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打破常規的思路
字數:3729 加入書籤
“也就是說現在的成品電影已經有150部了是嗎。”陳洋認真問道。
“沒錯老板,是最少有150部。”大胡子亞蘭德導演糾正道。
“全是特效大片?”陳洋頭上冒出了問號?
亞蘭德稍微皺著眉思索了一會兒,“如果3d也算特效的話……老板,你知道的,我們拍攝的哪怕是言情片裏的某些細節,都是用了特效的,但是那算是特效大片嗎?”
側重點不同,觀眾看的東西也不同,比如愛情電影,大家看的是故事,當然如果也能用上特效的話,當然是錦上添花最好不過了。
隻不過電影市場上還沒有哪個公司敢像初代的電影團隊這麽奢侈,連愛情片都用上特效了,比如紛飛的花瓣,旋轉的星空,唯美的夕陽等等。
陳洋猶豫道,“這些……應該不算吧。”
畢竟,以他們的技術條件,所謂的特效不過是順手為之,根本就不燒錢。
“那如果是純粹的科幻魔幻奇幻類,還有槍戰諜戰運動類電影的話,熟練大概是三分之二吧,也就是100部左右。”
“還有這麽多?”
產量大也有產量大的難處,陳洋現在就被這個問題給難住了。
並不是電影多產生的效益就一定強,市場是有一定的容量的,你無限製將電影放上市場的話,原本屬於自己的利潤空間會被自己另外的電影給壓榨了。
這是什麽說法?
我打我自己?
陳洋苦笑著搖搖頭,將這些電影慢慢放上市場需要一定的時間,同一時期內,也隻能上映最優秀的大片,觀眾的腰包是有限的。
很簡單的邊際效益問題。
雖然他不是盯著觀眾的腰包去的,但是觀眾不掏腰包,就不會去看他的電影,看不到他的電影,就會影響他的計劃。
所以不是有大佬說過嗎,做一項事業不要盯著賺錢去,而是要實現自己的目標去的,因為當目標實現的時候,錢自然就賺到了,這隻是一個附加的好處罷了。
“所以說,產量這麽大的情況下,隻有兩個方法了,要麽就徹底轟炸觀眾的審美觀,將其他電影的生存空間徹底打壓下去,要麽就緩緩放出電影,讓利益最大化?”
陳洋自言自語。
那麽問題就來了,電影團隊的拍攝速度還是這麽快這麽有效率的話,應該怎麽辦?
別人都會因為拍攝大片的時間過長,成本過高而望而卻步,他卻因為太高的產量而發愁,如果讓好萊塢其他電影公司的製作人投資人知道,怕不會直接錘爛他的頭。
身在福中不知!
陳洋將問題拋給了管家一號,“博啊,你怎麽看?”
管家一號直言,“boss,你被太多人類的直覺、感覺和慣性思維控製了。”
他反問道,“我們跟別人相比,優勢是什麽?”
陳洋也不生氣,老板雖然應該有架子,但是如果意識問題錯了,也要及時發現自己的錯誤。
他不假思索得回答,“快啊!我們拍攝的速度遠超其他人,而且成本低,質量高!”
這幾個優勢幾乎就是致命的優勢了,誰有這種優勢不能在一個領域獲得不錯的成就?
管家一號繼續說道,“那麽之前人們的習慣是根據他們養成的咯?”
陳洋有點明白過來了,他確實是以慣性思維在思考,沒有破冰的意思。
想想以前看大片的時候,他巴不得那些好看的大片能多一些,一部兩部的根本就看不過癮,但是奈何限於拍攝技術和特效處理時間的問題,一部高質量的特效大片沒個一年兩年的,根本就出不來,所以就隻能等待,也讓他覺得一年才小幾部大片是挺正常的。
如果,世麵上真的能做到一個月,兩星期,甚至一星期就可能上映一部大片,有什麽不好?
這對於觀眾們來說是極好的狂歡啊!觀眾們巴不得這樣!
也許無法做到利益最大化了,但是觀眾們對他們的感覺,初代公司拍攝的電影在他們心中的地位會越來越高,市場競爭力也會越來越強。
這麽快的製作速度,這麽強的後期團隊,哪家公司能競爭的過?
唯一怕的就是其他公司會坐不住,因為一旦這樣做,就等於和全世界的電影製作公司為敵了,尤其是那些大公司!
“所以我們要做的不是按照市場的習慣去做一些事情,去適應他們,而是讓他們來適應我們!”管家一號此刻像個鐵血統帥,將軍氣勢油然而生。
“如果這樣做引起其他公司的敵視怎麽辦?”陳洋問道。
“難道我們不這樣做,他們就不仇視我們了嗎?公司之間本就是競爭關係,打不過我們,就乖乖臣服!”
管家一號將自己的分析統統說出來,“市場是有適應性的,這些公司也是,我們在進行這項計劃的時候,也可以留一些後路給他們,讓他們發現,路並不是封死的,隻要跟著我們的腳步,他們依然可以存活下去。
比如說,其他公司電影製作效率慢,後期開發成本高,那就包給我們做啊!特效也可以交給我們!成本還低,何樂而不為?”
陳洋一拍自己的腦子,“而且長期這樣,幾乎就能形成為‘偽壟斷’,當其他公司發現在拍攝上比不過我們,製作上比不過我們,尤其是成本還非常高昂的時候,電影市場會慢慢淘汰掉一大片的渾水摸魚的公司。”
“而當一大片的擁躉都在我們旗下的時候,我們在影視界的力量和話語權,就會變得十分可怕了……”
“最最關鍵的是,即便是那些大公司發現苗頭,想要針對我們,也隻能使一些小手段上不了台麵,那又怎樣呢?公司要發展,是必然會引來其他人的覬覦的,早晚都得過這個坎,還不如讓暴風雨來得更加猛烈一些!”
“我明白了。”陳洋深深舒了口氣,“謝謝你,博啊,如果不是你提醒,可能我在其他方麵也陷入了很多同樣的誤區,不敢做,不敢試探,跟隨著其他公司的腳步,跟隨著市場的規律。
我忘記了,我們,就是來打破常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