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畝產多少?

字數:5400   加入書籤

A+A-




    皇宮之內

    “李祐造反,其他的皇子,都是什麽表現啊?”李世民臉色平淡的問百騎司的雲瑞道。

    雲瑞連忙行禮,“陛下,東宮昨夜傳出歡騰之聲,似乎是太子和幾個太監在飲酒,還有昨夜東宮門庭若市,人進人出”

    “四皇子李泰府上昨夜也舉行詩會,喧嘩一片”

    “”

    李世民聽了幾個皇子的所做所謂,臉色冷的像是蒙上了一層霜。

    雲瑞“吳王這幾日倒是閉門不出,聽說是在讀書。”

    李世民不由抬起頭,眼中的嚴寒解凍了幾分。“嗯?是嗎?”

    五皇子李祐造反,在一群兒子沸騰的都在想方設法籠絡朝臣的時候,李恪的這種淡然處之的態度,不由讓李世民眼前一亮。

    “去,把恪兒叫過來,朕好久沒有和他說說話了。”

    沒過多久,吳王恪騎馬而來,被招進了書房。

    “父皇!”李恪行禮道。

    “恪兒,聽說你最近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在家看書?看的是什麽書啊?”李世民放下手中的事兒,笑著把他攙扶起來說道

    “哦,看的是一些兵書,還有其他的一些大儒的書。“李恪連忙老老實實的回答道。

    李世民聞言不由臉上笑容更盛了,“不錯,不驕不躁,李祐造反,其他的皇子都在籠絡朝臣,恪兒卻在讀書,如今看來還是恪兒令人欣慰啊!”

    “走,陪父皇去花園裏走一走。”

    “是,父皇!”

    李恪心中簡直欣喜若狂,連忙起身,說起來,自己極少有這種和父皇相處的機會。

    兩人聊著聊著自然就會聊到了治國平天下的道理。

    “恪兒,你為何讀兵書啊?”李世民看著花園裏正盛放的話,淡笑著問道。

    “父皇,大唐周邊東有高句麗,西有吐蕃,無論何時都應該厲兵秣馬”

    李世民點頭,“不錯,能有如此心思,極為難得啊!”

    而對於李世民來說,雖說自己也算是英明神武,但是自己的皇子竟然公然造反,心裏如何能不難受?

    雖然太子和李泰等皇子都非常的優秀,但是每一個卻又都十分的瘋狂,弟弟李祐造反,你們竟然還有這種心思?

    如今看來優秀反而沒有人品更重要,優秀的人越是想要爭鬥,越是想要爭鬥爭帶來的後遺症越大,他真的怕玄武門之變再一次在下一代重演。

    恪兒能保持此種平和的心態,表現的如此老實,這不禁讓李世民心中大感欣慰。

    “父皇謬讚了!”

    吳王恪連忙行禮道,內心狂喜的同時,不由心中愈加的震驚,腦海卻是恍若一道驚雷擊中他一般,楞在原地。

    他的內心震撼不已,心裏砰砰的如雷一般跳動。

    這就是,不爭乃是最大的爭嗎?

    他不由再心中狂呼“妹夫真乃神人啊!”

    今天父皇竟然多次的肯定自己,這在以往的時候可是從來沒有過的啊!

    在接下來一次又一次的聊天中,李世民臉上的笑容愈加綻放,他發現了李恪身上的才能,而且更重要的是他發現自己這個兒子非常的溫順,關鍵是不會有太過於暴戾的情緒,即使麵對皇位也是如此的淡定。

    父子二人走了好大一會兒,李世民才說道“一會兒去見一下你母親,父皇這裏有新上貢的一些瓜果也帶過去一些。”

    “謝父皇!”吳王恪心中的喜悅早已竄上眉梢。

    此時的秦壽門口。

    一下子來了好幾輛馬車。

    長孫無忌,太子李承乾,四皇子李泰,九皇子李治,誰也沒有想到,平日裏不怎麽見麵的幾個皇子,今日竟然在這裏碰麵了。

    幾人看到對方的一瞬間,眼神不由猛地一縮,腦海裏冒出幾個字他們怎麽來了?

    既然見了,隻好皮笑肉不笑的打招呼,

    “太子!”

    “四弟!“

    “國舅!”

    “九弟!”

    “”

    就在氣氛尷尬的時候,門吱呀一聲響了,高陽黑著臉走了出來,“你們怎麽又來了?天天沒事兒幹嗎?”

    不是和你們說了,讓你們以後少來嗎?

    這一天天的,日子簡直沒法過了。

    幾人不由撓撓頭,“十七妹,我們就是過來閑坐一下?”

    高陽幽幽的看著他們,想罵卻又不知道該怎麽罵,半晌才冷哼道“你們來也是白來,郎君不在家。”

    “哦,他現在去哪兒了?”

    “滻河邊上種地呢!”高陽沒好氣的說完就把門給關上了。

    眾人不由一愣,麵麵相覷。

    長孫無忌“李治,好久沒有去滻河邊上轉轉了,我們去那邊看看去?”

    “好!”李治回答道。

    太子和李泰定然也不會放過這機會,也上車跟了過去。

    等他們到了的時候,離老遠就看見秦壽和幾個人正在田裏麵查看什麽東西。

    這裏正好有一片水田,裏麵似乎種植著水稻。

    對於這一點,唐朝時候,長安地區的氣候和如今有著天壤之別。

    唐時關中氣候溫暖濕潤,降水豐沛,長安城東郊臨近驪山,有滻河、灞河,也是有山有水的好地方,甚至還有森林存在,當時的長安人應該比今天的西安人生活要舒適一些。

    長安城地區不僅不缺水,反而有著河水、湖泊、天然森林以及自然地勢起伏,水係充沛。

    所以,此時不僅種植著栗小麥,還有一些地方有水稻的種植。

    車子已經走不了了。

    他們下車剛想繼續往前走,卻聽秦壽說道“老舅,被往前走了,千萬莫要把苗給我踩了!”

    眾人連忙往後退了幾步。

    過了好大一會兒,秦壽才從田裏麵走了出來,“老舅,你們怎麽找這裏了?”

    “嗨,沒啥事兒,就是想看看你最近忙活啥?”長孫無忌試探的問秦壽“聽說了嗎?咱大唐的五皇子李祐造反了?”

    嗯?

    秦壽猛地抬頭,“誰,李祐造反了?”

    不該啊!

    李祐怎麽會造反?

    現在的時間點還沒到的吧?

    “他為啥造反啊?”秦壽一臉驚詫的問道。

    此時,所有人都看向了秦壽,包括長孫無忌一臉鄙夷的看著秦壽,心道“尼瑪,狗日的東西,你裝糊塗是吧?為啥造反你不知道嗎?”

    還不是你逼得他的造反的?

    你裝啥呢?

    “這事兒你不知道啊?”

    秦壽懵逼的道“我上哪兒知道去,你們來就為了告訴我這事兒?”

    “”

    見秦壽裝的一臉發懵的樣子,眾人更加無語。

    裝的真特麽像!

    李治問道“妹夫,你怎麽種起地了?”

    “這不就是”李承乾伸手就準備摘下來。

    “住手!”卻聽秦壽大聲嗬斥道“這是雜交水稻,畝產600斤。”

    “多少?”

    曆史記載,宋朝太湖地區的稻米產量,不過畝產220公斤左右,也就是畝產450斤左右,到了康熙年間也不過畝產800斤,這還是當時的最高產量。

    而在大唐的稻米產量更低,畝產不超過300斤。

    600斤?

    這一下提高了百分之百?

    眾人一聽,腦子嗡的一聲,簡直太令人震驚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