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節 目標(2/3)

字數:4537   加入書籤

A+A-


    其實,劉德真是想的太多了。
    劉武此時哪裏還有什麽心思去管什麽詩詞歌賦
    昨天晚上,在家宴散了之後,竇太後派人留下了劉武。
    這兩年老母親眼睛的視力是越發的低下,也越發的寵愛他這個幼子了。
    就在昨晚的母子親情談話中,老母親一句話,頓時在劉武的心頭掀起了驚天巨浪。
    “劉武啊,你要是能留在長安長伴哀家左右就好了哀家老了,眼睛也快瞎了,不知道還能看著你幾天皇帝不是還沒立太子嗎哀家琢磨著,要不,哀家找機會去跟皇帝說說,讓你當皇太弟,這樣你就能名正言順留在長安,常伴哀家左右”
    劉武昨天晚上在塌上翻來覆去,難以入眠,滿腦子都在不斷回放老母親的話。
    “母後昨晚的話是一時親恩難抑,還是真的那麽想”
    “天子是否也曾同意過”
    這些問題一個接一個不斷的在劉武的腦海裏沸騰著,讓他血脈僨張,幾乎失去理智。
    劉武是很清楚他的母後竇太後的手段的。
    她絕對不會無的放失
    有生之年以來,劉武第一次感覺到了皇位在向他招手。
    隻要一步,隻要再向前邁出一步,他就是這大漢的皇太弟,將來的天子。
    出口成憲、言出法隨、一言興邦、君權天授。
    沒人能拒絕這種
    但劉武也深知,那一步想要踏出去是何其的艱難。
    漢家天下自高皇帝以來,向來就是父傳子,從未有過兄終弟及。
    這還不止
    當今天子的態度,他也還未知。
    即算天子答應了,天子膝下十一子,也不可能答應。
    這些皇子將來都是要分封諸侯,各領一國的。
    隻是,皇位的衝昏了他的大腦,讓他無法理智下來。
    當劉武在馬車上看到劉德時,他自己也弄不清楚他自己是怎麽想的,竟然鬼使神差的停下馬車。
    看著坐在自己身邊的劉德,劉武仔細打量了一下,他發現劉德不管是外表還是坐姿都儼然有著他的皇兄當今天子的幾分模樣,甚至那嘴角淺淺的微笑,酷似了已故的父皇。
    看著劉德的模樣,劉武動了動嘴唇,原本想說的話,到了嘴邊卻變成了:“劉德賢侄,過些時日,等太皇太後她老人家喪葬之事完結之後,可有空來長安城外的皇莊與寡人賞析詩賦”
    “寡人新近招徠了一位大才,姓莊名忌,做的一手好賦,寡人嚐看過幾篇,無論文字還是意境,皆以超凡,堪稱當世之才子”
    劉德卻是被嚇了一大跳。
    真是怕什麽來什麽
    莊忌
    在前世劉德早已如雷貫耳了。
    而且這位莊忌還有個更了不得的兒子,那就是後世與司馬相如並列的莊助。
    頓了頓神,劉德笑道:“回皇叔的話,不是侄兒不願,實在是近些日子以來,侄兒已對詩詞歌賦一類沒了興趣”
    “哦”劉武看上去頗為意外,問道:“這是為何”
    “不瞞皇叔,小子也不知道為何會忽然如此”劉德歎了一口氣,按照早就想好的腹稿道:“反正就是前些日子,小子在賞析一篇詩賦時,忽然覺得,詩詞歌賦全無用處”
    劉德悲天憫人的道:“即算是一篇能流傳千古的不朽名篇亦是如此”
    “詩詞歌賦,一不能填飽萬民肚子,二無益國家社稷,三不能殺敵保國要它何用”劉德感歎道:“可能是一朝覺悟吧,自那之後,小子就再也見不得那些詩詞歌賦了,見了就頭疼”
    “小子現在覺得,我漢家江山,現在需要的不是什麽揮毫潑墨,指點江山、無病的詩賦大家,而是能真正彎下腰去,檢視郡縣庶民的官吏”劉德輕輕的道:“若能帶領地方官員百姓,修築一條渠道,使百姓旱澇保收,豈非遠勝一篇能名傳千古的不朽名篇”
    “這”劉武完全沒料到劉德竟然對他甩出這種簡直算得上聞所未聞的理論,他張了張嘴,為自己喜愛的詩賦辯解道:“可詩詞歌賦乃是雅事”
    “嗬嗬”劉德笑了笑。
    劉武的話,讓劉德想起了在後世那個互聯網發達的時代在網上看過的一則故事。
    宋代名臣文彥博被皇帝派去督辦黃河防洪,可他老人家卻撂了挑子說:此非儒臣待遇。
    作為一個穿越者,劉德真的很難接受這種或者類似的腔調。
    不做實事,靠著嘴炮,社會就能進步百姓就能溫飽
    開什麽玩笑
    不過,類似這種言論,卻還真不能怪到儒家頭上。
    這是官僚的通病。
    因為務虛永遠比務實輕鬆。
    就算是在後世兩千多年後的大天朝,會吹牛逼的官員不是永遠比幹事的官員進步更快嗎。
    看著劉武滿臉不解的樣子,劉德心知,他是無法說服劉武的。
    但是,劉德也不需要說服劉武,他需要的不過是一個解釋他變化的理由,以及一個他刷聲望的機會罷了
    不過劉武的回答,也讓劉德想起了另外一件事情。
    在前世,劉彘改名劉徹登基稱帝後,就幹了一件事情建元新政
    建元新政在後世的曆史書上自然是正義的化身,被無數人吹捧。
    隻是親身經曆過建元新政的劉德,對此卻是完全的嗤之以鼻。
    所謂的建元新政,在劉德看來,不過是一群跳梁小醜用以排除異己,打壓不同意見的鬧劇。
    舉個例子,建元新政開始後,劉徹所下的第一道詔令不是改善民生,更不是排除弊政而是:所舉賢良,或治申韓、蘇秦張儀之說,亂國政,皆罷
    想到這裏,劉德就覺得他已經找到了他在這個世界存在的意義。
    那就是阻止罷黷百家獨尊儒術的發生。
    儒家,劉德對其沒什麽偏見,相反還挺欣賞儒家的某些理論,譬如說大一統的思想,中央集權的理念,以及兼濟蒼生的情懷。
    但是,儒家一家獨大,成為唯一的統治集團那就不好了。
    失去了法家的精髓,這個民族就會變得害怕改革和變動。
    沒了墨家的大師們,科學技術的發展就沒人去推動了。
    當縱橫家的天才們消失在政壇上,那麽,外交與國際上的溝通就會越發閉塞、保守、僵硬。
    當兵家變成兵痞,名將帥才就隻能看老天的意思,戰略與戰術就會混淆。
    至於沒了罷黷百家獨尊儒術,什麽思想會混亂,什麽文化會沒人傳承。
    這都是杞人憂天
    難道說後世的學生,學了物理、化學、數學、語文、政治之後,思想就混亂了
    開什麽玩笑
    難道說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之時,思想很混亂
    君不見,秦國七世執行同一戰略,韓魏趙三國也各有各的戰略,一以貫之,堅持到了最後。
    第二更
    今天收藏漲的好慢呀~~~~~~~~~
    目前196個,今晚能漲到200嗎
    我繼續去碼第三更
    看我要做皇帝最新章節到長風文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