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宴席·中
字數:3737 加入書籤
“哦對了,上次孫瑟瑟還在去往大明寺的路上,派人毆打孔時呢,當時鬧的挺大一件事,幾日便被壓下來了。也對,人家的親姐姐是宮中的貴妃娘娘,生下皇子正得盛寵,有什麽事情壓不下來?”謝夫人慢慢講述。
身處淮安貴婦圈,關於世家小姐們的事情,她時常有聽聞,包括那位孫瑟瑟,雖說是孫家嫡四小姐,也還是個不懂規矩的女孩。哪裏能跟宮中的貴妃娘娘相比?
不過,與她自己的女兒謝鳶比起來,真是有過之無不及,都是大膽的人兒罷了。
大明寺……戚玉忽然想到今年初去那裏看望亡母時,正好看到有一位富家子弟在教訓人,隻是沒想到竟是內閣大學士的嫡小姐?
“我記得孔時是跟著孫林大人學習成長起來的吧?”謝鳶也略有耳聞。
謝夫人默認點頭道“孫林大人是孔時的師傅,就是瞧他為人不錯,才決定把庶出的二女嫁與他,還以為是舉案齊眉,誰想到……”
那孔時不就因此得罪了孫林大人?為了給心愛女子一個名分,不惜得罪內閣大學士以及正得寵的貴妃,賠上自己的前程,真是可惜了。
眼看著皇上就要來了,蘇公公聽聞到下方吵鬧,趕緊圓場各自安慰幾句說了好話,又安排各位官員及親屬回歸原位,宴席準備開始。
孫瑟瑟敢如此吵鬧,歸根結底是家中大人還未到場……
謝鳶和戚玉回到原位上,看到戚建已然是醉醺醺的狀態,也不知道是誰灌給他的酒,真是分不清場麵。
“皇上駕到,太後娘娘駕到!”
“定興侯到!”
隨著蘇公公扯起嗓子的喊叫,席上所有賓客起身,皆行跪拜禮迎接,三叩首以後站在原位,等著上麵的命令。
目光往上移去,看見明黃龍袍的蕭長恭親自攙扶著太後,在旁人看來,好一副母子情深的畫麵。
待太後先行入座以後,蕭長恭才招手對眾位道“各位都落座吧。隻當是自己家宴,無需恭敬,隨意就好。”
“謝太後,謝皇上!”席上俱異口同聲道,戚玉因為不知道要說這句話,一下子沒反應過來,隻好張張嘴佯裝做做樣子,腦袋還往裏縮了縮,生怕被別人瞧見。
卻不曾想,小小舉動已然落入別人眼中。
回京後初次與大家見麵的蕭景,身穿月白廣陵袍子,腰間綁著一根佛頭青卷雲紋銀帶,身材挺秀高頎,當真是清新俊逸。
因此惹來不少女兒家的目光。
落座以後看到戚玉隻動動嘴型的假把式,且慌亂四顧,不禁搖頭失笑。
得了蕭長恭的恩允,大家方才敢落座,緊接著開啟宴席帷幕。
隨著絲竹聲樂杳杳響起,從亭下左右兩側窈窕上來兩列舞女,見她們隻著杏黃底羽紗薄衫,肚皮若隱若現,上身下姿在緊俏的舞服下更顯婀娜,稱的上是秋水伊人,舞動起來美不勝收。
更有宮女開始呈上酒水佳肴,是一些在宮外不會見到的美食。一時間,美女香,佳肴香,在明華閣空中飄蕩經久不散。
趁著大家注意力都在舞女身上,戚玉才敢抬起頭張望,耳邊全是孜孜好聽的樂聲,眼前身姿繚亂,看的她眼花。
對麵的孫瑟瑟還對潘霜兒冷眼,隔壁桌的老大人對著露出肚皮的舞女流口水,也有正兒八經端坐賞舞的正人君子。
戚玉透過舞女身姿看向薛巡的位置,見他眼神落在舞台中央,不由得賭氣。下一秒目光投過來,正好與她來了個對視。
戚玉小家子氣,趕緊移開不再看他,撅著的小嘴足以說明自己吃醋。
頓了頓,再把目光落在舞女身上,看到露出的雪白肌膚時醋意大發,悶著腦袋生氣。
薛巡還疑惑的撓了撓頭,怎麽感覺阿玉不高興了?要不是座位有主次規定,非得坐到她身邊去不可。
座位高他們一截的蕭景目睹整個過程,樽中美酒恣意,落入喉間卻一點兒也不痛快。
一曲舞罷,舞女們按照次序默默退下。
絲竹聲也一同戛然而止,明華閣再度恢複安靜,大夥兒們都把目光移向九五至尊的位置。
但見蕭長恭站起身來,手中執酒樽,對著眾位豪爽愜意道“今日有這宴席,想必大家也都清楚,是為了朕的好兄弟蕭景接風洗塵而設。”
這時下方一個粗獷聲音響起,“蕭侯為我大魏立下戰功,微臣們自當情願迎接他歸來!”
緊接著,大夥兒們又異口同聲跟著說“我等心甘情願迎接蕭侯歸來!”
戚玉沒注意,又隻好張張嘴做假把式蒙混過關。
蕭長恭讚許點頭“說得好!今日這第一杯,先敬蕭侯。”語罷側過身子對著蕭景微微頷首,隨即一飲而下,然後大夥兒們跟著飲下第一杯酒。
一直安靜坐在皇帝左側的太後娘娘沒說過一句話,隻噙著微笑望著眾位朝臣及其家屬,像個毫不相關的旁觀者。
戚玉這才正眼看向蕭景,他著月白袍子跟戰場上殺戮的模樣大相徑庭,有一股風度翩翩然的感覺。
杯酒一飲而下,幹淨又利落。
似乎察覺到這邊的目光,蕭景轉頭與她打了個照麵,淡淡的眼神中什麽感情也沒有,宛如陌生人。
今兒是他回來的第三天,想必一直在忙自己府上的事情,戚玉不想主動去打攪他。回憶起漠北的事情,也隻是迫不得已罷了,在那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隻能仰仗著他。
之前的事情關乎生死,就跟做夢一樣,後來想想真覺得驚險。
再看到蕭景堅毅的臉頰輪廓時,仿佛又回到那時候。
隻是今時的他,少了戾氣,多了絲淡漠。
蕭長恭對眾位賓客講了什麽戚玉沒有聽進去,等到胡思亂想回過神以後,聽到一個小孩子奶聲奶氣的講話聲。
謝鳶告訴戚玉說,那是孫貴妃生下的皇子,如今養在太後膝下,白白胖胖挺可愛的。
戚玉隻覺得小皇子說話帶著一股氣派,從小就端著皇子的架子。
然後就是一群大臣對小皇子說阿諛奉承的話,讚不絕口,連人家簡單喝一口水也能誇的天翻地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