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心中的那座長城

字數:9962   加入書籤

A+A-




    &esp;趙與珞提出在在西雅圖向東,修一條長城,也就是在後世米國與加拿大的國境線上修一條長城

    &esp;這絕對是個大工程,也足以讓漢人聽罷熱血沸騰。

    &esp;但是,說心裏話,趙維持保留意見

    &esp;因為他早就說過,時代不同了,靠幾丈高牆就把強敵拒之門外的時代在火炮出現之後就一去不還了。

    &esp;就好像釣魚城,冷兵器時代那是絕對的王者,無法逾越的天險,可是大炮一出多高的城樓也能給你轟平!

    &esp;所以,長城能擋住蒙古人嗎?不可能的。

    &esp;“爹我覺得,沒必要。”

    &esp;畢竟是自己老子,趙維還是要委婉些的,“這麽大的工程,耗時耗資,還不一定有用,還是另想它法吧。”

    &esp;沒成想趙與珞輕蔑一笑,“臭小子,還瞧不上你爹的主意了?你是不是覺得元人也會有火炮,長城防不住?”

    &esp;趙維點頭,這是毫無疑問的。

    &esp;坦言道:“說心裏話,在火炮麵前,長城即使有一定的防禦作用,也極為有限。那點收益不值得再築一道萬裏長城。”

    &esp;“哼!”趙與珞冷哼一聲,“膚淺!”

    &esp;“吾兒之思,還是太過膚淺,尚需磨礪啊”

    &esp;“咳咳”趙維嗆到了,“爹的意思是”

    &esp;隻見趙與珞深吸口氣,“為父何嚐不知道火炮之威改變了許多東西,現在打仗和以往不同了。”

    &esp;看著地圖,“這長牆一築,確非萬無一失,可保萬世無憂。”

    &esp;“可是為父問你,不說這扶桑長城,就是中原長城,可曾真正做到拒敵於外嗎?”

    &esp;“這”迎著趙與珞的目光,趙維陷入沉思。

    &esp;說心裏話,沒有!長城從來沒有真正的讓漢人高枕無憂。

    &esp;那隻是秦皇漢武的一個美好願景罷了,是一針安慰劑

    &esp;雖然有很好的防禦效果,抵擋入侵方麵起到了一此作用,可是實際使用中的作用遠沒有建造它時願景的那般完美。

    &esp;從古至今,長城都屬於一般的時候很有用,可關鍵的時候基本無用的狀態!

    &esp;長城是死的,人是活的!外敵想進來,想方設法的也要跨越這道鴻溝,而且多匈奴到突厥,再加上五胡亂華之中從西北入境的少數民族,都基本實現了這個戰略目標

    &esp;皺眉肅穆,看著趙與珞,“父親到底想說什麽?”

    &esp;隻見趙與珞眉角一揚,“為父想說,即便是中原長城,也不能做到萬全。更多的是一種象征!”

    &esp;趙維猛然一震,似乎抓住了什麽,卻又不太清晰,急問“象征什麽!?”

    &esp;趙與珞擲地有聲:“長城內外,漢夷之分!”

    &esp;見趙維還是似懂非懂之態,繼續道:

    &esp;“不明白嗎?”

    &esp;“秦皇漢武耗兆億之財,傾萬民之力修了一道牆,此等雄主怎會不知物是死的,人是活的?那為何還要決意修長城呢?”

    &esp;“因為這道牆隻要屹立不倒,那能不能擋住外敵其實已經是次要的了重點絕不是靠一座高牆拒敵於外!”

    &esp;“重點在於在華夏百姓的心裏!在心裏築起了一道壁壘!”

    &esp;“這道壁壘就是長城內外!漢夷之分!”

    &esp;趙與珞眉眼漸亮,“你可知曉?這才長城無價於萬世的意義所在?這才是長城之根基所在!”

    &esp;“長城不在險關,而在人心!”

    &esp;“有長城屹立,就有了內外之邊界。這道邊界不是國力所至,而是人心所至!除非你把長城徹底從漢人心裏抹去!否則無論到什麽時候,無論離開多少年,隻要是漢人就都有一個先天的常識長城之內,皆為漢土!”

    &esp;“就拿燕雲一十六州來說吧,無可否認,咱們大宋窩囊,從來不曾擁有燕雲,可是自後晉石敬堂起便已經離散在外,已經快四百年了,為什麽到今天還念念不忘呢?”

    &esp;“盛唐遺產可不僅是燕雲,放眼望去,西夏、吐蕃、還有西域諸邦都是祖宗地,為什麽沒人想把這些也拿回來呢?”

    &esp;“為什麽?因為那是長城之內!其它都在長城之外!!”

    &esp;“無論過多少代人,都變不了的信念。長城之內就是我的,拚死也要拿回來,大宋窩囊,未得燕雲一十六州,可是我們依然告誡子孫,那是漢人的,你們要替我們拿回來。”

    &esp;“這已經烙印在漢人的骨子裏了。”

    &esp;“別說三四百年的離散,就是再過三四百年!燕雲也是漢人的土地!”

    &esp;撫摸著地圖,“明白了嗎?此時於扶桑不也正是如此嗎?”

    &esp;“扶桑在長城之外,現在讓它變成長城之內,就要再築一道長牆!”

    &esp;“隻要咱們把這道高牆築起來,可能擋不下元人的火炮,也可能起不到什麽實質性的防禦作用。”

    &esp;“但是,隻要這道牆拔地而起!那漢人也好,土人也罷!心裏的那道壁壘就算夯實了。”

    &esp;“自此南方萬萬裏疆域就是宋土!就是漢人的天下!是烙印在心中的信念,誰來了都動搖不了!”

    &esp;“孩子”趙與珞看著趙維,“這道牆可比千軍萬馬,絕險高城更加的堅不可摧!”

    &esp;趙維:“”

    &esp;趙維平生第一次,有點崇拜這個便宜爹了。真有水平啊反正趙維是絕對說不出來的。

    &esp;看著地圖越來越覺得親爹說的對!親爹說的好!親爹就是親爹!

    &esp;他突然有點理解陸秀夫他們了,張嘴就要修運河,說勘探五大湖就勘探五大湖。

    &esp;即便趙維給還沒投降之前的科潘修水利,還要耗費十年之功,也是磕巴都不打,直接就同意了。

    &esp;以前趙維是有點不理解的,認為沒必要這麽執著於“奇跡”

    &esp;該建的建,不該建的起什麽哄呢?

    &esp;可現在他懂了,也許陸相公他們是無意識的,但是做為漢人的官,他們骨子裏有一個共識。那就是留下痕跡!烙印信念。

    &esp;沒錯,盡所有可能的留下痕跡。

    &esp;而且盡所有可能多的留下痕跡!尤其是那種你想抹去都抹不掉的痕跡!

    &esp;也許這特麽才是漢人的侵略性所在。

    &esp;你想啊,千百年後,誰知道美洲這塊誰做主?是白人黑人還是印第安人?將來的事兒誰也說不準。

    &esp;可是有一點是肯定的,漢人一定會在美洲占據不可磨滅的地位,無論大宋成敗,都改變不了了。

    &esp;因為漢人的足跡已經留下了,而且是那種你想抹都抹不掉的足跡。

    &esp;更可怕的是,這些足跡不是金字塔,也不是太陽神廟。而是踩在漢人心裏,烙印在骨子裏的痕跡!

    &esp;新都江堰,扶桑大運河,還有五大湖和北美長城

    &esp;這是足跡,無法抹去,同時在漢人心裏也烙印下了痕跡。就像親爹說的:有長城在,那長城之內就是我的!誰來都不行!誰占了早晚得還回來!一代人一代人的在那烙印著

    &esp;除非你把漢人殺光屠盡!否則永遠也抹不去這層烙印這特麽才叫侵略性!

    &esp;哦去太可怕了!

    &esp;趙維突然覺得,漢人太可怕了。老祖宗太可怕了。

    &esp;“那就修?”

    &esp;趙維已經一點都不反對,親爹很牛,層次很高!好幾層樓那麽高

    &esp;“要修的”趙與珞春風滿麵,仿佛能說服自家小子是很大的成就一般,“隻是問題在於怎麽修”

    &esp;趙維聞之點頭,“這確實是個問題。”

    &esp;這可是絕對的大工程,比什麽扶桑大運河、科潘水利都大得多!甚至沒法比!沒個幾十年根本起不來。

    &esp;可如果按正常情況來修,從西雅圖往東修,那可能沒修出幾百裏,宋元之戰都打完了。

    &esp;父子二人對著地圖沉吟甚久,全心投入。

    &esp;最後,趙維猛然眼前一亮,“爹,你說這麽修行不行?”

    &esp;趙與珞也是一震,“怎麽修?”

    &esp;趙維,“分幾步來走!”

    &esp;“第一步,先用北美土人,哦不對北美殷人!”

    &esp;印第安人的稱呼已經徹底不會出現在這個時空,宋人對印第安人的通用叫法土人也要改一改了。

    &esp;現在是殷人,殷商後裔與漢人同根同源

    &esp;“第一步!用北美殷人以及現在的兵力,沿東西線布防!先用人把這條線圈起來!”

    &esp;“然後築造防禦攻勢,建立軍寨、兵屯!不求一定能守得住,但起碼要讓時宗朝和元人產生一種認知,這條線就是大宋的邊界!”

    &esp;趙與珞點了點頭,趙維說辦法很常規,說白了,修不修長城都要這般防禦,這是沒辦法的事兒,防線太長,想守住北扶桑腹地隻能這麽幹。

    &esp;但是趙維既然單獨提出來了,肯定有他的用意,“繼續說下去。”

    &esp;“第二步!”趙維繼續,“有了軍寨、兵屯就可以建立烽火台和關城了畢竟萬裏邊境,通訊駐軍都是必要的。”

    &esp;“可以直接提升烽火台和關城的規格,一步到位,就按照長城所需的規格來建!可以不動用民夫勞力,交給各個駐守軍寨的兵卒來做,即不顯眼,也在情理之中。”

    &esp;“元人也好,時宗朝也罷,就算知道大宋建城修台,也隻當是正常的防禦手段。”

    &esp;趙與珞聽的連連點頭,說到這一步他就全明白了,接話道:“那第三步就容易了,把沿線關城、烽火高台,連接起來,便是長城!”

    &esp;“對!”趙維肯定道:“十裏一台,百裏一關!如若順利建成!那第三步就簡單得多。甚至可以外敵從哪裏往過打,咱們就先串連哪裏。”

    &esp;趙與珞又補充道,些興奮,“這樣好!這樣很多工作都可以神不知鬼不覺,比如可以用駐兵的借口,在沿線開窯燒磚!備下木石用料!”

    &esp;“備再多也不引人注目,等到串連關城的時候,磚石木料都是現成的,也許真可以做到打哪裏就修哪裏!”

    &esp;火炮之下,城牆防禦沒什麽太大作用,可終究是有一點用處的。所以打哪修哪對戰局也有利。

    &esp;“人夠嗎?”父子二人已經開始琢磨修長城的詳細之處。

    &esp;這要是陸秀夫他們在這兒,非得瞪掉眼珠子不可,他們努著勁也才弄出個大運河,上趕著才憧憬一下五大湖航路。

    &esp;這父子倆倒好,悄悄的把長城都定下來了!

    &esp;趙維問人夠嗎,對此趙與珞是早就想過的,有修長城的念頭也不是一天兩天。

    &esp;“如今西雅圖有殷人百萬,而且還在不斷的有殷人聚攏而來。”

    &esp;元朝和時宗朝在北邊鬧的太狠,殷人沒活路又打不過,隻能遷徙。而大宋這邊來者不拒而且管飯這樣的好事兒哪找去?自然八方匯聚人口日增。

    &esp;趙與珞正色道:“為父估算兩年之內西雅圖的殷人會到兩百萬之數,尋常勞力和兵源都不缺。“

    &esp;“缺的是是漢人工匠。”

    &esp;這是個大問題,讓殷人修長城,出力可以,可是技術上的問題殷人解決不了,非得漢人才行。

    &esp;可是,哪有人啊

    &esp;現在到處都缺人!修運河要工匠、科潘那也要工匠,五大湖很快也會瘋了似的要人。

    &esp;說來說去,又回到那個最初的難題,缺人!

    &esp;“工匠還是不夠啊”

    &esp;怎麽辦?趙維也不知道怎麽辦?

    &esp;印象中,好像從到美洲開始大宋就缺工匠,在釣魚城的時候也是缺工匠。那時候的解決辦法就是讓大工匠帶徒弟

    &esp;像是徐良、亦思馬因、劉德柔、王禎他們,都被趙維硬塞了幾個徒弟。

    &esp;為了解決這個難題,趙維甚至生過讓致知院改組成書院的想法,幹脆讓那些院士去當教授,教出更多的人才來。

    &esp;可是這事兒一直沒成,一是沒時間,二是相公和院士們都不同意。

    &esp;說白了,這個時代的教育,還是很自私的。讀書人讀書是讀書人的專屬特權,要是人人都能讀書,那不就亂套了?

    &esp;這就是讀書人反對的原因,說到底認為讀書是一種特權,不可輕傳。

    &esp;可是

    &esp;真沒辦法了啊

    &esp;缺人才,缺到趙維直撓頭,到處在要人,到處在讓他想辦法。

    &esp;可他能有什麽辦法?

    &esp;此時的趙維真的是無比羨慕後世的華夏!

    &esp;九年義務教育啊窮成什麽樣也沒窮了教育!這是後世偉人們的遠見。

    &esp;結果就是複興中的華夏,永遠是人等著技術,就沒有讓技術等人的局麵出現過,也就是從來不缺人才!不缺基層技術人才。

    &esp;現在趙維是深有體會,葛大爺說二十一世紀什麽最重要?人才啊!

    &esp;他現在明白了,特麽不光二十一世紀,什麽時候才人都是最重要的。

    &esp;對於一個國家來說,什麽是財富?真金白銀國庫充盈?那不算財富。

    &esp;人才才特麽是最大的財富!

    &esp;什麽叫富?

    &esp;就是隨便想建個什麽廠,振臂一呼之下!能支撐八個十個廠的技工來應聘!

    &esp;想組裝一部手機,一台電腦,不出村就能把所有的原器件湊齊,而且是上午下單,中午就到貨的那種!

    &esp;這才是國家實力的體現,是強大的基礎。

    &esp;大宋現在就麵臨這樣的問題,趙維要是有後世那麽雄厚的基層人才,什麽特麽元朝,給他十年也許大宋就進工業革命了!

    &esp;想到這些,除了對後世的羨慕嫉妒恨,趙維突然也有了一絲明悟

    &esp;也許

    &esp;也許大宋和元朝,和蒙古人的爭鋒,決定成敗的不單單隻是兵士的廝殺

    &esp;能決定這場,可能是人類史上,最大規模爭霸戰的,在後方!

    &esp;到了這一步,火炮、飛艇都已經問世,熱武器即將登陸戰爭史的階段。

    &esp;誰擁有更多的人才,更強大的製造能力,誰才是最後的贏家!

    &esp;這一點,元朝無疑占盡優勢,畢竟他們背靠中原,當世最大的人才儲備庫。還有阿拉位地區、印度、北歐為後盾。

    &esp;大宋做不到這一點,從中原搶再多人口,也不如人家就把家安在中原來的實際。

    &esp;怎麽辦?

    &esp;如何破解?從修長城趙維聯想到了最底層的問題,不徹底解決人才儲備的難題,長城修不起來,以後能不能贏,也不一定就是誰武器先進就能決定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