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給匠人掃盲
字數:7723 加入書籤
&esp;趙維所居之處,乃是釣魚城帥府所在,也就是後世釣魚遺址中的石照縣衙,位於釣魚城正中偏南的位置,距離南城牆隻有不足百米。
&esp;這裏原本是曆任釣魚城守將的居所和軍政中心,可是非常時期,行非常之事。
&esp;內城本就不大,哪有地方給趙維這些人單獨辟出獨院豪宅來?
&esp;所以,帥府後院幾乎就是一個大雜院,三麵的圍院。
&esp;趙維和黛西婭住最西邊的一個套間,隻有一個小廳和臥室。
&esp;然後,就轉著圈的排吧!
&esp;福王趙與芮一間、趙孟禧一間、文天祥一間、疊山師父一間,王應麟和王瑜父女住正房的一個大套間。
&esp;王老爺子睡裏屋,王瑜則隻能擠在下人住的小間。
&esp;張玨這些將領則是發揚風格,都住在軍營裏。
&esp;楊亮節父子三人則是睡在廟裏。
&esp;至於福王、文天祥、疊山師父這老臣,起碼得配個傭仆隨從什麽的吧?那麽高的身份,又那麽大歲數。
&esp;嗬嗬,沒有!全由王瑜一人承擔幾個老人家的起居。
&esp;就連黛西婭已經六個月身孕,平時需要有人照應,也隻是請了一個當地老婦幫忙,還是住在帥府外麵。
&esp;享受什麽的,不是時候,也沒有那個條件。
&esp;對此,幾個老爺子也是開明得很,願意做出表率。
&esp;而且,這種別樣的雜院生活,在他們看來也別有一番風味。
&esp;就像現在,一眾年輕人聚在一處,別管是讀書的,還是提刀的,都抱著一件新奇之物侃侃而談。老人家在後麵聽著,不由感歎,年輕真好!
&esp;......
&esp;“我跟你們說,這玩意別看它小,就一百來斤,可威力你們那是沒看見啊,一炮,就把突烈忽兒那老小子給轟沒了!”
&esp;......
&esp;謝明正在那吹的天花亂墜,卻是趙維推門而出。
&esp;伸了個懶腰。一聽他吹的正歡,插言道:“別聽他胡吹!扶桑回來的,屬他炮打的最爛。”
&esp;大夥兒一看趙維睡醒了,還拿謝明打趣,哈哈一笑,都圍了上來。
&esp;“殿下,這炮真那麽厲害?”
&esp;趙維笑道:“以後還有更厲害的,隻是咱們現在還做不出來。”
&esp;張起崖則道:“那這種能做吧?到時把咱們城頭,還有船上都裝備上,打到重慶府去。”
&esp;不想,趙維遺憾地搖了搖頭,“難!”
&esp;小鋼炮別看結構簡單,可也非釣魚城當下的環境可以生產的。
&esp;一是,他沒從美洲帶熟練匠人回來;
&esp;二是,光那種鑽炮膛的鑽機,就很難在釣魚城實現。
&esp;大夥一聽,“也就是說,就這十門了?還是可惜了。”
&esp;曹琦苦臉,“看來,咱們還得受回回砲的氣啊!”
&esp;沒有小鋼炮,回回砲還是當世最強的戰爭機器。
&esp;趙維皺眉道:“我看那回回砲也不是太複雜,咱們不能造嗎?”
&esp;曹琦道:“以前試過,也繳獲過一架打爛的回回砲,可是咱們的工匠都是代代相傳的。說白了,就是父輩怎麽教,咱就怎麽學,到底是咋回事兒,他們也不知道。”
&esp;“你把他們造了一輩子的虎蹲砲換個樣式,都要撓頭半天,更別說回回砲上那麽多道道兒了,”
&esp;“反正費了半天勁,造出來的樣子挺像,可一用起來就露餡兒了,不是那麽回事。”
&esp;趙維:“......”
&esp;一陣無語之時,卻是文天祥、王應麟走了過來,也加入討論。
&esp;“殿下不知,咱們的匠人不是沒有高人,隻是高人太少了。”
&esp;“大多數匠人都是傳自父輩依葫蘆畫瓢,你讓他這裏加一尺,他要想好久也弄不明白為什麽加一尺,為什麽不按原來的做。”
&esp;“而且,這裏加一尺,別的地方也跟著加尺寸,多數匠人連字都不識,更不會算帳,就弄不明白了。”
&esp;“哦。”趙維了然,說出一句,“就是工人都是文盲,素質太低唄?那教不就完了?開個掃盲班,專教匠人讀書。”
&esp;眾人一怔,王應麟想了想,“大概正是殿下說的這麽回事。可是,有這個必要嗎?”
&esp;“有,非常的有!”趙維斬釘截鐵,指著自己的鼻子:“我就是個例子!”
&esp;趙維原來就是不學無術,而且是兩輩子不學無術。
&esp;可啥叫不學無術?
&esp;就是不學習,一天天瞎雞兒快樂,還當自己啥都懂,其實卻是困在那啥也不知道。
&esp;工人也是如此,後世活生生的現實就是例子。
&esp;隨著技術的不斷提高,要求底層工人的素質也越來越高。
&esp;十九世紀隻要長手就能進工廠當工人,到了二十一世紀你試試?
&esp;全是數控機床、自動化生產線,大多數行業,沒上過大學,連工人你都勝任不了。
&esp;說句難聽的,文盲寸步難行!
&esp;反觀這個時代也是一樣的,越是複雜的技術,越需要匠人的素質跟上要求。
&esp;回回砲為什麽比大宋的砲強那麽多?正是因為人家造砲的人厲害,懂工學,懂杠杆和齒輪原理。
&esp;拋杆前臂多長,配多長的後臂,多重的配重,可以把砲石射出去多遠。前後臂改變多少,對精度和射程的影響有多大,絞盤多大的力度最合適。
&esp;在機械成型之前就已經算的明明白白了,你讓一群文盲工匠去仿製這麽複雜的工程機械,當然仿製不出來。
&esp;當然了,有人會說,漢人厲害的匠人多了,你怎麽看不見。
&esp;是有不少,但這是個比例問題。
&esp;你看那些曆史上留名的,能夠成就一時的大匠師,哪個不識字?甚至絕大多數都是讀書人出身。
&esp;而這些人的比例又有多少?
&esp;就算一百個匠人裏有十個識字的,一百個識字的裏有十個有成就的,那平均下來又剩多少?概率太低了。
&esp;後世都說,漢人在科學技術方麵,在明朝之後就落後了。
&esp;可為什麽落後?
&esp;你看看咱們的匠人是什麽出身,再看看歐洲文藝複興之後的那些科學家是什麽出身?
&esp;他們大多數都不僅僅是富裕有文化的問題,而是根本就是有爵位的貴族出身,從小受到的教育和眼界就沒法比。
&esp;這是漢人的政治體製決定的,勵誌讀書當官治天下,沒有勵誌讀書當科學家的。
&esp;當然,這不是說漢人的思想是錯的。
&esp;事實上,後世所說,東西方文化差異,可以在科技進步上得到很好的體現。
&esp;西方世界,在經曆了一千年的宗教壓迫和中世紀黑暗之後,出現強力反彈,開始產生大量的逆宗教思維。
&esp;這些思潮的攪動,形成了文光複興的大思變,進而形成了一套違背宗教的探索、求真的文化氛圍。
&esp;而求真探索,正是科學發展的基石。所有白人的上層階級,要麽跟隨宗教,要麽反宗教研究科學。
&esp;所以,科學的發展必定帶動生產力的提高,西方文化超越東方也是必然。在此後幾百年間,逐漸淩駕於東方文化,成為世界主導更是必然。
&esp;但這並不代表東方文化,或者說為代表的漢文化就是錯了,落後的,需要被淘汰的。
&esp;因為這個世界,永遠不可能是科學單線支撐。支撐人類文明的,永遠是兩個支點,一是科技生產力,另一個則是思想。
&esp;而東方文化走的恰恰是另一條路。
&esp;就像宗教壓迫催生逆宗教思維一樣,春秋戰國的數百年戰爭,使得漢人像歐洲一樣四分五裂。
&esp;而漢人的貴族學者在這樣的局勢下急需的不是逆反探索,而是一套約束思想,讓天下享受和平的方法。
&esp;於是,諸子百家誕生了。
&esp;其中的代表法、道、儒、墨,都是以約束人心為核心。
&esp;因為漢人發現,百姓的思想不能太自由,也不能不自由,需要一個標準來製約人心。
&esp;所以,縱觀先人,無論是三綱五常、仁義理智信,還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又或是道法自然、法家重典、墨家非攻,都是以人為本,教人如何做人。
&esp;可別覺得這是把人當傻子唬弄。這是關鍵,是中原大一統、疆域萬萬裏的關鍵,也是漢人文化傳承數千年的關鍵!
&esp;正是這套思想,讓漢人在國力上領先世界一千多年,一直到被西方超越。
&esp;但非要給東西方文化分個高下嗎?
&esp;好像也分不出高下。
&esp;因為至少從後世東西方的做法來看,東方不一定輸,西方也不見得永遠領先下去。
&esp;因為東方已經意識到科技的重要,開始兩條腿走路。而西方民主自由的弊端已經開始顯現,且依舊沒有改變的契機。
&esp;好吧,這些高深的東西,還不是趙維這個剛開始讀書的人能想到的。
&esp;他也沒意識到,他剛剛那句話,如果為這些文人所采用,會讓漢人提前好幾個世紀開始兩條腿走路。
&esp;“文相,厚齋先生,讀書這個事,以前可以是當官之選。可是現在,國都亡了,咱就別抱著不治天下不讀書這種想法了吧?”
&esp;“功利一回又如何?”
&esp;“隻要對大宋有利,咱就做!教匠人讀書怎麽了?我覺得沒問題。”
&esp;文天祥和王應麟想了想,還是沒想通。
&esp;不是兩人頑固,而是士大夫讀書治天下,這就跟小鋼炮不可能那麽大威力一樣,是這個時代的常識。
&esp;即使被趙維說動了一點,但心底還是有抵觸的。
&esp;王應麟苦聲道:“殿下為國之心,我等理解。隻是...隻是這回回砲不是讀書就能造的。”
&esp;趙維一聽,不憤了,“為什麽?”
&esp;王應麟道:“殿下不知,這回回砲之所以叫回回砲,是有原因的。”
&esp;“乃是忽必烈自大食萬裏征用的兩個回回匠人,這兩人一為阿老瓦丁,一為亦思馬因。曾在黑衣大食的都城巴格達智慧館中學習多年,精通機括之術,非我中原之學可以理解的。”
&esp;趙維一聽,“你看看,人家的匠人不也是有學問的,更該讓咱們的也掃掃盲了。”
&esp;話說一半,神情一變,“厚齋先生再說一遍,誰?哪兩個回回匠師?”
&esp;王應麟無語,“阿老瓦丁、亦思馬因啊!”
&esp;趙維聽罷,心說,這兩名怎麽這麽熟悉呢?他從保定劫來的匠人裏,好像就有這麽兩個人啊!
&esp;猛然一愣,朝著院外就吼,“馬小乙,趕緊給爺死進來!”
&esp;“快去看看,那幫匠人還有活的沒有?”
&esp;......
&esp;,
&esp;這章有點囉嗦了,但劇情需要。
&esp;好吧....這個年代的工匠,說實話,不是沒有高人,但是高人太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