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氏預言,再生變數二

字數:5296   加入書籤

A+A-


    太宗含笑,看袁天罡良久,才道:“那,依你所見,朕當如何是好?”

    袁天罡笑道:“天道有命,靜觀其變。”

    ……

    次日,即貞觀十五年四月初一。

    太宗詔,以來年二月封禪於泰山,以謝天地賜福,興旺大唐社稷之恩。

    ……

    四月初,太宗又令,以近世陰陽雜書訛偽尤多,詔責太常博士呂才與諸方士刊定可行者,共四十七卷。

    書成,則呂才於書中大興質問陰陽之事。天下諸士皆以為然,唯太宗不喜不怒。以銀錢絲帛物賜賞之勞,書手詔彰之功。

    ……

    “這個呂才,好生蠢貨。”

    錦繡殿內,淑妃聞得青玄來報,淡淡笑道:“他這般質問陰陽鬼神之事,豈非是在否認當年高祖起事,並非天命?是在說李唐這江山,是謀反得來?”

    青玄不知淑妃心意,隻是沉吟不語。

    “你是不是奇怪,本宮應當是最喜愛聽到這些話的?”淑妃見她不語,便笑道:“原本當是如此,可是想一想,其實這天命之說,說不定便真有些道理。畢竟……”

    她容色一黯道:“當年也不止一個方士告訴皇祖(隋文帝),父皇不是承繼大統之人,若傳之大隋必然……

    罷了。不說了。你且說說,好端端的,陛下怎麽突然想起來要修訂這些陰陽雜書了?”

    青玄聞言,看了看周圍,一眾小侍知趣退下。她才鄭重道:

    “娘娘,上月末日,大方師袁天罡漏夜入皇城觀星台,又假了李淳風之言,請得陛下觀星台密奏。”

    淑妃聞得袁天罡三字,倏然便坐正了身子,目光隻盯著青玄:“說清楚。”

    “袁天罡十分小心,再不教他人得聞。加上王德公公親自帶人封了觀星台左右上下,咱們太常寺中的眼線,無法入內。”

    淑妃聞言,思慮半日才道:“父皇在世時,便道袁天罡之能可通鬼神。從不曾間斷尋訪其蹤。奈何他如神仙般的人物,卻是苦尋不得。且他與其父袁璣,一路來種種提點陛下一族,可說事事知機,處處預告……不可不說是神人也。便是如此,他也從不受任何官職賞賜。這般漏夜入內以報,更是頭一回……

    隻怕,是有大事發生。你也是,怎麽不早些來報?若早些來報,本宮總得想了法子,知曉一二。”

    青玄含笑:“娘娘放心,青玄至今來報,為的便是已然打探出,那袁天罡奏與陛下之事是為何了。”

    淑妃眼睛一亮:“當真?”

    “當夜雖守備嚴密。可台上除了陛下與袁天罡之外,卻還有個李淳風。”

    “李淳風為人謹慎,又實為袁天罡之徒,受師命守護我大唐,是故從來隻忠於陛下一人。

    ……是他身邊人?”

    “正是。當夜,李淳風也立於一旁,從頭到尾將此事聽了個全。是故便無暇去理會那一開始便被他哄去睡覺的小徒兒靈鶴。那孩子視李淳風如父。加之小孩子膽小,夜起不得見李淳風,便自己去尋去,正好聽到最後幾句話兒。

    不過他也是個鬼精靈的,再不肯多言。

    若非前些日子,他與宮中小侍嬉戲之時,不慎說漏了嘴,莫說當夜陛下密議之事,隻怕陛下曾夜訪觀星台一事都不為人知。”

    “那他說了什麽?聽到了什麽?”

    “回娘娘,這孩子年紀小小,卻謹慎得很。奴婢幾次試探,百般誘哄,他竟全不為動。後來還是那個聽到他說了什麽的小淨人見奴婢以種種美食珍玩哄他,便經不得誘,待私下裏尋得奴婢,學了一遍那日靈鶴說與他聽的話兒以博賞賜。

    娘娘,據他所說,那靈鶴說的,卻是有關那早年間武媚娘初入宮時的箴言並非假造,果然是大方師袁天罡所定。

    而且這箴言還另有內情。”

    淑妃容色一沉:“‘後為武女,唐三代昌?’”

    青玄見她容色,便知其意,笑道:“正是!不過娘娘不必擔憂。聽那小淨人說,靈鶴聽到的,卻是陛下與大方師商議這武氏女之事。陛下無意立之為後,又困囿於天命箴言。袁天罡便告訴陛下,其實武氏女母儀天下的後命,卻未必是應驗在陛下身上。”

    淑妃一怔,思慮一番,才喜道:“你是說她……”

    青玄點頭,含笑道:“那小淨人說,靈鶴學了袁天罡的原話兒是:武氏女當為李唐後,若非當朝,則為當朝中宮嫡子之妻,可輔唐三代之興。”

    淑妃品味再三,歡喜不勝:“不錯……不錯!果然是不世出的大方師!本宮便覺得奇怪,為何陛下明明對此女百般愛憐,卻遲遲不肯幸之——原來是這般!”

    青玄又笑道:“可不是?娘娘,現下想來,當初雖然人人嘲諷那武媚娘之母楊氏與其姐姐妄想攀後,誰知竟是真的?再者,這武媚娘入宮之後所思所為,所言所行,無一不令人驚歎。想來,隻怕當真便是她了。”

    淑妃又接口道:“必然是她!本宮便說,以那楊氏德行,怎麽能得女如武媚娘?

    現下想來,卻原來是因她天生貴命靈華,自當為後之故!而且……青玄……”

    淑妃拉了青玄手,喜道:“你可還記得,前些日子襄陽宮中事?本宮正憂煩著恪兒之心性時,恪兒便尋著了她,又得她勸慰……一場劫難化於無形……必然是她!再不會錯!”

    淑妃喜氣洋洋。

    青玄也接口道:“這般一說,青玄也想起來了,當年鳳台之上比劍,可不是她現身,才解了殿下之圍?果然……她是天命之後,吳王殿下才是天命之主啊!”

    淑妃主仆,相視喜笑,竟至淚流。

    良久,淑妃才止淚喜道:“果然天命我兒也。不過陛下……”

    “說到這兒,娘娘,陛下卻似乎有意靜觀。否則也不會有如今這令呂才修訂陰陽雜書之事了。”

    淑妃想了想,點頭:“終究陛下是舍不得廢承乾的。是故他自然要想盡辦法,為承乾留住這太子之位。呂才為人不信鬼神之說,宮內皆知,陛下若能令這呂才駁倒陰陽之說,便自然也駁倒了大方師的箴言——隻不過是陛下有些想要自欺欺人的念頭罷了。

    也罷,陛下如此,也隻不過是想為姐姐留下血脈而已。咱們便遂了陛下心意便是。隻是眼下,這武媚娘卻是必得收歸咱們所用了……青玄,依你所見,該當如何?”

    青玄想了一想,歎道:“卻是難。此女非同一般,不是咱們可以控製的。”

    “那便聯手就是。”淑妃又道:“再者此女必適中宮嫡子,也是大方師說的。是故隻要本宮終立正宮。能得到這後命之女的,也隻有恪兒了。”

    青玄卻憂道:“可娘娘,此女性情高烈,會與吳王相守麽?再者……那大方師之言……”

    淑妃看看左右,才小聲道:“你可知,本宮為何如此篤定大方師之言不差?”

    青玄道:“因為那武媚娘才質,可堪母儀天下之位?”

    “此其一也。重要的,還是當年在本宮還身為父皇帝女時的一件事。”淑妃緩步道:“當年皇後姐姐長孫氏,六歲時便以觀音婢之名豔動天下。外界紛傳父皇有意納之,是故才三番兩次為難李氏一族……

    其實不然。父皇雖然早對李氏一族有些芥蒂,卻再不會如此不堪,為了一個六歲稚女而為難功臣。一切的一切,隻因為當時那場宴會之上,大方師袁天罡之父袁璣曾為皇後姐姐相麵,並密告長孫晟,皇後姐姐乃鳳儀天下之貴。且乃千年一遇的賢後良助之相,可興國旺夫,更可助夫婿得萬裏疆邦之尊,千古流芳之名。

    當時此言一出,長孫晟便是不信的。隻含混而過。父皇卻是有先見之明,從暗探中得知此事後,便密召諸相入內,暗中將皇後姐姐星格,麵相再三研究,這才得了確定——當朝貴胄若得此女,必可為萬裏疆土之主,千古流芳之名。

    因此,父皇才下定決定,要將皇後姐姐納入宮中——可惜,本宮也曾私下聽得那些相士們所言,道父皇……父皇雖命格極貴,卻是與皇後姐姐命格相克。是故本宮三番進言,勸父皇將皇後姐姐賜與兄長為太子妃。可父皇總舍不得……最後,結果還是鳳落李氏,成就了陛下一世英名。”

    看著淑妃有些黯然的眼神,青玄久久無語,半晌才道:“娘娘,事情已然過去。既然如娘娘所言,這袁氏父子果然可得天機,那咱們便想了法子,叫這武氏後女不落入他殿之手便是。”

    “正是如此……”沉吟一番,楊淑妃便道:“那小淨人,你可處理了?”

    “娘娘放心,這些事情,再不會為他人所知。”青玄會意。

    淑妃心中一寬:“幸好你是知機的。否則此事若流傳出去,必然諸子皆爭。於恪兒卻不好……不過也罷。本宮原本想著,再不指望這後位的——現在看來,為了恪兒,本宮還是要將這後位,握於掌中的。”

    目中寒光一閃。

    青玄便點頭道:“也隻吳王殿下身為嫡子,才能將這武氏後女收入手中。”

    兩主仆相視一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