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7章 倉惶撤退

字數:5495   加入書籤

A+A-




    他繼續站在土堆上,在星月光芒下默默思忖,下不了最後的決心。突然他看到在義軍營地,他白天沒有奪下的那座炮台旁邊,又多了幾個黑影,比白天那座炮台更高更大。他頓時吃了一驚,立刻明白,對方是在天黑之後,召集大量人手,搶築了好幾座炮台。大約不到天明,這些炮台就會一起發炮,這樣猛烈的炮火攻擊下,他的營地可能很難堅持下去了。這一刻,他下定了決心,不再猶豫。

    當他回到帳中時,將領們已經到齊。大家見他進帳的時候神色嚴峻,嘴唇緊閉,知道戰事已經到了決定關頭。但是都猜測不出他如何決定,大家普遍的想法還是按著左良玉傍晚開會時的話,要主動進攻,以戰為退。

    等他坐下之後,大家的眼光都集中在他身上,整個大帳中靜悄悄的氣氛緊張。倘若這時有一根針落到地上,眾人也都能聽得見。左良玉的目光按著官職的高低向肅立兩邊的眾將官掃過,輕聲道“如今這局勢,你們都清楚。你們看,這仗如何打,才能盡量保全咱們的兵馬?”

    眾將相顧無言,不知道他為什麽這麽問。這時候,從東方傳來隆隆的炮響。左良玉明白這是義軍故意向楊文嶽的陣地中打炮,使他不堤防正在趕築的那幾座炮台。他因為看透了敵人詭計,不自覺的從嘴角流露出來一絲冷笑。隨即,他用威嚴的目光掃視眾將,等待他們說話,一位職位較高的將領見他的目光望過來,便習慣的清清喉嚨,回答說

    “請大帥下令!屬下追隨大帥多年,大帥說怎麽打,我們就怎麽打。拋頭顱,灑熱血,全憑大帥一句話。”他見大帥並沒有點頭,又接著說了一句,“或強攻敵人營地,或去上遊奪取敵人水壩,都請大人吩咐,但末將覺得必須盡快決定,不能遲疑不決,免得誤了大事。”

    左良玉聽了這話,沒有特別的表情,轉向身邊的一位素有智囊之稱的幕僚,輕輕問道“局勢如此不利,你是智多星,有何善策?”

    這個幕僚本想勸他退兵,但是不敢說出口,怕一旦退兵引起全軍崩潰,日後追究責任,怪罪到他的頭上。略一思忖,道“依卑職看,拚力進攻敵人營寨,以進為退,置死地而後生,也許能有一線希望。”

    左良玉冷冷一笑,搖頭道“已經晚了。”

    於是帳中又是一片沉默,左良玉知道大家拿不出好主意,目前時間緊迫,也不允許在這裏商量太久,他嚴肅的望向大家,說“目前進攻闖軍大營,已經晚了,奪取上遊水源,也斷難成功。唯一上策就是離開這裏,立刻離開,不能等到天明。”

    全體將領幕僚都吃了一驚,所有目光又一次集中到他的臉上。他帶著焦急和憤怒的眼神,繼續說道“剛才我又看到賊寇在修建炮台,而且一起修建了好幾座,全是大炮台。等黎明之後,必然會向著我們營地一起開炮,這樣猛烈的炮火,咱們必將潰亂。敵人見有機可乘,三十萬人馬一起猛攻。到那時,楊營和汪營會先我們而逃。他們一逃,我們三麵作戰,也許是四麵被圍,再想退走就沒有機會了。如今隻有一個辦法,就是我們離開這裏,先走為上。”

    左夢庚比較實在,急忙道“父親,咱們現在一走,楊營、汪營,還有虎大威等將領們怎麽辦,要不要通知他們一聲。”

    左良玉冷冷的道“不必,讓他們聽天由命吧!如今保我們左營十二萬將士性命要緊,顧不得那麽多了!”

    一名幕僚道“倘若楊督師、汪總督,還有虎鎮等人馬全部覆沒,但隻有我們保全撤走,朝廷豈能不聞不問?”

    左良玉有些惱火,狠狠的瞪了這名幕僚一眼,說“朝廷的事情我都看穿了。今日隻說今日,保我自己將士要緊,日後的事情何用今日擔憂。”

    那個幕僚知道自己問的唐突了,嚇的趕快拱手道“是,左帥說的有理。”

    左良玉又道“我們先往許昌撤離,到了許昌立定了腳跟,再做計較。”

    這些人知道就憑現在左營的狀況,許昌也不是立足之地,但也不敢多問。其實左良玉話雖這麽說,他的目的也不是駐軍許昌,而是要從許昌直奔襄陽。他心裏清楚,河南完了。隻要還有那個叫範青的人在闖營主事,整個中原都沒有他的立足之地,隻是他不願意馬上把奔往襄陽的話說出來。

    大家正等待他說出如何可以全師而退,左良玉陡然提高聲音道“諸將聽令。”

    所有的人一起緊張起來,恭敬的站直身子,注目望他。隻聽左良玉非常清楚的把退兵的部署一條一條的說了出來,哪一個將領在前開路,哪一個將領往後護衛,哪一個將領居中策應,他都考慮的十分仔細,說的十分明白。最後,他命令諸將出去後,馬上整隊,等他的號令一下,立刻出發。

    負責在前麵開路的將領問道“如果我們向西南去,要穿過楊營的部分駐地……”

    左良玉不耐煩的打斷他的話,“事到如今,也顧不得那麽多了!”

    眾將肅然退出。

    大約到三更的時候,有幾個騎兵從左營中軍奔出,分向左營各處,沒有號角,也沒有人大聲呼叫,但見各部營寨的人馬都按照預定的部署開始向西南迅速開拔。當他們經過了楊營的部分防地時,把楊營人馬衝的大亂。

    很快楊文嶽、汪喬年都知道了,趕快派人過來詢問,“是何緣故,忽然移動軍隊?”

    左良玉根本不見他們的人,隻派一名中軍將領回答,說“奉了皇帝十萬火急的命令,讓他繞道去攻打開封。”

    來人又問“攻打開封應該向東,怎麽大軍卻向西移動?”

    中軍將領冷冷的道“這是機密,不便奉告。”

    左營人馬就這樣直奔西南而去,順手還搶奪了楊營的騾馬。楊營的士兵事出意外,趕快出來阻攔,但左營士兵毫不猶豫,立刻揮刀砍殺,很快兩營人馬就混戰到一起。但左營人馬不敢多停留,一麵砍殺,一麵放箭,一麵急忙撤退。

    汪喬年在帳中聽到這個消息,先是驚得目瞪口呆,隨後頓足歎氣,不知所措。他早就害怕左良玉會來這麽一手,今天果然如此。他想去找楊文嶽商議,可還沒出營帳,又有親兵來報告,說楊文嶽也拔營撤走了。原來,楊文嶽有火燒店的經驗,那一次他差點沒能逃脫,全虧將士們把他強擁上馬,撇下傅宗龍,才保住一條老命。現在一見左良玉逃走,他也不管汪喬年死活了,當機立斷,馬上集合自己的部隊向南方逃走。汪喬年知道楊文嶽把他扔下了,一直主張死戰到底的他,卻在親兵親將的擁促下向東南逃竄,由於逃的太急,連皇上賜給他的尚方寶劍都丟掉了。在逃走的路上又把總督的大印和皇帝敕書也丟了。

    總兵虎大威原本歸楊文嶽指揮,本想保護楊文嶽一起逃走,豈料,楊文嶽逃的太快,都沒跟他打聲招呼就先逃走了,接著聽說汪喬年也逃走了,他知道大勢已去,便率領自己的人馬向東南方逃去。

    這短短的一個多時辰,官軍的十七萬大軍全部崩潰。十七萬大軍分成好幾股人馬逃竄,最大一股是左良玉部隊,另外是楊文嶽一支,汪喬年一支,虎大威一支。在逃跑的過程中,又有整建製的官兵從大隊人馬中分離出來,分頭逃竄,於是又出現了大大小小的十幾支逃跑的部隊,他們互相爭奪道路。將士們恨不得能比別人多生兩條腿,或能長出一對翅膀才好。

    唯一不同的是左良玉的部隊,雖然也是逃跑,但一路上部伍不亂,哪個將領在前,哪個將領在後,左右的將領是誰帶隊,都清清楚楚,按著左良玉事先的安排行軍。

    他的帥旗也已經卷了起來,由掌旗官手下的士兵扛著,緊緊跟在他的後麵。他自己雖然換了小兵的衣服,但毫不影響他作為全軍主腦,指揮軍隊,發布命令。一切情況都隨時有人向他稟報,他也隨時發出必要的命令。士兵們不知道他的位置,但他的親兵親將,尤其是中軍將領都曉得他的所在。這些情況確實表現出左良玉不隻是經驗豐富,而且確實很有將才。

    不僅如此,對於如何應對義軍的追擊,如何迎擊義軍的攔腰截殺,他胸中也早有準備,因為在這些年的戰爭中,這些手段都是被他或者對手經常使用的。他雖然騎兵不多,不足一萬,但都是在打張獻忠時經過惡戰鍛煉的精銳部隊。他命令騎兵一部分在後掩護,一部分分在兩翼,還派了許多遊騎在三四裏外巡視,一旦發現敵人,立刻燃起火光報警。全營可以馬上占據有利地形,等待迎戰。另有兩萬步、騎精兵作為中軍,隨著他的最精銳的標營三千人馬,一同前進,倘若某處出現危急,可以隨時策應。

    第二天早晨,太陽慢慢升起,超過了樹梢,左營人馬經過一夜緊張的奔跑行軍,已經走出五十裏之外。騎兵還不怎麽樣,步兵已經是相當困乏。這幾天大家水喝的不多,飯也吃不飽,在平時跑五十裏或者還能保持精神,但今天就不行了,人困馬乏,越走越慢。

    左良玉回頭看,沒見到闖營的追兵,他心中暗自慶幸,範青終歸是年輕,再有智謀,也不能思慮周全,沒料到他會逃走的這麽快,不曾派人馬攔住他的去路。

    又走了一二裏路,他們發現義軍的騎兵追了上來,人數約有兩萬左右。左良玉心中一驚,立刻命令後隊做好迎戰的準備。但奇怪的是,這支義軍並不逼近左軍,總保持著二三裏路的距離。有時派小股騎兵前來騷擾,並不認真打仗,與左軍稍一接觸又退了回去。就這樣,左軍在前麵走,他們在後麵走,就好像是送行一般。

    左良玉發現前方並無伏兵,後麵的追兵也不算多,且不窮追猛打,開始放下心來。他擔心人馬過於疲倦,倘遭受意外,不能倉促應戰,便下令全軍趕快打尖休息。在打尖的時候,部隊還十分整齊,擺好了迎戰的架勢。但闖營的騎兵並不主動進攻,也在遠處下馬休息,偶爾有十多個騎兵馳到附近窺探,左良玉的騎兵一旦迎上去,他們就趕快退走。

    不一會兒,左營戰士都吃了幹糧,飲了冷水,精神也恢複過來,馬也飲了水,大軍又繼續前行。義軍照樣在後麵跟隨,仍不逼近。左營的將領一般都有豐富的作戰經驗,見到這奇怪的情形,絲毫不敢鬆懈。也有些人心中納罕,為什麽闖營的這支兩萬人的騎兵不猛攻上來呢?他們人數少,但這些日子吃喝休息的好,精力旺盛,而左營將士如此疲憊,一旦對戰起來,左營是要吃大虧的。這麽想著,就有人在馬上小聲議論起來。

    左良玉自己也有些驚疑不定,但他為了穩定軍心,故意裝作滿不在乎的樣子,對左右親隨說“這有什麽可奇怪的?自古打仗就有兩句話‘窮寇莫追,歸師莫遏’。現在我們不是打了敗仗,而是全師退出水坡集,奔往許昌,萬眾一心,軍容整肅。賊寇們見無機可乘,就不願意同我們打硬仗,損失兵馬。他們跟在我們後麵幹什麽?還不是想把我們沿路遺棄軍資搶去,看看能不能在我們混亂的時候占點便宜。所以要緊的是我們自己不能疏忽大意,不能讓敵人有機可乘。”

    一名身邊的將領說“我們現在隻看到他們的一部分人馬,我擔心他們的那個主將範青,還有陳永福等人率領大軍隨後就到。”

    左良玉道“我想,柿子撿軟的捏,眼下範青的大隊人馬定然是一心一意的去消滅楊營和汪營兩軍,一兩天之內都不會全力來追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