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章:爭論

字數:6084   加入書籤

A+A-


                      次日

    沒有任何意外,朝會在承明殿舉行。

    正當殿內熱火朝天討論的時候,殿外之陛的下方,主父偃低著頭,目光流轉,瞳孔中閃爍不斷的殺意沒有絲毫掩飾。

    在得到奴仆回報之後,他就已經連夜派人將早就已經書寫好的竹簡送到了劉徹手中。

    相信,用不了多久,劉徹就會召他上殿,策問答對。

    他壓低聲音,喃喃自語:“豎子!汝不知好歹,休怪吾無情!”

    “不肯用錢財買命,那汝就把錢財帶入地下,慢慢享用吧!”

    主父偃的怒火,隨著流動的空氣,進入承明殿,點燃了大漢皇帝脾氣中的火藥桶。

    “諸位愛卿!今日朕不想處理其他的事務!”劉徹聲色俱厲,洪亮的嗓音在大殿中回蕩,“今日!朕,處理的是在前幾天發生的關中……乃至全國倉廩大開之事!”

    “也許還有愛卿並不明白這倉廩之事究竟是什麽!”

    “丞相薛澤可在?”

    薛澤急忙的起身,小步快走到中央的位置,俯首在地,“陛下,臣在。”

    “汝來向大家講明,倉廩之事,吾大漢之損失!

    諾!”

    薛澤跪在地上,從寬大的衣袖中取出了一卷竹簡。

    雙手捧著,開始仔細的念出來。

    “元光五年,八月二十八,函穀關倉廩處上奏,其去歲征收之糧皆放於百姓,供給函穀關軍倉之糧草,在此事之中亦折損大半。恐函穀關糧草不足,函穀關守備特派遣使者,快馬加鞭入長安,請求調集他地之糧,供應函穀關。”

    “九月初三,廣川國急奏,其境內郡縣皆開倉廩,放糧於黃河決堤之處,欲救濟災民,平撫大漢之民心。”

    “九月初五,衡山國相急奏:衡山國內,各郡縣皆響應平陰縣,去歲征收八萬餘石糧食賦稅皆被開倉放盡!”

    “同日,淮南國亦奏,其境內倉廩剩餘恐不足十分之一,短時間之內,無法供應北地抵禦匈奴之用。”

    “昨日,九月初七,長沙國八百裏加急,其郡縣之中超過十萬石糧食,皆放於百姓。十三縣之縣令自縛雙手,入長沙國中尉處請罪。”

    “今日子時……”

    薛澤每多說一點,劉徹的臉色就多黑一分。

    到了最後,臉色黑的簡直像是被用木炭塗了一遍。

    反了!

    真的是反了!

    自己才是皇帝!

    沒有得到命令,全國各郡縣竟然敢紛紛響應,開倉放糧!

    難不成都妄圖割據不成!

    隴西,北地,雁門等地的武將臉色也不太好看。

    許多將領已經緊緊的握拳,殺意加身,恨不得將罪魁禍首梟首示眾。

    竟然沒有充足的糧草供應,這讓邊境地區如何抵禦匈奴?這讓大漢如何組織下一次的出兵主動權?

    難不成讓將士們餓著肚子與匈奴近身搏鬥?

    如果真的要這樣,恐怕還沒有見到匈奴王的營帳,就要被炸營地士兵給砍成肉醬。

    不讓人家吃飽肚子,人家憑什麽替你賣命?

    該死!

    阻擋收獲軍功之人。皆該死!

    薛澤直至說完齊魯之地,才慢吞吞的將竹簡放進衣袖,重新俯首在地,等待劉徹的命令。

    “諸位愛卿可聽見了?”劉徹猛的站了起來,癲狂一笑。

    抬腿,用力一踹。

    “砰!”

    “咣當!”

    麵前的案幾被他一腳踢翻,滾下去。

    他憤怒的臉扭曲成暴怒的獅子,頭發上呼呼的冒出熱氣,眼珠子瞪得如同銅鈴一般大,抻著脖子,不顧禮節,對著下方就開始咆哮。

    “朕臨天下十載,從未見過如此情況!”

    “一個六百石的繡衣禦史,竟然能夠號令天下郡縣!朕翻遍古籍,未嚐找到相似之記載!哪怕是《春秋》之中,亦未曾見過相似情況!”

    “哪位愛卿能夠告訴朕!此事究竟是何原因!難不成,朕昏庸暴虐如同桀紂?!天下官員爭相反叛乎?還是其意圖行伊尹放太甲之故事?”

    下方文武百官皆大氣不敢喘,皆低著頭,不敢說話。

    哪怕是衛青,也把頭壓低。

    現在不是說話的時候。

    劉徹正處在氣頭上,誰敢上奏,誰就要被訓斥。

    第一個說話的,就要有做出氣筒的準備。

    “怎麽都不說話?是覺得朕不值得爾等評價乎?”

    劉徹怒哼一聲,道:“平日裏,一個個的經常偷偷摸摸的打小報告,如今,怎麽都一言不發?”

    “都啞巴了?

    “還是不知道該怎麽說?”

    “爾等說說,朕要汝等何用!”

    下方的大臣紛紛麵向劉徹,齊叩首,高呼一聲:“陛下息怒!”

    劉徹繼續咆哮:“息怒,息怒!整天就知道息怒!”

    “朕現在無法息怒!朕現在就想知道,此事應該怎麽辦!”

    環視了一圈,劉徹想要從下方大臣的眼神中尋求答案。

    然而,他注定要失望了。

    所有的大臣,通通低著頭,不敢與其對視。

    全部沉默不語,任由皇帝發著牢騷。

    “好!很好!”劉徹怒極反笑,“朝中兩千石都不肯說話是吧?九卿都不敢開口是吧?”

    “行!朕不逼迫爾等!”

    “爾等不願意說,有人願意!”

    劉徹對著承明殿之外大喝一聲:“中大夫主父偃何在?!”

    幾個呼吸之後,主父偃小步快走,穿過殿門,來到大殿中央。

    “撲通!”

    俯首叩拜,乃敢說話。

    這是叔孫通給劉邦製定的規矩!這是祖宗之法。

    “卑臣主父偃叩見陛下。”

    “平身!”

    主父偃再拜,道:“謝陛下!”

    隨後,他站起來,彎著腰,低著頭,拱手作揖,等待指示。

    “主父偃,汝之奏章朕已閱讀完畢。現在,汝來向諸位愛卿講一講,汝之看法!”

    “遵旨!”

    主父偃低著頭,用眼睛的餘光看了看周圍大臣的反應。

    見所有人都沉默不語,嘴角微微上揚,得意之色浮現在臉上。

    整個過程持續很短,不一會兒,得意的神情就被凝重嚴肅的神色替代。

    他拱手,朗聲道:“陛下,諸位大人,卑臣之拙見,請諸君賜教。”

    主父偃咳嗽了一聲,清了清嗓子中的痰。

    “自古以來,長幼尊卑有序。孔子雲: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若無尊卑之分,無長幼之別,吾大漢何存?以何教化天下?且牲畜亦知長幼尊卑,如羊羔跪乳,烏鴉反哺。”

    “今大漢官員竟不知如此通俗易懂之事,任其為官,大漢豈不亂乎?”

    “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雖有粟,諸君得而食諸?”

    主父偃直著身子,高呼一聲:“依卑臣拙見,白明哲之人,假傳旨意,開倉廩,空國庫,按大漢律,應判決車裂之刑!且應當立即執行,以彰聖人之明,漢家之義!”

    他作揖而拜,道:“請陛下下旨,立刻將繡衣禦史白明哲,行車裂之刑!”

    “荒謬!荒唐至極!”還沒等劉徹開口,一旁,韓安國率先怒斥一聲。

    劉徹眯著眼睛沉聲道:,“中尉卿,汝有何高見?但說無妨!”

    “諾!”韓安國急忙起身出列,拱手作揖,跪在地上一拜,然後起身。

    “陛下恕罪,卑臣之所以怒斥,皆因中大夫所言,過於荒唐!”

    主父偃將目光中的殺意藏於深處,假笑著詢問:“哦?中尉卿,君有何高見?”

    韓安國鄙夷的看了一眼主父偃,嘲諷道:“高見談不上,但絕對不會和汝一樣,滿嘴噴糞!”

    主父偃握緊拳頭。

    “嘎嘣!”

    他強忍著怒火,道:“中尉卿,卑臣似乎未得罪汝吧,君為何辱罵吾?”

    韓安國瞪著主父偃,開門見山的說道:“辱罵?哼!吾還想揍汝呢!”

    “顛倒黑白,以管窺天之輩,竟然還振振有詞!荒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