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七章 一炮雙響

字數:4979   加入書籤

A+A-


    後期都是在北影廠做的,便宜又方便。

    偽紀錄片的色彩要求沒那麽高,也沒條件像大牌導演那樣送去島國或者香港衝洗,再說也沒見好在哪了。

    進入樂團配樂階段後,幾乎天天和竇惟混在一起,他問過蘇長青一個很嚴肅的問題:“為什麽我國的電影放映結束時都會推出一個大大的完字,有必要嗎?”

    “你說的這個還真沒人認真研究過,大家都這麽幹,好像是向小鬼子學的,幾十年來一直就這樣。”

    “可能你們導演都覺得觀眾傻逼吧,看不懂電影已經特麽完蛋了。”

    六月十八日星期五,《模特隊》製作完成,前後花了三個多月,牛皮徹底吹爆。

    竇惟的音樂很棒,為影片增色不少,興之所至又寫了首歌《微光》,送給蘇長青作為主題曲。

    這首歌讓王非唱的,因為涉及香港方麵的合約,電影裏不能出現她的名字。

    於是蘇長青在電影裏又加了個化妝師角色,請周訊演的,劉倍搭戲,雖然隻有四句台詞,也算投桃報李。

    成片蘇長青很滿意,這麽多演技一流的好演員助力,好音樂好歌手,都快成國產電影頂配了,預感能成。

    六月二十日,早就辦好了簽證的劉倍,一行八人帶著影片去了意大利。

    她說真去評獎的就兩人,還有六個是自費跟著去玩的朋友,走紅毯也能充場麵,顯得人多勢眾。

    反正老外也分不清誰是誰,也未必在乎。

    蘇長青拒絕了參加電影節,除非獲獎,否則這部片子發行工作沒他什麽事了。

    雖然是票房分賬,但能賣多少基本沒招介入,現在還不流行到處去推片子,沒有網絡支持許多花樣都搞不起來。

    六月二十五日,《公主的決斷》也殺青了,進入後期製作。

    工作會上丁嘉洛提出個問題,歐洲上映的版本用什麽語言,要不要配個法語版?

    蘇長青的意見是不要,東方的故事說東方語言很正常,皇後公主說法語會有殖民地的錯覺,而且少了許多神秘感,配個字幕就好了。

    當時引進的電影全都譯製配音,等於二次創作,十幾年後譯製廠基本處於倒閉狀態,這種方式被觀眾拒絕了。

    丁嘉洛說要與法方商量後決定,蘇長青沒再說什麽。

    會後他約胡笳一起吃晚飯:“兩部片子都結束了,我想坐下來好好和你聊聊。”

    胡笳說沒空,而且還說:“兩部片子結束我的任務就完成了,接下去也不打算繼續做電影了,還是老老實實回到舞台上去。”

    做電影難道是不老實了嗎?

    蘇長青有些意外:“為什麽,如果哪部電影成功了呢?這麽好的開端為什麽戛然而止?”

    胡笳淡淡看著蘇長青,片刻後說:“沒興趣了,不知道為了什麽拍電影。”

    她是蘇長青數次力邀才加入《公主的決斷》的,之後二話不說又參加了《模特隊》,似乎都是看在他的麵子上。

    蘇長青當然知道胡笳的變化與自己有關,可又想不明白為什麽,她又不願意聊,能怎麽辦呢?

    直接問?

    她一定矢口否認。

    他有些懷念有手機的時代,誤解要比現在少許多。

    “真沒空一起吃個飯?”

    “沒空。”

    蘇長青也不能死皮賴臉,隻好放棄了努力:“那好吧,你保重,我接下去會離開北京一段時間。”

    他的確打算離開一段時間,電影即將推出,“京歌”得開始布局了,北上廣以及剛剛上台階的深圳都不能落下。

    蘇長青手上還有二十多萬,勉強能做點事,但也做不了大事,一鼓作氣不成很容易全麵潰敗。

    他倒是無所謂,反正有大把時光,大不了從頭再來。

    現在輪到胡笳意外了:“哦?去哪?”

    “隨便走走,國內轉轉。”

    “可《公主的決斷》還沒完成。”

    “我的策劃工作完成了,所有方麵已經基本確定,不會有大的變動了。”

    “你沒打算開新戲嗎?”

    “暫時沒有,沒錢也沒好劇本,再說吧。”

    “你要離開多久?”

    “不一定,想去的地方很多。”

    “那……那多保重吧。”

    “保重。”

    這樣的場景司空見慣,明明知道可能有誤會卻難以解決,人心終究是隔肚皮的。

    太廟走秀後陳錦的工作就轉了方向,按照蘇長青要求馬上開始設計秋冬款。

    雖然當時才進入五月下旬,不過服裝業的夏季已近尾聲,得馬上準備秋冬的,一個月下來已出了十七八款。

    有些冬裝款是在夏裝基礎上改的,速度要快許多。

    結合經驗記憶,蘇長青經過認真考慮,“京歌”必須自營。

    對外批發或者品牌授權是來錢最快的方式,但也是短期行為,基本都是越做越爛,最終品牌垮了,換個牌子再來。

    重生的人應該懂得沒有中間商賺差價的道理,聽起來好聽,看起來好看,其實就是一個人把錢都賺了,最後還能確保自己的風格不被篡改。

    “敲黑板,格局要大,要立足於開創一個時代。”

    他花了兩天時間與陳錦交換意見,將秋冬款的風格進一步完善:“我希望今年過年的時候,許多人能穿上咱們的京歌。”

    期間杜可可打來過電話:“我聽胡笳說你要離開一段時間?”

    蘇長青沒多說什麽:“對,到處走走,為自己找找其他出路。”

    “這可不像你說的話,有什麽事和我商量,別太軸。”

    蘇長青明白她的意思,別放著輕鬆的錢不賺自討苦吃。

    “放心,有事肯定和你商量。”

    臨走他交待陳錦:“在北京找一家合適的服裝廠,一旦需要我們要在斷時間內大量供貨。”

    對此陳錦很有信心:“這不是問題,別說一家,幾家都行,雖然來北京時間不長,這行卻很熟,有許多瀕臨倒閉的小廠可以接活。”

    六月二十八日,蘇長青直飛深圳,然後廣州、廈門、上海、杭州一路北上。

    每個地方都待四五天,跑各大商場、繁華街道,了解當地市場,合適的就找到出租方洽談並留下聯絡方式。

    蘇長青最後去的杭州,也逗留最久,他有朋友在這從事服裝行業。

    九十年代初,在服裝業產業升級轉型大潮中,不少中國美術學院、浙江理工大學、浙江科技學院等杭州高等院校的服裝係畢業生選擇了白手起家,他們從幾台縫紉機做起,花數年時間艱苦創業,最終合眾人之力創造了杭派古風女裝。

    蘇長青現在比他們早走了好幾步,裁掉了許多錯路彎路,既然準備豎起一杆大旗引領方向,當然期望誌同道合之輩能望風而來共襄盛舉。

    這些天他每天都會打電話回四維了解情況,陳錦的設計工作進度不錯,已經出來三個係列四十多款秋冬裝。

    她還說杜可可來過,《公主的決斷》已經製作完成了,連海報都設計好了,就等著排期上映。

    七月二十一日,劉倍電話還沒打回國,國內報紙就先報到了,《模特隊》獲得國際五大電影獎之一的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水晶球大獎。

    蘇長青很高興也很意外,劉倍不是去的意大利的都靈電影節麽?

    怎麽變成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水晶球大獎了?

    這個獎顯然是更牛逼的,不知道她怎麽臨時改了主意。

    兩天之後又有消息傳來,《模特隊》獲得意大利都靈電影節特別大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