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二回:議阻擊權栗定稷山,固王京楊鎬
字數:6633 加入書籤
議阻擊權栗定稷山,固王京楊鎬嚴法令
南原及全州等城的失陷直接導致了全羅道的失守,忠清道也淪陷大半,敗報傳來,朝鮮王李昖癱坐在禦座連連哀歎“寡人就知道會是這種結果,空談防備,壬辰年也難被攻占的全羅道竟被如此輕易的占據。改革至今就給寡人這樣的結果麽!?”
對此柳成龍等人一時沉默不語,李德馨奏答“殿下,漆川梁的戰敗起了很大的影響,南原拚死戰至了最後一刻,令人動容,而駐守全州的明軍不僅坐視不理還不戰而逃,我們的士兵麵對倭寇的大軍雖難以力敵但都在拚死血戰,實在是寡不敵眾。”
李恒福進言“都元帥權栗所領主力部隊正在待命,此時若與明軍聯合立尋戰機挫敗敵寇鋒芒,戰局便得逆轉。請殿下堅定聖心。”李昖不悅“少在寡人麵前空談大話,想讓寡人堅定聖心倒是拿出結果來。倭寇再次逼近王京,寡人思慮,得讓中殿領妃嬪宮人先往北方暫避。”
柳成龍大驚“殿下您何出此言?國內軍民又會因播遷而再次四分五裂!絕不可再現壬辰年的混亂。正因不能堅定信念,調度部署屢次失誤,才生出播遷,結果民心大亂,官府無人,王室播遷,國土大片失陷,存亡僅在一息之間。此時絕不能重蹈覆轍!”
李昖嚴詞回應並非播遷,隻是讓妃嬪暫避。柳成龍則以朝鮮百姓不會如此斟酌考慮而再請李昖能收回成命。李昖無奈,便令柳成龍等人速去經略衙門共商禦敵方略。
經略衙門中楊鎬與麻貴也正在為全羅道的失陷而憤怒不已,麻貴請楊鎬治楊元及陳愚衷之罪,嚴明軍法。楊鎬說道“當然應該如此!早已嚴令全軍不得後撤,堅守險要,楊元雖在南原與倭寇血戰,卻仍逃回漢陽,據你所言楊元曾在南原向朝鮮軍信誓旦旦死守南原,如今卻恰好相反,苟全性命。還想憑借資曆軍功抵罪,真是不知羞恥。而陳愚衷則更加可恨,不僅未及時援救南原,未見倭寇一兵一卒竟不戰而逃,還大言不慚妄談戰局為自己的不戰而逃找借口,罪不容赦!朝鮮軍民都在浴血奮戰,明軍卻貪生怕死,臉麵都被他給丟盡了,皇上的臉麵也被他給丟盡了!立即軍法從事!而全羅道的失守使我們的戰略部署大亂,陷入被動,形勢危急。”
麻貴心有不安,本難開口,終仍對楊鎬進言道“敵眾我寡,援軍未至,眼下我軍處於極度劣勢,為避免我軍陷入死地,依末將之見,不如北撤遼東,盡早與大軍會合再圖進擊。”
楊鎬隨即斥責“不可胡言亂語,剛剛才決定將楊元及陳愚衷軍法從事,你竟也提出大軍北撤,怎能如此不識大體!我們在朝鮮堅守待援是為阻擋倭寇在大戰之前占據優勢,更是為堅定朝鮮與我們合兵奮戰的決心。督師那邊也有來信,告知我們大軍即將入朝,需繼續堅守不可回撤,若我們擅自撤離軍心必將大亂,朝鮮將有亡國之危,殲滅倭寇將難上加難,我們也會被論罪處死!你可明白這其中利害?”
麻貴見楊鎬動怒,亦不敢再隨意妄言,轉而言道“末將隻是單純從軍事考慮,還是經略所慮周全,末將慚愧。末將請令召集其餘分守各處的明軍集中漢陽,既然繼續堅守,末將以為必須善擇良地痛擊倭寇主力,倭寇正勢如破竹必心生傲慢,驕兵必敗。戰術得當必能得勝,挫其銳氣使不敢輕進。隻是我們初到朝鮮,應在何處部署還需與朝鮮商議。”楊鎬也認為應當如此。
此時領議政柳成龍與都元帥權栗前來拜見,楊鎬請二人入座,柳成龍說道“方才聽聞大人下令處決逃將楊元及陳愚衷,請大人不必過於自責,勝敗乃兵家常事,有關敗逃我們也不想事後追責。此番前來主要是共商禦敵之策。”
楊鎬向柳成龍及權栗致歉“真是慚愧之極,軍中早有嚴令不得臨陣脫逃,楊元尚有血戰,陳愚衷臨陣脫逃,竟還振振有詞!不斬不足以定軍心。大敵當前如不能置生死於度外貫徹軍令,如何能抵擋倭寇進擊?”
都元帥權栗讚道“明軍軍紀嚴明,經略大人處事公正,定能擊退倭賊。關於之後的防禦部署,我以為可設於忠清道天安郡內的稷山。此處為險要之地,且通連各地,倭寇欲從速進入京畿,依我猜測多半會集中至稷山一帶。若我們能在此處擊退倭賊,不僅京畿可保,戰局也將逆轉,我們將能轉守為攻。不知大人您意下如何?”
楊鎬讚同“所言有理,敵眾我寡,若倭寇分散進擊,我軍兵力不足,既然可集中對敵,正是戰機。還請朝鮮派遣主力部隊與明軍一道往稷山阻擊。隻是稷山地形還不適於大軍展開,對倭寇也同樣如此。不僅需要計謀,更需精銳擔任阻擊。請問都元帥對此可有調遣?”
權栗說道“我將調派鹹鏡道觀察使孫元信領兵一千,右議政李元翼為監軍,從旁協助。這支軍隊於鹹鏡道不僅屢次參與對戎狄的作戰,也為抵禦倭寇的入侵拚死血戰,是好不容易才保留下來的精銳。”
楊鎬稱讚並詢問麻貴意見,麻貴進言“末將以為稷山確為絕佳戰地,可先以炮擊擊潰敵陣,在敵寇重整隊列之前發動突襲使其士氣崩亂則有望大勝。但這不過是構想,具體情況還需隨機應變,此戰事關全局,不可不慎。”
楊鎬下令“既如此,稷山之戰就請提督與都元帥多加費心,務必大勝。以防萬一,我將組織朝鮮固防王京,京畿重地乃全國民心及軍心所在,絕不能陷於敵手。還請領相能助我一臂之力。”眾人領命。
柳成龍會去後召開備邊司會議與同僚共議軍糧說道“軍糧馬料目前暫無問題,問題在於若長期作戰則很難籌措。因全羅道失守,軍糧也因此漸難,再重奪全羅道之前還需設法緩解。”
眾人也在苦思良策,正商談間,此前被罷黜的前領議政李山海突然歸來,現為領敦寧府事。柳成龍心中一驚,不知李山海為何出現。雙方互道問安之後柳成龍問道“鵝溪大人,再次見到您實在是倍感高興,您的女婿李德馨這些年來對國事盡心盡力,想必您也是知道的。隻是您今日為何到此?”
李山海說道“主上似乎認為這個國家有些太不像樣了,所以又重新召我回朝。領相,聽說三年前你就已經預料到倭寇將再次入侵,早已開始防備並對國政改革,但真的做過防備麽?做過防備倭寇又怎會如此長驅直入呢?水軍瓦解,城池失陷,全羅、忠清被敵所占。這究竟是怎麽回事?”
有關水軍瓦解一事李德馨欲為柳成龍辯解,被李山海喝退。又對柳成龍說道“我對領相寄予期望,身在家中卻聽到的都是令人難過的事情。改革招來反目,朝廷失和不能一心,加上國難又至,連我也無法再安心居家。”
柳成龍見李山海歸來便行責問,想來定是朝鮮王之意,便答道“我也知兩班及士紳對我極為不滿,無非是因為損害了他們的權益,無論改革最後結果如何,該退之時我自會退去,但至少也在戰亂之後,倭寇猖獗,盡數驅逐殲滅,身為領議政我責無旁貸。”
李山海指責柳成龍傲慢自大,自認為隻有他一人能引領朝廷平定倭亂,李恒福雖也為柳成龍申辯,但李山海同樣不屑一顧“真不知領相的竭盡全力是不是能得到好結果?在稷山若不能擊退倭寇該當如何?倭寇漸漸逼近,就不譴責沒有做好防備的自己?到時倭寇兵臨王京,領相又會諫阻播遷吧。”
柳成龍堅稱定能在稷山擋住倭寇,李山海見柳成龍目光堅決,便自言將拭目以待。李山海離開後,柳成龍等人對稷山之戰也無十足把握,心中同樣多有憂慮,更希望蒼天眷顧。
朝鮮王李昖接見李山海,李昖緊握李山海雙手念到“能應召而來實在是太好了,因為隻相信現在的朝廷大臣太令寡人不安,以你的經驗和智慧再輔佐寡人吧”李山海感動並問道“現在戰爭有明軍統籌,殿下是否在擔憂戰亂過後的朝廷該如何處置?”李昖放開雙手說道“當然應該未雨綢繆,凡是所有事務都應有專人負責,你可明白寡人之意?”李山海似乎覺出李昖背後之意,敬請李昖放心。
關於李山海回歸朝廷之事很快傳遍王京,李恒福也將此事告知西人黨的現任首領伊鬥壽知曉。伊鬥壽不禁感歎黨爭再起。李恒福說道“鵝溪大人與領相自從分道揚鑣之後,東人分裂南北,鵝溪大人為北人首領,北人們無不歡欣鼓舞,一定會興風作浪。”
伊鬥壽則並不這麽認為“並非是北人掀起狂風,而是主上引起的風暴,再將扇子遞給了北人。主上在西人、南人、北人之中的選擇都會根據自己的需要,而此次看來主上意欲選擇利用北人來完成一些事情。”
李恒福驚覺朝鮮王的舉動是為針對柳成龍及南人黨,伊鬥壽稱是“你猜的沒錯,主上叫鵝溪回歸朝廷正是為了國難之後作準備,領相今後恐有大難。我侍候主上已三十年,但主上之心有如九重迷霧,令人難以猜透。”伊鬥壽請李恒福多多提醒柳成龍多加小心,李恒福領命。
為加強漢陽防務,楊鎬下令朝鮮士紳百姓一體捐糧,並許以升官免役,要求盡數上報朝鮮軍械糧草明細。對此朝鮮兩班極力反對,紛紛來到經略衙門指責楊鎬擅作主張。
楊鎬大怒道“放肆!竟敢對上國重臣橫加指責!我奉天子聖旨經略朝鮮軍務,朝鮮所有的軍糧草我自應當盡知,固防朝鮮也為經略職責所在,朝鮮王給我專斷之權來保爾等之朝鮮,爾等卻隻知保全私財,全然不知國家興亡,竟還在此振振有詞,故作忠貞,令人恥笑!速速離去,執行法令,不然必當視作有辱上國,妨礙軍務論罪,本經略將請王命旗牌將爾等就地正法!”
兩班驚懼,退出經略衙門後便轉道王宮向朝鮮王李昖控訴,李昖不得已召集朝會並請楊鎬出席。李昖問道“楊經略,是否是現在軍糧不足才需要捐糧,不少人來向寡人聲討經略,寡人不知細情,還請楊經略能從實相告。”
楊鎬說道“殿下,臣奉天子聖旨身為經略負責朝鮮軍務,自然要對朝鮮防務負責,正因如此才必須對朝鮮所有的軍械糧草了如指掌方能統籌調度,部署禦敵。而眼下敵眾我寡,倭寇兵力雄厚,下三道已漸為其所占據,我方援軍尚未抵達,因為必須做長期戰爭的準備。如此一來,現有的軍糧是不足以支撐的,加上倭寇現在正進逼漢陽,為保王京更需有足夠的糧食來保障王京的供應,無論從哪一個方麵來說,征收捐糧勢在必行。”
左議政金應南問道“既如此為何士紳與百姓皆一體捐糧卻隻有百姓得以升官免役?更何況升官免役茲事體大,如此行事戰亂過後朝廷勢必混亂,還有兩班士紳本對朝廷多有貢獻,也為支持改革犧牲了做出奉獻,殿下臣隻怕將來或會引發禍事。”金應南言畢,兩班紛紛附和。
楊鎬怒視金應南,厲聲責問“左相此言實為混淆是非!據我所知士紳享有特權,存糧豈是百姓人家可比,跟百姓爭升官免役簡直是笑話。升官免役能在國難之中能聚攏民心,民心不散則家國不亡。你們飽讀詩書,怎會不知這其中的道理?看來定是平日倚仗權勢,作威作福,早已忘記了祖宗的訓誡!”
伊鬥壽附議“經略所言言之有理,國難之時應當聚集全部的力量才能克服,兩班、儒生、百姓都是國家的基石,捐糧理所應當,升官免役在這之前無論是獎賞義兵還是領相所做出的的改革政令都有涉及,當前定有能激勵民心的效果。”
李德馨也隨即附議“殿下,臣也讚同楊經略所言。臣以為也應分定各自的捐糧數目,百姓各家存糧不一,與兩班想必更是天壤之別,不可一概而征,否則反而會有逼反百姓得隱患。臣等願作表率,捐糧共赴國難。”對此右議政李元翼等也領部分官員共同向朝鮮王請命。
對此李昖稍加思索,他更不願意得罪明朝,故表態同意。楊鎬又說道“殿下請恕臣有幾個疑問請教殿下,臣奉天子聖旨負責朝鮮軍務,那麽朝鮮是否也聽天子旨意行事?殿下曾許諾臣全權處置防務事宜,殿下之令朝鮮群臣是否會一律聽從?”李昖回答當然如此。
楊鎬接著說道“那麽臣對朝鮮防務的處置就請朝鮮不要再有異議!另外在臣發布以上命令之後,不少官吏陽奉陰違,更有甚者公然違抗,匿藏,違抗,虛報,怠慢,給臣帶來了極大的困擾,也是為一己私利而置朝鮮及明軍安危於不顧,臣已擬出彈劾名單,需論罪法辦,還請殿下過目!”
楊鎬一言震驚朝堂,李昖不知該如何是好?領議政柳成龍見楊鎬太過威勢,出言勸阻“經略此舉是否有些過於衝動,部分人員不明事理,如今已有殿下明令,何必再論大罪?”
楊鎬說道“領相此言差矣,王京安危事關重大,我才如此傾盡全力,嚴明法度方能上下一心,方能戰勝倭寇。恕我直言,這也不需殿下做主,我自會向天子上疏,請皇上聖斷。我楊鎬並非專權獨斷之人,他們也不會有殺頭之罪,隻是施以懲戒,但若再犯必難保性命。反之,助我鞏固京畿,抵禦倭寇,事後我也會上疏為諸位請功論賞,相比眼下所失,他日所得何止十倍。此乃肺腑之言,為保朝鮮安危還請諸位助我一臂之力。”對此柳成龍不再有異議,朝鮮王李昖當即下令,重申凡楊鎬所需如同王令,如有違抗懈怠即軍法從事,群臣領命。
出宮後柳成龍單獨與楊鎬說道“楊經略雷厲風行,能為朝鮮如此竭心盡力,令我感佩,我此前一直擔憂王京的安危,生怕再有播遷之舉使國內動蕩,方才經略所言如能付諸實施定會能朝鮮軍民振奮。隻是經略不時便以天子施壓,主上及兩班難免心生有怨,如今已成上下一心之勢,還請經略大人您能”楊鎬抬手示意柳成龍不必再言“領相之意我已盡知,多謝領相提醒。接下來為加固朝鮮防務以及募糧募兵之事還請領相能傾力協助。詳細部署請領相移步經略衙門共議。”柳成龍遵命。
後在楊鎬的籌劃下,漢陽百姓及士紳紛紛捐糧,以柳成龍為首的官員劃定捐糧明細,以確保捐糧之中沒有百姓再遭剝削。楊鎬發動軍民與漢陽城外修築五條防線,安置流民募入軍中,嚴加訓練,固全守備。有誤者當場查辦,柳成龍也令下屬每日三遍巡查,配合楊鎬督導防務及募糧練兵之事,因此民心大聚,朝鮮兩班雖不情願,但一則懾於楊鎬威勢,二則期待楊鎬兌現承諾,因而也唯命是從。在楊鎬和柳成龍的協作下,漢陽人心安定,防務大有起色,為麻貴而絕後顧之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