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五三零章 蜀地來人
字數:4013 加入書籤
慢性死亡還是當場死亡?
顧會想了想,忽然覺得對於世家來說,前者好像也不是不能接受。
誰知道這個過程中又會不會出現什麽變數?
說不定杜英的成功來的快,也去的快。
把這一點點臆想牢牢地按死在心裏,顧會拱手說道:
“都督所言極是,梁州世家之短視,我等當引以為戒。且屬下既出身吳郡世家,如今家族和都督府之間合作頗為緊密,屬下願意去信一封,闡明都督的想法,避免家族裏有一些不明事理的人,因為梁州之事對都督心生芥蒂。”
杜英笑了笑,這家夥倒是會來事:
“有勞了。”
顧會長身而起,慨然說道:
“為都督效勞,理所應當!”
杜英:······
說你會來事,怎麽還演上了?
殊不知,在顧會的心中,其實真的已經下定決心,家族那邊如何取舍他不管,至少關中書院他是要賴著不走了。
所以幫都督分憂,真的不能說說而已。
杜英目送他離開,輕輕笑了笑,在大爭之世下,風雲變幻之際,隻要自己能夠給的足夠多,那麽世家也並非牢不可破。
“都督!”韓伯、梁殊和雍瑞三人已經在門外等候。
韓伯是帶著關中後續隊伍趕來的,在這個隊伍中,老狐狸王擢屬於“有事別叫我、沒事湊熱鬧”的那種,所以主要的任務都是韓伯負責。
而梁殊之前被王猛從河北派來了關中,向杜英傳達王猛對於河北的戰略部署,之後梁殊被杜英留在關中,讓他幫襯任群,把都督府新設立的監察司建立起來。
梁殊自主持通事館之後,走南闖北,也算是見識廣泛了,所以正好能夠在這件事上給任群提出一些建議。
監察司現在已經搭起來一個框架,而任群也順水推舟給了梁殊巡察梁州的任務,梁殊從關中走斜穀大道直下梁州,倒是沒有比走岐山過來、一路“遊山玩水”的杜英慢多少。
正好趕上了杜英清算梁州世家,本來就出身本地寒門的梁殊,自然也就不客氣了,配合著雍瑞對梁州各家展開清查,好一個雷厲風行。
所以現在站在門口的三個人,看上去神色各不相同。
韓伯臨時擔負起恢複民生和推行新政的任務,幾乎是要讓梁州在一夜之間完成對關中其餘地方的追趕。
這其中牽扯到世家殘餘、寒門和百姓,自然不是所有人都能夠理解關中新政的目的,甚至還有一些世代為世家所奴役、已經完全被世家洗腦,認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乃是命中注定,甚至還對世家的些許恩賜感恩戴德的百姓,嚷嚷著要讓都督府釋放他們的家主。
這無疑讓韓伯哭笑不得,隻能帶著從關中帶來的官吏以及在本地簡拔、能讀書認字的寒門子弟們走街串巷的做工作。
對此,韓伯甚至還得感謝一下九品中正製的存在,因為有完整的品級劃定,所以韓伯可以輕鬆的尋覓到那些下品的寒士,將他們拉攏到自己的隊伍中,不需要再挨家挨戶的打聽,何處有可用人才。
這一番連軸轉,讓韓伯頂著兩個黑眼圈,身子輕輕搖晃,似乎隨風就能倒。
而梁殊,則主持對世家的判決和清算,這兩日殺人和流放以及查抄的事做的都不少,紅著眼、殺氣騰騰。
至於雍瑞,既要配合梁殊的工作,又要出麵幫助韓伯安撫民心,還得盡可能的為世家的殘存爭取到一線生機,當真是夾在各方之間,看似左右逢源,稍有不慎就是左右不是人,所以滿臉糾結。
三人情態,落在杜英的眼中,杜英滿意的微微頷首。
至少說明他們是真的為了梁州生計用心了的。
瞥了一眼杵在廊下慢悠悠走來走去的王擢,這老狐狸才是真的來劃水的。
不過杜英借助的也隻是他對於這一片的經驗認知,尤其是王擢在秦、梁等地的鄉野民間都流竄過,對於鄉野民生的了解反而有可能在很多城中世家之上。
王擢自然是知無不言,但是別的話也不多說。
已經平安著陸、就想著混日子安度晚年的這棵老牆頭草,自然是不願意多招惹是非的。
“梁州世家的處置如何了?”杜英問道。
“回都督,初步的判決已經呈遞都督,其中判斬立決者,十有五人,具體名單屬下已帶來。”雍瑞上前一步,遞上文書,“另外流放的數百家眷,已即日啟程,前往河西和河洛等地,聽從都督府的調遣。”
杜英微微頷首,他對雍瑞的辦事效率還是滿意的,這也說明雍瑞已經徹底倒向關中這邊,不打算做牆頭草了。
果然,想要阻止一個人做牆頭草最簡單的方法,就是把牆拆了。
沒有了梁州世家,雍瑞也沒得猶豫了。
杜英轉而看向梁殊:
“梁州世家的處置這方麵的確還得需要掾史配合,但是通事館那邊的事,可也不能放下,餘還期待著能夠聽到通事館關於巴蜀的好消息。”
梁殊笑著說道:
“都督真乃神機妙算也,的確有好消息傳來,巴蜀那邊聽聞梁州變故,派人前來拜訪都督。”
“來者何人?”
“蜀中常家和王家的人。”
杜英這幾日也是細細翻看了蜀中豪族世家的信息,頓時明白,這兩個都是曾經活躍在李氏成漢朝堂上的家族。
桓溫入蜀之後,這些世家都受到重創,朝堂上的自家子弟多半都被桓溫強製遷徙到了建康府去了,其中很多人現在混得都很落魄,其中就包括常家的常璩。
據說他在建康府受到江左世家的百般刁難和排擠,現在窩在家中正在埋頭著書。
如果杜英沒記錯的話,常璩所寫的書,就是《華陽國誌》。
在後世,《華陽國誌》是所存最早的地方史書,為西南地區自古以來就屬於華夏提供了最有力的證明。
以世家不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中的一貫做派,這些被強製遷徙到建康府的子弟顯然讓巴蜀世家元氣大傷,但是還沒有到動搖根本的地步,現在自然依舊是蜀中大戶,且因為和桓溫之間結下來的梁子,這些巴蜀世家對於晉朝的統治自然不感冒,猶以常家和王家為甚。
杜英出現在梁州,顯然已經在傳遞出杜英圖謀巴蜀的信號。
否則杜英沒必要到這犄角旮旯來。
“巴蜀各家現在的態度如何?”杜英笑問。(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