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萬族皆要臣服炎黃子孫的腳下

字數:5124   加入書籤

A+A-




    “臣謝陛下教誨,這幾年,臣的確有些自大盲目了。”

    過了一會,李斯對著嬴政躬身深深一拜道。

    嬴政看著李斯,該說的,不該說的,自己都說了。

    至於李斯能不能明白自己的苦心,就看他自己了。

    趙高可以隨時廢了,因為趙高的職位,自己可以隨手安排其他人頂替。

    但李斯卻有其才,大秦上上下下,裏裏外外,在他手中的確打理的井井有條。

    就因為一點疑心,廢了自己的左膀右臂?

    嬴政還沒這麽小的心眼,對於人性的了解,他自問不輸任何人。

    這世間,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小心思,月有圓缺,人無完人。

    若一個人沒有一絲缺點,完美無瑕,那還是人嗎?

    即便有,這種沒有任何缺點的人,也不能受到重用。

    除了不好駕馭之外,更重要的是你根本不知道這種人想要什麽?

    蒙恬重情,王翦惜名,李斯戀權,馮去疾貪色。

    這滿朝文武,多多少少都會有各自的喜好或缺陷,但這些小問題,並不足以掩蓋他們的才能。

    大秦唯才是舉,從不以出身論功勳,唯以戰功立尊卑。

    之所以是大秦一統天下,那是因為秦國向來有功必賞,有過必罰。

    反觀山東六國,世家門閥實力強大,數百年來,廢主立君之事時有發生。

    其中最影響深遠的便是三家分晉與田代齊薑,自此以後,六國王室與國中門閥世家明爭暗鬥,國力漸弱。

    所以多年來,各國雖都有變法,可唯獨秦國變法最徹底。

    自商君變法之後,秦國關隴勳貴就此元氣大傷。

    後任幾代國君,也不斷扶持草根軍伍出身的將領,秦國勳貴隻是徒有虛名罷了。

    而山東六國變法,隻變其形,未變其根。

    一旦動了六國勳貴之利益,輕則弑主篡位另立新君,重則山河動蕩國破家亡,焉有不敗之理。

    “通古,六國真的亡了嗎?”

    嬴政撇開雜念,看著李斯,意味深長道。

    ????

    李斯楞了楞,被問懵了,這九州不全都歸陛下所有了嗎?

    “陛下,韓,魏,燕,趙,齊,楚皆被陛下掃滅,自然亡了。”

    李斯思量了片刻,開口道。

    “不……”

    “它們還沒徹底消亡,隻是表麵亡了。”

    嬴政擺了擺手,言辭鑿鑿道。

    “陛下何出此言啊?”

    李斯一頭霧水,根本沒弄明白陛下這是鬧哪一出。

    “六國還活在一些人的心中。”

    嬴政目光陰冷,跳動著危險的光芒道。

    李斯當即有所明悟,原來陛下是在憂慮那些六國餘孽嗎?

    “陛下是不是對六國餘孽仍有疑慮?”

    看著神色凜冽的陛下,李斯似乎感到一股寒氣撲麵而來。

    “一群躲在陰暗角落的臭蟲也配嗎?”

    嬴政露出輕蔑之色,不屑道。

    “陛下聖明。”

    李斯心中有些打鼓,既然陛下不擔心這些餘孽,那還擔心什麽?

    “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

    “你說孟軻這句話說的有道理嗎?”

    嬴政消化了所有記憶之後,發現了萬古以來王朝更迭興衰,皆係於民。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君王雖然主宰天下沉浮,可一旦與天下人對立,那終有一日會落個國破山河亡的下場。

    六國精銳盡喪自己之手,六國都亡了,平民百姓又能做什麽?

    就算六國都反了,隻要自己還在,再滅一次六國便是。

    雖然他自信可以鎮壓一切反叛,可後世之君也能嗎?

    九年後自己真的會死嗎?

    這大秦萬裏山河,朕又能交給誰來撐起?

    “陛下,孟軻胡說八道之言,豈能當真?”

    “孟軻以孔丘嫡傳自居,學孔丘遊說列國,可卻與孔丘一樣,不受列國王侯重視。”

    “其言多為紙上談兵,實乃空想誤國。”

    李斯顯然對於孔孟並沒有半點好感,毫不客氣道。

    雖然自己師承荀子,可李斯很清楚,自己代表的是法家。

    陛下這幾年也有些要學習儒學治國的意思,這本能的讓李斯感到了威脅。

    封了近百名博學的大儒成為秦國博士,便可見陛下之意。

    嬴政笑了笑,李斯向來不喜儒學,他一直向自己諫言,重法度,賞罰分,方能讓天下人明白自己能做什麽,不該做什麽,如此方能國泰民安,萬世永固。

    可現在的自己,已經不是最初的自己了。

    現在的自己,無論是格局,眼光,都遠超李斯,或者說這個時代,不知多少年。

    原本李斯一手主導的法度秩序,深得自己的心意,可如今看來,卻漏洞百出。

    法家要重用,儒家也要用。

    一明一暗,一陰一陽,剛柔並濟,方能無懈可擊。

    六國的一些人,不是還在心中惦記著故國嗎?

    那就要從思想上糾正,隻有秦國才是唯一的國,唯一的家,唯一值得天下人用生命來維護的正統。

    “朕想把各地的浩大工程先停下來,緩一緩。”

    嬴政理清思緒之後,露出了這次召李斯前來的目的。

    “陛下,路不修了?”

    “靈渠不挖了?”

    “阿房宮與皇陵也不造了?”

    李斯有些難以置信的看著嬴政,滿臉疑惑道。

    “修,肯定修,必須修。”

    “但不用這麽著急,大秦一統天下才三年,可每年徭役需要征集數百萬民力,再加上兵役,幾乎大秦帝國每家每戶都有人在服役。”

    “民力終有窮盡,他們固然害怕刑法,但更怕累死。”

    “通古,你有點著急了。”

    “朕明白你想要完成千秋壯舉的心,可有些事越是著急,越會適得其反。”

    嬴政心中已經決定,回到鹹陽之後,就立刻著手改製。

    李斯所製定的法典的確很完美,非常完善。

    但終歸卻了一點人情,太過冷漠。

    若人人皆因畏懼法度而守法,終非長久之計。

    若人人皆因思想升華而守法,方固永恒之本。

    大秦不排斥一切學說,凡於國有益皆為善也。

    無論法,還是儒,兼百家之長,華夏方能冉冉升起,屹立天地之巔,萬族皆要臣服炎黃子孫的腳下。

    “陛下聖明,臣有罪。”

    李斯臉色難看,他並沒有覺得自己做錯什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大秦帝國更加強盛。

    可陛下都這樣說了,身為臣子,自己能說不?敢說不嗎?

    當然不能,否則若惹得君心不快,那自己的仕途隻怕也就要到此為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