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奪取和氏璧(上)(第二更,求訂閱!)

字數:1924   加入書籤

A+A-




    從揚州離開,盧遠趕了七八天的路,便趕到了東都洛陽。

    此時的洛陽在王世充掌控之下,不過現各方勢力高手齊聚,王世充忙都忙不過來,外有瓦崗大軍壓境,內有靜齋傳人要在城中為萬民擇真命天子,可以說老王的日子最近過得相當不好。

    估計老王現在的心情估計是:你們這幫狗幣,要鬧事給老子滾到別處去鬧,別tn的來我這兒啊!和氏璧留下就行,其他人都給我滾!

    可惜老王沒那能耐,也沒那膽魄將城裏的各方勢力人員驅逐,反而還要竭力維護洛陽的治安。

    這世界這時代的洛陽雖非後世洛陽,但亦是一等一的大城,楊廣將遷都至此,為這座城市注入了龐大的活力。

    入城後,盧遠看到街兩旁的店鋪中各種貨物琳琅滿目,街道之上行走著過往商旅和行人,時而還能看到幾個體貌特征不同於漢人的異族。真別說,王世充將這座城治理得還算不錯。

    但盧遠的目標並不在城中,而在洛陽南郊的那座寺院。

    這座寺院十分宏偉,即使在洛陽城中也能遠遠瞧見,寺內建築加起來達數百餘間,儼如一座小城,如此醒目,怎能看不到?

    盧遠看著遠處那座小城般的寺廟,心道:“我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該改成‘佛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

    “建出這麽大一座寺廟,在寺裏念叨著什麽佛家慈悲為懷,可卻偏偏又不出去看這世間芸芸眾生的苦難,修的是哪門子佛,念的是哪門子經,當真是虛偽!”

    由於師妃暄將和氏璧藏在淨念禪院,這段時間,淨念禪院已封寺不接待香客信徒,斷了盧遠扮作香客信徒混到寺中實地偵察的路,他隻好通過別的途徑觀察研究淨念禪院。

    淨念禪院的祖師是天僧,慈航靜齋的祖師是地尼,兩者是同門師兄妹,也即淨念禪院和慈航靜齋同出一脈。

    相比於慈航靜齋,淨念禪院在天下間並不是十分出名,但知曉它的人都不會小視!

    寺內建築加起來達數百餘間,儼如一座小城,正中處就有七座恢宏的大殿,更有一座在完全以金銅鑄造的小殿。

    說小也隻是相比於那七座大殿,實際並不小,銅殿闊深各達三丈,高達過丈半,這絕當不得一個“小”字。

    想鑄造這麽一座殿,不但需極多的金銅,還要有真正的高手巧匠才成,即使以揚州的富饒,也未有這麽一座銅鑄的廟宇。

    淨念禪院內主建築物都依次排列在正對寺門的中軸線上,以銅殿為禪院的中心,規模完整劃一。

    除銅殿外,所有建築均以三彩琉璃瓦覆蓋,色澤如新,卻不知是因寺內和尚勤於打掃,還是瓦質如此。尤以三彩中的孔雀藍色最為耀眼。可想見在陽光照射下的輝燦情景。

    銅殿前有一廣闊達百丈,以白石砌成,圍以白石雕欄的平台廣場。

    白石廣場正中處供奉了一座文殊菩薩的銅像,騎在金毛獅背,高達兩丈許,龕旁還有藥師、釋迦和彌陀等三世佛,彩塑金飾,頗有氣魄,但亦令人覺得有點不合一般寺院慣例。

    在白石平台四方邊沿處,除了四個石階出入口外,平均分布著五百羅漢,均以金銅鑄製,個個神情姿態不同,但無論睜眼突額,又或垂目內守,都是栩栩如生,與活人無異。

    其他建築物就以軸上的主殿堂為整體,井然有序分布八方,以林木道路分隔,自有一股莊嚴肅穆的神聖氣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