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一十三章 清泉山脈

字數:3810   加入書籤

A+A-




    其山有泉,清若空,澈見底,飲之甘。
    歲有大旱,赤地千裏,河中飛塵起,野田無生草,屍骸遍地藏。
    見其山綠色隱隱,竟有清泉湧出,汩汩不絕。
    山泉現世三月有餘,至歲入寒冬,天降霜雪,繼有化雪之水滋潤大地。
    來年三月,春回大地,河中覆淺溪,山泉漸歇,最後無蹤,隻餘時人筆墨詞藻,口中傳說。
    負責鎮守兩州交界地之一,清泉山脈的三清道宗兩儀峰金丹修士千邑真人喋喋不休的向身側青裳女子介紹著這片山脈的名字淵源。
    言談之間熱情裏帶著尊敬,時不時看一眼身側這個與自己同時入門,如今卻已經是元嬰修士的女子,眼裏帶著淡淡的向往與感慨。
    時過境遷,昔年入門之時的惶惶與震撼仿佛猶在眼前,如今已是修為參差。
    道途總是無情,他已是資質不錯,又勤奮努力,修煉速度已經不慢,可這世上總有一些人,資質比你好,勤奮努力也不輸,修煉速度還驚人。
    真真是讓人磨礪心境的存在。
    千邑真人心中思緒萬千,但也隻是感歎一下,天下妖孽如雲,他自腳踏實地修行,一步一步往前,便已是足夠好了。
    何必去豔羨他人?
    至於閑話當年,也沒有這個必要,當年入門的弟子並不是全都住在一起,男女更是分開居住,後麵又各自入了不同的山峰。
    大家也沒有什麽太深的交情,頂多是熟悉麵孔。
    千邑真人都不確定,眼下的太微真君,還認不認得他是誰。
    自然不會貿然敘舊。
    靈初自然是認得千邑真人的,隻是確實兩人並無什麽交情,當下也不是敘舊的場合,便沒有多說什麽,隻是安靜的聽著對方滔滔不絕的介紹著這個清泉山脈的情況。
    清泉山脈本來隻是個無名山脈,後來此地曆經幹旱之災,山上有清泉流下,救了此地無數人的性命。
    幹旱過後,此地就被命名為了清泉山脈,就是為了銘記當年那汪救人的泉水。
    隻是那傳說裏的清泉,在幹旱過後就消失不見,至今也不曾再出現過,不少當地人隻當做是一個本地傳說。
    在傳說裏,還有人稱這清泉為清泉仙,至今還有村鎮立著清泉祠,裏麵供奉著所謂的清泉仙。
    而身為修士的三清道宗一行人則不然,他們懷疑這所謂的清泉很可能是什麽生了靈智的水靈,或是能控水的異寶或妖物。
    靈物自晦,或是有靈智的妖物,幹旱之後便隱匿了起來,凡人自然尋不到。
    此次魔災,清泉山脈附近的凡人有一部分相信清泉傳說的,跑到了山脈裏躲避。
    神奇的是,這些人還真就平平安安的活了下來,等到三清道宗接管此地之後,才被修士發現,重新下山回到了村鎮之中。
    後來有人好奇他們如何在山裏活下來的,他們卻都說不清楚,隻記得下了場雨,然後就什麽也不記得了。
    唯一記得的,就是那場雨很柔和,細細的雨絲像一陣柔和的春風。
    事後千邑真人也曾上山探查過,發現了一些魔族的屍體,還有一道隱晦清靈的靈力波動。
    千邑真人懷疑是此地凡人口中的清泉,但找遍了山脈也沒有發現這清泉的蹤跡,僅有的幾條河流也沒有異常。
    這般看來,千邑真人認為這個清泉的實力必不下於他,隻是不知是否達到了元嬰境界。
    但目前看來,這清泉是親近人族的,千邑真人找尋未果,也不願激怒這所謂的清泉,就隻能不理會。
    如今靈初到來,元嬰修士的存在讓千邑真人有了底,便說出了此事。
    無論如何,清泉山脈之後要建立一道防線,若是有實力不明的存在,隻怕會有變數。
    靈初了然的點頭,此事她會放在心上的。
    不過眼下她還是先跟著駐守此地的三清道宗修士們趕往駐紮地。
    清泉山脈連綿十餘座大山隔絕了九鳴州和雲州,山勢連綿之間隻有靠近外圍的山穀裏零星坐落了幾處村莊。
    再往裏則是無人踏足的群山萬壑。
    三清道宗的落腳點並不在凡人的村落,而是在群山深處無人之地,離雲州隻有三山之隔的一處山穀內。
    這裏再往外越過一座山,便是雲州的一處殘破村落。
    因為魔族的侵襲,雲州境內已經淪陷大半,尤其是凡人的村鎮,十室九空。
    這臨界的村落,自然也沒能逃過一劫,遍地皆是屍骸。
    以清泉山脈為界,以山穀為中心,三清道宗的修士們牢牢的將魔族抵禦在外,無法侵入九鳴州半分。
    隻不過清泉山脈很大,偶爾還是會有漏網之魚逃竄進出,但此時魔族精力都在雲州境內,這些零星的漏網之魚也造不成什麽大禍。
    靈初到這兒,除了布陣,便是壓陣。
    魔族既想要割據雲州之地,又不想被圍困在雲州,所以時不時都會分出部分兵力來襲擾各處邊界。
    清泉山脈自然也不例外。
    在防禦陣線完成之前,靈初就是鎮守清泉山脈這一處邊界線的壓陣者。
    清泉山脈的住處是臨時開辟的,沒有高聳的城牆,也沒有錯落的屋舍。
    就是一眾修士們隨意放下的一些精舍。
    其中大部分都長得跟宗門裏低階弟子精舍一模一樣,一排過去的青磚黛瓦翹簷屋。
    少部分則是精致些的小院。
    這些都是宗門煉器堂出品的隨身精舍,沒用時巴掌大小,注入靈力擲出後可隨心變大變小,可以說是修士外出遊曆,居住荒野之時的必備法器。
    根據精舍大小,防禦力強度,華美程度,定製要求不同,需要的材料,以及對煉器師的要求也不同。
    弟子精舍那種就是最簡單最便宜的,宗門免費給所有離宗駐守的弟子都配備了一間。
    有簡單的警示和防禦功能。
    靈初這樣的元嬰修士,宗門一視同仁給了精舍,隻不過比普通弟子大了些,精美了些。
    靈初沒有去領,因為她自己有這樣的精舍法寶,就沒有再去占宗門的便宜。
    落至山穀內,靈初隨意挑了塊平坦點的地,一揮袖,一座精巧的小院就出現在了眼前,隨後一陣迷蒙的白霧緩緩將小院籠罩,讓人看不清其中的具體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