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天涯閣

字數:5024   加入書籤

A+A-




    過了虎頭門,天涯閣就在眼前了。

    剛要上行,忽聽背後吱呀吱呀的,回頭一看,虎頭門已經關閉。四處一瞅,竟然沒看到一個人。

    李二海和林娟都是一驚,難道這次見麵是鴻門宴?如果真是這樣,此次還真是自投羅網,肯定是有去無回了。

    假如是李二海一人,這個虎頭門還是關不住他的,但現在有個林娟,自己就如同虎斷四肢鷹折雙翅。反正已經進來了,多想也無用。

    前行了四五分鍾,便有一叉道口,一下子竄出個白衣人,迅速控製了林娟。其中一領頭人揮手示意李二海繼續前行。

    李二海知道林娟無險,對方隻是不想讓她知道有關事情。向林娟點了點頭,便迅速上行。一秒記住http//

    很快來到了遠處望見的那個亭子。亭子是個八角亭,上懸一匾,“望京亭”。

    不是天涯閣。亭中一石桌,上壓一紙。李二海伸手取過一看,上書“右行三裏”。

    仔細一看,原來進了亭子,右邊就有了一條向下之路。這裏的樹木更是繁密,加上山路彎彎,幾乎十步就不見路。

    就是李二海這個藝高膽大之人,現在心裏也有些惴惴不安。這裏也是石階路,都是青石鑿成,打掃得一塵不染。

    這裏到底是些什麽人呢?占據著這裏,與世隔絕,卻又把這裏打理得井井有條,真是讓人摸不著頭腦。終於到了一座樓閣,建成懸崖絕壁之上。

    抬頭便看到了“天涯閣”三個大字。門前有兩位手持拂塵的白衣老人,分立兩旁。

    見到李二海的到來,他們如同石人一般,沒有任何反應。抬步跨過很高的門檻,進入了門內。

    可能是因為這樓閣窗戶少,裏麵有點黑暗。雖然視力極好,李二海進來後,也覺得看不清,似乎前麵有個白發白須老者端坐著。稍定,看清了,正牆那裏有一個大條台,上麵有一香爐,裏麵正焚著佛香,煙霧繚繞的。

    條台前麵左右有兩把太師椅,左邊空著,右邊椅子上端坐一鶴發童顏老者。“你來了。”

    “是,我來了,先生。”“你可以叫我胡先生。”

    “胡先生好。”“敢問李先生昨日來此何幹?”

    “不瞞先生,縣裏想在此搞個景區,我是來探路的。”“景區,什麽叫景區?”

    “就是把這裏整理整理,搞得漂亮一些,讓外地的人到這裏來玩。”“我等在此生活了六百多年,沒有聽說過景區這玩意兒。搞這個有什麽用呢?”

    一聽說對方在這裏生活了六百多年,李二海馬上就印證了自己昨天的想法,他們這些人的裝束就是明代的款式。在這裏生活了六百多年,村裏人卻基本不知道,這藏得可夠深的。

    真是沒想到,自己為了建個景區,竟然石破天驚地發現了一個大秘密,一旦曝光,將是個天大的新聞。但從此也就打破了他們生活的平靜,到底是對呢,還是錯呢?

    “胡先生久居於此,乃仙人也。”“李先生好口才,仙人不仙人的,我等不在乎,隻是遵守先人遺訓,守山而已。”

    “敢問胡先生,你們是這裏土生土長的人嗎?”“非也。”

    “昨天聽你們口音,似乎不是本地人,你們的人所言,我基本聽不懂。不過,先生的話倒是和我們相近。”“李先生,之所以讓你一個人進來,就是想和你開誠布公地聊聊。說來話長,也不知從何說起。”

    “胡先生,既然您都說了開誠布公,那我也會知無不言。”“好好好,老夫沒有看錯人,當初也沒有選錯人。”

    “當初沒有選錯人,請問什麽意思?”“此事老夫暫時還不能說,日後一定如實奉告。”

    “既然不便,我不強求。”“其實,你李先生和我們淵源很深,以後你便知曉。今天我們先來談談你的那個景區之事。”

    “我等久居山林,與世隔絕,外麵的世界日新月異,我等卻知之甚微,雖然我們也會打探,終因不敢走遠,對外麵還是不甚了解。”“世道輪回,總有些事讓人猝不及防,沒曾想最終是你打破了此山的寧靜,現在真不知當初我這所為是福還是禍。”

    李二海越聽越糊塗,不知此翁到底是啥意思。但聽來聽去,好像總是與自己有關。難道我的身世還是個謎?

    “我知道你現在心裏有很多疑問,在回答你的疑惑之前,老夫有個不情之請,你一定要答應!”“胡老先生,請講。”

    “我等也知道,在此山中閉關了幾百年,一定比外麵落後了很多,遲早會受到衝擊,甚至會被毫不留情地消滅。”“既然是你來搞這個事情,看來你能做主,我隻提一個條件,就是不管你們做什麽,不能傷害我的族人。”

    李二海認真地點了點頭,說“我保證!”老人微微點了點頭,用手捋了捋長長的白胡子,說“我信你!”

    “我等祖上本山西人,後遷於此,此事說來話長。”“六百多年前,大明朝建文帝聽信讒言,進行削蕃。開國祖朱元璋共二十六兒,我等侍王為代王朱桂,是建文帝的十三叔,封大同。”

    “沒想到,建文帝突降一旨,削掉了代王的爵位。”“削了爵位,就表明建文帝對其十三叔非常不滿,這樣一來,肯定會有殺身之禍。”

    “倉促之間,代王決定攜族人及親信臣工數百人化裝為百姓出走。”“漫無目的地一路而行,就到了此山。軍師一看,隱蔽性極強,是塊避難寶地。”

    “當時,你們豐南村還沒有,這裏方圓幾十裏荒無人煙。代王也無他法,便同意在此駐足。”“盡管周圍沒人,但為了防止朝廷耳目打探,便在此修建寺廟,分一撥人假扮僧人,掩人耳目。”

    “跟著代王的這些人等,除了代王族人朱姓,基本為普米族,老夫亦然。”“我們普米人,對王忠誠,可以為王而戰,至死不屈。這也是代王帶著我們的原因。”

    “我們普米人自古崇尚白色,以白色象征吉利,故你所見此處人皆白衣白帽。”李二海這才明白,原來如此。

    昨天乍一見,還以為他們是在裝神弄鬼的呢。李二海問“這都幾百年過去了,你們世代相傳仍然躲在這裏,為什麽不想著出去呢?”

    “你不了解我們普米人,我們普米人是最講誠信的,當初答應守在代王的身邊,就會一直守下去,哪怕他已經升天。人在守人,人無守墓。”“胡老先生的意思,你們普米人一直在這兒為代王守墓?”

    “是的,在你們看起來可能好笑,但我等卻是執著的,哪怕用命,我們也要護著這片土地。”李二海心中升起一片敬佩,雖然他們是愚忠,但這種精神卻是讓人敬仰的。

    “你們現在還有多少人?”“現在尚存一百二十多人。據族譜記載,當初跟代王來此有四百餘眾,但山裏生活艱苦,加上幾次瘟疫,族人是越來越少。”

    “為什麽不出去呢?”“我們守在這裏,一方麵是出於對代王之忠心,二來,外麵早已改朝換代,到底是個什麽情況,我們也不知道。你也聽出來了,我們的口音跟你們差異很大,很難和外人溝通。”

    “不用說和你們溝通了,就是讓我們現在回到原籍,恐怕和老家的人也語言不通了,年代太久了,大家都會有變化的。”“那胡先生您怎麽會說我們當地話呢?”

    “實不相瞞,早年我們抓了你們村裏幾個進入這裏的獵戶,為了不泄露秘密,都沒有放回去,其中一個講他還是個什麽高中畢業生,我就讓他都我說你們本地話,以備後用。”“那幾個獵戶現在還在吧?”

    “很抱歉,隻有一人還在,就是那個教我說話的,其他人都病死了。”李二海聽爹娘說過,失蹤的獵戶中是有一個高中畢業的,好像叫龐中華,不過,那人不是本地人,是城裏下放到村裏的。他的家人來找過很多次,每次都是哭哭啼啼地走了。

    “胡老先生,我可以見見他嗎?”“可以啊,回頭就給安排。”

    “看你們這兒的人,好像都會武功呀。”“是的,當初我們跟隨代王出來的,都是精挑細選來的。其中軍師陳留卻不是普米人,他是漢人,文武雙全,機敏過人,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在我們當中威信很高,也覺得代王器重。”

    “到了此處,他在山裏轉悠了一月有餘,方選定了立足之處,就是現在你看到的這裏。”“當時這裏是三縣交界處,加上荒無人煙,無人過問,軍師覺得很安全,是塊風水寶地。”

    “軍師怕將來總有一天我們會被人發現,為了防身自衛,就教大家習武。他潛心研究,自創了一套旋風太極,實戰為主,非常了得。”原來旋風太極是這樣來的。

    “可惜,要想練得這旋風太極,卻要天資聰明方行,一般人最多練個皮毛,後來一代代傳下來,已經麵目全非了,在我們這裏已經無人能操此拳。”“但我們習武的習慣卻保存了下來,男女老少,都要練武,誰也不能例外,因此,我們當中高手也不少。”

    李二海心想,這些外來族人加上這些故事,不正是景點的妙處所在嘛,把他們接收過來,讓他們參與景點建設與管理,既能讓他們逐漸融入新社會,也能讓他們的生活有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