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章:張軍的用意(求月票)
字數:3696 加入書籤
大宋之有種職業叫造反!
李乾順見女兒似乎已經猜到了自己的來意,也隻能點了點頭說道“除了這個唯一的辦法之外,父皇和滿朝的大臣們,實在是想不出什麽比這更好的辦法,來化解這一次的危機了。”
屋內一片死寂,父女兩人相對無言,誰也沒有再說話,兩人都陷入了沉默之中,就連空氣都似乎停止流動。
“這是女兒最後一次幫助父皇和西夏了,從此以後,女兒不再欠父皇什麽了,也不欠西夏國什麽,因為女兒離開西夏之後,也不再是西夏人了。”銀川公主李銀露在沉默了許久之後,才緩緩的說道。
她的語氣非常的平靜,似乎無悲也無喜,就連看向李乾順的眼神,也失去了最後的一點色彩,似乎她的眼前,這個男人隻是一個平凡普通,而又陌生的人。
李乾順有點驚訝!銀川公主會答應遠嫁中原和親,而且還是如此的果斷,幹脆利落,絲毫都沒有請求他什麽,所提的條件,也根本不算是什麽條件。
既然已經遠嫁中原和親,當然是最後一次幫他,也是最後一次幫西夏了。
既然嫁入中原王朝為妃,以後自然也不再是西夏人了,所以這些都不是什麽條件,隻不過是一個事實罷了。
隻是看到女兒如此的平靜,看向他的眼神也空洞無比,沒有了任何色彩,李乾順的心裏也是莫名一痛,不是滋味,也高興不起來了。
父皇走了之後,銀川公主都恍若在夢中,剛剛自己心裏還在想著中原的那位大華帝國的皇帝,羨慕那位大華帝國的皇後。
這轉眼之間,自己便要嫁到中原去和親,成為那個男人的女人。
她完全想象不到,她未來的命運會是怎麽樣,也許就是那個男人名義上的女人,那個男人甚至都不會來碰一下自己,而自己也隻能在異國孤老終生。
這樣似乎也挺好,銀川公主心裏想著,至於爭寵的念頭,她是想都不敢去想,因為她知道,大華帝國的皇帝和皇後,兩人的感情非常深厚,沒有人能破壞得了,也包括她自己。
雖然她自認自己的姿色,應該不會比任何女人差多少。
“陛下!西夏使臣也向陛下提出了,以公主前來我朝和親的請求,不知陛下的意思是接受,還是拒絕對方。”
禮部尚書徐昆再次的來到垂拱殿,麵見皇帝陛下之後說道。
“嗯!西夏也要效仿金國,送公主來和親,最近我們大華帝國可是沒有和西夏,發生什麽戰事啊!他們這個時候送公主前來和親,又是為了什麽事呢?”張軍好奇的說道。
“陛下!據臣所知道的情況,是西夏人知道我們大華帝國與金國停戰了之後,西夏自知不是金國的敵手,害怕金國報複,反攻西夏在這一次的戰事中,從金國奪取的地方上的西夏軍,希望我們大華帝國可以出麵調停一下,阻止金國對西夏動武。”禮部尚書徐昆回道。
“這就有點難辦了,他們要是也不打了,朕還有什麽熱鬧好看的,也不符合我們大華帝國的利益啊!”張軍有點無奈的說道。
“陛下所言極是,臣心裏也是這麽尋思的,隻是西夏所圖謀的可不隻這一點,說起來陛下一定會覺得好笑,西夏人既知道自己不是金軍的對手,可又不想退兵,把從金國手中搶到的土地給退讓出去。
而是希望陛下能幫他們,勸服金國接受現在的實際控製權,就此扯平了之後,大家和平相處。
西夏使者還說,這是向我們大華帝國學習,兩國共同進退,這不是瞎扯嗎?區區一個小小的西夏,憑什麽和我們大華帝國一樣呢?”
“金國不敢對我們大華帝國動粗,可不會忍著西夏,不對西夏展開報複行動。
西夏自知打不過人家,還想占著金國的地方不還,天下哪有這樣的好事?”禮部尚書徐昆也是覺得好笑的說道。
“西夏在以前遼宋之間,一直玩弄的就是這種左右逢源之術,現在遼宋都已經亡國了,而西夏卻還活得好好得,如今他又想在華金兩國之間,玩弄這種平衡之術,朕也是不得不服他們啊!”張軍說道。
“難道陛下是要同意西夏的請求,為了西夏兩向遼國施壓嗎?”徐昆很是不解,有點驚訝的說道。
“這個……,朕還沒有考慮好,不過肯定不會太早向金國施壓,但暫時也不能讓西夏被金國所滅了,西夏這麽多年來,能在宋遼兩大強國之間生存下來,並且地盤還不斷的擴大,是有他生存的道理的。
現在西夏如果滅亡了,你可知道後果會怎麽樣,金國會進一步壯大就不說了,吐蕃和西域,高昌,回鶻等國,必然會瓜分西夏的領土,壯大他們的實力,這對我們可是沒有半點好處的。”張軍解釋道。
“陛下!以我們軍隊的實力,加上無敵的火器相助,我們滅了西夏,應該也是可以的吧!”
徐昆忍不住的說道,他實在是不明白,皇帝陛下到底在猶豫什麽,滅了金國有點困難,滅了西夏,完全沒有什麽困難才是,何心如此猶豫不訣,西夏以前本來就是屬於中原王朝的勢力範圍,隻不過是在大宋時,才借助於宋遼之間的矛盾,自立門戶,從大宋的版圖上分離出去的而已。
“滅了西夏是不難,難的是西夏國的民族成份很複雜,如果我們強行的占領了西夏,西夏的民間必定不會服我們,而是會對我們充滿仇恨,這樣一來,我們便不是很好管理地方上的事情了,民間的起義也會不斷的出現,他們會反對我們的占領,並想辦法把我們趕走。
另外,占領了西夏之後,我們就要直接麵對吐蕃和高昌,回鶻等西域諸國邊境上的壓力大增。
一邊是邊境不穩,一邊又是新占領的西夏境內,到處有黨項等族的百姓們揭竿而起,和我們做對,到處搞破壞,攻打州縣城寨。
為了平叛,朝廷又要派出軍隊前去鎮壓,到時候又是一筆巨大的開支。
所以隻有當他們長期的生活在混亂之中,才會人心思定,到時候我們再派兵強勢介入,才是最好的辦法,當地的百姓才不會怎麽樣反對我們,仇視我們。
現在我們正在大力的發展國內的經濟民生,一旦在邊境上長期與各國對侍,新占領的地區又不安隱,對我們的軍隊和軍費的開支,都會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打仗拚的就是國力,隻有國力強盛,國庫豐盈時,打仗才能沒有後顧之憂。
前些年,大宋把東南半壁江山的百姓,可是禍害的不輕,各種起義不斷,經濟倒退,百姓民不聊生。”
“北方又遭遇了金軍的三次南下入侵,燕雲一帶則更慘,這些戰爭遺留的創傷,卻是需要時間來修複的,更需要朝廷投入大量的金錢和資源。”
“經過了這兩年的發展,這些地方才慢慢的開始有所恢複,但離真正的恢複原來的程度,還要差很遠。
所以這個時候,我們才要盡量的避免戰爭,當然,我們不想卷入戰爭之中,但卻很樂意金國和西夏,西遼之間,互相的戰鬥下去,消耗三方彼此的實力,最好是失去民心,我們才能有機可乘,兩國的百姓,也不會對我們有很深的成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