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吞下
字數:2562 加入書籤
回饋漂母[4]
韓信到楚國後,召見當年給他飯吃的漂母,賞賜她千金。輪到下鄉南昌亭長時,隻賞他一百錢,並說:“你是個小人,做好事有始無終。”又召見曾經侮辱自己,讓他從胯襠下爬過去的少年,封他為中尉,並且告訴諸將說:“這是位壯士,當他侮辱我時,我難道不能殺了他嗎?殺了他也不會揚名,所以就忍了下來,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韓信被貶為淮陰侯之後,深知高祖劉邦畏懼他的才能,所以從此常常裝病不參加朝見或跟隨出行。韓信由此日益怨恨,在家中悶悶不樂。對於和絳侯周勃、潁陽侯灌嬰等處在同等地位感到羞恥。一次韓信去拜訪樊噲,樊噲行跪拜禮恭迎恭送,並說:“大王竟肯光臨臣下家門,真是臣下的光耀。”韓信出門後,笑道:“我這輩子居然同樊噲等同列!”
皇上曾經悠閑地和韓信談論各位將軍才能的高下,認為各有長短。皇上問韓信:“像我的才能能統率多少兵馬?”韓信說:“陛下不過能統率十萬。”皇上說:“你怎麽樣?”回答說:“我是越多越好。”皇上笑著說:“您越多越好,為什麽還被我轄製?”韓信說:“陛下不善於統領士卒而善於領導將領,這就是我被陛下轄製的原因。況且陛下是上天賜予的,不是人力能做到的。”
陳豨被任命為钜鹿郡守,向淮陰侯辭行。淮陰侯拉著他的手避開左右侍從在庭院裏漫步,仰望蒼天歎息說:“您可以聽聽我的知心話嗎?有些心裏話想跟您談談。”陳豨說:“一切聽任將軍吩咐!”淮陰侯說:“您管轄的地區,是天下精兵聚集的地方;而您,是陛下信任寵幸的臣子。如果有人告發說您反叛,陛下一定不會相信;再次告發,陛下就懷疑了;三次告發,陛下必然大怒而親自率兵前來圍剿。我為您在京城做內應,天下就可以取得了。”陳豨一向知道韓信的雄才大略。深信不疑,說:“我一定聽從您的指教!”
悲慘結局
漢十年,陳豨果然反叛。皇上親自率領兵馬前往,韓信托病沒有隨從。暗中派人到陳豨處說:“隻管起兵,我在這裏協助您。”韓信就和家臣商量,夜裏假傳詔書赦免各官府服役的罪犯和奴隸,打算發動他們去襲擊呂後和太子。部署完畢,等待著陳豨的消息。他的一位家臣得罪了韓信,韓信把他囚禁起來,打算殺掉他。他的弟弟上書告變,向呂後告發了韓信準備反叛的情況。呂後打算把韓信召來,又怕他不肯就範,就和蕭相國謀劃,令人假說從皇上那兒來,說陳豨已被俘獲處死,列侯群臣都來祝賀。蕭相國欺騙韓信說:“即使有病,也要強打精神進宮祝賀吧。”韓信進宮,呂後命令武士把韓信捆起來,在長樂宮的鍾室殺掉了。韓信臨斬時說:“我後悔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以至被婦女小子所欺騙,難道不是天意嗎?”於是誅殺了韓信三族。
高祖從平叛陳豨的軍中回到京城,見韓信已死,又高興又憐憫他,問:“韓信臨死時說過什麽話?”呂後說:“韓信說悔恨沒有采納蒯通的計謀。”高祖說:“那人是齊國的說客。”就詔令齊國捕捉蒯通。蒯通被帶到,皇上說:“你唆使淮陰侯反叛嗎?”回答說:“是。我的確教過他,那小子不采納我的計策,所以有自取滅亡的下場。假如那小子采納我的計策,陛下怎能夠滅掉他呢?”皇上生氣地說:“煮了他。”蒯通說:“哎呀,煮死我,冤枉啊!”皇上說:“你唆使韓信造反,有什麽冤枉?”蒯通說:“秦朝法度敗壞,政權瓦解的時候,山東六國大亂,各路諸侯紛紛起事,一時天下英雄豪傑象烏鴉一樣聚集。秦朝失去了他的帝位,天下英傑都來搶奪它,於是才智高超,行動敏捷的人率先得到它。蹠的狗對著堯狂叫,堯並不是不仁德,隻因為他不是狗的主人。正當這時,我隻知道有個韓信,並不知道有陛下。況且天下磨快武器、手執利刃想幹陛下所幹的事業的人太多了,隻是力不從心罷了。您怎麽能夠把他們都煮死呢?”高祖說:“放掉他。”就赦免了蒯通的罪過。
司馬遷的評價:我曾經到過淮陰縣,那裏的人告訴我,韓信即使在一介平民時,誌氣也是和平常人不一樣的。那時,他的母親過世,家裏貧窮,韓信無辦法按照當時的禮節安葬母親。但是,他卻尋找到一個風水寶地——地勢高並且寬敞平坦,可以容納上萬戶人家居住的地方作為母親的墓地。我,也到過他母親的墓地,果然和淮陰父老說的那樣。假使能夠讓韓信修學道德,養成謙讓有禮的品格,不誇耀自己的功勞,不自恃自己的功勞,那就可以功名與福祿齊全了。那麽,他對於西漢王朝的貢獻,簡直就可以和周代的周公旦、召公奭和薑太公齊名,而他的後代子孫也可以長久地祭祀他了。可是,韓信沒有花時間去改變自己,反而在天下都已經統一,人民得到安定的時候,陰謀造反,結果全族受到牽連而被誅殺,這。
司馬光的評價:一般人可能認為韓信是最早提出統一天下的偉大戰略的人,他和劉邦一起在漢中起事,平定了三秦之後,就和劉邦分兵攻取北方,擒了魏王,奪取代國,打敗趙國,威脅燕國,乘勝向東攻擊並占領了齊國,往南又在垓下消滅了楚國,漢朝所以能夠得到天下,大抵說來都是韓信的功勞。看他拒絕蒯徹的遊說,在陳迎接劉邦,怎麽會有反叛的心呢?!實在是因為他失掉了王爵而心裏不快,才做出背叛謀反的行為。以盧綰不過是劉邦的鄰居這種故舊恩情,還能夠被封為燕王,而韓信卻隻能夠以列侯的身份按時晉見國君;這難道不是劉邦也有虧待韓信的地方嗎?我認為漢高祖用欺詐詭謀在陳把韓信捉到京城,談到虧待韓信方麵不能說沒有;不過,韓信也有過錯,從而導致了這個下場。當初,漢和楚在滎陽相對抗之時,韓信正好消滅了齊國,但他並不立即回輔劉邦,反而自請立為假齊王;後來,劉邦率漢軍追逐楚軍一直到固陵,跟韓信約好時間一起攻打楚軍,屆時韓信卻失約不到;當時,劉邦就有殺掉韓信的念頭了,不過是力量不夠,而不敢動手罷了。等到天下已經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