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節 經濟(2)

字數:5148   加入書籤

A+A-


    汲黯將這鬱夷曆年來的數據念完後,也是心裏一驚,然後震怖的看著手裏的檔案。
    “連鬱夷今日,都已經是如此興旺了……”汲黯在心裏想著:“難怪關中百姓皆曰:天子堯舜也!”
    便是劉徹,其實也有些吃驚。
    他知道鬱夷這六年來發展的不錯,因為,包括鬱夷在內的周圍數縣所共同組成的所謂岐山原地區,就是墨家的大本營。
    當地,縣鄉亭裏,墨社林立。
    可以說是如今漢室基層組織力量最強,行動力最強的地方。
    但,居然發展的如此好,這也實在讓劉徹有些咋舌。
    “想不到墨家之中,實幹者如此之多……”劉徹在心裏感慨著:“如今,看來,朕當年的擔心是白費了!”
    當初,劉徹覺得,墨家的士子,理想主義色彩太濃厚,恐怕無法成事。
    但為了拉攏墨家給他賣命,所以他丟出了岐山原這個關中最窮最偏的地區給墨家去搗鼓,本意是想讓墨家知難而退,老老實實的搞他們的科學技術和研究。
    但,當初的劉徹,怎麽也想不到不過數年,墨家居然能交出一分如此完美的答卷!
    假如數據沒有水分的話,那麽,在過去六年中,僅僅是鬱夷一縣,戶口就增加了三分之一還要多!
    總戶口從五千三百二十一戶,直接暴增到了接近七千戶。
    六年時間,戶數淨增加一千六百戶!
    相當於每年淨增殖戶口百分之十二以上!
    這可比百分之十二的人口增殖速度還要恐怖,因為這意味著,更多的家庭,更多的稅賦來源以及更多的兵源。
    而在土地方麵,就更可怕了。
    過去六年,鬱夷的土地,雖然總額隻增加了不過數千畝。
    但是,土地質量卻大大提高了。
    上田的數量,幾乎翻了五倍,從過去的七千餘畝,暴增到現在的接近三萬畝,而中田的麵積,也大大增加了,從過去的五萬餘畝,增加到現在的接近七萬畝,自然,下田的數字,減少了幾乎三分之二,隻有不過兩萬畝了。
    這個數據的變化,表明了,鬱夷當地的農業經濟和發展,已經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未來,此地肯定將成為漢家糧倉。
    年產粟麥數十萬石。
    不僅僅可以養活鬱夷百姓和鬱夷越來越多的孩子,更可以每歲轉輸國庫數千石田稅,甚至還可以售賣數萬石糧食給少府!
    而假如劉徹沒記錯的話,在六年前,鬱夷的財政每年都是入不敷出。
    官府甚至沒有餘財修繕水利,隻能用著那些老舊但已經不堪重負的水利設施。
    當地的土地鹽堿化非常嚴重,山地也多,糧食產出,越來越少,以至於畝產超過兩石的上田,加起來也才七千多畝。
    這麽點糧食,根本養不活人!
    劉徹的思賢苑的百姓,最初就有超過三成是鬱夷人。
    但在現在,不過六年時間,鬱夷的麵貌就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改變!
    別說大臣們,就是劉徹都感覺驚訝無比。
    要知道,其實今天的漢室,很多郡縣,都是無法在糧食上自給自足的。
    所以,才會出現很多地方的百姓,特別是下層的貧民,饑一頓飽一頓的情況。
    所以,此時的天下百姓,才會沒有吃午餐的習慣。
    因為,他們必須省下寶貴的糧食,來填飽家人的肚子。
    為了填飽家人的肚子,很多百姓,都選擇摘野菜充饑。
    營養不良,一直就是漢室青少年的頭號殺手。
    但現在,鬱夷百姓,依靠自己和墨家,解決了這個問題!
    這意味著什麽?
    劉徹很清楚!
    這意味著鬱夷模式,可以被推廣,甚至可以成為一個模範。
    天下郡縣這麽多,不說全部都可以如同鬱夷一般自給自足,甚至還有餘力,反哺國家。
    哪怕隻是降低貧民數量,增加中產階級的數量,都是功德無量的事情。
    但暫時來說,鬱夷模式,甚至整個關中的地方的發展方式,都不適合在關東推廣。
    原因很簡單。
    鬱夷和整個關中的大發展,不僅僅是因為墨家或者法家給力。
    更多的原因,還是因為對外戰爭帶來的紅利。
    單單是馬邑之戰,漢軍就繳獲了接近兩百萬的各種牲畜。
    然後,劉徹將它們中的一部分,假貸給了關中百姓。
    不然的話,墨家就是開掛,恐怕也不可能取得如此成績。
    劉徹將汲黯手裏,接過那份鬱夷的經濟數據,看著其中的牲畜數量。
    然後,他抬起頭,看著群臣,道:“六年前,整個鬱夷縣,僅有傳馬兩匹,騾五十頭,牛一百餘頭,挽馬、驢約四十餘頭……”
    “而現在,鬱夷有在欄傳馬十五匹,騾一百二十餘頭,耕牛五百餘頭,挽馬、驢等三百頭!”劉徹說道:“今日百姓耕作,已經離不開牲畜之力了!”
    這自然是肯定的。
    過去,當牛耕和馬耕沒有普及前,大量百姓,隻能靠著人力挽犁,進行簡單低效而且消耗極大的勞作。
    若是勞動力不足,很容易就會錯過農時,導致歉收,全家挨餓,甚至讓一個家庭麵臨絕境。
    但,現在有了牲畜之助。
    百姓的耕作方式和效率,得到了大大提升。
    從前,需要數日甚至十餘日才能耕完的土地,如今,在耕牛、挽馬以及曲轅犁的共同幫助下,僅需一日或者兩三日,就可以完成。
    而且,相較於過去的淺耕粗種。
    如今的技術進步,帶來的是深耕細作的黑科技。
    這直接讓漢室的畝產暴增,同時,因為深耕的緣故,土壤的鹽堿化也被遏製住了。
    更重要的是,這還不會誤了農時,導致莊稼歉收和病蟲。
    而帶來這些改變的最根本原因,就是漢軍的勝利!
    劉徹掃了一眼列侯們,問道:“這是窮兵黷武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若這樣都是窮兵黷武,那麽,孝公之後的七代秦王是什麽?
    列侯們紛紛低下頭,沉默不語。
    而鷹派和劉徹的馬屁精們,則是人人昂首。
    甚至於,就連在殿外的士卒,也是聽得熱血沸騰。
    人人都在心裏狂吼著:陛下萬歲!
    劉徹卻是緩緩吐出一句名言:“這不是窮兵黷武!此乃以大漢的劍,為大漢的犁,找到大漢的牲畜!”
    至於土地?
    暫時是指望不上的。
    整個塞北的草原,適宜耕種的地方,都很少。
    除了河套外,也就是一個河西走廊中的綠洲,可以適宜耕作。
    但河西走廊的綠洲和沃土,分布稀疏,假如要在當地進行屯墾,以目前的技術條件來說,其實是得不償失的。
    武帝在輪台屯田的前期投入大的連武帝都隻能咬牙堅持!
    不過,隻要打通了河西走廊,進入西域,那麽,漢家就可以接觸到一塊適宜農耕的風水寶地。
    而越過蔥嶺後,適合種地的地方,簡直不要太多。
    到時候,就可以用漢軍的劍去為漢家的犁獲取土地了。
    更可以緩解人口增殖速度過快帶來的壓力。
    將這個事情攤開來,說清楚後,劉徹就將剩下的七八封的報告,連念也不念,直接丟進火盆燒掉。
    這既是因為他的目的已經達到了。
    更是因為,其實剩下的報告,有大半,其實都是空白的。
    劉徹隻是在虛張聲勢,嚇唬舊列侯們:你們的事情,朕都知道,不過,朕寬宏大量,就不計較了。
    但列侯們不知道啊,所以,許多心裏有鬼的,都嚇了個半死。
    直到走出殿門時,依然有人心有餘悸的拍著自己的胸膛,感覺整個後背的衣服都已經濕透了。(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