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章 不按套路出牌的朝廷
字數:7030 加入書籤
袁紹打著清君側的名義向朝廷發難,曹操、劉璋表示響應,劉表沉默以對,劉備倒是發言譴責袁紹的擁兵自重,以下犯上的不義之舉,不過此時的劉備人微言輕,他所說的話也沒人去聽。
朝廷的強硬有些出乎袁紹等人的預料,要被清的荀彧不僅還穩穩的做著他的司徒,更得了劉協賞賜的一塊免死金牌,隻要荀彧的後輩兒孫不造反,那就可以永享富貴,而且即便造反,也有一次免死的機會。
免死金牌一出,諸多世家的眼珠子立馬就紅了。先不說這免死金牌到底管不管用,單是劉協對待荀彧的信任態度,就讓人羨慕嫉妒恨。東漢末年,是個君擇臣,臣亦擇君的年代,遠不是後世鼓吹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時代。劉協能夠如此對待荀彧,那些自覺懷才不遇,未得明主的人不由得也心動了。
袁紹發布檄文沒多久,朝廷也傳詔天下,先是將袁紹定義為反賊,宣布奪回朝廷封賞給袁家的一切榮譽,其次便是收回了益州蜀王劉璋的王位,將其定為反王,發兵征討。袁紹大軍還沒過黃河,早已蓄勢待發的漢安軍便隨著主將黃忠一聲令下,開進了巴蜀。
兵貴神速!劉璋做夢也沒想到朝廷的反應是如此迅速,更沒想到朝廷會在袁紹大軍壓境的情況下先拿自己開刀。在劉璋的設想裏,朝廷與袁紹激戰,自己在旁邊敲敲邊鼓,順便從朝廷手中討要一些好處,比如把漢中這個巴蜀的門戶要到手。而朝廷為了避免兩線作戰,八成會答應自己的要求。可沒想到,朝廷的天使沒等來,卻等來了漢安軍的討伐。
什麽叫偷雞不成蝕把米!眼下的劉璋就是。因為錯誤的判斷了朝廷的反應,劉璋隻是口頭上表示了響應,但實際上益州的兵馬卻並未有所行動。以至於當漢安軍亮出刀子的時候,益州軍還傻愣愣的不知所措。
“怎麽回事?你不是說朝廷不會先打我嗎?”在成都的蜀王府,劉璋揪住辛毗的衣領大聲咆哮。也不怪劉璋憤怒,朝廷的大軍反應太快,以至於讓劉璋不得不懷疑這是袁紹跟朝廷合謀給自己下得套。
“主公息怒。”一旁的王商、黃權等人見狀連忙勸道。
“息你大爺怒!老子就是上了姓袁的賊船!把他給我拖下去砍了!”劉璋越說越氣,一指辛毗吩咐左右道。
一聽劉璋要斬辛毗,王商等人連忙勸阻。本來就跟朝廷翻臉了,這要是再斬了辛毗,得罪了袁紹,那益州豈不是把能得罪的都得罪了。
“主公息怒,辛毗此人還有用處,暫時殺不得啊。”黃權苦苦勸道。
“留著他還有什麽用?”
“至少不會得罪盟友啊。主公,眼下我們已經與朝廷翻臉,唯一可以借助的可隻剩下袁紹了啊。”
“呃……”劉璋被這一提醒,總算是稍稍冷靜下來,吩咐左右鬆開了辛毗,沉默不語。黃權見狀連忙對辛毗說道:“佐治先回驛館歇息吧。”
辛毗見劉璋沉默不語,連忙拱拱手退了下去。方才還真是嚇到辛毗了,沒想到平時看著蔫蔫嗒嗒的劉璋發起飆來是那樣叫人心驚,有一瞬間辛毗甚至覺得劉璋想要生吃了自己。
等到辛毗退下,劉璋這才哭喪著臉問王商等人眼下該如何是好?他本想撿點便宜,卻不想惹來大麻煩。可王商等人眼下也想不出什麽計謀,當初受了辛毗的好處,劉璋決定響應袁紹的時候他們是跟著一起起哄,結果現在朝廷發怒了,他們也傻眼了。
這朝廷不按套路出牌啊!不去找主謀,先來尋幫凶的晦氣。可眼看著朝廷大軍已經殺進了巴蜀,再後悔也晚了,現在隻能走一步看一步,看最後鹿死誰手。不過從目前的形勢來分析,劉璋這邊比較懸。
益州並非鐵板一塊。劉璋能夠成為益州之主,那是多虧了益州當地豪強的支持。而相應的,劉璋在成為蜀王以後,也需要拿出部分利益回饋益州豪強。但這利益有大有小,就如一塊蛋糕,分的人多了,有的能分到,有的則分不到。分不到的眼紅,自然就會尋求辦法來搶奪自己看中的那塊蛋糕。
早在劉璋剛剛繼位那會,劉協就開始在益州布局,天眼的兩大首腦之一李儒更是常年留在益州暗中串聯那些在益州不得誌的士人,此時朝廷發兵益州,那些已經被李儒說服投效朝廷的人在此時也紛紛站出來為朝廷效力。也正是因為有了這批地頭蛇的幫助,黃忠的漢安軍才能如此迅速的安撫人心,不必為後顧之憂操心。
而除了李儒這顆暗釘在起著作用外,張鬆所起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曆史上若不是張鬆獻上巴蜀地形圖,劉備想要奪下蜀地沒有那麽容易。而現在,張鬆作為朝廷安排在巴蜀的一名內細,一張記錄益州各地駐軍、地形的巴蜀地形圖此時也落到了黃忠的手裏。憑借這張圖,黃忠對益州軍的虛實有了一個非常直觀的了解。知己知彼,百戰不殆,黃忠非是有勇無謀之輩,漢安軍也並非烏合之眾,精兵悍將,再加上這張巴蜀地形圖,黃忠有信心在最短的時間內結束戰鬥。
朝廷越是戰事順利,劉璋這邊就越是難熬。自朝廷發兵征討,劉璋這些時日就沒有聽到一個好消息,簡直是噩耗不斷。先是梓潼失守,再是巴西龐義投降,再接著荊州劉表也不甘寂寞的摻和一腳,迅速拿下巴東、涪陵二郡,目前正在向巴郡江州挺進。
窮則思變,益州軍連連失利,劉璋也不得不開始考慮自己的退路。他也想過將辛毗交給朝廷,向朝廷求和。隻是這個想法剛提出就遭到了王商、黃權等人的反對。倒不是王商、黃權等人想要跟朝廷對抗到底,而是他們比劉璋更清楚朝廷絕不會因為劉璋此時服軟就收兵。
向朝廷求和,無異於肉包子打狗,有去無回。與其向朝廷求和,倒不如咬牙堅持,隻要袁紹那麵能夠取得勝利,那不用自己去低聲下氣的求和,朝廷也會轉變對益州的態度。隻是何時才能讓朝廷改變態度,王商等人心裏也沒底。
……
益州君臣滿心期待著袁紹可以讓朝廷吃癟,但實際上袁紹卻已經吃了朝廷幾個大虧。自發布檄文表示要清君側開始,事情的發展就大大超出袁紹事先所料。
朝廷早有防備!不僅派重兵駐紮孟津,更是放出趙雲、龐德這兩頭猛虎在滎陽、鞏縣、成皋一帶活動,阻礙盟軍的前進。
作為袁紹的盟友,曹操在宣布響應以後立刻便派大將夏侯惇率兵三萬出虎牢關直撲洛陽。可讓曹操沒想到的是,夏侯惇的大軍剛出虎牢關沒多久,就在敖倉附近中了埋伏,三萬大軍叫趙雲、龐德殺散不說,夏侯惇更是在混戰中被人射中左眼,從此成了一個獨眼龍。
而袁紹那邊原先是準備通過孟津渡直接過河殺奔洛陽,卻不想朝廷在孟津渡有水軍把守,將袁紹的先頭部隊殺得七零八落,大部分人喂了黃河裏的王八。
先期進攻受阻,並未叫袁紹氣餒,反倒更堅定了袁紹先收拾朝廷的決心。這時候的朝廷就已經這麽難對付了,這要是讓朝廷再休養幾年,那到時候誰還對付得了?
與袁紹有同樣想法的還有曹操。曹操在戰前就對夏侯惇戰敗有了一定心理準備,他知道朝廷不會坐以待斃。可他沒想到朝廷的反擊是如此堅決果斷,就如袁紹擔心的那樣,一旦等朝廷主動發難,他還能不能擋住朝廷的征伐。
眼下的天下早已不是當初諸多諸侯割據的時候,經過這些年的吞並功伐,剩下的幾枚碩果除了朝廷外,也就是袁紹、曹操、劉表、孫策以及劉璋這五位。不過劉璋如今正被朝廷按在地上猛揍,劉表還在一旁下黑腳,估計劉璋這回也懸了。這樣一來,能被袁紹拉攏的諸侯也就隻剩孫策一家。
一開始袁紹並未將孫策計算在內,畢竟孫策占據的是江東,手中握有長江天險,沒必要摻和自己跟朝廷作對這件事。可讓袁紹沒想到的是,他沒派人去聯絡孫策,可孫策卻派人來主動聯係他。或許是劉璋的遭遇刺激了孫策,讓孫策覺得想要保住江東基業,最好還是讓朝廷保持虛弱最好吧。
不過不管孫策跑來結盟的目的是什麽,至少袁紹身邊又多了一個幫手。即便孫策不派兵來助戰,隻要他能拖住搖擺不定的劉表,對袁紹來說就是好事。
孟津渡吃了敗仗,袁紹不得不選擇從別處過黃河,為了展示自己的實力,袁紹率兵五十萬,浩浩蕩蕩殺進了河南郡,而作為盟友的曹操也不甘示弱,率兵十萬自潁川郡殺入弘農郡,與袁紹的兵馬遙相呼應。
大兵過境,駐守宛城的劉備卻是緊閉城門,約束手下,不與過境的曹軍發生衝突。曹操與袁紹有過約定,曹操攻武關,袁紹攻潼關,兩家所占郡縣各歸各家所有。這就等於將平陽、河東、河南三郡拱手讓人。至於弘農郡,在袁紹發現曹操並未全占弘農郡全部以後,也悶聲不響的笑納了。
袁紹軍大舉入侵,朝廷除了先期派兵襲擾,對各郡縣的防守似乎並不十分在意。各郡縣雖不說是望風而逃,但奮起抵抗的卻極少。袁紹開頭沒明白這是怎麽回事,但等得知所占郡縣的官倉無糧的消息以後,這才隱隱明白朝廷的險惡用心。
所占四郡的百姓並未走光,朝廷遷移人口這次並不強迫,願意拖家帶口離開的朝廷會有安置,但不願意離開故土的,那就隻能自求多福了。沒有從官倉獲得補給,袁紹自然隻能向有糧的伸手,不給?先問問袁某的刀不利否?
五十萬大軍,日常消耗那是驚人的,朝廷在四郡搞堅壁清野,袁紹雖然通過強征填補了一些虧空,可他的名聲也隨之臭了。四世三公的袁本初如今多了一個袁扒皮的雅號,氣得袁紹暴跳如雷,拔劍想殺人。
沒有比較,那就感覺不到好壞。已經習慣了朝廷的善政,猛地遇上袁紹的強行攤派,司州各世家的心裏頓時就知道了好歹。當然也有執迷不悟,趁機死抱袁紹大腿的,河東衛家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
河東衛家在大漢朝可說是名門望族,大名鼎鼎的衛子夫、衛青就是衛家的先祖。不過到了東漢末,衛家也大不如前。尤其是劉協上台以後,由於蔡邕的關係,劉協對衛家並不親近,當然這也與衛家當時對待朝廷的態度有關。
在董承擔任河東郡守的時候對衛家一味忍讓,以至於衛家變得囂張跋扈,而等到杜畿這個強項令上任以後,衛家的好日子就到頭了。杜畿憑借劉協支持,對河東大力整治,衛家損失頗大,心中對朝廷自有許多不滿。隻不過當時朝廷強勢,杜畿有得到指揮河東郡兵的兵權,衛家有心反抗也不敢輕舉妄動。
這次袁紹發檄文向朝廷發難,衛家認為時機成熟,尤其是見到袁紹率領五十萬大軍前來,更是對支持袁紹一事信心滿滿。不過等進了袁紹的門,衛家的代表衛凱才驚覺事情似乎並沒有表麵上看到的那樣簡單。朝廷雖說連連失地,但實力似乎並未受損,尤其是當袁紹要求衛家拿出錢糧支持的時候,衛凱更是有了一種上賊船之感,而且這賊船上去容易下來難。
想當初衛凱來拜見袁紹的時候,袁紹大喜,帶著衛凱多次出入公開場合,衛家此時想要撇清與袁紹的關係,估計不會有多少人會相信。此時的衛家,隻有一條道走到黑,跟著袁紹共進退。
清楚明白了這點的衛凱不得不拿出衛家的積蓄,支持袁紹的大軍。隻不過衛家的積蓄對袁紹的五十萬大軍來說也隻能算是杯水車薪。好在此時袁紹大軍已經逼近了潼關,隻要袁紹大軍可以入關,那後勤之事就不需要衛家再繼續操心了。
想法很美好,現實很殘酷。想要攻破潼關,哪有那麽容易!袁紹本以為自己大軍一到,朝廷官軍就會棄關而逃,就如在函穀關一樣。可沒想到這回卻碰了釘子,兩千前去接收潼關的袁軍一個都沒逃回來,盡數死在潼關守軍的亂箭之下。
看著潼關關上飄揚的“郝”字帥旗,袁紹知道自己這次出兵遇到的第一塊硬骨頭出現了。
郝昭,不似曆史上那樣要等到中年以後才能為人所知。作為早期跟隨劉協的一名小將,經過這些年的東征西討,郝昭的名聲早已傳進多數人的耳中,或許他的名氣並沒有黃忠、趙雲、張遼等人那樣響亮,但鐵壁將軍這個綽號,足以說明他在防守方麵的能力。由他負責把守潼關,袁紹想要拿下潼關,不付出一番代價恐怕難以達到目的。
仗著手下有顏良文醜兩員大將,袁紹不願浪費時間等候後方運來攻城器械,至少在正式攻關之前,袁紹想要先削弱一下潼關守軍的士氣。隻是袁紹隻知己卻不知彼,他以為潼關隻有郝昭這一員寡將,卻不知劉協在離開潼關之前,給郝昭留下甘寧、龐德兩員大將聽候郝昭的調遣,而為了讓甘寧、龐德聽從郝昭的命令,劉協更是將佩劍七星劍作為尚方寶劍借給郝昭,憑此劍郝昭可以先斬後奏。
至於劉協本人,則帶著趙雲、馬超、典韋等猛將去了武關,畢竟要是論起武將質量,曹操比袁紹還是要更勝一籌。
潼關關外
袁紹麾下大將顏良率先出陣,在關前耀武揚威。關上的甘寧、龐德見狀當即向郝昭請戰。郝昭對此自然不會拒絕,隻是叮囑出戰的二人道:“素聞顏良文醜驍勇,二位將軍不可大意。”
“伯道放心,我與興霸已經商量好了,他對付顏良,我對付文醜,隻要他文醜敢來,我必不叫他好過。”龐德笑著對郝昭說道。
“既如此,我就在關上拭目以待。”郝昭同樣笑道。
關下四將,捉對廝殺,看得關上關下兩軍熱血沸騰,郝昭更是親自擂鼓助威。而捉對廝殺的四人更是打得興起,誓要分出個勝負才肯罷休。隻不過袁紹卻在這時擔心愛將有失,率先撐不住下令鳴金收兵。
聽到身後傳來鳴金之聲,顏良不得不選擇停手,看著與自己大戰百十回合不分勝負的甘寧,開口說道:“甘寧,能與某對戰百十合而不見疲態的,不多。當今朝廷無道,任用奸佞,你何不棄暗投明,免得糟蹋了你這身好武藝。”
“哼!誰是忠良,誰是奸佞,又豈是你那一張破嘴就可以決定的。顏良,回去告訴你那主子,多行不義必自斃。他以臣伐君,必不得好死。”甘寧冷笑著回答道。
“哼!你即冥頑不靈,那某多說無益,且等來日取你狗命。”顏良冷哼一聲道。
甘寧聞言不甘示弱的笑道:“甘興霸大好頭顱在此,有本事的隻管來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