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回:沈惟敬出使擺天威,詐小西平壤定
字數:7736 加入書籤
沈惟敬出使擺天威,詐小西平壤定休戰
遊擊將軍沈惟敬受兵部尚書石星命令為大明使者率護衛隨從數人已渡過鴨綠江抵達義州。朝鮮王李昖聽聞喜形於色,立即布置迎接。沈惟敬先行施禮道“大明使節遊擊將軍沈惟敬參見朝鮮王殿下。”朝鮮王見到沈惟敬立刻緊握其手連聲謝道“終於盼來天使駕臨,寡人心中早已念念許久,祖承訓總兵日夜守護,寡人感動不已,今日天使又領雄兵前來助朝鮮收複失地,寡人及全體朝鮮百姓都將世代銘記上國的大恩大德。”
沈惟敬拱手謝道“殿下言重,大明與朝鮮親如兄弟,怎會見死不救?皇上時刻記掛朝鮮安危,特令我前來先行布置此事。”朝鮮王感動不已“皇上陛下天恩浩蕩,寡人無地自容,但凡上使有所需要,寡人定當全力滿足,隻是不知您所帶天兵現在何處?寡人將設宴招待。”
沈惟敬表情疑惑,不知朝鮮王所說何意“殿下所說何意?本使此來隻有隨從數人並未率領一兵一卒。”朝鮮王及朝鮮眾臣一聽沈惟敬未領兵來也一時不知該如何應答,一度尷尬萬分。隻見沈惟敬忽然大笑數聲道“殿下勿憂,天兵百萬即將降臨!定教倭寇有來無回,在此之前我當親赴平壤申斥倭寇,明言大義,告之死期,如願就地請降退出朝鮮倒也為時不晚。”
朝鮮王苦色勸道“上使,倭寇極為殘暴狡黠,您若去平壤恐凶多吉少,倒不如向皇上請旨領大軍前來方能確保無恙啊。”沈惟敬聽後擺手笑道“殿下多慮,百萬天兵集結出發尚需數月,焦急不得,我身為天朝使節自去平壤,天威所至必令四夷賓服,那倭寇小兒又豈敢加害於本使,更何況本使深通兵法,所謂不戰而屈人之兵,善之善也。殿下放心,本使自有分寸。”
朝鮮王急切希望明朝援軍立刻就能出現在眼前,不免心中焦躁“不可!不管天兵百萬如何,我國已危如累卵,等不得數月之期!請上使向皇上請旨,不需百萬,先撥數萬,數千也好,立刻發兵驅逐倭寇刻不容緩!”沈惟敬麵色不悅,冷冷說道“殿下很是失態,殿下應無權對本使發號施令!如何作戰朝廷自有部署,不用朝鮮多言!隻需聽令行事即可。失國棄民之王又有何顏麵在本使麵前反對朝廷安排!”
此話一出朝鮮眾臣無不震驚,朝鮮王哽咽難言,被沈惟敬刺激之下竟險些昏倒,柳成龍見狀上前怒斥沈惟敬“放肆!怎能在此肆意羞辱一國之君,大明與朝鮮應同心協力共逐倭寇,你身為使節怎如此不懂禮數!”
沈惟敬斜眼望去便問姓名,待知為柳成龍後冷笑數聲道“啊我聽說過,是負責大明兵將夥食的大臣。大明此番相援乃因宗藩之義,你等應感恩戴德,朝鮮幾乎全境淪陷隻得依靠天朝才能複國,因此不應再對朝廷之策有任何質疑,本使也希望朝鮮君臣能明白此意,感懷皇上天恩,全力協助。而你這小邦臣子無需多言,照辦既是。另外本使的夥食也請你多加費心。”
柳成龍也冷冷答道“大明使節的衣食住行自當會妥善照料,但不知您是否付得起這些花銷!?”沈惟敬聽罷便與柳成龍寒光對視,正欲發怒卻聽朝鮮王說道“府院君,你怎能對上使如此無禮,還不趕快退下。”
隨後朝鮮王邀沈惟敬進王宮行在歇息。沈惟敬想與朝鮮王單獨議事便請朝鮮眾臣回避,朝鮮眾臣驚訝不已,左議政伊鬥壽問道“商議國家大事朝廷大臣怎能不在場?”沈惟敬答道“眾臣無力可助,也無策可聽,存之無益。”朝鮮眾臣皆深感羞辱,正欲出言反擊被朝鮮王阻止,朝鮮王同意沈惟敬所請,與沈惟敬單獨議事。
殿內朝鮮王向沈惟敬詢問如何考慮?沈惟敬答道“首先要先和駐紮在平壤的倭軍將領相見交涉。”朝鮮王疑惑到“你身邊沒有軍隊護衛,寡人實在擔心你的安全,你準備與倭寇怎麽談判?”沈惟敬答道此乃絕密內容,嚴禁外泄。朝鮮王問道“寡人乃朝鮮的王,談判內容難道連寡人也不能先行告知?”
沈惟敬答道“殿下也不例外,所以請殿下與本使約定,本使與倭軍將領達成共識後,殿下及朝鮮必須聽從本使意見。”朝鮮王不悅“連談判內容都不能事先得知便必須聽從,實在是無禮的要求!”
沈惟敬正色道“殿下,本使是受皇上重托之人,代表天子行使談判全權。所以殿下您是不願聽從天子之意麽?”朝鮮王連連否認,沈惟敬便再請道“既然並非不願聽從天子,那就請在本使歸來後聽從本使的意見。”
沈惟敬見朝鮮王仍多有不願又勸道“殿下,本使怎會做出對兄弟之國有害之事,本使所做這一切都是為了您和您的朝鮮安危。請您對本使務必信任。”朝鮮王隻得同意。
沈惟敬見朝鮮王已經同意便又補充道“您的臣子們必定有人將阻攔本使,請您一定要攔住,本使將會在去平壤的途中再次向您確認。”朝鮮王問到如何確認?沈惟敬答阻攔者斬。朝鮮王驚訝不肯答應,沈惟敬見狀便說道“既如此那本使在此也無事可做了,不如返回朝廷複命。”朝鮮王急忙攔住,被迫答應沈惟敬的要求。
自沈惟敬與朝鮮密談後,伊鬥壽便召集備邊司會議道“實在放肆,簡直將我等視作傀儡一般對待,聞所未聞。”鄭澈也感歎道“是啊主上殿下過於看大明的臉色,若是世子邸下定不會這樣。”柳成龍立刻起身建議道“還是我們一起去詢問主上吧,如果在我等都不知情的情況下,國家因此陷入危險的境地,我等都百死莫贖。”三人達成一致便立即動身覲見大王。
伊鬥壽、鄭澈、柳成龍三人見到大王李昖後便詢問密談內容,鄭澈勸解國家大事不可通過密談決定,在三人連連發問之下李昖和盤托出,伊鬥壽問及談判內容,李昖不知,柳成龍驚愕道“殿下莫非連談判內容都不知便給出全權委任麽?殿下,請回答臣的話。”李昖對此也深感羞恥一時不知該如何回答,但在三人連續逼問之下李昖怒道“寡人能如何!是代表皇上的使者令寡人必須照辦,寡人能如何應對!”
柳成龍勸道“殿下,國家處於危難之中確實需要大明的援救,但隻有我們自己才能決定自己國家的命運。但您毫不知情便全權委任明朝使節,怎麽能如此作為!”伊鬥壽也勸道“沈惟敬與倭軍談判之後,若令我等降服或分割土地,我等都要遵從不成!?”李昖也苦勸眾人相信明使,眾皆無奈而退。
身在分朝的光海君聽聞此事後也大惑不解,認為絕不可讓大王如此安排便打算親往義州勸說,左讚成鄭琢阻攔道“邸下請自重,您忘了現在此處才朝廷所在麽?官軍、義軍、百姓都心向此地,擁護於您。即便主上殿下在戰時按明朝使臣的意見發布王令,隻要不符合朝鮮利益邸下不遵從即可,那麽國家的命運便仍在手中。為早做準備可先通知府院君柳成龍以分朝名義陪同明使一道前往平壤了解談判內容。”光海君聽後深覺鄭琢所言極是,便不再前往義州。但此言被金公諒探知後便立刻告之其姐金貴人。
金貴人立刻麵見朝鮮王李昖報告世子之意,李昖詢問金貴人怎會知道這件事?金貴人說道“臣妾擔心分朝會壞國家大事所以便令金公諒在分朝打探消息,時刻報至義州,請殿下恕罪。”
李昖連忙安慰道“是貴人願為寡人分憂才如此安排,何罪之有?倒是光海已經想騎到寡人頭上,寡人應該立刻將他罷黜。”金貴人勸道“殿下不需動怒,臣妾知道分朝一舉一動,還是再等等為好,等到分朝錯誤犯得越多,每次都予以斥責還不如戰後一起問責對殿下來說豈不更好。”李昖聽後陷入深思。
等到沈惟敬準備動身前往平壤時,柳成龍要求與沈惟敬共同前去,沈惟敬以機密會談為由拒絕柳成龍同往,柳成龍說道“此次是關乎朝鮮國運的大事,朝鮮的大臣怎能不在,我便是代表朝鮮朝廷陪侍大人的。”沈惟敬再次強調朝鮮王已全權委托,不需朝鮮大臣陪同。
柳成龍笑道“大人看來有所誤會,現在朝鮮的朝廷是世子邸下領導的分朝,世子邸下並沒有同意過大人的單獨會談,您是代表朝鮮去與倭寇會談,朝鮮已行分朝,由世子邸下主持國事您莫非不知麽?即便不知,現在您也知曉了,對您的會談將會大為有利。而我則受分朝之命陪同您共赴平壤。”沈惟敬見柳成龍如此倒也不慌不忙,隻在靜靜等待,柳成龍不知沈惟敬在等待何人,不久便趕來一隊軍士傳達王令,凡不從沈惟敬者,格殺勿論。柳成龍驚愕,隻得放行。
駐紮在平壤的日軍第一軍主將小西行長聽聞有明朝使節單獨前來,便令全軍列陣,持刀相迎。小西行長聽聞沈惟敬能言日語,倒也不用再尋譯官。沈惟敬見日軍軍列整齊,旌旗密布,盔明甲亮,刀鋒閃光,殺聲連連,氣勢洶洶,是作威嚇景象。沈惟敬麵不改色,氣定神閑,大步流星盡展大國風采,徑直入座。小西行長驚奇不已,隨後問道“大人即使在刀鋒相見,性命朝不保夕的敵營之中也麵不改色,實在難得。”
沈惟敬對小西行長之言頗為不屑,用漢語答道“並非難得,是你少見多怪,我為天朝使節,不便用小邦之語交談,你若不通上國語言,最好另置譯官,否則你我之間豈不空談?”小西行長見此又是一奇,不欲與沈惟敬作無謂爭辯,所幸自己也對漢語多有研習便再度請教沈惟敬來此敵人的土地可有畏懼?
沈惟敬擺手答道“此等場麵對大明而言不過如孩童玩鬧,不值一提,自然無所觸動。不過此地為何是你們的土地?此地乃我大明所轄地區,趁我大明天子雷霆震怒之前最好早早退去,以免屍留異鄉。”
小西行長笑道“大明轄地?此地分明原為朝鮮領土,現為我們所占,大人莫非年老糊塗不分虛實?”沈惟敬緊跟說道“此地雖是朝鮮領土,但實為我大明兄弟之國,世受皇恩,兄弟一體,朝鮮之地即為大明之地,所以請盡快退出。如若不然天兵百萬軍至,爾等命在朝夕,屍骨無存。”
小西行長辯解“我等原本隻想向朝鮮借道入明朝貢,獲取冊封。但朝鮮卻堅持不肯並懷疑我們另有所圖,甚至以武力脅迫。事到如今也屬無可奈何。”沈惟敬故作安撫說道“既然是這樣,那更應速速離去,不可再興兵殺戮,朝貢和冊封之事我會稟告皇上,你們隻需等待旨意即可。大明萬國來朝,怎會不容你等小邦?”
景轍玄蘇勸道“並非我等不退,實乃被朝鮮所逼,不得已而為之,朝鮮辜負我國好意,惡意阻攔致使本國百姓白白犧牲,實在令人惋惜。”沈惟敬突然厲聲罵道“妖僧休要在此惺惺作態!上天有好生之德,你既剃發為僧,不思阻諫本國興兵,反而助紂為虐,跟從逆寇犯我屬國,事到如今還在這裏謊話連篇!”
小西行長見沈惟敬如此做派,深吸一氣緩緩說道“既然已經血戰至此,恐很難退卻。”沈惟敬便搬出遼東七十萬大軍以示威嚇,小西行長失聲笑道“我已見識過大明遼東軍的戰力,果然驚人如同烏合之眾,此等軍隊即便百萬又有何懼?”沈惟敬聽此拍案而起,揚言可立刻開戰。
小西行長見氛圍陷入僵局便轉變話頭道“我並非嗜殺飲血之人,但也並非不可商議。我有兩個提案,可和平解決此事。一則是請明朝做主劃定日本在朝鮮水陸兩處通往明朝的朝貢貿易路線,這樣我們既可以達成朝貢的目的,也可以與朝鮮展開貿易,惠利兩國,消除仇恨,休止刀兵。”沈惟敬答道“此事小事一樁,易如反掌,待我奏明聖上,降下聖旨自會知會朝鮮與日本兩國。”
小西行長接著說道“另外我軍畢竟血戰至今,付出巨大傷亡,將士們也需犒賞封地,此次武力對抗並非我等之過,請明朝準許,令朝鮮割讓大同江以南劃歸日本,以作補償。”沈惟敬變色“要朝鮮分割土地?”小西行長故作無奈“這也是我軍將士苦苦所盼,能得到些許土地賞賜光耀家門,國內實在是無地可分。還請能認真考慮。”
沈惟敬思忖片刻之後答道“此等大事並非我能做主,我需返回京師向聖上請旨,還請寬限五十日,路途遙遠,往返極費時日,還需等待聖上答複。五十日後我會給你送來旨意。”小西行長再問大明皇上是否會同意令朝鮮割地?沈惟敬答道“這我不知,我隻知皇上自有聖斷,一有旨意我會立刻送過來的。”小西行長便同意休戰五十日。
沈惟敬補充道“既然如此,那自即日起應立起禁標禁止彼此出入,日軍不得出平壤十裏之外,朝鮮軍也不可踏入界內,凡在朝鮮領土之內雙方不可再發生戰鬥。”小西行長聽後表示定會遵從,二人各自約定,舉杯同飲。沈惟敬隨後便離開平壤返回義州。
沈惟敬歸來後麵見朝鮮王說道“本使已與倭寇約定,五十日內倭軍不再北上,也不會在朝鮮領土中發生戰鬥,自然朝鮮軍也不可主動出擊。我大明需要五十日的時間調集大軍趕赴朝鮮,所以請在這五十日內堅持休戰。”朝鮮王欣喜。伊鬥壽問道“既然休戰必有條件,敢問是什麽條件?”
沈惟敬答道“倭軍謊稱想要大明的冊封和朝貢,劃定貿易路線,此事我已與倭寇說明必須回京奏明聖上,在五十日後必有滿意答複,但若五十日內倭軍違約,便視作宣戰,大明必將其全滅。此為爭取時間,待天兵大軍一到必定幫助殿下收複失地。此前不讓朝鮮大臣陪同,也是擔心會敗露計策。”朝鮮王李昖聽後連連讚歎沈惟敬謀略精深,膽色過人。
鄭澈問道“皇上如何看待朝鮮國難,是否真有大軍相援?”沈惟敬反問道“為何出此疑問,不是已經說了天兵百萬將至麽,聖意以為必殺至王京,如讓倭寇遁走來年必定複侵,當使倭寇片甲不還。”
伊鬥壽也問道糧草如何籌備,沈惟敬答道“鴨綠江以西車運,以東馬運,並不需貴國錢糧,若倭軍束手請降,我軍必當接受並令其退出朝鮮,若倭寇頑強抵抗,那便將其徹底剿滅。”李昖歡喜不已,讚口不絕。隨後沈惟敬便動身離開義州。李昖親送出城。
次日李昖正在園中散步,大內官見大王心情平和,便連身慶賀到龍顏平和實在許久不見。李昖也笑容舒展“倭軍不再北上,明軍即將到達,曙光將再次照耀朝鮮,寡人非常高興。”話音未落隻見伊鬥壽與鄭澈前來懇請傳令各道官軍及義軍立即進攻日軍,李昖不肯,堅持要履行約定。鄭澈勸道“殿下,堅守與倭寇的約定有何意義?倭寇蹂躪山河百姓,十惡不赦,既然倭軍已聽信休戰,更應趁此良機立刻發動全麵奇襲才是。”
伊鬥壽也勸道“倭寇同意休戰也必定有諸多因素導致,我軍趁機發動反擊必有奇效,再待明軍大軍趕至將能使倭寇無人生還。”李昖怒道“寡人不願再看軍士和百姓白白流血才答應此事,等到明軍援軍一到不就可以輕鬆擊敗倭寇,為何要急不可耐?一旦反擊失敗,倭寇便會從平壤立刻打到義州,王室、眾卿、將士、百姓都將死於倭寇之手,一切都將結束。若是眾卿不想如此就休要再提此事。”說罷李昖揚長而去,伊鬥壽、鄭澈二人也不知該如何是好。
處在分朝的光海君讀完王令之後感慨道“水軍、義軍捷報頻傳,正當步步緊逼再立戰功,逐漸逆轉戰局之際怎能休戰?”左讚成鄭琢歎道“殿下過於依賴明軍的援救,真是無可奈何。”光海君怒不可遏,堅決表示不會服從,將王令重擲於地。此時柳成龍求見,請光海君屏退左右,移步相談。
光海君後向柳成龍詢問有何話不能在殿內說出,柳成龍答道“殿下的耳朵過於靈敏,似乎對分朝之事了如指掌。此前我準備與明使同去平壤便被主上殿下阻攔,事後才得知主上殿下對分朝的言行十分清楚。”光海君驚覺分朝之中存在密探,柳成龍奉勸世子今後必需小心行事。
光海君對停止休戰一事極為鬱悶“正當舉國奮戰之際卻要休戰,天下軍民將如何看待,倭寇也有可能趁我軍鬆懈而發起進攻。”柳成龍便獻計道“既如此那就繼續作戰好了,若邸下擔心殿下怪罪隻需要說明作戰已在休戰約定之前便已策劃完成,作戰之後才收到的王令即可。請邸下務必堅定信念,帶領朝鮮平複戰亂。鼓勵義軍不斷暗中襲擾,官軍伺機而動。”光海君欣喜。
之後日軍總大將宇喜多秀家便收到了慶尚島兵馬節度使樸晉用飛擊震天雷炮擊了慶州日軍的事件報告,氣憤難平直入平壤,小西行長不知宇喜多秀家為何來此,宇喜多秀家將慶州事件說出,小西行長也極為吃驚,宇喜多秀家怒道“隨意定下五十日的休戰日期,現在又被朝鮮踐踏約定,真是奇恥大辱,我軍將全部反擊,你也需為此而付出代價!”
小西行長辯解道“休戰約定才訂立不久,慶尚道的朝鮮軍應尚未收到,但也可證明慶尚道的我軍已多麽鬆懈。現在我軍後方不穩,海路補給也常受到襲擊,各軍中軍械彈藥,過冬衣物,醫藥糧食都有不足,朝鮮當地也提供有限,而且風土病也在軍中蔓延,宇喜多秀家,我們的目標是明國,在進攻他們之前我們需要這五十日的休戰期,囤積軍需,穩定後方,養精蓄銳!”宇喜多秀家仔細思考後也覺有理,便同意休戰並準備向豐臣秀吉匯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