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三章:製衡

字數:9049   加入書籤

A+A-


    月落歸林,朝陽初升。

    成都持續了近兩個月的紛爭終於是落下了帷幕。

    劉焉自焚而死,冷苞、鄧賢、吳蘭、龐羲戰死,將近兩萬名東州兵,還有不計其數的被強征而來的壯丁陣亡在了成都。

    吳懿、劉璝、龐異三人帶著數千東州兵逃出了成都,但是被許安留下的伏擊部隊還有綿竹城的守軍前後夾擊,眼見綿竹城上旌旗變幻,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吳懿隻能是帶著殘軍選擇了委曲求全,放下了兵刃,向綿竹的黃巾軍遞交了降表。

    成都城中,雷銅、吳班兩人帶著剩下了一萬餘名殘存的東州兵也選擇了歸附。

    自此,益州境內最後僅存的兩萬餘名東州兵全部被許安收複。

    夜晚過後,許安派出了使者也成功的招降了成都城中的益州軍。

    他們的主將逃走,他們被困死在了成都城中,已經是陷入了絕境,這個時候黃巾軍停下了攻勢,向著他們拋出了橄欖枝。

    成都城中那些被困的益州軍軍卒,如同溺水的人抓住了最後一根救命稻草一般。

    他們也知道了攻入成都將他們包圍起來的黃巾軍並非是益州黃巾軍,而是北地的黃巾軍,這也讓他們燃起了希望,多了一絲的僥幸。

    成都城中沒有逃走,沒有被屠戮的益州軍還有三萬餘人,傷者頗多。

    這些益州軍的軍卒被許安仍舊安置在東城區中,他們所有的盔甲和兵刃都被收繳,並安排了大量的黃巾軍軍卒來監督。

    東州兵雖然選擇了歸附,而不是被俘虜或者投降,但是東州兵也是被軟禁了起來,集中在成都城的北城區之中,所有的兵刃和盔甲也被收繳,而逃出成都的那支東州兵也是一樣的待遇,他們被安置在了綿竹城的城外。

    雷銅、吳班兩將被封為了校尉,但是吳懿、劉璝、龐異,許安並沒有給與官職。

    畢竟成都城之中的東州兵算的上的起義,雷銅、吳班兩將也有奮戰之功。

    但是吳懿、劉璝、龐異三人卻是被迫無奈隻能投降,這其中還是有細微的差別。

    而且吳懿、劉璝、龐異三人代表的正是東州士之中勢力最大的三家吳氏、劉氏、龐氏。

    他們三人是劉焉的親信將領。

    劉焉入主益州之後,向來是政事不決問龐羲,軍事不決問吳懿。

    龐異被劉焉安排到了梓潼、白水一帶防備張魯,這一職位必定是會安排親信。

    畢竟有張魯反叛作為前車之鑒,劉焉此後用人便一直是小心謹慎。

    龐羲和吳懿不能用,他們兩人在東州人之中的威望過高,龐異也不能用。

    龐異一路南下,強征壯丁,劫掠郡縣,雖然是奉了劉焉的軍令,但是也是他所犯下的事情。

    廣漢郡民意洶洶……

    許安坐在整理的幹幹淨淨的大帳之中,手指輕輕的敲擊著椅子的扶手,思索著接下來的安排。

    東州人和益州人之間的衝突,雖然主要是劉焉的安排所導致的。

    不過現在劉焉雖死,但東州人和益州人的衝突仍存,雖然劉焉實際上是一直是針對著益州的世家豪強出手,沒有怎麽去理會益州的普通的百姓。

    但是益州本土的豪強世家掌握著輿論,現在益州境內民意洶洶對於東州人的仇恨很難化解。

    這樣雖然對於太平道想要掌控其實有利,畢竟東州人想要在益州繼續生活下去,現在劉焉已死,那麽他隻有依靠著太平道才能在益州安然生活下去。

    如果沒有人其他的勢力阻止,恐怕益州州內上百萬人,真的會將他們生吞活剝。

    而許安正是需要有一支能保證的忠誠的隊伍來控製益州。

    地盤越大,人口越多,無疑是一件好事。

    但是地盤越大,卻代表著需要分兵駐守的城邑越多。

    人口越多,卻代表著有數不盡的事務要處理,有數不盡的麻煩需要解決。

    如今太平道占據並州、涼州、中州三州之地。

    中州:應天郡(原京兆尹)、河東郡、弘農郡、左馮翊、右扶風五郡。

    原司隸校尉部的疆域被劃到了中州,但是河內郡與河南郡掌握在魏庭的手中。

    並州原有九郡九十八城邑,現有九郡一百二十三城,因為四州黃巾軍進入並州的原因,增長了二十五城。

    涼州原有十二郡九十八城邑,現有十三郡一百零一城,新設一郡為武安郡,修築三城以掌控西部鮮卑舊地,設武安將軍一職,領兵三千,以備北虜,同時遷南匈奴舊部數部到武安郡,作為屏障,又遷西部鮮卑數部入並州,與其置換牧場。

    中州原有五郡六十七城邑,因為剛剛占領不久,並沒有太大的變化。

    幽州原來占有兩郡十九城,後來擴建了數城,現有兩郡二十三城。

    現在黃巾軍共計有二十九郡,二百八十六城。

    每城留下守備兵力五百人,便要駐防十四萬三千人。

    邊界郡縣需要屯集大量的郡兵,需要留下的兵力更多,涼州羌氐雖平,但是守備軍兵不可不留,粗略一算,僅駐防的部曲便要二十萬大軍。

    二十萬大軍,僅是發放軍餉,就是一大難題。

    不過實際上並不需要這麽多,畢竟並不是每一城都需要留五百人。

    現在黃巾軍腹地城邑一般留守的是由軍中因傷退役老兵,還有募集的一些青壯組成的地方警察部隊,以及鷹狼衛的緹騎來維持治安,在兩城或者三城的中心城池駐紮一支部曲,用來應對特殊情況。

    被太平道影響時間久遠的並州腹地基本沒有多少的黃巾軍,基本是以不需要發放軍餉的屯田兵來處理一些內地的事務,戰兵基本都集中在邊境地帶。

    但是涼州和剛剛收複的中州留守的軍卒還是比較多。

    現在黃巾軍之中,經曆了製度改革之後,隻剩下了三處軍區。

    太行軍區、兩郡軍區,弘農軍區,三大軍區,分別定兵額兩萬人,一萬五千人,一萬五千人,共計六萬人,由於毒、劉石、何曼三人任兵備道。

    州牧製和三司製現在並行。

    州牧是一州的主官,許安設置的州牧雖然沒有漢庭改置州牧後那麽大的權力,沒有自主征兵等權力,但是也掌管一州行政、軍事、監察、司法等各項權力。

    不過這些權力都被三司所分去,實際上州牧的權力被削弱了很多。

    現在在涼州擔任承宣布政使一職的是原來的內務令楊績,而提刑按察使則是由原本鹿台三家李家的家主李恒,兵備都護使則由曾經於毒的義弟白饒擔任。

    黃巾軍現在軍隊分為四級。

    一級是指直屬於許安領導的部隊,諸如武卒、銳士一類。

    二級則是指軍區之中的軍卒。

    三級則是各地留守的守備部隊。

    四級則是指屯田兵。

    除屯田兵不發軍餉以外,現在黃巾軍中其餘各級的部隊全部都發放軍餉。

    每三月一考評,半年一升降,優者升,劣者下。

    黃巾軍一直以來,都是靠著查抄豪強世家的資產來充實錢庫,並用其發放軍餉。

    雖然鼓勵商業,讓商業興盛了一些,太平道的財政得到了一定的緩解,但是軍隊開支巨大,仍然是有些入不敷出。

    占據了關中之後,坐吃山空的情況進一步的得到了緩解。

    董卓敗亡,關中大部分的豪強世家倉皇逃竄,很多的工匠被滯留了下來,這其中就有專門鑄幣的工匠,而鑄幣的器械也大部分完好無損。

    黃巾軍如今有數處大型的銅礦場,金銀礦場也有數處,長期的征戰黃巾軍抓獲了大量的俘虜,這其中有鮮卑人、匈奴人、烏桓人,當然也有漢軍的軍卒。

    當初那些參與了朔方之戰的南匈奴人,很多現在都還在礦場之中開采礦石。

    各州豪強世家中人被定罪的更多,他們都被送往勞動改造,現在太平道的各大礦場之中並不太缺乏勞動力。

    一如太行工坊一進坊間所看到標語所說的那般。

    我們正在前進,我們正在做前人沒有做過的,極其光榮和偉大的事業,我們的目的一定能達到,我們的目的一定要達到!

    現在的太平道正快速的發展和不斷的進步,隻不過這一切都需要時間。

    軍隊訓練需要時間,政令推行需要時間,律法實施需要時間。

    礦石熔煉需要時間,鑄造成兵刃,打造成盔甲,製作成馬具這一切都需要時間。

    開墾的農田要耕種數年之後,生田才會變成熟地,收成才會更好。

    修繕道路,短期也要數月,長期甚至需要數年,現在黃巾軍各地仍然還在修繕道路。

    水利工程各地都在修建,水井、水車等簡單的水利工程需要的時間少,但是河提、水渠等大型的水利工程卻要花費大量的時間。

    新兵入伍、新生入學,工匠學校培育工匠,都才剛剛步入正規,第一批入學的學子現在都還隻是郡學生,兩大國學院除了那些歸附的豪強世家中的少數子弟外,沒有其他的學生。

    講武堂,太平道的陸軍軍官學院,還有道堂等等學院畢業出來的學員其實也並沒有多少。

    識字已經開始軍中和城邑之中推廣,但是距離普及卻還是差的很遠。

    各大城邑都開辦了報社,太平道的一些政令,一些發生的事情都被詳細的記載在報紙之上,發送給城邑中的人觀看,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句話來說,任重而道遠。

    現在絕不能急於一時。

    漢庭和魏庭兩方的實力並不弱。

    袁紹有冀州、青州、幽州、司隸等地豪強世家支持,還壓服了三郡烏桓,最為重要的是其和北地的鮮卑部族的關係也很好。

    漢庭坐擁五州之地,東漢末年那些曆史上留名的將校名臣大部分都集中在漢庭。

    經曆過了東郡之戰,還有徐州等戰役,漢庭和魏庭雖然折損了不少的軍將,但是他們也動員了起了大量的軍卒,他們的領地之中有大量的人口可以為他們征戰。

    連年的大戰,也讓漢庭和魏庭在麾下養起了數支相當規模的精銳部曲。

    現在單論戰力,野戰之中,漢庭和魏庭都沒有辦法勝過黃巾軍,但是黃巾軍並沒有足夠的底蘊去支撐著他們控製太過於廣闊的疆域,以及同時麵對大量的豪強世家。

    攻下關中和涼州,黃巾軍這一條被困在並州的大龍算是被救活了過來。

    而攻下益州,卻是黃巾軍隨雲入淵之時。

    益州數百萬的民力,還有大量可供墾種的土地,若是都能為太平道所用。

    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

    現在許安的處境可要比昔日的朱元璋優異的太多了。

    此時的益州不算南中區域,巴蜀之地,廣漢、健為、漢中等郡國其實開發的已經達到了一個較高的水準。

    三國時期,蜀漢在失去了荊州的情況之下,仍然能夠支持諸葛亮六出祁山,薑維九伐中原,便可以看出益州的底蘊。

    隻是益州的局勢還是頗為複雜。

    曆史上,劉備入蜀之後,也是花了很多時間去維持穩定。

    益州的豪強世家勢力強勁,險峻的地形給了他們底氣,當然他們久居益州,很多人漠視外界的發展,自以為是,坐井觀天的心理也讓他們難以被壓服。

    益州本土的豪強世家,在劉焉、劉璋、劉備、劉禪在益州的期間都曾經發起過叛亂。

    雖然在這裏擊破了益州軍,但是接下來黃巾軍還需要攻取益州的南部郡國。

    當初諸葛亮平定南中頗為容易,但是許安很清楚,太平道的性質和蜀漢的性質從根本上就不同,益州的那些世家豪強可不會甘於受到清算,他們會想盡一切辦法將太平道趕出益州。

    益州的豪強世家雖然消息閉塞,但是黃巾軍在並州、關中、涼州等地如何清算豪強世家的,可並不是什麽新鮮事。

    蜀漢章武三年(公元223年),四月,劉備病逝。

    五月,劉禪即皇帝位,改元建興。

    這一年的六月前後,益州郡的漢族豪強雍闓,趁蜀國在夷陵新敗、劉備病逝以及黃元叛亂的混亂時機,策動牂柯郡太守朱褒、越嶲郡叟王高定以及益州郡少數民族頭領孟獲等一起叛亂。

    三國演義所寫的七擒孟獲就是發生在此時,曆史上這一場戰役被稱為“南中平定戰”。

    南中平定戰耗時並不就,也就年許的時間,不過當時蜀漢的軍兵多已經熟悉了益州的地形,他們本來就是益州人,水土不服的情況不太嚴重。

    而許安麾下一群北方兵,要是到了南中,恐怕一路行軍的非戰鬥減員都可以讓許安頭痛不已。

    後續平定南中必須要獲得益州人的支持。

    現在黃巾軍在州內實行三司製,以三使管理三司。

    “承宣布政司、提刑按察司、兵備都護司……”

    許安停止了敲擊扶手的動作。

    兵備都護司肯定是要讓太平道的人來擔任,這是一道保險,兵權必須要握在自己人的手中。

    而能給出去的職位,也就是承宣布政司、提刑按察司兩司的職位了。

    布政使分左右兩使,分別主管一州民政和財政,

    許安思索了片刻,心中也有了底稿。

    民政和財政,這些布政司的職責不能用益州本地人,應當用東州人。

    而提刑按察司可以交給益州人,兩司相互製衡。

    再派遣鷹狼衛監察地方,兵備司守備地方,再設一軍區再益州的巴郡,防備荊州和益州本土勢力,這樣應當可以掌控益州,保持益州的安定。

    不過這些事情都是之後的事情。

    他接下來需要借一些人的項上人頭,來平息東州人和益州人雙方的仇怨。

    “讓文醜帶領騎軍北上,壓著吳懿解除廣漢郡北部那些留守東州兵的武裝,然後讓賈詡領軍火速南下。”

    許安站起了身來,幹脆利落的下達了軍令。

    “傳令鷹狼衛,讓他們不惜一切代價,找到入蜀漢軍的位置,我要知道他們的具體位置所在!”

    “傳信郭泰,現在開始派兵自武關不斷襲擾南陽郡,一旦收到鷹狼衛傳來荊州軍援助益州的消息,便即刻領軍大舉南下進攻南陽,逼迫荊州軍回援。”

    “命令張魯派軍進駐房陵,隨時準備策應郭泰軍對南陽郡發起進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