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二章艱難的抉擇(上)

字數:2861   加入書籤

A+A-




    “穎兒,這是我送給你的禮物,你有聽說過送出去的禮物,還往回要的嗎?”常笑的臉上帶著一絲淡淡的笑容。

    “可是它的價值,實在是太昂貴了。”吳穎的聲音有些低,雖然這枚水晶徽章她十分的喜歡,但是那100萬的天價,還是讓她心有顧慮。

    “100萬是嗎?可是100萬的禮物,不還是一件禮物嗎?是禮物就沒有要回來的道理。”常笑的表情從始至終都沒有變過。

    “我看得出來你很喜歡它?既然喜歡那就留下啊,再說我也不吃虧,你的就是我的,你還是我的嗎?”常笑嘴角露出一絲調笑的弧度。

    “嗯!”吳穎臉色紅紅的點了點頭,然後就匆匆的跑出了常笑的家。

    常笑看著那猶在呼扇的房門,他不由得摸了摸帶著點點胡茬的下巴,不禁喃喃自語道:“是不是有點兒玩兒過火了呢?”

    貌似自從他,開始釋放了所謂的天性,整個人都變得與以往大不相同了,而且言語動作,也變得越來越隨性,雖然他還是比較喜歡眼前這個狀態,但是,好像無意間,他也留下了很多的隱患,有的甜蜜,有的危險。

    晃了晃頭,常笑決定不再繼續想這些事情了,反正車到山前必有路,何必有那麽多的顧慮呢?事情發生了,那就想辦法去解決就好了,懷著這種心態,常笑的注意力又成功的轉移了,再次轉移到了美食的方麵上,還有兩道湘菜,他需要好好的斟酌一下,到底該選擇什麽?

    或許,下一次去湘菜館,他應該點上兩個菜,畢竟接下來的行動,吳穎應該會一直跟在他的身邊,兩道菜剛剛好,好了,就這麽愉快的決定了。

    經過這一次逛街,外加途中發生的一點點小鬧劇,兩人之間的關係似乎變得更加的親近了,這種略顯“突然”的變化,常笑此時想來,嘴角卻是不由得悄悄地翹起了一個小弧度。

    兩個菜?一大堆的菜名,都不禁開始在腦海中紛紛的湧出......

    組庵豆腐、組庵魚翅、剁椒魚頭、辣椒炒肉、湘西外婆菜、吉首酸肉、牛肉粉、郴州魚粉、金魚戲蓮、永州血鴨、臘味合蒸、姊妹團子、寧鄉口味蛇、嶽陽薑辣蛇等等紛至湧來,讓常笑的腦海中一瞬間充滿了各色誘人的美食,讓他一時之間,難以做出任何的抉擇,或者說是根本就無法抉擇。

    每一道經典菜肴都代表著一種傳承,都有著其獨特的曆史與味道,是其他菜肴所無法替代的,也正是因為每一道菜肴都是一個獨特的個體,所以這更加的難以讓人選擇。

    最後猶豫了許久後,他還是沒有做出任何的選擇,如果是金子與鐵相比,所有人都會毫不猶豫的選擇金子,如果是十兩金子與一兩金子相比,所有人都會毫不猶豫的選擇十兩金子,但是十兩金子與十點零零零一兩金子相比,相信幾乎所有人都無法保證自己的選擇是絕對的正確的吧?

    常笑眼前麵對的正是如此情況,每一道經典的特色湘菜都可是一個一塊蒙著麵紗的金子,在麵紗沒有揭起來的那一刻,所有人都不知道,自己的選擇到底是什麽,結果到底會不會後悔,這樣的選擇到底是得有多難?

    常笑的眉頭微微皺起,他輕輕地搖了搖頭,最後還是放棄了直接做出選擇,此時還不如好好的查閱一下湘菜的傳承與特點,也許會從這兩點中,找到他真正想要品嚐的美食也說不定呢?

    首先自然是湘菜的發展,湘菜的起源從春秋戰國時期便已經開始了,有考古發現證明,在八九千年前瀟湘先民便已經脫離了茹毛飲血的狀態,開始食用經過加工成為熟食的食物,在春秋戰國時期,湘菜的發源地生活的主要是楚人與越人,更有許多其他的少數民族雜居其中,導致其中飲食風俗多種多樣,祭祀之風更是極為的盛行。

    而此時的先民們所食用的菜肴便已經很豐富了,糧食有稻、粱、豆、麥、黍、稷、粟、米,不過主要以稻米為主,做飯的器皿也是多種多用,有甑(zeng)、鍋、釜等,用之蒸熟的飯,顆粒不粘,味甘適口,而煮粥則使用鬲(li),是將米和水同放鬲中加火煮,米熟即可。

    烹調方法也是十分的多樣,有燒、烤、燜、煎、煮、蒸、燉、醋烹、鹵、醬等十來種烹調方法,而日常吃食采用的食材也多是本地特色的物產資源,口味也是十分的豐富,酸、鹹、甜、苦為主的味道貫穿始終。

    可見春秋戰國時,先民的飲食文化便已經很是成熟豐富了,已經初見其地域性獨特性的美食特點了。

    到了秦漢兩代,瀟湘的飲食文化逐漸的發展了一種用料、烹調方法以及風味風格都十分齊備的獨特體係,其使用的原料之豐盛,烹調方法之多彩,風味之鮮美,都是十分豐富多變的。

    從近些年發現的考古遺跡中可以發現,在二千多年前的西漢時,當地的精肴美饌已達到了饑餓近百種。

    其中,僅僅隻是肉羹一項便擁有五大類二十四種,當中用純肉燒的叫太羹,是羹中最好的佳品,而剩餘的部分,其中有九種為濃湯;用清燉的方法煮的清湯叫白羹;加芹菜燒的肉羹叫中羹;用蒿燒的肉羹叫逢羹;用苦菜燒的肉羹叫苦羹。

    另外還有七十二種食物,比如“魚膚”是從生魚腹上割取的肉;“牛膾”、“鹿膾”等是把生肉切成細絲製成的食物;“熬兔”、“熬陰鶉”是幹煎兔或鵪鶉等等。

    當然作為如此俱有特色的菜係,其使用的調料樣式也是多種多樣,有鹽、醬、豉、曲、糖、蜜、韭、梅、桂皮、花椒、茱萸等等,而從唐、宋以後,尤其在明、清的時候,其地飲食文化的發展更加迅猛,最後更是逐步形成了享譽全國的八大菜係中一支具有鮮明特色的一大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