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部 異域星空的守望者 3 “隱士”

字數:4734   加入書籤

A+A-




    qzone.io,最快更新群星詛咒 !
    3??“隱士”
    穿過蟲洞後的4000年又105天
    剛才我和麥克發生了爭吵,如果按照他的建議,就不得不安排人員在星球上著陸,當然技術上完全沒有問題,但實際情況是空間站中除了賽維亞這個克隆人,我們沒有其他人可以派遣。我們兩個正常又普通的人類絕不可能在某一顆星球上去消耗8年的時間來試驗他的這個方案,其中的風險也是可想而知的,考慮這些的話賽維亞確實是最合適的人員。而平心而論,我和他爭執的原因不是因為賽維亞的能力,而是我對於這個克隆人這種“非人類”內心中一直積蓄的懷疑與不信任。
    可偏偏麥克的計劃又完全是圍繞賽維亞來設計的,他完全沒有考慮其它的方案——同樣的,我也拿不出其它的方案。
    ……
    按照他的設想,賽維亞乘坐“膠囊係統”到達10號行星近地軌道,隨後依照進程進入一顆“膠囊”在星球上著陸,著陸地點會選擇沒有人煙的地方。“膠囊係統”從守望者號出發到達10號行星,預計用七年半的時間,期間賽維亞進入巡弋飛船中的冬眠艙將身體狀態定格,這樣他著陸後依然有12年的時間才會進入加速衰老期。
    當賽維亞成功著陸後,他便根據行星上的局勢向少數國家的領導集團或繼承人遊說,然後對其進行知識、理念、技術上的灌輸,當然最好的狀況是引導他們主動尋找自己來學習,因為尋找的過程也是對人力、物力、財力的篩選過程。而整個的方案中,賽維亞就如同隱士一般在幕後默默推動著局勢的發展。
    最後,當賽維亞著陸的8年後,“膠囊係統”再一次飛臨10號行星時,他就能搭載之前隨他著陸的那顆“膠囊”返回巡弋飛船上,最後返回守望者號,再利用生存艙重置自己的身體。
    ……
    麥克饒有興致地說要為賽維亞做了一套視頻、文字資料,來向他介紹這個“隱士”方案,這些工作已經花了他五天時間,他說明天就能做好,做完後要讓我先看一看。
    我重申自己不主張這一方案的想法,但他就好像沒聽見一樣。奇怪,他的行動力什麽時候變得這麽強?
    看到被工作衝昏了腦的麥克,又看到埋在書堆裏閱讀的賽維亞,我居然有一種想去阻止這個方案的衝動——要保證賽維亞能夠在10號行星上完成這些任務,我們肯定會對他進行培訓,那他就必須學會“說謊”。雖然我不喜歡克隆人,但讓我去教他說謊,我真的辦不到。一方麵這是道德的驅使,另一方麵就是我的擔憂與害怕。
    擁有人類智慧的克隆人要是學會說謊,不就和那些經典的智械危機作品有太多相似之處了嗎?不行,我必須把我的擔憂告訴麥克!
    但“群星計劃”怎麽辦呢?畢竟時間還是很緊迫的……我必須想出對策……可是該怎麽做呢?
    ……
    麥克給我看他製作好的視頻和文本材料,方便起見我也在pda上留了一份拷貝:
    “親愛的朋友,感謝您參與‘群星計劃’,願您以飽滿的熱情、高度的責任感全身心投入這宏偉的計劃當中。(字幕為中英雙語)
    “您所處的11號行星是‘群星計劃’中的一顆星體,您所做的工作將為我們留下參考價值極高的數據和成果。下麵我們將向您簡要介紹‘群星計劃’和您的工作內容,詳細內容請您參考文本資料。”
    “‘群星計劃’分為四個階段,可根據其側重內容分別命名為‘重生’、‘發展’、‘測試’、‘收割’,然後周而複始、循環往複,完成整個過程預計需要三至四千年,原則上不超過四千五百年。”
    “第一階段——‘重生’:利用人工胚胎、孕育、孵化技術,也可利用上一個被收割文明中挑選的新生嬰兒、兒童,將這些幼年生命體移入行星陸地中適合生存的地方,逐步形成生命群落,並不斷擴大。在‘重生’過程中,不做強行幹涉,使生命群落發展為文明,這個過程預計需要五百至一千年。”
    “第二階段——‘發展’:當原始文明出現後,誌願者要以‘強力幹涉’加速個別文明的發展,淘汰落後且弱小的文明,最終形成單一超級文明或二至三個強大文明共存的狀況,使試驗星體評分達到可進行‘測試’階段。關於‘強力幹涉’的細致建議,請參考相應的文本資料。這個過程可持續一千年至三千年,以實際發生情況和幹涉影響的結果為準。”
    “第三階段——‘測試’:當試驗星體的評分達到或超過可進行這一階段的分數時,中繼站的中樞處理器會自動向該星球發送‘測試’通訊波,正式開啟‘測試’階段。該階段不做任何幹涉,等待‘測試’結束。這一階段時間持續應在三至五年,預測期間測試期間將會產生大量科技與‘控製指令’的創新成果,其數量較之前可能是爆炸性增長,誌願者可協助進行搜集,為之後的階段做好鋪墊和準備。”
    “第四階段——‘收割’:該階段將在‘測試’階段開始後,巡弋飛船再次或第二次到達‘測試’雙方試驗星體後開始實行。‘收割’過程由‘納米機器人’負責執行,撲殺試驗星體的所有文明及生命,並回收科技與‘控製指令’作為成果資料,以備驗證和研究。這個階段不做任何幹涉,誌願者自行等待即可。當確認試驗星體上的文明和生命撲殺完畢,‘納米機器人’即開始按照之前設定好的程序重新啟動‘重生’階段,開始新一輪的試驗。‘收割’過程預計在八年內完成,中繼站的中樞處理器會適時調整‘納米機器人’的武裝強度,以保證該階段按照預計的時間進行。”
    “以上就是‘群星計劃’的四個階段,請誌願者根據上述介紹或查閱文本資料,了解自己的工作內容,並為我們偉大計劃盡一份力。再次感謝您誌願參與這次能夠最終拯救人類文明的宏偉計劃。”
    附:詳細文本說明
    ……
    可能是為了明確功勞的分配,視頻旁白是利用電腦模仿高潔的聲音製成的,文字材料的落款是聯合國太空指揮部和包含高潔在內的幾個主要成員的名字。文字材料更加詳細地明確了賽維的任務,有相當全麵豐富的執行建議和應付突發狀況的反應措施,甚至還包括可以操作“膠囊”上的納米機器人來自我防衛。所以麥克建議:恢複賽維亞對空間站和“膠囊係統”的控製權限。
    我表示有兩個擔心:首先關於恢複賽維亞的控製權限,雖然他並沒有表現出對群星計劃不利的行為,但我還是不想讓他有任何控製權限,實際就是我的主觀不信任;其次是提前使用納米機器人會不會讓其功能信息提前外泄導致“收割”階段出現阻礙。
    不過麥克似乎很自信,他認為賽維亞的基因中本身就編有類似“為人類利益服務”的信息,不太可能背叛人類,給群星計劃添亂。再者,納米機器人的技術和戰鬥方式即使被發現弱點,也能夠通過源源不斷的數量形成對本土力量的絕對壓製,這是當初就模擬過的戰鬥預想。當然我也認為這種擔心是極端了一些,但我仍不能就如此輕易把空間站的控製權限交給這個克隆人。
    另外,我也承認沒有足夠的時間想出更好的方法了,麥克的“隱士”方案值得冒險一試。
    ……
    經過兩天的爭論,麥克終於向我的無理和堅持妥協,僅把1號“膠囊”的控製權給賽維亞,但1號“膠囊”中的納米機器人則設置為“防衛模式”,賽維亞無法操縱納米機器人執行進攻命令。
    我們把“膠囊係統”啟航的時間推遲半年,它原本計劃後天開始新一輪旅程的。不用擔心這半年的延期,ai會根據航程自動微調,讓下一次旅程耗費的時間為七年半,這樣就不會對整體周期時間產生影響。
    在這半年裏,我們將對賽維亞進行知識和技能方麵的訓練,雖然ai也可以幫我們完成這些,但很多關於溝通交往、情緒認識、行為邏輯等人際關係的訓練還需要我們來手把手地教導。
    ……
    穿過蟲洞後的4000年又142天
    記得還是在密涅瓦號上我曾了解到這些克隆人擁有很強的學習能力,這一個月來的訓練下來,我發現他們還擁有著驚人的記憶力和理解力,即使是很多抽象的東西賽維亞也是一學就會,包括識別我們的情緒。可能是麥克給他觀看了電視劇《lie?to?me》的緣故,他能夠近乎精確地解讀我的表情和語氣,並以合適的方式與我進行互動,用我能接受的語言和情緒拉近與我的距離。天哪,這才三十多天的訓練,他幾乎變成了另一個人,真讓我難以置信!
    不光是語言天賦和情商極高,他的數學頭腦和理性思維也在訓練中表現出豐富的想象力和嚴謹的判斷力,而這兩者結合也讓他變得十分懂得運算和取舍。我相信隻要他願意,賽維亞會成為一個天才中的狠角色,況且他還是能夠操控n粒子的人。
    麥克也對賽維亞的表現讚賞有加,雖然他表達出的詞匯十分簡短甚至貧瘠,但他打心底裏的那種讚不絕口還是完完全全認可了賽維亞的實力。好像是為了獎勵賽維亞一樣,不嫌事大的麥克利用空間站中的3d打印設備製造了一把霰彈槍(好像是m1014),用來給賽維亞應對可能發生在10號星球上緊急事態。我很快讓麥克把槍和彈藥用傳輸通道送至1號“膠囊”,並設定ai禁止攜帶這把槍的人進入空間站。
    畢竟,就算賽維亞再優秀,短時間內也不會改變我對他的態度。等賽維亞回來匯報完所有信息後,就直接消除他的記憶,我不嫌再教一遍是很麻煩的事情,我怕的是不穩定的因素影響整個群星計劃。
    ——但還有個最重要的問題:如何隱藏著陸的“膠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