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拷問與反擊

字數:4298   加入書籤

A+A-


    默念口訣,先圖個吉利。

    接著他略微打了下腹稿,就開始操作了。

    說道,“我在樓下碰到了陳菲兒,聊了兩句,然後我想起去程中原家應該帶點禮物,正好陳菲兒說她還有不少吃不完的水果,於是我就上去從她那拿了一些。之後我就去了程家,晚上喝了酒,不小心喝多了,就在程家住了一晚。

    本來是想第二天上午就回來的,但是程中原提出陪程微芸訓練一會兒,我也不好意思拒絕,就去了。打到中午,又回程家吃了午飯。”

    這是對第一次去陳菲兒家,以及去程微芸家的解釋,非常合情合理,要是有質疑也很好反駁。

    去陳菲兒家總共就呆了一刻鍾不到,自己能幹什麽呢?林若茵要非說能幹什麽,那就是懷疑自己的能力,晚上去驗證一下就好了。

    而去程微芸家,在程微芸父母都在的情況下,自己又能幹什麽呢?林若茵要非說能幹什麽,那就把她媽叫過來,大家住一晚上,看能不能幹什麽。

    況且,他手機裏還有回來後和程中原關於投資事宜的後續討論,這也是物證——那些討論當然是他主動發起的,為的就是應對這種時刻。

    所以說到這裏,顧運就故意停頓了下,觀察林若茵的表情和反應。

    這一步很重要,可以確定她關注的點到底在哪件事上。

    這時,林若茵冷哼一聲,說道,“嗬,別程家程家的,你就說程微芸家好了,我又不介意。”

    顧運沒有立即接話,繼續等她說,但是除了這句,就沒有下句了。

    所以,她隻是在表達情緒而已。

    於是顧老狗也語氣有些不善地說道,“隨你怎麽想吧,反正我在說事實。”

    這個時候他不能表現出息事寧人的姿態,否則就是心虛。

    “行,你繼續,後麵還有一天半的時間,你去幹什麽了?”林若茵又道。

    林若茵除了表達一句情緒性的話以外,沒有就前兩件事拷問細節,而是追問接下去的事情,這個信息很重要。

    這個時候,就很考驗顧老狗的心裏素質了。

    他現在有兩個選擇,主動交代第二次去陳菲兒家的事,以及選擇隱瞞。

    兩個選擇本身沒有對錯,隻是成功的概率問題。

    前者,主動交代,那麽就會直接進入終極對線程序,而要把這事解釋得合情合理、天衣無縫,是非常吃操作的,一旦失手後果不堪設想。

    後者,選擇隱瞞,如果僥幸林若茵真的不知道這事,隻是唬他的,那麽這個修羅場就可以平安度過了——要知道,所有事情裏,最棘手的就是第二次去陳家。

    顯然,後者的誘惑是巨大的,很多人在這時候的本能反應大都是選擇後者,因為人在驚慌和緊張時,總會無限放大好的結果,而忽略概率的問題。

    這也是有些人為什麽容易翻車的原因。

    在顧老狗看來,林若茵不知道自己第二次去過陳菲兒家的概率,不超過一成。

    原因很簡單,如果她隻知道自己第一次去林菲兒家,以及去程家的事情,那麽在剛剛自己已經提到的情況下,她肯定要就細節展開追問了,但她並沒有。

    那麽顯然,她真正的關注點在其他地方,而這個“其他”,基本就可以鎖定在第二次去陳菲兒家這件事上了。

    雖然基本不是必然,但在規範操作條例中,永遠不包括“僥幸”這一項,這是顧老狗從無數次血的教訓中總結出來的。

    所以他不能冒險,一定要主動交代第二次去陳菲兒家的事情。

    畢竟,如果他撒謊,而林若茵又知道這事,甚至還有狗仔拍的照片什麽的,那麽他就相當於不打自招,承認和陳菲兒有一腿了。

    以林若茵的聰明,到時他要是再說什麽之所以不說,是怕你多想,其實我們什麽都沒發生之類的,她是絕對不會信的。

    不光她不會信,甚至換作蘇曉都不會信,但凡智商還正常的女生都不會信。

    當然,這也是一種向死而生的策略。

    隻要交代,他就相當於開始在火山口蹦迪,在懸崖邊玩雙杠,在起點孤兒院門口調戲廢柴小男孩,危險程度可想而知。

    必須穩住心態,才能打出爆炸的操作。

    於是在短暫的思緒整理後,他又說道,“

    “你現在擺明了是在拷問我,我很不舒服。但我覺得你也有權利來問,所以我可以很詳細地告訴你。”

    頓了頓,他說道,“從程家出來後,我本來打算回京都,但是路上接到電話,古鎮那邊出了打人事件,說是你們劇組的人被打了,我就又回去處理了。很巧,陳菲兒也在,我就求她幫個忙,加上李雲城在古鎮也有股份,李雲城也電話陳菲兒,要她幫忙壓一下,要不然事情發酵對古鎮影響很大,陳菲兒就勉為其難同意了。”

    之所以要帶上李雲城,自然是要淡化自己和陳菲兒的關係。

    林若茵聽到這裏,淡淡一笑,說道,“好巧哦,她總是能遇見你。”

    “聽說自己手下被打了,她趕過去也很正常吧?”顧運反問。

    林若茵不置可否,又道,“你繼續說。”

    “然後,問題就來了。雖然我們跟對方公司的人談好了,和解書都簽了,但是被打的傷者怎麽也不同意和解,非說要走法律途徑。實在沒轍,最後對方公司的人透露給我們,說傷者和他的直接領導關係很好。所以我和林雲城隻好繼續求陳菲兒幫忙了。陳菲兒也是夠意思,當場就給傷者的直接領導打了電話,約好一起去她家再聊一下。”

    顧老狗相信,林若茵肯定有很多劇組人員的聯係方式,所以劇組打人事件她必然有所了解,因而用真實存在的打人事件過度到去陳菲兒家,是最合理,也是最容易令人信服的。

    但是這之中有個細節,那就是葉穎知道自己和對方公司簽了和解書的,而林若茵很可能有葉穎的聯係方式,甚至也可能已經提前旁敲側擊地了解到相關情況了,所以不得不防。

    因此,這一段事實是千萬不能動的,他能動用的,就是絕對沒有第三個目擊者的、也並不存在的事件——簽了和解書,傷者不同意。

    這是很合理的,畢竟傷者本人對和解書內容有意見也很正常。

    隻要到這裏林若茵能接受,那麽就給去陳菲兒家奠定了理論基礎。

    但顯然,這個基礎還是比較薄弱的。

    果然,林若茵在微微點了點頭之後,又問,“可是,為什麽要去她家聊呢?直接在電話裏拜托人家,或者去人家公司找他,不也行?”

    這個懷疑也很合理,所以必須給林若茵一個不容置疑的解釋。

    什麽樣的解釋最能讓人無法質疑呢?

    那就是超出她的認知,讓她意識到,是自己膚淺了。

    於是顧老狗先毫不掩飾地給了林若茵一個不屑的笑,然後說道,“嗬嗬,就你這人情世故,看來不混娛樂圈是對的。”

    隨後,又認真地給她分析道,“首先對方是國內最大的影視發行機構的副總,求這種人辦事,你要有對等的禮遇,而請對方到自己家裏,就是最高的禮遇,你想想能有幾個人去陳菲兒家的?所以隻要他會去,就說明這件事肯定能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