不會因為一段失敗的情感經曆而絕望,別人就已經為她預設好了簡單克服過去的結果。

    沒有女人會喜歡這種判斷,哪怕瑞亞確實不會輕易動搖。

    “我不會崩潰。”瑞亞回複得很快:“但我一定會報複讓我受到傷害的人。”

    她說得並不認真,因為感情問題總是很難理清楚,但這個試探成功地激起了鷹眼的反應。

    他煩躁地咕噥了一聲,就在鷹眼還想要說什麽,瑞亞的助理走過來打斷了他的話,男人又回歸於沉默。

    “瑞亞,你該去補妝了。”

    瑞亞的生活助理霍姆·達克很擅長應付劇組生活,有她跟組,瑞亞很難遇到麻煩,到了這個位置,想要遭遇問題也比較困難,通常都是電影拍攝和製作上的困難才會比較棘手。

    “我知道了,馬上就來。”

    女助理看了瑞亞身邊的保鏢好幾眼,霍姆知道這是瑞亞從英國帶回來的男人之一,雖然她還不清楚對方到底和瑞亞有什麽關係,但是這個身材結實出處神秘的金發男性所散發出來的特殊魅力,讓霍姆在第一時間聯想到一些曖昧的原因。

    瑞亞的經紀人都沒有發表意見,她這個助理自然隻能在這個敏感時期接受新保鏢了。

    私下裏霍姆還是忍不住和瑞亞嘀咕:“你可不要告訴我,你一定要在這種關鍵時刻移情別戀。”

    瑞亞覺得好笑:“當然不是,你一定要把所有關係都與荷爾蒙聯係起來嗎?”

    聽完霍姆也沒有不信反而情緒高漲:“好吧,那你介意你的雇傭人在工作以外的場合發展私人關係嗎?你新換的兩個保鏢比之前的更火辣。”

    於是心情複雜的人變成了瑞亞,她倒不是介意這個,隻是對方身份不一般,她擔心霍姆被利用,最終瑞亞隱晦地暗示了一番:“你不會忘記我在英國遭遇了什麽吧?他們可是從英國跟過來的……”

    想到那場牽扯出一連串麻煩的車禍,霍姆長歎了一口氣:“見鬼,看來我還是選擇酒吧好了。”

    “別用這種眼神看著我。”享樂主義至上的美國女人瞪眼:“為你工作,我可是已經缺失了5個月的性生活。”

    瑞亞移開眼神:“我不覺得這完全是因為我。”

    霍姆嗆回去:“你還是安心等錄取通知吧,你知道邁特斯有多在意這件事,娜塔莉·波特曼那邊這麽一弄,他說不定寧願花一大筆錢也要想辦法把你買進哈佛。”

    瑞亞知道自己的經紀人並不是一個多麽大方的男人,作為一個猶太人,他把自己的種族特性發揮得淋漓盡致,雖然瑞亞覺得沒什麽,但他格外惡心娜塔莉·波特曼團隊玩的這一手。

    被借用名氣肯定比借用別人的名氣上位要難受,瑞亞自己都想不到,這才過去多久,她和對方的位置就整個顛倒了。

    她爬得實在太快了,所以就連瑞亞自己都難免擔心她會跌下來。

    一照鏡子,瑞亞就注意到她臉上那層精致的妝麵出現了一點瑕疵,她知道之後化妝師會來給她補妝的,但是她心裏還是為這些細節上的缺陷浮出了一層模糊的憂慮。

    她感覺自己的狀態有一點問題。

    雖然瑞亞確實有各種各樣的事情纏身,她要完成升學任務,之後還要繼續負責兩大係列電影的製作,美國神盾局派來的人,英國政府派來的人……

    她要考慮的東西太多了,所以留給愛情的空間不得不被一再犧牲,她覺得自己和萊昂納多·迪卡普裏奧的關係公開表現出的態度有點冷淡。

    鑒於這件事從頭到尾就是瑞亞自己同意又主動向團隊爭取過來的,才會顯出她的涼薄。

    瑞亞覺得更不適應的是,她身邊竟然沒有一個人對此表示疑問,就是她的男朋友萊昂納多也沒有覺得她這樣有什麽不對,似乎她本來就應該這麽平靜淡漠。

    所有人都表現得那麽理所當然,瑞亞反而說不了什麽。

    霍姆說的也沒有錯,這段時間除了完成《指環王》的拍攝,她也隻能等待錄取通知書了。

    她的經紀人再如何憤怒不爽,他們也不能對這種比較捆綁做出任何反應,隻要瑞亞做出任何的回應,無論好壞褒貶,都會把這種還沒有太大價值的通稿炒成大熱新聞。

    這不可能幫到瑞亞,隻能是給娜塔莉·波特曼送好處。這種不劃算的生意,瑞亞不會做,她的團隊更不可能這麽做。

    所以最好的回應就是不予回應,把這種新聞當成屁放了,再用真正的實力做回應,所謂的美國高考—— ACT和SAT考試都已經出了成績,但高等學府錄取並不一味看重這個,還是拿到錄取通知書才有真正的較量意義。

    考試分數和平時成績是一項評價學生自我學習能力的媒介,那麽個人陳述和人生經曆則是另外一個評分標準。

    把所有申請材料綜合起來比較,才能決定學生是否具有被錄取的資格。

    作為常春藤聯盟之首,哈佛大學每年都能收到無數的申請書,而他們拒絕的學生數量遠遠大於錄取的學生。根據統計,哈佛的錄取率幾乎隻有10%,未來這個數字還會因為報考人數的增加而持續下降,但這並不影響世界各地的學生對這所知名學府的向往。

    而今年的招生中,瑞亞·諾倫無疑是最受矚目的申請者之一。

    在她遞交申請材料之前,哈佛大學就已經有不少人知道她要申請這所學校了,媒體提前為她做了一番宣傳。

    她不是哈佛大學迎來的第一位社會名人,也不會是最後一位。

    但作為一個最年輕的奧斯卡影後,這位聲名大噪的好萊塢女演員也不可能分文不值,至少瑞亞甚至能隻用一個名字就給學校的招生辦留下深刻的印象。

    媒體的傳播在無形中給瑞亞增加了壓力,但無論外界知不知道她的目標是哈佛大學,娜塔莉·波特曼和她計劃報考的首選學校一樣,她們之中誰能成功……這些這議論並不影響瑞亞要做的事情。

    拿到考試的最終成績,她就把結果和其他材料一起整理出申請資料寄給了哈佛大學。

    在招生正式開始前兩周,學生還得完成學校安排的麵試,由於報名的學生數量眾多,每年哈佛都要從世界各地征召誌願者,學校會根據申請材料分配給各地負責的麵試官。

    瑞亞·諾倫的個人麵試就是哈佛的優秀碩士畢業生吉利安·貝優負責,這位知名影後麵試結果和申請材料都被遞到了校長尼爾·陸登庭的桌前。

    在此之前,這份資料已經經過了招生處的篩選,但再由校長單獨翻閱還是一個罕見的現象。

    作為哈佛大學第26任校長,尼爾·陸登庭是以“資金籌集”聞名的,他擅長也享受與富商巨擘以及優秀富有的校友打交道,得益於此,他在媒體口中的形象沒有那麽美好,但這幫助他在任職期間為學校斂聚了大量的資金財富。

    在他的默許下,擁有重要的家庭背景或社會關係這一條件成為了哈佛招生中考量的要素之一。

    瑞亞·諾倫是一位年輕的知名影星,尼爾自然聽說過她,他還和家人一起去看過《泰坦尼克號》,但他並不關心這位金發影後輝煌的作品、獎項履曆,也不關注她那些精彩的各大緋聞。

    高分測驗結果,全A的平時成績,還有演員事業上的發展與進步……這些確實能夠證明這個女孩的優秀。

    不過哈佛大學每年都能收到同等程度甚至更加出色的申請材料,比起國家級、世界級競賽一等獎,青少年奧運冠軍這樣的豐碑,奧斯卡影後也就是贏在更加出名這一點。

    今年的申請名單裏,也不是隻有瑞亞·諾倫這一個好萊塢女演員,但她是最傑出的那個,這些豐富奪目的人生經曆累積起來足夠為她遞上一張入校門券,隻要她的麵試成績不會過於糟糕。

    考慮到她的職業,她的表達能力和閱曆應該不差。

    附在申請材料後麵的也正是瑞亞·諾倫的麵試結果,成績優秀。

    但這些都不是這個沒有任何出身的平民影後引起注重家世和財富的尼爾·陸登庭注意的原因——

    他把負責瑞亞·諾倫的麵試官吉利安叫到了辦公室。

    這個與往年相比顯得特殊的行為讓吉利安很不解,他不明白出了什麽事情,而校長的開場白更是讓他莫名其妙。

    “我正在查看今年新生的資料,剛好看到瑞亞·諾倫的麵試,這是你主持的吧,吉利安。”

    這句話讓吉利安·貝優意識到瑞亞應該能拿到一封哈佛大學的錄取通知書了,這並不令人意外,哈佛向來歡迎才能出眾的名人,不過他還是無法理解校長的意思,麵試的經過也大致記錄了下來,校長完全可以查看資料。

    “是的,她是一個很優秀的年輕人。”吉利安一邊在心裏組織著語言一邊回憶著這位影後小姐的麵試經過。

    因為她在今年的新生中很特別,所以吉利安對那次麵試過程記得還算清楚。

    雖然哈佛的麵試問題並不是固定的,涉及很多知識麵,但這種曆史悠久地位卓越的學校其實相當注重傳統,那些問題的本質就是在檢驗學生的應變能力和人生閱曆,也就是有一定規律可循,問題形式還是相對穩定的。

    通常第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麽選擇哈佛這樣的普通開場,從簡單的問題著手,幫助學生放鬆下來,然後再一步步發展到角度刁鑽的難題。

    每個學生都有半個小時的麵試時間,給他們充足的發揮空間。

    瑞亞在第一個照麵給吉利安·貝優留下的印象就是“露絲”,這個熒幕形象依然令人印象深刻,就算她從紅發染到黑發,吉利安還是能從一身時尚簡約的現代打扮裏認出那個氣質古典的女子身影。

    在所有學生那些漫長繁瑣、相似的麵試流程中,瑞亞·諾倫就是讓吉利安記憶猶新的學生之一,她在美國實在太出名了。

    起碼瑞亞那一輪的所有麵試官都能認出她。

    但也沒有麵試官會因為喜歡這位奧斯卡影後的作品就給她放水,他們這樣的人也難以成為一頭熱的瘋狂粉絲,更有人謹慎地從瑞亞那個著名的“童年陰影”入手考察她的品質和性格。

    吉利安·貝優覺得自己那個問題更難以回答,他直接就問了對方:“既然你是一個電影演員,我想你在未來短時間內也不會改變職業,那為什麽不選擇表演專業,反而要來哈佛的經濟管理。”

    經濟一類的專業向來在哈佛學校排名前列,所以這個熱門專業的錄取率隻會更低。

    “演戲是我的愛好也是我的事業,我會一直做演員,但不會隻做一個演員。我渴望更多的話語權,所以我需要掌握更多的能力和資源。”

    他不知道瑞亞·諾倫心裏真正的想法,但她表現出來的模樣相當自信,麵貌展現本來就應該是演員的拿手本領。不過驚嚇到麵試官們的還是她在後麵透露的信息。

    吉利安也是在親自麵試瑞亞的時候才知道這個19歲的年輕女孩已經有了自己的製片公司,而且她已經開始嚐試擔當製片人了。

    娛樂行業和金融業的關係並沒有那麽生疏,演電影和做電影、賣電影是兩回事情,對吉利安來說,一個年輕的企業老板顯然更值得哈佛大學看重。

    所以他毫不猶豫地通過了瑞亞的麵試。

    仔細回憶,吉利安也沒有在這次麵試中找到任何紕漏,他隻能詢問校長:“有什麽問題嗎?陸登庭先生。”

    “沒有什麽問題。”尼爾·陸登庭的反應很溫和,他臉上露出的微笑顯得親切,“我隻不過是有點好奇,正好你在學校,我就找你過來打探了,希望你不要覺得困擾。”

    這一屆的哈佛校長早就在一年比一年豐厚的學校投資金額中證明了自己的交際能力,他很輕易地就能和吉利安拉近關係,也得到了他想要知道的答案。

    因為這個學生是好萊塢的紅人,更是在各大媒體上頻頻刷臉,這種特殊性也導致麵試過程出現了一些不太嚴謹的問題。

    有一個稍微年輕些的麵試官就問了瑞亞·諾倫:“作為好萊塢明星,你常常會被各種各樣的傳聞包圍,但作為公眾,我還是想要求證,你是不是真的處於一段感情關係中?”

    無論他把這個問題包裝得多好也改變不了他在八卦瑞亞·諾倫的事實,瑞亞的反應比在場的其他麵試官快。

    這個年輕美貌的女星笑著反問:“我估計這個問題的價值可能在5—6萬美元之間,相當於哈佛一年的學費,如果我回答了,你們就不得不讓我來這裏讀書了。”

    顯然她的腦子就和她的臉蛋一樣漂亮。

    要不是吉利安拉回了話題,大概下一個問題就是“你的交往對象是誰?”這種毫無營養的糾纏了。

    但現在,吉利安不得不開始懷疑自己當初的決定了,他是不是不應該打斷那個年輕麵試官的問題。

    他甚至懷疑自己是不是在做夢。

    因為哈佛大學的校長尼爾·陸登庭正在問他:“聽說你們問了她一些私人問題,如果可以的話,我想知道她的回答。”

    瑞亞根本沒有正麵回應,所以也沒有記錄她的答案,隻把問題寫上去了。

    尼爾·陸登庭麵色如常地說了下去:“我的家人很喜歡她,如果能夠知道答案,他們會很高興的。”

    這個解釋讓這一詭異的話題看上去正常了許多,可吉利安還是感覺古怪。

    吉利安的回答都變得遲疑了起來:“……這種問題涉及到隱私,我就沒再問下去了。”

    聽到這個結果,校長也沒有露出失望的神色,他隻是擺擺手,“果然沒有那麽容易知道好萊塢八卦的真相啊——對了,你看過瑞亞·諾倫的介紹信嗎?”

    這個問題就讓吉利安更容易接受了,麵試官都看過學生的申請材料,“我知道,韋伯中學的校長,我在前年的學術研討會見過他。”

    哈佛大學的校長聽著沒有插話,又和對方聊了一些學校財政方麵的問題後,他才讓吉利安離開。

    加州韋伯中學每年都會為哈佛送進一批優等生,尼爾·陸登庭對這所著名中學有印象,如果他收到的介紹信隻是中學校長撰寫的介紹信,他也沒必要這麽在意一位學生的個人狀況。

    問題是,他收到的介紹信不隻一封,除了一封從加利福尼亞送過來的推薦信以外,尼爾·陸登庭還看到了另外幾個信件,足以讓他關注到這位格外有名氣的女學生。

    而且他相當懷疑,對方到底是不是故意在一輪篩選之後再把這些頗有重量的信件送進他的私人郵箱,生怕哈佛把她刷了下去。

    從未在華爾街銷聲匿跡過的“維特”給瑞亞·諾倫寫了一封推薦信,態度模糊地平述了一遍這個女孩在經濟方麵的天賦,莫名其妙的是,這封信件從頭到尾都沒有任何一句完全意義上的好話,推薦人本身似乎根本不看好瑞亞在這方麵發展。

    最讓尼爾·陸登庭困惑的是,這位年輕的維特——安德裏·維特甚至在信末推薦瑞亞進修政治專業。

    就像兩方從未溝通過一樣。

    安德裏·維特的推薦信讓人一頭霧水,那知名科學家漢克·皮姆的信件還有那麽幾分道理,他倒是在信裏麵誇瑞亞·諾倫了,但具體內容也完全偏離了,拿過諾貝爾的生物物理學家給瑞亞寫介紹信,這件事本身就很莫名其妙。

    起碼安德裏·維特還嚐試過在好萊塢拓展事業呢。

    何況漢克·皮姆寫的內容還都是一些奇怪的事情:“瑞亞是一個富有英雄主義精神的人,雖然她自己還沒有意識到,但她所實現和試圖達成的,都能夠證明並且將會證明這一點。”

    “考慮到她能夠為這個國家、這個世界所做的,瑞亞完全值得任何一所學校為她敞開大門……”

    如果不是已經事先了解過瑞亞·諾倫的個人經曆,尼爾差點以為這是能夠影響到未來的政壇後裔,簡直誇張至極。

    然而微妙的是,他確實收到了來自國家特殊政治機關方麵的暗示。

    要不是瑞亞的身世早已經公之於眾,稍微關注娛樂新聞的人都知道她的生母是一個女支女,尼爾·陸登庭真的會相信她來自一個勢力可怕的家族。

    在把懷疑的種子播散到她的生父之前,尼爾先對這個女孩的交往對象感到好奇,如果她真的有的話。

    因為這些試圖幫助瑞亞·諾倫,情願為她發展關係、展示人脈的人和勢力,顯然不曾真正了解她,他們不知道她的能力足以通過哈佛苛刻的挑選,甚至對此毫無頭緒。

    這表明他們與瑞亞之間有一定關係,但絕不親密。

    在哈佛擔任校長第八年的尼爾·陸登庭很難不把這件事想得深入複雜,這是他這種善於經營的天才的本能,也是他的弊端。

    尤其是當他打探到其他瑞亞報名的大學並沒有收到這些信件的時候,那些猜想就變得更加離奇。

    畢竟經過媒體的渲染,誰都知道,瑞亞·諾倫的首要目標是哈佛大學,那麽這些人想要實現她的願望,就隻會找到他這裏來。

    所以即便和好萊塢那個圈子離了十萬八千裏的哈佛校長,也無法不感興趣——她的男朋友到底是誰?

    支付了這麽大一手筆的人究竟和她是什麽關係?

    這為這個沒有任何人脈背景的平民女孩,一路從雜誌平麵模特爬上好萊塢的一線位置解釋了一部分原因。

    “這可真是瘋狂。”

    哈佛校長在心裏感慨,他迫使自己閱覽了一些好萊塢的娛樂新聞,與枯燥但關鍵的金融信息相比,這些行文跳躍形容豐富的文字顯然輕鬆許多,但也沒有任何重要意義。

    他隻能勉強記住一些常見的明星名字和,還有他們之間錯綜複雜的關係,尼爾·陸登庭能記得瑞亞,完全是因為她的名字簡單易上口。

    在最近一些報紙的娛樂版麵裏,尼爾能看到格溫妮絲·帕特洛拿到了今年的奧斯卡影後,但他對這張臉的印象很模糊,看那些專欄作者的評價也是好壞參半,爭議很大,似乎不如上一屆的瑞亞·諾倫影響大。

    他還看到了那篇“哈佛之爭”,原來把目標定在哈佛的好萊塢女演員不隻瑞亞·諾倫一個,不過尼爾對娜塔莉·波特曼的記憶不深,他不記得這個年輕聰明的猶太女孩是不是進入了錄取名單。

    就算是專注於經濟和行政管理的哈佛校長尼爾·陸登庭,也能從這些有誇張作秀嫌疑的娛樂新聞裏快速收集、整理並獲得信息——

    哈佛校長對這個陌生的世界和規則做了一個較為武斷的判定,根據他這個身份所能掌握到的信息和資源,他完全能夠拋開好萊塢的準則——作品、票房、獎項來評判。

    他不知道哪個好萊塢女演員的演技最驚人,也不知道哪個流行天後的號召力最強,但尼爾很清楚,瑞亞·諾倫是絕不會因為一部撲了票房的電影、一件轟動的醜聞而輕易倒下的。

    這無法保證她的成功,但絕對能保護她的失敗。

    他盯著那些美麗而又各有特色的女演員,從那些五花八門的資訊中看出她們的夢想和野心,然後又在一種朦朧模糊的預感中體會到她們的不甘和落差。

    有瑞亞·諾倫這樣的女演員在前,所有其他好萊塢女星都變得如此黯然失色,就算是獲得相同的影後獎杯、入圍重量級的國際競賽都壓製不下那個女孩身上凝聚的光環。

    可即便如此,她們還是樂此不疲地與瑞亞·諾倫聯係在一起,試圖吸取她的名氣、光環,然後拉下這位風光過頭的女演員,得到上位的機會。

    然而瑞亞有多優秀,多成功,就有多漂亮,多迷人,魅力是與名利直接掛鉤的,明星這個職業把這一點放大得過於鮮明,勢利狹隘卻又如此吸引人。

    所以瑞亞才會看上去如此耀眼,她的完美是她展現給大眾,然後公眾又通過媒體反饋給她的,這一點在目前看來無懈可擊,於是任何其他定位相似、有相同點的女明星都會在對比中落下風。

    問題是,她們真的清楚,她們的對手是個什麽樣的人物嗎?

    一直了解到瑞亞·諾倫和英國之間的複雜關係和緣分,哈佛校長尼爾·陸登庭再怎麽冷靜,也不由從心底裏認同安德裏·維特——

    她確實更適合政治專業。

    瑞亞所創的真我製片公司和真聞網這種程度的撈金能力還不被尼爾·陸登庭放在眼裏,他更感興趣的還是這個女明星的交際天賦。

    從美國到英國,從企業家到政府……這種遠超娛樂行業範圍的社交圈才是真正可怕的地方,而且涉及到的人物都還是尼爾·陸登庭認識的。

    深吸了一口氣,哈佛校長在嶄新的錄取通知書空白處加上瑞亞·諾倫的名字,他也是才知道這個大名鼎鼎的影後全民是瑞亞·諾倫·帕克。當然,他從未聽過帕克這個姓。

    蓋上印章,放入信封,之後這份通知書就會被郵遞到瑞亞·諾倫手中,成為她新一項值得被稱讚的優勢。

    但在收到這份令人驚喜的回應之前,瑞亞卻先在新西蘭收到了一份假的哈佛回函。

    而裏麵放著的當然不是哈佛大學的通知書,而是一封死亡危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