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訓徒
字數:4555 加入書籤
十年後,梁王府
後花園的荷花池,連環回廊上以麵如冠玉的少年,此時他身著一身青白儒袍,腰係著白玉絲絛,羊脂玉配隨著他的身體來回擺動著,腳底蹬著一雙薄底錦緞靴,頭係羽冠,此時這少年抿著他煞是好看的小嘴,在前飛快的跑著。
後麵跟著的是幾個丫鬟,皆是青綠色服飾,正提著裙擺艱難的追著,應該是追了許久,早已經香汗淋漓,鬢角的幾滴汗珠微微打濕了她們正在盤起的秀發,臉上更是焦急的樣子,嘴中念叨著:“小王爺,別跑了,若是被王爺知道你又溜到後花園裏來玩,王爺又該訓斥你了!”
跑在前麵的的英俊孩童聽到後麵的丫鬟所說,回頭甜美的一笑,令丫鬟心中一蕩,想著這小少爺若是弱冠之年不一樣要把多少良家迷的神會顛倒了。
那英俊孩童回頭甜美一笑之後,並不停下,心中想的是,父親訓斥他那不是一貫的作風嗎?涼王李老三雖然是一個粗人,年輕時沒有讀過書,隻是在被封為涼王之後,開始學些聖人書籍,隻是年紀大了始終是不如小孩子,最後也就不了了之了,自從王妃生下小王爺之後,涼王可以說是對李元悉心照料,尤其是讀書上更是絲毫馬虎不得,但是卻是由於相當的寵愛,自打小時候,在王妃的嗬護之下,作為一個不服管教就打的涼王來說愣是十年沒有打過這小王爺。
這下李元有了倚仗,此時也是如此,隻見他嘴裏隻是說著:“姐姐,我父親才舍不得打我,最多隻是口頭上說說罷了,我可不怕。”
略作停頓,英俊少年李元的身影再次穿梭在涼王府後花園,相當的矯健頗有一種無拘無束的小鳥的意思。
此後小少爺的丫鬟們心中是急切不已,但是平時小少爺除了貪玩真是一個極好的人,對下人也沒有紈絝子弟的那種跋扈,動輒打罵的情景也沒有,反而是丫鬟們的關係極好,一口一個姐姐叫的這些伺候小少爺的丫鬟們心都要醉了。
便在此時在兩個丫鬟的簇擁之下,一位身著紅黃相間華服,頭別數個金釵的美**人從前院來到了後花園之中,此人正是李元的母親,現任的涼王妃。
要說涼王妃本是堂堂的大唐國公主,當初他的哥哥太宗陛下要把他嫁給一個粗人的時候,她是死活不同意的,但是成為涼王妃之後,發現這個粗人把粗僅僅局限於戰場之上,對她還是極好的,也就令公主踏踏實實的跟隨著涼王來到了這苦寒之地的涼州。
如今已經生下小王爺李元的涼王妃更顯得美豔動人,她的眼神在後花園裏不停的掃視著,終於在一個角落裏找到了和一群丫鬟們還在捉著迷藏的李元,唐國當初剛剛創立的時候她還不是公主,隻是一個王爺家的女兒,但是也是規矩甚多,所謂的主仆有別便是最基本的,望著和丫鬟們打成一片的李元,涼王妃也是無可奈何。
“元兒,快些回來,你師父來了!”涼王妃嬌聲喝道。
對於這兒子極端寵愛的涼王妃自然也就不會拿著李元和下人們玩耍這事生氣,隻要是李元開心,怎麽都好。
遠處正在一處涼亭石桌上站著的李元,忽聽得母親的聲音說師父要來,馬上轉身驚喜的對著母親說道:“母親,我師父來了嗎?”
涼王妃見李元站在那窄小卻又半人高的石桌之上生怕他摔著,趕緊責備李元的丫鬟們說道:“快把小少爺從石桌上攙下來,摔到了,我拿你們試問!”
圍在石桌前的幾個丫鬟趕緊應是之後,便急忙準備將李元攙扶下來。
李元帶著甜甜的笑意對著母親說道:“母親,不光是孩兒的丫鬟們,便是您和父親身邊的丫鬟們為了服侍我們整日裏都是提心吊膽的,平日裏能給他們一些寬容應當給一些他們寬容才是。”
此時李元已經從石桌上跳下,落地時並未發出任何的聲響,就已經被丫鬟們用力接住,正了正衣冠,李元便大大咧咧的朝母親涼王妃走去,恭敬見了一禮。
涼王妃見這個帶人寬厚的小子,身為母親,也是覺得這孩子從小就有些不同於那些深家大院的紈絝們。
“就你鬼精,就你懂得多,就你寬厚,我和你父親都不寬厚,行了吧!”涼王妃寵愛的說道。
李元嗬嗬一笑,不說什麽,隻是問道:“師父真的來了嗎?”
涼王妃見李元聽到師父的時候便開始乖巧起來,心中對這個平日裏雖然學習聖人留書不怎麽積極的小子,對於那個仙人般的師父可真是極度的依賴。
鉛汞之術、長生之術、五行數術之類的東西對於門外漢來說,終究是一些奇技淫巧,不足掛齒,是歪門邪道,但是似乎那個老道又是真的有本事,而且據說李元這孩子的名字還是那老道起的,所以涼王妃對於此事也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若是真的能習得長生之術,那也是極好的。
“來了,正在你的書房之中……”
不等涼王妃說完,李元已經邁起小腳噗噗噗的朝著前院的書房跑去,幾個李元的貼身丫鬟朝涼王妃襝衽一禮之後,趕緊追向了李元,望著李元和丫鬟們風一般離去的背影,涼王妃不禁笑著搖頭。
雖然早在唐國立國之前,大陸上便流傳著霞舉飛升,移山填海的道門高人的說法,但是具體說道誰人見過,可是卻沒有人說清,所謂口口相傳,便是真的見過,也便像是在胡謅了,所以對於未曾親眼見過神仙般的道人的人們來說,修道還隻是一個虛無飄渺的事情。
唐國之所以將道教尊為國教,乃是因為道教在普通人眼中有著極為神聖的印象,所以普通人總是願意將道人和仙人聯係在一起,而更重要的是唐國曆經十數年混戰才奪得這天下,民生凋敝再也經不起折騰,而道教的無為而治理論頗為符合當下的局麵,所以作為治世之策是為上策。
唐國尊道教為國教,那民間自然就掀起信道之風,所以佛教在唐國的傳播並不是很順利。
這一點在這個典型唐人李元的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一些身份尊貴的人們更願意在家中請一個類似於先生一般的道人教導孩子,雖然更多的是擔當與私塾先生一樣的角色,教些道家的道藏典籍,但卻是真正的體現出道教的普及。
吱呀一聲,書房的那一對紅漆木門被李元推開,尚未見到師父的身影時,便已經甜甜的喊出師父,那端坐於書桌前的道人宣虛聽到之後,也是露出慈祥的笑意,盯著汗涔涔跑來的李元,李元一屁股坐在師父宣虛跟前呼呼的穿著粗氣,書房門被跟隨而來的丫鬟們掩上。
宣虛放下手中的道藏指著其中一卷名為《抱樸子》的道藏說道:“上次我歸道觀之時,命你熟讀此篇道藏,不說背誦,要理解其中的意思,不知你可看了?”
抱樸子內外篇共有8卷,內篇20篇論述神仙吐納符篆勉治之術;外篇50篇論述時政得失、人事臧否、詞旨辨博,饒有名理。對於李元這等年紀來說可謂是相當的晦澀難懂,便是成人看到也要頭痛需要花大力氣去通讀,當初隻是想試探一下這小子對道究竟有多熱心罷了。
但是此刻已經緩過大半氣的李元,深處小手拍著小胸脯說道:“師父,我已經按照您吩咐的,雖然不曾背誦,但卻是大多意思都已經看明白了!”
“當真?”宣虛疑惑。
“當真!”李元驕傲的回道。
宣虛在涼王府這幾年裏,自從李元能識文斷字之後,便開始教一些聖人留書,不乏有道家典籍,亦有各家典籍,但是李元對於其他諸家的典籍,讀起來都是文同嚼蠟一般顯得痛苦不堪,唯獨是對著道藏手不釋卷,也真的令宣虛欣喜,李元也沒少因為這事被涼王訓斥,說是隻想著什麽霞舉飛升的美夢,但這正是宣虛想看到的。
宣虛繼續正色說道:“如此那我可要考考你了,若是你答不上來可別怪師父懲罰你!”
“問吧,問吧,師父!”李元胸有成竹的說道。
“好小子!”宣虛笑著說道,“《抱樸子》內篇《暢玄卷第一》說的是什麽?”
“說的是論宇宙本體“玄”,認為“玄”為世界萬物的始祖。要人“思玄道”,稱得玄則長生。”李元稚嫩的聲音響徹在書房之中,雖不說字字鏗鏘,但也是落地有聲。
這一番說辭說完,便真的引起的宣虛的重視,令其欣喜。
“卷一也可能你專門看過來應付我,我便要出一個中間的。”宣虛繼續問著,“《勤求卷第十四》說的是什麽?”
“論求真師、勤修煉。勸大要勤於求師,而且要慎擇真師。師父,你不會自誇你就是那個真師吧?雖然我也是這麽認為的。”說道後麵時,李元已經是小聲。
而此刻宣虛卻更加的震驚,小時候李元就表現出了對藏藏的渴望和資質,但是如今看來沒想到卻如此的逆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