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章 國事風波 喜從天降

字數:9029   加入書籤

A+A-




    書接上文,上回書說到祁國公楚墨風回到長安之後,發現當下諸多事宜需要自己提出些建議,而皇帝李淵不知為何竟然決定指婚給自己,這讓楚墨風不禁有些摸不著頭緒。

    經過娘子關一行,楚墨風查明了平陽公主李秀寧的真正死因,遂將主犯柴雲秀帶到京城,準備聽候李淵的發落,誰知朝堂之上,李淵跳過此事不談,反而提及和親與裁軍一事。

    而楚墨風也故意跳開和親之事不談,將自己關於裁軍的意見說了出來,隨即回過神的李淵當即下令將進言的樞密使處死,殊不知樞密使柴林是太子李建成的人,不經意間又斬斷了李建成的一隻觸手,這讓李建成大為惱火。

    望著麵前堪堪而談的楚墨風,李建成不免露出了一絲憤怒,誰知卻被眼尖的楚墨風發現,隨即止住話語對李建成說到“敢問太子殿下,是否對停止裁軍一事有所不滿?為何如此憤恨地望著臣?”

    突然被楚墨風點名,李建成頓時噎了一下,隨即緩過神說到“祁國公哪裏的話,咱們大唐此時與突厥正是敏感時期,如若貿然裁軍,勢必會對我大唐造成影響,方才本太子隻是想起那個向父皇進言的佞臣,不免有些氣憤罷了。”

    李建成此話一出,朝堂上深知他與柴林關係的人紛紛忍不住偷笑起來,而楚墨風則笑著說到“太子殿下英明,臣也在想,究竟這個柴林是受了那個豬狗之輩的蠱惑,竟然敢向陛下進這種讒言?看來蠱惑他的人肯定也是個豬狗不如的東西,太子殿下您說是嗎?”

    聽聞楚墨風拐著彎地罵自己豬狗不如,李建成不免在心中暗罵到好你個祁國公,真是有你的,你等著,待日後本王登基,定然要誅你九族以解心頭之恨。

    但是腹誹歸腹誹,嘴上還是無奈地附和著說到“祁國公言之有理,這個蠱惑之人確實也像國公爺所說的那樣啊。”

    聽了李建成這段言不由衷的話語,楚墨風心中暗自偷笑,隨即一臉正色對李淵說到“啟稟陛下,既然太子殿下也憤恨那蠱惑之人,臣以為不如暫時將柴林收押至京兆尹大牢,待柴雲秀一案審完之後,二人一同問斬豈不更好。”

    此時朝堂上明麵上依附於李世民的一幹大臣紛紛出列說到“啟稟陛下,祁國公言之有理,如若不將那蠱惑之人找出來,此人日後勢必會再度興風作浪,所以臣附議。”

    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出來附議,此時李建成擔心李淵會被眾人說動,正準備上前說話,誰知卻被身後的魏征拽了一把,隻見魏征對著自己緩緩地搖了搖頭,李建成無奈隻好作罷。

    望著下麵一眾出言附議的大臣,李淵隨即點了點頭說到“既然眾卿所請,朕定當應允,傳朕旨意,暫時將柴林收押至京兆尹大牢內,待祁國公配合京兆尹挖出幕後主使之後,再行問斬事宜。退朝。”

    隨即李淵一甩衣袖,向著後殿走去,見李淵離去之後,楚墨風走出殿外喚來幾名禁衛軍,吩咐其將柴雲秀暫時看管,而後自己拉著李世民奔著後殿的禦書房走去。

    來到禦書房門口,隻見王德站在門外,屋內似乎有爭吵聲,見楚墨風和李世民前來,王德趕忙對著二人做了一個噤聲的手勢,隨即伸手指了指屋內,又向著東宮方向一指,李世民和楚墨風當即明白是太子李建成在裏麵接受訓斥呢。

    二人當下好奇心大起,貼著禦書房的門側耳傾聽著,隻聽屋內李淵大聲說到“朕不管他柴林是誰家的子弟,就算是我李淵自己的兒子,犯了大錯一樣要受罰,你現在來替柴林求情是何用意?難道你也讚成裁軍是嗎?”

    李淵的話音剛落,就聽見李建成滿含委屈地說到“父皇明鑒,兒臣始終不讚成裁軍,隻不過現在正是用人之際,柴林初任樞密使不久,如若此時被問斬,豈不是讓群臣心中擔憂。”

    誰知話還沒有說完,隻聽屋內傳來‘啪’的一聲,隨即就聽見李淵大吼到“枉你身為太子,這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這臣是天下人的臣,如若留著這麽一個枉顧天下的佞臣在朝,你覺得天下人會信服大唐嗎?屆時國不將國,你這個太子去給突厥人當太子吧,滾回你的東宮去,想不明白之前不要出來。”

    聽到這楚墨風對著李世民張了張嘴,卻沒有發出聲音,但是看口型儼然是說了‘白癡’二字,隨後二人趕忙直起身,恭恭敬敬地站在一旁,就在此時楚墨風好似不經意般對著李世民說到“這和親憑什麽隻是咱們把公主嫁過去,為什麽不能是他們突厥將公主嫁過來?”

    李世民沒有聽出楚墨風的意思,而一旁的王德眼中精光一閃,隨即消失不見,緩緩地對著屋內喊到“啟稟陛下,祁國公和秦王殿下在門外求見。”

    隻聽房門‘吱呀’一聲被打開,臉上帶著一個紅印的李建成忿忿地走了出來,隨即屋內傳來李淵的聲音說到“宣。”

    王德聞言對著李世民和楚墨風做了一個請的手勢,笑著說到“二位,陛下召喚二位進去,門外有咱家伺候著,二位大可放心。”

    楚墨風見狀點了點頭,拉著李世民走進了禦書房,王德見二人進去,隨即將房門關上,低聲對著身後的小黃門說到“都下去吧,咱家一人在此即可。”一眾隨侍小黃門聞言趕忙恭敬地退了出去。

    禦書房內,李淵的怒氣依舊未消,見楚墨風和李世民二人聯袂而至,趕忙擠出個笑臉說到“自己找椅子坐下說話吧。”說完轉身走到書案前的椅子上坐定,端起麵前的參湯喝了一口說到“要不要吩咐下麵給你二人拿些吃食來?”

    楚墨風擺了擺手說到“陛下不必了,臣此番前來是為了和親一事,待向陛下稟報完再回府用飯即可。”

    李淵聞言這才想起方才朝堂上,楚墨風曾經提過散朝之後再行商談和親一事,此時怒火早已消了大半,趕忙焦急地問到“你小子有什麽損招趕緊說出來,朕與你二人好生參詳一番。”

    楚墨風沒好氣地瞥了李淵一眼,笑著說到“臣的意思是,要麽從平康坊內選一煙花女子,扮成我大唐公主完成和親,要麽就跟突厥使者提出來,讓突厥可汗將他們的公主嫁到咱們大唐來,和親和親,總不能隻是咱們嫁公主他們收嫁妝吧?”

    聽了楚墨風的話,李淵頓時被噎了一下,思索了片刻之後一拍大腿說到“你小子這招真是夠損的,無論按照哪個方案實施,咱們大唐都不算虧本,把問題拋給突厥人去頭疼去,妙啊,成,就按照你說的辦了,先從平康坊尋一女子籌備著,朕稍後就讓和親使李道立與突厥使者商議去。”

    見此事已然解決,楚墨風這才示意李世民說話,隻見李世民對著李淵說到“啟稟父皇,方才兒臣在門外偶然聽見您與太子殿下因為裁軍一事爭吵,兒臣以為此刻不應該糾結是誰蠱惑了柴林,而是應該想辦法安撫一下十二軍的將士們,如若不然將士們勢必會有些其他的想法,現在大敵當前,穩住軍心才是最重要的。”

    聽了李世民的話,李淵心中感歎萬分,自己這個二兒子畢竟是依靠戰功才有了今日的殊榮,看待問題果然是比自己的大兒子高出許多,當初沒有立他做太子實在是失誤啊,想到這李淵點了點頭說到“二郎當下有何良策?不妨說出來咱們參詳一番?”

    李世民點了點頭說到“首先應該下詔安撫眾人,讓十二軍將士知道陛下沒有裁軍的意願;其次是否可以加賞一個月的軍餉,將士們奮勇作戰,除了是想保家衛國,也是為了能夠領到餉銀養家糊口,陛下如若再加賞一個月的餉銀,那麽將士們勢必會安下心來;最後就是挑選有賢能的將領重新領到十二軍。”

    李世民的三條建議一出,李淵先是滿意地點了點頭,隨即望著楚墨風說到“二郎這三條建議你認為呢?”

    “臣以為秦王殿下提出的這三條建議才是當下咱們應該做的,臣覺得可行,如若戶部存餘不夠,臣可以再行捐獻之舉,以解朝廷之窘境。”楚墨風心想這三條都是我跟李老二說的,老爺子你這問我等於是白問了。

    “此前你已經捐了一百萬貫了,朕怎麽好再張口問你要,而且你這一百萬貫此刻已然存入國庫內,新年剛過各地用錢的地方都不多,戶部正好還有存餘。”李淵聽聞楚墨風還要捐獻,不免有些不忍心地擺了擺手說到“你小子有錢也不是這樣糟蹋的,若是再讓你捐贈,估計鳳兒和靈兒該埋怨我這個做父親的了,此事朕稍後會下旨實行的。”

    楚墨風和李世民聞言齊齊地站了起來,對著李淵行了個大禮說到“兒臣(臣)替十二軍將士謝過陛下的大恩。”

    “這書房內就咱們三人,不要行此大禮,那麽正式朕還有些不適應。”李淵見二人起身行禮,趕忙示意二人落座,隨後饒有興趣地望著楚墨風說到“朕準備給你指婚的事情,估計你應該早就聽說了,跟朕說說有沒有相中哪家姑娘?”

    聽聞李淵畫風一轉,楚墨風頓時沒好氣地瞥了李淵一眼說到“我說陛下,您這是又怎麽了?好端端的為什麽又要給臣指婚啊?您別忘了臣都娶了四房了,而且四個孩子都已經六歲了,此時如若臣再娶一房,臣的府邸就快要住不過來了。”

    “怕什麽?朕聽二郎說你府邸左右都是五進五出的宅子,大不了朝廷出麵全買下來,打通了之後給你蓋個新的國公府,你就跟朕說,看上哪家姑娘了?”李淵聞言不禁一笑,心想你小子家裏那五進五出的宅子才有兩院的人,用這種理由推辭實在是不高明啊。

    聽李淵這麽一說,楚墨風這才支支吾吾地說到“啟稟陛下,臣此番前往娘子關查案,因機緣巧合與太穆皇後的侄女竇婧妍行了周公之禮,臣不忍她被選為和親人員,故而才極力出謀劃策讓其避開這段災禍,若是說兩情相悅,實在是有的。”

    “大膽楚墨風,朕與太穆皇後感情頗深,故而對其親眷照拂有加,沒想到你竟然背著朕與婧妍丫頭有染,你說吧,要怎麽處罰你才能讓朕消了氣?”見楚墨風說出了實情,李淵心想我得嚇一嚇你小子,免得你又給我到處惹是生非的,想到這當即臉色一變厲聲說到“看來朕應該將你押送至天牢內好生反省一段時日才行。”說完就要起身呼喚門外的衛士。

    一旁的李世民見狀,趕忙跪下對李淵說到“兒臣懇請父皇暫息雷霆之怒,墨風與婧妍丫頭之事,兒臣在他回來的時候也了解了大致,皆因墨風此人重情重義,不懼艱險查明三姐的死因,而婧妍因為仰慕已久,加之墨風間接替婧妍洗脫了嫌疑,所以二人才”說到這李世民也不知道該用什麽詞形容了,頓時心中一陣別扭,心想你小子這次惹的麻煩可真夠大的了。

    聽了李世民的話,李淵佯怒到“二郎你不必替他辯解,讓他自己說該怎麽辦?”

    “我的陛下啊,臣娶了竇姑娘不就是了,這下您老人家滿意了吧?”楚墨風見轉還能不明白李淵的心思,隻好借坡下驢應了李淵的要求。

    聽了楚墨風的話,李淵這才臉色一變,笑著說到“成,孺子可教也,既然這樣,那明日朕便擬旨將婧妍丫頭先調回來,不過這娘子關的守將人選你得給朕指派一個,隨後朕會差人到義寧坊,將你府邸兩側的宅子盡數購置過來,隨後將其打通連成一個大宅子,這樣你小子就不會跟朕哭訴宅邸太小了。”

    楚墨風聞言笑著對李淵說到“啟稟陛下,宅邸一事就不勞朝廷費心了,朝廷還是把錢用到該用的地方吧,這個臣自己解決就好,另外接任人選麽,竇婧妍身邊的親兵楊琳,此女子忠勇可嘉,且文武兼備,可堪大用,就她了。”

    李淵聞言點了點頭,隨後對著楚墨風說到“你和婧妍丫頭的婚事這個月之內就要辦好,免得朕操心知道嗎?”

    “成成成,您老人家說怎麽辦酒怎麽辦,誰讓您是陛下呢。”楚墨風點了點頭,隨即拉著李世民離開了禦書房,向著皇宮外走去。

    此時李世民還像是蒙圈一般,迷茫地問到“這麽說你小子又要大婚了?還是第五次?”

    “我說大哥你剛才在禦書房內不是喝了吧?我跟你老爹說了這麽半天,合著你一個字也沒聽進去?”楚墨風聞言瞥了李世民一眼,隨即拉著他上了馬車說到“走吧,你這個京兆尹是不是得去義寧坊出麵幫我買下那兩座宅子啊?”

    “成,中午你管飯,我也好久沒有在宮外吃飯了,正好去看看孩子們。”李世民點了點頭,隨著楚墨風鑽進了一輛馬車內,向著義寧坊走去。

    來到義寧坊找到了坊正,說明來意之後,坊正這才知道原來聞名天下的祁國公竟然住在自己管轄的義寧坊內,頓時有些手足無措,在聽明白了楚墨風和李世民的要求之後,坊正取出坊內住戶登記薄查閱一番之後說到“啟稟秦王殿下、祁國公,國公府兩側的宅子此刻均屬於無人產業,如若二位需要購置,隻需要繳納五百六十貫即可。”

    聽聞隻需要五百六十貫,楚墨風當即滿意地點了點頭,而一向對民間頗有了解的李世民聽完,當即虎眉倒豎厲聲說到“五百六十貫?那就是說一座宅邸需要兩百八十貫,現在是十文錢一鬥米,這兩百八十貫就是二十八萬文錢,能買大約兩萬八千鬥米,這也太貴了。”

    聽了李世民的話,坊正麵色一苦說到“回秦王殿下,這還是看在您和國公爺的麵子上,小人把價格往下降了降,上一任主家買宅子的時候可是花費了整整三百五十貫啊。”

    眼見李世民還想說些什麽,楚墨風一把拉住李世民低聲說到“大哥,這裏是京師啊,什麽東西都貴,這是正常的,我之前在張掖的那座宅子還需要將近五十貫呢,不貴了。”說完對著坊正說到“既然這樣,我給你手書一封,辦完手續之後您可以去我府上收取房錢。”

    坊正一想反正二人一個是秦王一個是國公,怎麽也不會賴賬的,隨即爽快地辦好了手續,至此楚墨風在義寧坊內又多了兩座宅邸。隨後楚墨風告訴坊正需要找些匠人將三座宅邸打通合並成一座,坊正也爽快地答應了。

    而另一方麵,朝廷的數道旨意也按照李淵與楚墨風和李世民在禦書房商議的結果如約頒發了,傳旨之人馬不停蹄地趕到了娘子關之後,當著眾人麵宣讀了陛下的旨意,接過聖旨的竇婧妍心中隱隱有些激動,隨即與新任守將楊琳進行了軍務交接,便隨著傳旨之人返回了京城。

    在得知朝廷不會裁軍之後,十二軍將士收到了朝廷撥付的賞銀,至此對朝廷更加信服了,隨即在新的將領的帶領下,眾將士立刻投入到緊張的訓練中,以期在未來對陣突厥之時能夠有用武之地。

    而李道立按照李淵的旨意前往與突厥使者商榷,誰知突厥使者執意要迎娶大唐公主,無奈之下李道立隻好上報給李淵,而後李淵將那位從平康坊尋來的女子好生打扮一番,冠以公主頭銜隨李道立前往了西突厥。

    三月中旬,義寧坊內原來的國公府已然不見了蹤跡,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占地三座宅院的五進五出的大宅子,內裏依舊是五跨院,但是每一跨院內的房間增添了許多,為此四大丫鬟親自前往牙行購置了一批仆人,而且從牙行給即將過門的新夫人帶來了一個名字叫做芊芊的丫鬟。

    回到府上的竇婧妍恢複了女兒裝扮,先是見過了自己的父親竇招賢之後,隨即被宮中來人接到了皇宮內,而後由秦王妃長孫竭羅出麵接待了她。

    二人在承乾殿聊了許久,提及平陽公主李秀寧時,二人忍不住淚流滿麵,每每提及祁國公之時,竇婧妍的臉上瞬間就紅霞漫天,身為過來人的長孫竭羅則是笑著說到“其實如若不是陛下,你心中那個楚公子還準備瞞著此事呢,既然這次是陛下指婚,想必排場應該也不小,屆時你若是缺什麽,盡可跟姐姐說,姐姐這裏還是能幫襯一二的。”

    “長孫姐姐客氣了,婧妍不求多麽風光,隻求能夠嫁給他生兒育女相夫教子便滿足了。”聽了長孫竭羅的話,竇婧妍不由地低聲說到。

    望著麵前這個如花般的女子,長孫竭羅不禁回憶起當初自己嫁給李世民時的情景,頓時陷入了沉思中,正在此時耳畔突然響起一個威嚴的聲音說到“婧妍表妹可不能便宜了那小子,你那夫君可是為了你斥資近四百貫重新修葺了宅邸,為的就是將你風風光光的娶回府裏,況且是陛下指婚,這彩禮要是少了,咱們皇室可是不願意的。”

    二人被這聲音驚醒,隻見李世民站在門口,一臉楚氏賤笑地表情望著二人,竇婧妍見狀趕忙起身對著李世民行了個禮,李世民見狀趕忙回了禮,隨即笑著說到“我剛從宮裏回來,父皇的意思是公主是不好封了,決定加封郡主,屆時咱們大唐可就是兩個公主一個郡主都便宜了這小子了,你說這彩禮咱們得要多少吧?”

    “一切全憑陛下做主,婧妍是無所謂的。”聽了李世民的話,竇婧妍瞬間雙頰一紅,低著頭幽幽地說到。

    第二日宮裏派人前往竇府宣旨,進封竇婧妍為張掖郡主,並指婚給祁國公楚墨風,於月內完婚,一應儀同俱全,並附上一張陪嫁禮單,單據上禮物之豐厚令人瞠目結舌。

    武德八年三月二十日,其國公府內張燈結彩,門口懸掛的大紅燈籠昭示著府內的主人正在舉辦喜事,而竇府內也是一片喜氣洋洋,竇招賢一身吉服站在門口,笑嗬嗬地迎接著前來道賀的賓客,整個長安城早已傳遍,竇家的姑娘許配給了大唐最年輕的國公楚墨風。

    如若這個國公隻是個牽鷹鬥犬的紈絝子弟,眾人或許還提不起興趣,奈何咱們這位國公爺不僅是大唐的功臣,而且對百姓也是樂善好施,其開設的天策書院、仁德醫館以及一眾利民惠民的店鋪,還有那些為百姓而推行的政策,都讓長安百姓對這位國公爺敬佩不已。

    人們不約而同地帶著禮物來到了竇府和國公府,希望將自己最真摯的祝福送上,而楚墨風則是破天荒地在國公府門前搭起了幾個粥棚,為城內為數不多的乞討之人送上熱粥和銀錢,這一舉措頓時讓長安百姓沸騰。

    而軍中各大小將領悉數到場祝賀,朝廷除了李淵是派首領太監王德前來之外,各親王均派出管家到場,而秦王李世民、高平王李道立、趙郡王李孝恭以及淮安王李神通則是親臨現場祝賀。

    望著國公府前如此多的將領、親王,圍觀百姓紛紛稱讚楚墨風人脈寬廣,而身為新娘的竇婧妍得知今日排場如此之大,心中不由地一甜。此時馬車幽幽地從東市附近的親仁坊向著西市北側的義寧坊駛去

    俗話說洞房花燭夜,一刻值千金,且看楚墨風新婚燕爾再立新功,再看李世民曆經磨難又遇險境,欲知後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