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0章 納稅做個好商人
字數:3210 加入書籤
至於到底有幾個人真的能理解,那劉鈺就不管了。
真要是連這點本事都沒有,那就躺著當大肥羊就好了。
一番話下來,滿座皆驚,在場的商人實在是沒想到,也沒敢想到,劉鈺會說這番話。
哪怕是劉鈺忽然變臉,逼著他們“納捐”,他們都不會詫異。
這番話……沒說到他們心坎裏,可說到了他們的心頭上,一個個暗自猜想,心想這會不會朝廷的態度?
莫非是朝廷想這麽說,卻不好這麽說,隻叫鷹娑伯出麵來談?
還是說,鷹娑伯真的是這麽想的?
士農工商俱為一體?這,這可似乎太扯淡了。
雖說這些年,南儒一派也有不少類似的呼聲,可是有些話實在是不好說的太過。
更多的對於義利的解釋,是針對為官的。為官,要做出政績,這叫功利,這種功利才能體現出義。
而並不是說商人的行為是合乎大義的。
幾個腦子靈光一些的,琢磨著這番話,覺得自己雖然不懂儒學,也非大師,可這些話似乎有道理,正可以花錢找人去好好解讀一番。
也有人想,這話也就聽聽就好,心裏高興就是。
還是多一事不如少一事,這種話憋在心裏想想就好,可不要弄出什麽風波。
納頭便拜痛哭流涕以為知音的情況,並未出現。
還有個最重要的原因,也就是這群人的“文化水平”都不怎麽樣。
他們可能懂怎麽搞紡織業,懂怎麽搞貿易,懂怎麽記賬怎麽放貸,甚至懂預判明年遼東大豆的期貨,但是少有懂儒學堪稱大儒的。
好在劉鈺也是個半吊子,半吊子的人說半吊子的話,聽的人也是半吊子,說到這種程度正好人人聽得懂。
聽懂了自然要誇幾句,這誇讚的方向,是讓劉鈺萬萬沒想到的。
“鷹娑伯真是君子啊,原來是這樣的道理,實在是我們這些庸俗小人所不能理解的。”
“是啊是啊,鷹娑比當真是正其義以謀其利,明其道而計其功……”
好好的一場關於義利的討論,又在時代的慣性下,成為了一場個人的誇獎會。
劉鈺也是有些無奈,笑道:“這樣的話,就不必說了。廚子若能得到善品者的誇獎,那是開心的。可要是讓個餓了幾天的人誇一句,聽著也沒什麽意思。”
“你們懂個屁的君子?倒是叫你們誇我幾句真會賺錢,我這心裏或能美滋滋。”
很自然的把這個話題引到了一旁,在一片笑聲中,林允文提出的第一個疑慮也就沒人再去想了。
可第二個問題,劉鈺根本沒有從正麵回答,而是用他最不想的方式讓眾人安心。
“我家裏,四世五爵。凡我參股的,我可保證無人會無事生非,更不會牽連株連。這個理由,夠嗎?”
“至於朝廷那邊……非一日之功,可慢慢來。日後諸位若是真繳納了足夠的賦稅、使得一方富庶,自然這話就有道理。”
“若不然,空口白牙,如何要做改變?”
商人們關注的第二個問題,是問朝廷是否能對商人的財產給予保護,立出法度說清楚這個股份製公司的責任。
究其本質,其實還是商人的實力能否讓朝廷做出妥協,這是自己爭取到的。
可劉鈺的回答,則是“因為我們有不受任何法律約束的皇帝,而我家是皇帝的五代忠犬,所以我能保證你們的股份不會被別人搶奪。”
這句話的另一種解讀,便是“因為我們有不受任何法律約束的皇帝,所以皇帝想奪走你們的財產,誰也管不到。”
意思是一個意思,無非就是燒餅的正反麵。
劉鈺心說你們又沒本事逼著皇帝立法,卻在這做好夢,等著皇帝主動給你們帶來你們想到的東西。
既然你們想屁吃,我就給你們個屁。
這屁的滋味頗濃,商人們大為受用。
均想,然也,鷹娑伯家裏四世五爵,這等關係,這等身份,這等地位,隻要他參股,那自然是沒人敢動他的規矩。隻要他想逃稅,誰人敢收?
現在看來,鷹娑伯也和其餘人大為不同,之前這貿易公司扔出去的白銀也有個百十萬兩了,他也不曾心動。
又有保證,如何不行?
燒餅既有兩麵,自然也會有人想,若是將來翼國公、鷹娑伯一家出了事,我等豈不是皆被連累?
既有多想著正麵的,也有多想著反麵的,這事反倒是好辦起來。
本來要募集的股份就不是很多,願意出錢的足以,劉鈺不過是想要引領一下潮流,在鬆江形成濃厚的前資本主義時代的風格,形成南北方的資本流動。
資本得動起來,不能都囤在各家的地窖裏。
也知道肯定有人會因此畏縮,但也肯定有人會肯來賭一把。有時候,推動世界的,靠的是一群賭棍,而不是保守者。
“諸位,既說到這財產不可輕動的事,咱們便得知道,需得上稅。你上的稅多了,產業就越安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