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章 真正的絕望
字數:4207 加入書籤
女官在前側麵帶路,李治、李元璦在正道上先後走著。
李治忽然道“你且去吩咐尚食局準備膳食,孤等會要與十六叔一並用膳。”
女官恭敬行禮,說道“太子與吳王多年未見,想必有許多話要說。聖人這裏離不開太子,酒品換成竹葉青如何?”
李治滿意的點了點頭道了一聲好。
尚食局準備膳食隻有規程,太子與一品親王聚餐,自有相對身份的膳食,除非是有特別要求。
如無特別吩咐,就他們的身份尚食局準備的酒多以國宴酒為主,不是陳年杜康就是陳年汾酒。
竹葉青是一種以汾酒為底酒,再添加砂仁、紫檀、當歸、陳皮、公丁香、零香、廣木香等十餘種名貴藥材釀製的新酒,相比杜康、汾酒的醇香,竹葉青酒味烈度不大,飲後使人心舒神曠,有潤肝健體的功效,隻要不莽喝個十幾二十斤,即便不善飲酒之人,亦不容易喝醉。
帶著幾分凝重的看著女官離去的身影,李元璦跟在李治身後走了幾步,問道“此宮人心思靈巧,奉聖人詔命,卻能不急不躁,穩而行事,不簡單呐!”
李治頓了頓道“你也察覺出來了?這後宮重地,太子府裏的妾俾不變入內。父皇體恤,安排宮中妾俾侍奉左右,共計十人。這父皇身體抱恙,諸多後宮嬪妃妾俾皆為自己未來擔憂。此女卻無異樣,小小一才人,卻有玲瓏心思,進退有序,確實難得。較我宮裏的幾位,可勝太多了。”
李世民給他安排的十位妾俾,到現在隻有這一人,給他的映像最深。
他搖頭歎息,有些煩悶。
李元璦目光一凝,心底徒然升起一股不祥的預感,他一直擔心的事情,似乎即將發生了。
在很久以前,他記得李治就跟他說過,能不能讓他出出主意不娶王氏女為妃。
李元璦當時有些茫然,隻以為李治口味較重,不喜歡王氏女。
但娶王氏女是李世民親自安排過問了,而且都下令恭祝天下了。
李元璦哪有那本事讓李世民改口,在這封建時代,連他自己的婚姻都是李世民這個長兄定的,何況李治是李世民最寵愛的親兒子。
隨著年歲的越長,宮廷裏的事物見得多了,對於李治亦越發的了解,李元璦的政治覺悟也得到了不小的提升,已經察覺到了李治的心思。
李治不願娶王氏女為妃,不是容貌的緣故。
他本非好色之人,到了他這個身份境界,也不缺美色,他在乎的是王氏身後的王家以及關隴貴族。
王皇後出身太原王氏,北朝名門,祖父王思政,曾任西魏尚書左仆射;父王仁祐,貞觀年間擔任羅山縣令。王氏與唐朝皇室係舊親,唐高祖李淵之妹同安大長公主是王氏的叔祖母。王氏既是西魏重臣的後裔,其父母兩族亦都是唐朝皇室的姻親,屬於關隴貴族。也就是說現今的太子妃身兼太原王氏與關隴世家兩大關係人脈……
李治最忌憚外戚,王氏底氣那麽足,他能喜歡都有鬼了。
尤其是李世民現在病入膏肓,王氏女這個品德優良的太子妃是皇後的不二之選。
李元璦記得曆史上李治一開始就縱容蕭淑妃跟王皇後鬥,然而蕭淑妃就是個不爭氣的主,有李治撐腰都沒玩出花來。
最後還是武則天出來一舉雙殺了王皇後與蕭淑妃。
講真的,如果蕭淑妃爭氣一點,能夠扳倒王皇後,真就沒有武則天什麽事情了。
李元璦想著如何避免問題的出現,
李治也在為自己的後宮頭疼,
王氏女這個太子妃成為皇後,幾乎是定局,就是不知東宮裏的那些妾俾有沒有本事將她懟下來。
兩人各有心思,來到內宮。
迎麵走來一個端著剩餘清水的侍婢,見到李治忙作福行禮。
李治頓住了腳步,問道“父皇如何了?”
侍婢輕聲道“聖人剛剛服食了仙丹,正在等著太子與吳王。”
李元璦聽到仙丹眼珠子都瞪了出來,這仙丹哪裏是正常人吃得?
杜春子好好的一個人,將自己吃的人不人鬼不鬼的。
能不能長壽,李元璦不知道,但跟杜春子這樣,吃出了一股百毒不侵的怪樣子的那是少中又少。反正十個有九個受不住考驗。
李元璦低聲道“皇兄怎麽能吃那玩意,真有長生就不會有大唐了。這世上隻會有一個國家皇帝……”
李治頓了頓,後頭看著李元璦,眼中微紅,然後輕聲道“你真當父皇不知道嘛?”
李元璦看著麵前的李治,一切都明白了。
李世民知道!
李治也知道!
但是李世民還是吃了。
為什麽?
這不是沒有辦法了嘛?
病入膏肓,誰能做到安安靜靜的等死?
秦始皇做不到,漢武帝做不到,唐太宗一樣做不到。
都是要死!
萬一呢?
萬一真有奇跡出現呢?
反正都要死,為什麽不試一試?
到了這一步,吃不吃仙丹又有什麽意義?
不如存有那一點點虛無縹緲的希望!
李治輕聲道“王玄策此次橫行天竺,從天竺擄來了一個叫那邇娑婆寐的天竺僧人,說他有兩百多歲,懂得長生之術,父皇便讓他在金飆門內造延年藥。我本想規勸,父皇卻先一步說到。他若病故,怪不得天竺僧人,是他自己咎由自取,讓我放天竺僧人回國,不必遷怒於他,更不必為難他。”
李元璦心底沉重,不知該說什麽。
他也聽過李世民晚年迷信長生之道,亂服食丹藥暴斃,想不到其中居然有這種曲折。
這比迷信長生之道更加無力,更加難以讓人接受。
兩人走進內堂。
闊別多年,李元璦再次見到李世民,心底莫名一酸。
他實在難以將那位英武不凡的大唐天子與麵前這個精神萎靡,麵色枯黃的病人連在一起。
“十六來了!很好,比想象中的快嘛!”
李世民的聲音有些有氣無力,盡管他想維持帝王的威嚴,可是任憑如何努力,聲音亦不可能洪亮了。
“見過皇兄,臣弟來晚了!”
“不晚,你來的一點不晚!皇兄很是欣慰。有你十六在,太子那邊,皇兄可以放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