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章 兩樁婚事(中)
字數:7227 加入書籤
這一世,秦氏嫂嫂依舊是每日都恭恭敬敬的站在高柔公主身邊,盡心盡力的伺候高柔公主這位婆母,晨昏定省,不敢有一絲懈怠。
高柔公主對秦氏頗為讚許,將府裏的管家權、對牌鑰匙直接交給了秦氏嫂嫂。
作為新媳婦的秦氏嫂嫂見高柔公主如此放心重用她,十分受鼓舞。
隻三天的時間便將府裏曾經與郭小娘有關的奴仆全部清點出來,有許多都是府中的老人。
這些府中老人背後盤根錯節的,最是難解決。可秦氏嫂嫂來了個釜底抽薪,直接連根拔起。
其中不乏二姑姑三叔叔那時的舊人,遣散的遣散,發賣的發賣,秦氏嫂嫂總能找出處置他們的理由,表麵上沒留下任何口舌。
秦氏嫂嫂做事張弛有度,雖然裁撤那麽多侯府老人,但慕寧萱和高柔公主的人,她是一個都沒有動過。
郭小娘的餘黨處理完後,平昌侯府的下人頓時少了大半。
平昌侯府這麽諾大的府邸怎麽能少下人趨使,秦氏嫂嫂在得到高柔公主這位婆母的準許下,買進了一批新的奴仆。
分揀選定,專人培訓後,分布在平昌侯府各處。
秦氏嫂嫂隻用了半個月的時間,就將平昌侯府裏大換血,換了大半自己人。
高柔公主不但不生氣,反倒讓秦氏嫂嫂放寬心,不用擔心她會介意,並告訴秦氏嫂嫂,未來這平昌侯府就是他們的,隻是讓秦氏嫂嫂早些接手而已。
堪堪過了八月,九月便是三妹妹的大日子了。
慕寧萱還是去逛了那家有著半人高夜明珠的古董店,慕寧萱在古董店裏挑了許多字畫、花瓶之類的玩意兒。
這一世,店老板還是將他店裏的鎮店之寶送給了慕寧萱,慕寧萱雖然疑惑但那鎮店之寶隻是一塊普通的石頭而已,慕寧萱還是收下了。
這下平昌侯府可熱鬧了,一個半人高的夜明珠已然驚訝到府中眾人,一人高的奇形怪石更是讓大家驚詫。
慕侯爺直叫慕寧萱去書房問話。
“夜明珠和那個石頭還有那些古董字畫什麽的是從哪兒來的?”慕侯爺直直問道。
慕寧萱也沒什麽好隱瞞的,如實答道“是在古董店買的。”
慕侯爺繼續問道“買這些東西做什麽?”
“萱兒是特意買給三妹妹做嫁妝的。”慕寧萱喃喃道。
慕侯爺奇道“我不是同意將你母親當年的陪嫁盡數給佳兒了嗎?”
“還不夠!”慕寧萱搖頭道。
“不夠?”慕侯爺皺了皺眉頭,“今天古董店送來的這些東西,你花了多少銀子?”
“十幾萬兩吧。”慕寧萱雲淡風輕道。
慕侯爺心下一驚,忙穩住心神,追問道“你哪兒來的銀子。”
“太後娘娘給的。”慕寧萱淡淡答道。
慕侯爺驚訝的不行,當即問道“太後娘娘給了你多少銀子?”
“這是秘密,太後娘娘不讓我告訴任何人。”慕寧萱聳了聳肩。
“…”慕侯爺被噎了一下,吸了口氣,繼續問道“萱兒,你當初從宮裏回府的時候怎麽不說?”
慕寧萱睜著大眼睛,故意做出誇張的表情道“父親不會惦記上太後娘娘給我的銀子了吧。”
“…”慕侯爺又被噎道,艱難的吐出兩個字“沒有。”
“哦,我就知道父親不會惦記太後娘娘給我的銀子,所以我才沒說。”慕寧萱一本正經道。
“…”
“萱兒,雖然為父不會貪太後娘娘給你傍身的銀錢,但是我是你父親,你什麽都應該和為父說的。”慕侯爺語重心長道。
再次聽到父親的這一番話,慕寧萱心下更是覺得好笑。
“父親,萱兒不敢和您說。”慕寧萱做難過狀,“之前和您說要將母親的嫁妝全部給三妹妹,您都不同意,還是公主母親勸了父親,父親這才同意的。”
“你是在怪為父沒有聽你的?”慕侯爺的聲音冷了幾分。
慕寧萱輕聲道“女兒不敢。”
這一世慕侯爺倒是沒提給四妹妹添妝的事,或許郭小娘得了瘋病,六弟也得了瘋病,慕侯爺覺得四妹妹、五妹妹都不“幹淨”吧~
慕侯爺看向慕寧萱道“為父準備將你許給六皇子,你可有異議?”
“沒有。”這一次,慕寧萱答的倒很是幹脆。
慕侯爺略有些吃驚,但也沒多說什麽。
慕寧萱對六皇子並沒有什麽感覺,不過自古女子婚事都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
這一世,慕寧萱總是要嫁的,如果嫁給六皇子成為皇後,就更能保護大哥和三妹妹了。
回到柳居堂,慕寧萱遠遠看著玉棠正在院子裏教葉兒寫字。
小芙卻是板著一張臉站在旁邊。
慕寧萱將小芙叫進房裏,她知道小芙在氣惱什麽,依舊問道“怎麽了?”
小芙嘟著嘴說道“鄭嬤嬤仗著自己有些年歲,不光蹭吃還蹭東西。
昨個兒還拿了夏月一根素銀簪子,明明是夏月她老子娘給她置辦的,鄭嬤嬤偏說是她的,硬生生的從夏月手裏搶了去。
她若是在咱們院兒裏一直這樣,咱們院兒裏的丫鬟們可就要活不下去了。”
慕寧萱麵無表情的對小芙說道“去叫鄭嬤嬤過來。”
小芙見慕寧萱似乎有要處置鄭嬤嬤的意思,立刻開開心心的去找鄭嬤嬤過來。
鄭嬤嬤心情複雜的來到慕寧萱跟前。
“郡主,您找奴婢?”鄭嬤嬤緊張著問道。
慕寧萱看著鄭嬤嬤,緩緩道“鄭嬤嬤,這些日子在柳居堂住的還習慣嗎?”
這麽簡簡單單的一句話,鄭嬤嬤卻聽的額角沁出汗來,難道慕寧萱真要將她逐出府去?
站在慕寧萱身旁的小芙見鄭嬤嬤十分害怕的樣子,很是快意。
鄭嬤嬤撲通一聲跪倒在慕寧萱麵前,哭聲道“郡主,這些日子以來,奴婢確實有做的不對的地方,請郡主懲罰,不要將我們祖孫倆趕出府啊!”
原本鄭嬤嬤想著自己是初來乍到,怕被人欺壓到頭上去。與其被魚肉不如為刀俎,所以鄭嬤嬤有意仗著自己是慕寧萱奶娘,在柳居堂立威作福,好讓自己快活些。
但鄭嬤嬤罵的那些個小丫鬟也並非張口胡罵,也是她們做錯了小事,她才借機發揮的。
慕寧萱麵色不顯,淡淡道“鄭嬤嬤,你這是做什麽?”
“郡主,奴婢不該貪小便宜的,等下奴婢回去,就把那些個東西全部還給他們。”鄭嬤嬤顫聲道。她初見慕寧萱,見慕寧萱身邊除了蘇姑姑外根本沒有可依扶的媽媽,便想著自己是慕寧萱的奶嬤嬤,定然會多多重用她。
沒想到慕寧萱竟將她安排在院子裏做做灑掃院子的閑差,完全沒有油水可言。鄭嬤嬤本就心裏不爽,又見院兒裏的丫鬟們個個花枝招展的,年輕有前途,心下更是齟齬,這才犯了糊塗。
“除此以外沒有別的什麽了嗎?”慕寧萱的臉上沒有怒意,隻平靜的看著鄭嬤嬤。
鄭嬤嬤被慕寧萱瞧的心裏發怵,訥訥說道“再有就是罵那些做錯事的丫頭們,可能罵的有些狠了。奴婢知道錯了,奴婢保證以後一定注意。”
慕寧萱這才點了點頭,微微笑道“鄭嬤嬤既然知道自己的問題,之前的事我便不多說什麽了。”
慕寧萱微微停頓了一下,看向鄭嬤嬤的眼神突然間冷了幾分,繼續說道“鄭嬤嬤你在府裏也有些時日了,應該知道我身邊得力的人不多,也需要像鄭嬤嬤這樣的人在身邊。
隻是目前咱們院兒裏都是自己人,鄭嬤嬤實不必如此對她們。
眼下院兒裏事不多,葉兒也小,鄭嬤嬤可以抽出時間好好陪著葉兒。日後事兒多起來的時候,鄭嬤嬤就是想偷懶也是不行了。”
聽完慕寧萱這一席話,鄭嬤嬤頓時欣喜不已,原來郡主將她安排在院兒裏灑掃是為了讓她有時間教養葉兒,並非隨便塞個閑職給她。葉兒隻有四歲,她何嚐不想多陪陪葉兒呢。
不過從慕寧萱的話中,作為過來人的鄭嬤嬤也領悟到了另一層意思他們的戰場並不在平昌侯府,可能是在慕寧萱以後將要嫁去的地方,到那時,慕寧萱便需要像她這般對外的黑臉人物了。
鄭嬤嬤沒想到慕寧萱這麽個小丫頭竟然這麽會禦下,她真的是心服口服,完全拜服於慕寧萱膝下。
“奴婢此前太愚鈍了,完全扭曲了郡主的一番好意。郡主今日的話奴婢聽明白了,奴婢發誓從今日起再不在院兒裏生事,以後郡主讓奴婢做什麽,奴婢便做什麽,願為郡主做牛做馬。”鄭嬤嬤正經起誓道。
慕寧萱嘴角上揚道“鄭嬤嬤是聰明人,明白了就好。”
待鄭嬤嬤退下去,小芙一臉的不高興,卻又不敢對慕寧萱發脾氣,隻自己個兒站在牆角生悶氣。
慕寧萱叫玉棠將前日裏去八味鋪子買的糖荔枝拿出來。
聽到慕寧萱說糖荔枝,小芙微微抿了抿嘴,糖荔枝是她的最愛,前日郡主去街市的時候特意買了五份。郡主自己留了一份後,給了她一份,蘇姑姑一份,玉棠一份,秋墨一份。
她的那份當天就吃光了,昨日還看玉棠吃的嘴饞,今日郡主又提起了糖荔枝,小芙貓爪心一般的難受。
不一會兒,玉棠便將糖荔枝端到了慕寧萱麵前。
慕寧萱對小芙似有些哄小孩的語氣道“小芙,還氣著呢?呐,糖荔枝你最喜歡的,特意給你留的,快來吃吧。”
小芙嘟著嘴,走到慕寧萱麵前,怏怏道“明明鄭嬤嬤做錯了事,郡主為什麽不罰鄭嬤嬤?”
慕寧萱耐著性子與小芙解釋道“小芙,我且問你,鄭嬤嬤責罵的那些人裏,有沒有一點錯事都沒做,就無緣無故被鄭嬤嬤責罵的?”
小芙思忖了一會兒,好像他們確實都稍許犯了點小錯。要麽是院子地上的落葉有一兩片落葉沒掃幹淨;要麽是抹桌椅邊邊角角有幾個地方沒擦幹淨;要麽就是不小心打掉了一個茶碗但沒碎還能用…
“是鄭嬤嬤太挑刺兒了,一兩片落葉沒掃幹淨,邊邊角角一兩個地方沒抹到,掉了茶碗沒碎這些真的是再小不過的事。”小芙的聲音越說越小。
如果換成是她來做這些事,絕對不會出現落葉掃不幹淨,擦不幹淨桌椅這樣的事,總歸院兒裏的小丫鬟們還是粗心,做事不夠細心。
慕寧萱看著小芙漲紅了的臉,繼續道“鄭嬤嬤來我們柳居堂也有不少日子了,她做事如何?”
“鄭嬤嬤做事勤快。”小芙扁著嘴如實說道,不隻是她,院兒裏的小丫鬟們都想揪鄭嬤嬤做事的錯處,可鄭嬤嬤心細的很,目前為止除了喜歡罵人以及貪小便宜外,在做事上沒有什麽錯處可以讓人說道的。
慕寧萱笑著說道“這就對了,鄭嬤嬤她嚴於律已,比我們院兒裏的小丫鬟們穩重謹慎的多。
雖然蘇姑姑定了許多規矩,可我們這兒是侯府並非宮裏,宮裏做事都是提著命行事,所以宮女們芝麻大點的小錯都不敢犯,小芙你在宮裏待了這麽些年,應該最是明白。
所以宮裏的那套規矩對於院兒裏的小丫鬟們來說終究是花把事,她們就算犯了點小錯也無大礙。”
“可是郡主,就算鄭嬤嬤做事做的認真,也不能掩蓋她愛罵人又愛貪小便宜的事實啊。”小芙有些較真兒,她實在看不慣鄭嬤嬤這個人。
慕寧萱將糖荔枝遞給小芙,微笑道“你啊,就是愛打抱不平,鄭嬤嬤如今已經承諾不會再罵人了,並且她也會將之前貪的小便宜還回去。如果下次你再逮著她罵人或是貪小便宜,我定好好罰她,這次就算了好不好?”
小芙一吃到糖荔枝心情便好了大半,點頭道“奴婢都聽郡主的。”
其實慕寧萱也是為以後做準備,這一世如果她真的嫁給了六皇子,未來六皇子繼位,那麽她又將會回到宮裏,慕寧萱自然希望現在就培養一批自己人在身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