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節 封神

字數:8215   加入書籤

A+A-


    回到長安,元德六年正月丁醜(初七)。
    巍巍灞橋,一片肅穆。
    一位又一位,黑甲紅袍的士兵,全副武裝的林立在道理兩側。
    他們組成了一個綿長而龐大的隊列,幾乎從灞橋,一直延伸到渭橋。
    足足一萬名軍人,挺身肅立,麵容肅穆,望著那些躺在棺槨之中,被三軍將士抬棺而歸的英雄靈樞。
    身被孝服,全身縞素的妻子,拉著兒女們,抽泣不停。
    空氣中彌漫著哀傷的氣氛。
    圍觀的百姓也都觸景生情,許多地方都傳來了哭聲。
    這次高闕會戰,關中父老將他們最優秀最傑出的子弟,送上戰場。
    這些子弟兵,沒有辜負關中父老的殷殷期盼,他們麵對三倍於己的匈奴精銳,勇敢作戰,寧死不退,奮勇殺敵,取得了漢室曆史上,甚至是中國曆史前所未有的大勝。
    但代價也是沉重的。
    灞上軍和棘門軍殘廢,至少有三千關中子弟,永遠長眠在河陰的平原中。
    三千個家庭,從此失去了丈夫、父親、兒子以及兄弟。
    第一個棺槨,被郅都和漢軍的將軍們抬著,走下灞橋。
    棺槨上覆蓋著黑龍旗,一個校尉捧著靈牌,走在前方。
    舉著靈幡的太常官員低沉的吟唱著指引英靈魂魄回歸故裏桑梓的詩句,這是屈子著名的《招魂》:“魂兮歸來,去君之恒幹;何為四方邪?舍君之樂處!而離彼不詳邪……”
    少府的樂師們也奏響了著名的詩之出車與南仲。
    激揚向上的樂曲,帶著絲絲的悲壯與哀傷,如泣如訴。
    劉徹順著這些樂聲,走下攆車,提著天子劍,走到靈樞之前,望著那一排排的神主牌和一具具棺槨,以及被裝載在馬車上,盛在搪瓷甕中的戰士骨灰。
    他緩步向前,走到當先的棺槨前,先看了看抬棺的郅都以及將軍們,然後再凝視著棺槨前方的那塊神主牌上銘刻的文字:漢灞上軍騎都尉張氏諱威公。
    劉徹沉默一會,然後忽地拔出那柄漢天子的象征,高帝斬白蛇劍,指向那棺槨,道:“灞上軍騎都尉張威,朕命爾永為朕臣,值守朕躬,永永無窮,懋及子孫,鹹於萬世!朕封爾為博成侯!命為茂陵城隍,永享後世血食祭祀!”
    說著,劉徹的天子劍,就在其棺槨之上輕輕一點,發出清脆的響聲。
    城隍神,是中國傳統宗教之中的一種神職。
    古稱水庸神,早在春秋時期,就已經是正神,享受香火祭祀,但彼時的城隍,更像一種宗教神,而非守護神。
    直到,楚漢爭霸,局麵得到了改變。
    楚漢爭霸前期,項羽吊著劉邦打,尤其是彭城之戰,劉邦幾乎輸光了一切,差點連自己的小命也丟在彭城。
    劉邦能活下來,要感謝兩個人。
    一個就是鄭當時的舅祖父,那位在彭城外圍,為了養寇自重或者別的原因,抬了劉邦一手的丁公。
    而另一位,就是劉邦的親信大將紀信。
    正是紀信偽裝成劉邦的模樣,假意出城投降,給劉邦爭取到了寶貴的逃生機會。
    而紀信的下場,很慘很慘……
    他被項羽活生生的燒死了……
    後來漢室鼎立,劉邦懷念紀信,於是,將紀信的家鄉閬中縣的一部分,改為‘安漢縣’,更封紀信之子紀通為襄平侯。
    同時,還在上林苑之中,為紀信建立神廟,每歲二月初八進行祭祀。
    至太宗時期,因為祭祀紀信的習慣,已經成為傳統。
    同時太宗思念忠臣,於是,敕封紀信為史上第一位城隍神,永久守護上林苑的宮闕和山陵。
    至此,影響之後兩千年的城隍神神職開始確立,並且在之後的歲月裏,不斷擴張到天下的大小城市。
    至明朝時,幾乎沒有那個城市沒有城隍神和城隍廟,更發展出判官、黑白無常等等屬神。
    然而,在現在,城隍神依舊隻有紀信一位,守護的也隻是上林苑。
    但劉徹是誰?
    天子!
    什麽是天子?
    代天牧狩,上蒼之子,除了冥冥中的上蒼之外,一切牛鬼蛇神,仙魔道祖,統統都要受命於他,一切不得到他同意和冊封的妖神鬼怪,統統是淫祀,發現就要摧毀!
    自然,他也有權力敕封和冊封一位神明。
    這也是中國皇帝和西方君王在本質上的不同!
    中國皇帝,自古都是騎在諸神腦袋上的。
    別說是什麽教皇教宗,就特麽的是天使下凡,見到皇帝也得跪下來,乖乖的聽命!
    除了老天爺,任何神魔仙妖,統統要跪舔皇帝。
    誰要是敢嘰嘰歪歪,不服從皇帝的意誌,那分分鍾就要被皇帝打落神座,削掉神職乃至於一切祭祀和道場!
    這是遠古的先王,留給中國子孫後代最為寶貴的遺產之一。
    自從堯帝,絕天地通後,就決定了中國必然是一個世俗國家!
    此刻,劉徹口含天憲,以天子劍,親自冊封張威為博成侯以及城隍神。
    自然,這命令立刻就生效!
    不需要什麽上帝、天使許可,更無須什麽教廷認同。
    馬上就讓這個世界多出一位城隍神。
    茂陵城隍張威!
    “臣等奉詔!”群臣對於這種事情,自然沒有任何意見,休說是封一個城隍了,便是再立一位天帝的事情,劉氏天子都幹過,沒有什麽了不起的!
    劉徹卻是繼續向前,走到第二具棺槨前,這是棘門軍校尉王奉的棺槨。
    “朕命爾王奉為河陰山主,永振河陰,永享血食,析河陰以北為‘容縣’,為爾封國,以爾子為容候!”劉徹再次敕封。
    封神之事,本就是皇帝特權。
    隻是一直以來,曆朝曆代的皇帝都不怎麽善於利用這特權。
    即使李世民,也隻是冊封了兩位門神,至於宋朝的道君皇帝封的神明倒是挺多,但卻沉迷於封建迷信!
    但劉徹知道,封神之權,是祖先留給後世子孫最寶貴的遺產之一。
    在遠古時代,先民們走出蠻荒,點燃文明的火光,那時候四周全是毒蟲猛獸。
    為了保護人民,無數英雄獻出了自己的生命。
    為了紀念這些英雄,先民們於是將他們神化,升華為神明。
    到現在為止,中國的大部分神明,都是如此而來。
    而在三王五帝時期,中國天子,更是既是人皇也是天帝!
    這種文化影響,到了三代,也沒有消退。、
    譬如夏天子,從來都是自稱太陽神。
    商天子,自命為玄鳥子孫,是神子。
    周天子幹脆就自稱上天之子。
    而與之相對應的,大部分的神明,都是對百姓和人民,做出過貢獻和犧牲的英雄的化身。
    從山神土地,直到天神天地,皆是如此。
    譬如,劉徹曾經祭祀過的介山山神介子推,就是典型的先是人賢,後為神明。
    所以,劉徹非常清楚,先王和先民們,將這個權利留給子孫後代,不是讓子孫們搞封建迷信,去追求什麽長生不老的。
    這是祖先們留給子孫後代,構建自己的時代,振奮民心,團結上下的利器!
    這個世界上的人,有不愛金錢的,也有不愛名利,更有不愛美人的。
    但有不愛當神的嗎?
    更何況,劉徹不僅僅將這些英雄敕封為神,更將他們封為列侯,讓他們的子孫即位,享受富貴,讓他們的家族,得到他們奮戰博來的遺產,讓他們的子孫後代,享受福澤。
    這就基本上與毒、品一樣,隻是讓人聞著,恐怕都難以自抑!
    果不其然,聽著天子的話,跪在地上的大臣貴族以及周圍圍觀的百姓甚至肅穆的軍人們,人人都是難以自抑!
    對中國人來說,最重要的事情和最關心的事情,永遠是兩個。
    第一,自己的身後名與死後在九泉之下的待遇。
    第二,家族的發展與未來。
    這兩個事情,即使再過兩千年,在中國人心裏也依舊根深蒂固。
    而現在,劉徹一次性就幫他們解決了這兩個事情。
    身後名和死後哀榮?
    封你為神,你還擔心嗎?
    這可是神!
    幾百年幾千年都不會淘汰,永享血食和香火祭祀,永為後世留念、祭祀、推崇的神!
    而,天子的冊封,從來都是成神的終南捷徑。
    從古至今,因為天子敕封,而永享血食的神明,加起來,幾乎可以組成一個加強營!
    僅僅是為了死後成神,這個世界就會有無數人,不要命!
    更別提,子孫後代,還可以享受自己的福澤,成為列侯……
    而且,今天天子能封這陣亡將士的英靈為神。
    那麽,未來,天子會不會因為思念忠臣,而封病故大臣為神?
    仔細想一想,以當今的尿性,是很有可能的!
    如此一來,貴族大臣士大夫和百姓、軍人的想法,一下子就出奇的一致了:一定要立功!而且是立下軍功!
    為此,他們願意付出任何代價!
    因為,現在,事實證明了,不僅僅軍中自有顏如玉,軍中自有黃金屋。
    軍中更是一個堆滿了神格和神職的寶庫。
    隻要立下功勳,何愁不能混一個神名?
    ……………………………………
    劉徹卻是繼續向前,當然,一連敕封了好幾位山神土地和河伯雨師。
    雖然,神職越封越小,爵位也越給越低。
    但卻根本無法阻礙眾人心裏熊熊燃燒的立功之心!
    甚至,就連郅都都心潮澎湃,難以自已。
    如今,戰死的都尉校尉,都可以封為城隍山主。
    那麽,未來,若是自己戰死或者病逝,天子豈非是要拿出五嶽乃至於八主這樣級別的高級神職犒賞和敕封?
    即使天子沒有想到,自己也可以提醒嘛……
    反正,隻要丟掉節操,天子總不好意思拒絕!
    不過是一紙敕封而已,但自己卻可以實現某種意義上的與天地齊壽,日月同輝!
    即使是群臣中的儒家大臣和博士們,此刻也都難以按捺自己內心的激動。
    儒家雖然說什麽:子不語怪力亂神。
    但孔子自己也說過:河不出圖,鳳鳥不至,吾已矣夫!
    對於中國士大夫和貴族來說,生為人傑,死為鬼神,這是他們永遠無法抗拒的事情。
    伴隨著無數人的目光,劉徹走到了那些被馬車載著,整整齊齊的擺在馬車之中的一個個骨灰甕前。
    對劉徹來說,其實,他更敬重和更感動的是這些有名無名的英雄。
    因為,他們的名字,不會被記載到史書,也不會得到後人的隆重紀念,三五十年後,甚至,他們的家人,也會將他們遺忘。
    他們將成為被掩埋在黃土下的灰塵,化作春泥。
    但,他們卻托起了這個國家和民族的脊梁,用他們的血肉,築城了新的長城。
    正如天朝太祖所說:隻有人民,也唯有人民,才能創造曆史!
    帝王將相、公侯大夫,都不過是寄生在人民身上的寄生蟲而已。
    劉徹默不作聲的拿著天子劍,在其中一輛馬車身上輕輕一點,道:“君等皆朕忠臣,朕甚嘉之,其令君等,永為朕衛,永宿朕陵!”
    然後,他收回天子劍,對身後的汲黯吩咐道:“尚書令,朕命爾自河陰、高闕之陣亡士卒之中,遴選忠勇之人,錄為城隍山主、河伯雨師之屬官、官吏,陰司之吏員!”
    “此事,卿與執金吾、丞相以及曲周候,協同辦理,共同遴選,甄別,然後奏於朕前,朕當親覽而懋焉!”
    “諾!”汲黯立刻叩首說道:“臣謹奉詔!”
    郅都也立刻微微恭身,急切的道:“臣亦奉詔!”
    而在群臣之中的曲周候酈寄,更是在心裏都高興的跳起來,連忙叩首道:“臣寄謹奉詔!”
    至於丞相周亞夫,現在還在太原,主持善後之事。
    但丞相長史番訓卻是立刻代替周亞夫出列拜道:“臣代丞相謹奉詔!”
    這種事情,是天大的好事,不僅僅可以刷聲望,更可以塑造形象,就像後世流行的慈善基金,沒有人會拒絕參與。
    當天,這個事情,立刻就像風暴一般,在整個關中呼嘯。
    無數人在聽說了這個事情後,都是心潮澎湃,難以自抑。
    甚至,就連那些陣亡將士的家庭,也因此振奮、興奮。
    生為人傑,死為鬼神,不僅僅可以福澤子孫,更是庇佑家族的好事情!
    想想看,一個受到天子冊封的鬼神,庇佑著家族,家族何愁不興?(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