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趕路

字數:3221   加入書籤

A+A-


    由於軍備競賽造成的鋼材和橡膠短缺,再加上用皮革裝飾的木製車體造價太高(從大量的勞動力需求來看),汽車聯盟開始在德國中西部的特羅斯多夫(troisdorf)與dynamit汽車聯盟共同開發塑料材質車體,並在德國汽車史上第一次通過進行碰撞試驗來評估木材、鋼材和塑料的強度。在開姆尼斯的中心實驗室進行了模擬擦邊撞擊、側向和前翻試驗。實驗室的技術部門研究了與材料有關的所有因素,開發了合金和特殊的生產工藝,並研究了所有新設計的技術應用性。技術部門把重點放在未來的發動機形式、傳動開發、震動和噪音的研究以及多項複雜試驗的準備工作上,如在碰撞試驗中安裝彈射器。道路試驗部門負責可行性試驗計劃、係列測試和監測,以及和競爭對手的對比測試。

    迅速成長

    從1933年到1939年間奧迪汽車聯盟迅速發展:其銷售額從6千5百萬德國馬克穩步上升至2億7千6百萬德國馬克;員工從8,000人增長至23,000多人;摩托車的年產量從12,000輛增長至59,000輛;汽車年產量從17,000輛增長至67,000輛。

    汽車聯盟的汽車專家在德國和其他國家獲得了3,000個以上的專利權,由此可以看出其汽車專家的創新才能。1938年,客車定單的四分之一車輛是由汽車聯盟生產的,摩托車定單的三分之一由dkw生產。正是憑借其無數的技術開發成果、研究成果和創新觀念,汽車聯盟為現代汽車的創新起到了領導作用。

    聯盟終結者

    正當汽車聯盟顯示出強勁的發展勢頭的時候,二戰的爆發終止了汽車聯盟自身的發展,最後一輛民用汽車是在1940年製造的。從那以後,汽車聯盟被迫按官方指示進行生產,其生產的車輛隻用於軍事。

    汽車聯盟維持了16年,其最後的三年幾乎隻是等待被清算,在那之前的六年中,戰爭幾乎使其汽車經營處於癱瘓狀態。汽車聯盟的所有創新和迅速發展都是在頭七年完成的。

    戰爭結束以後,汽車聯盟的生產設施被前蘇聯占領軍沒收並拆除。1948年,該公司從開姆尼斯市的登記名冊上被刪除。其間,汽車聯盟的許多高層人員來到西德的巴伐利亞,奧迪汽車聯盟在這裏的英戈爾斯塔特重新建立起來。

    二戰後的奧迪

    新聯盟的成立

    1949年9月3日在英戈爾斯塔特成立了一家新的汽車聯盟股份有限公司(auto union gmbh,以下簡稱:新汽車聯盟),它是今天的奧迪汽車集團的前身,旨在複興老汽車聯盟(auto union ag)在薩克森建立的傳統基業和品牌。

    在新汽車聯盟創業之時,人們的生活普遍困難,隻能使用經濟實用的交通工具。在剛開始的幾年中,在英戈爾斯塔特生產的產品隻有兩衝程發動機的dkw摩托車和汽車。新汽車聯盟在1949的正式建立實際上已是老汽車聯盟戰後複興的第二步。第一步是在1945年12月19日“零點”事件發生之後,在英戈爾斯塔特成立了“汽車聯盟零部件供應中心”,負責向在過去六年戰亂中幸存下來的所有戰前由老汽車聯盟生產的車輛供應備件,在西部被占地區,這類汽車共有6,000多輛。

    英戈爾斯塔特市

    英戈爾斯塔特市位於巴伐利亞(bavaria)中心,交通四通八達,這是選擇它作為汽車聯盟零部件供應中心的原因之一。英戈爾斯塔特市政當局的統計數字表明,中心的建立促進了當地的就業。不過,在英戈爾斯塔特市重建汽車聯盟的最關鍵原因是其作為軍事重鎮所保留的百年軍事“遺產”:遼闊的土地、無數的兵營、車庫、炮塔等。這些對於一個無錢建造新廠房的公司來說可算是無價之寶。

    從schrannen街軍事供應站的總部開始,公司逐漸接管了一些建築,如“和平凱撒兵營”(friedenskaserne)、新軍械庫、軍士大樓、車輛大廳、軍火庫、騎術訓練廳以及寬闊的閱兵廣場。公司的設施分布整個城市,進行常規的條理性生產幾乎是不可能的。工人們將公司自嘲為“窩棚公司”。

    巴伐利亞大罷工

    1954年8月9日,巴伐利亞金屬加工業爆發了一次大罷工,許多英戈爾斯塔特市的居民至今仍記憶猶新。這是年輕的聯邦德國發生的最早的大規模工業糾紛之一,金屬加工業的公司將其稱為“戰後最重大的事件”。

    當時新汽車聯盟有員工5,000人,作為英戈爾斯塔特市最大的廠商之一,同樣也有許多員工扔掉了生產工具。工人要求縮短工作時間,增加工資,改善工作和居住條件。罷工一直持續到1954年8月31日。通過仲裁,勞資雙方達成了一項協議,巴伐利亞大罷工才結束。罷工的結果是工人們的工資提高了4%多一點。

    第一次大變動

    新汽車聯盟因巴伐利亞大罷工額外支出92萬德國馬克。1954年是公司盈利的第一年(大約40萬德國馬克)。同年,friedrich flick——鋼鐵巨人eisenwerk-gesellschaft maximilianshütte mbh sulzbach-rosenberg的主要股東——收購了汽車聯盟股份公司的部分股權。他幾年前就意識到英戈爾斯塔特的這家汽車製造商有一天會需要一個擁有大量資本的合作夥伴。

    1957年,flick建議戴姆勒-奔馳公司並購汽車聯盟股份公司。那時,他擁有新汽車聯盟40%的股份,擁有戴姆勒-奔馳公司25%的股份。他的想法得到了瑞士富豪ernst g?hner的支持,他擁有新汽車聯盟41%的股份。戴姆勒-奔馳公司接受了此提議。考慮到國外不斷增長的競爭壓力,戴姆勒-奔馳公司想通過增加產品品種擴大不斷萎縮的市場份額。flick還向戴姆勒-奔馳公司暗示了他正在與福特公司進行協商的重要信息。

    1958年4月24日,戴姆勒-奔馳公司僅以4100萬馬克的價格收購了汽車聯盟88%的股份。一年以後,1959年,新汽車聯盟剩下的股份也出售給了戴姆勒-奔馳公司。戴姆勒公司管理委員會發言人fritz k?necke總結這次德國第二大和第五大汽車製造商的合並時說,“我們娶了一位美麗的名門閨秀”。1958年4月9日,德國《商報》(handelsblatt)寫到:“從銷售和稅收方麵講,這次收購擁有年營業額約4億德國馬克及10,000名員工的汽車聯盟,使戴姆勒-奔馳公司再次成為聯邦德國最大的汽車製造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