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字數:14000 加入書籤
書堂中的許多孩子都用無比崇拜的目光看著小袁熙,其中就有曹家的曹昂,楊家的楊修,王家的王淩,皇甫家的皇甫酈,幼小的他們覺得袁熙這種率g而為的舉動實在太酷了。
時值cu四月,午後,先生帶著一群孩子出去踏青,在那桃uā盛開的地方,孩子們的歡聲笑語融合cu天溫暖的氣息仿佛讓整個世界都明亮了。
美麗可愛的v孩走到哪裏自然都能吸引男孩們的目光,而其中最受歡迎的莫過於活潑熱心的高月了,她的美麗溫婉、雍容大氣很是令人心折,再加上她是高家貴v,因此頗受男孩們的追捧。
而男孩中最引人注目的自然是袁熙了,畢竟袁熙這廝最是離經叛道,瀟灑不羈,上課天天睡覺,作業從來不做,回答先生問題時卻是對答入流,並且辯才無雙,你怎麽說也說不過他,袁熙當真是最有個g的男孩,而這個g卻是最讓人向往的。
此時,兩人正並肩坐在桃樹下,相談甚歡,卻聽高月說道:“小賊,老聽兄長說你天生詩才,是真的還是假的?”
袁熙慵懶的坐在芳草萋萋的地上,悠閑的望著天空中的藍天白雲,隨和道:“當然是假的咯,我那些詩全是小時候從一個道士那裏聽來的,我恰好記住而已。還有,別叫我小賊,小姐姐。”
高月聽到“小姐姐”幾字,想起兩人初見時的場景,俏臉上出現一抹微紅,她狠狠的捏了捏袁熙的小臉,輕嗔道:“你這小賊還是這麽懶,怕姐姐讓你現場作詩嗎?”
“哼,我才不信這個好sè之徒會作詩呢。”抱著古琴一身華貴白衣的小v孩很是高傲的說道。
蔡琰站在桃樹下,眉眼如畫,微風吹過,如墨的青絲飄起,紛紛揚揚的桃uā從她周身墜落,滿臉高傲之sè的她如同uā中仙子,懷抱著的那古琴更加襯托出了她那高雅的氣質。
袁熙看到蔡琰臉上那高傲的模樣,不由出隨和的微笑,似乎一點也不在乎這個小v孩的挑釁,袁熙這溫潤如yu的氣質倒是繼承了袁隗的風範,他溫和道:“不錯,我的確不會作詩,倒卻是個真正的好sè之徒。”
袁熙這話說得十分坦然,這讓有心j他的蔡琰心中發堵,不由皺了皺柳眉,道:“仲道哥哥告訴我的那首《詠鵝》不是你的寫的嗎?”
在一旁看好戲的高月不由奇道:“詠鵝?”
蔡琰瞥了高月一眼,心中略微嫉妒她的好人緣,隻是輕輕y道:“鵝、鵝、鵝,曲項向天歌。白áo浮綠水,紅掌撥青o。”
高月略帶詫異的看著旁邊這個依舊麵帶溫和微笑的男孩,不過,這個看起來總是懶洋洋的家夥og中確實有點才華,要不然先生上課提的問題也不可能對答如流。
袁熙點了點頭,坦誠道:“此確是我所作,不過詩詞終究小道,畢竟詩詞歌賦隻能怡情不能強國不是。”
蔡琰臉上的傲氣漸漸消失,袁熙這種無比坦誠的態度讓她感到沒有任何找茬的理由,不過當蔡琰看到溫潤如yu的袁熙與清秀無比的高月並肩坐在一起時,她就感覺有些不舒服,既為才v,必定早慧。
袁熙見蔡琰懷中抱著古琴,不由來了興致,問道:“你叫什麽名字,善彈古琴嗎?”
蔡琰這才知道原來這個袁家子弟居然連她的名字都不知道,心中的傲氣又騰得一下升起,她也不說話,輕輕坐下,寬大的白衣披散在青草上,擺好古琴,隨意一撥,略微渾厚的琴音傳出,卻依舊沒有使袁熙那慵懶的模樣改變。
蔡琰彈奏的這一曲卻是《陽cu白雪》中的《陽cu》,這《陽cu白雪》相傳是cu秋時期晉國樂師師曠所作。
袁熙仔細的聽著曲子,它的旋律清新流暢,節奏輕鬆明快,袁熙不由略微有些感悟,他在書法上陷入瓶頸,若是再研習這美妙音樂的話,或許會相得益彰也說不定,他的雙手又下意識的叉起,望著這尚不知名字的世家貴v,眼中閃過一絲莫名的光芒。
時光如水,總是無言,這樣無憂無慮的童年終將緩緩逝去,然而那美好的記憶卻是一生也難以忘懷的事情。
又過了一年到185年,曹操因為平定黃巾有功升任典軍校尉,和父親同掌禁軍,袁紹因為家族顯赫被任為中軍校尉。
小袁熙首次見到了傳說中的太監,不是一般的太監,是段珪、張讓和蹙碩。是十常侍。老爹袁紹有一點他始終是很佩服他的,就是從始至終和宦官保持勢不兩立,父親袁紹很不高興應酬這些人,不過爺爺和二爺爺,似乎是不敢得罪他們的。
186年那一天袁熙還見到了王允和新任大將軍何進。何進很威武,一副凶巴巴的樣子,走起路來,一搖三晃,十足的小人得誌一步登天。
王允就規矩的多了,他是一個矮矮的小胖子,不過待人謙恭說話有禮,臉上從來也沒有失去過笑容,屬於典型的笑麵虎。這人曾經因為得罪了十常侍而遭禁錮,是二爺爺救了他。所以他對袁家很是感激的。
還有一個送了賀禮來的人不得不提,那就是一臉英氣,神采飛揚,悍勇無敵的孫堅,長沙太守,烏程侯孫堅。麵對四世三公聲勢顯赫的袁家,孫堅不敢托大。
飲宴的時候,大家論及了天下形勢,談到了黃巾賊寇大亂,於是又有兩個人被提了起來,一個就是公孫瓚,另外一個就是我們的大英雄劉備。
曹操首先對劉備讚不絕口,認為此人前途不可限量。可是‘執金吾’丁原,卻打斷了他的話說道;“諸位隻怕還忘了一個人吧,我倒是想起來了,黃巾賊還成就了一個人物就是董卓。”
董卓,厲害的董卓。
不要小看他。至少袁熙認為他很不簡單。就憑西涼兵中的謀臣武將他就注定不會再這個時代裏安分下去。李傕郭汜,張濟樊稠。還有李儒。
宴會結束了,所有人都各自回家,可是袁熙的心卻悸動起來,十三年了,袁熙已經十三歲了,距離天下大亂越來越近了。
大亂即將開始,袁熙的年紀太小了,根本不可能阻止什麽,隻能眼睜睜的看著這些事情一件一件的發生,位卑言輕,小小的翅膀隻能盡力的改變一點點,一點點,直到無數個一點點,才能在這個時代掀起滔天巨浪,執宰天下。
公元189年,袁紹在渤海起兵以後,袁熙東征西討,為大晉的建立立下了赫赫戰功。
袁熙不但能征善戰,治理國家方麵,曆代帝王也鮮有能與之相比者。他即位以後,恢複均田製,建立推行府兵製,保證了國家賦稅的收入,為晉朝前期的富強提供了物質基礎。
他還注意減輕賦稅和徭役,大力提倡節儉,反對大興土木。袁熙對待邊疆少數民族也采取了非常開明的態度,無論漢人夷人,均“愛之如一”,這又極大地促進了民族大融合。晉太宗宣武帝在位時期,中華帝國發展成為當時世界上最富強昌盛的國家,曆史上把這一時期稱為“太始之治”。
後人對袁熙更是諸多讚頌。宋人朱熹稱:“太宗宣武帝之心,則吾恐其無一不出於人欲也。直以其能假仁假義,以行其私。而當時與之爭者,才能知術既出其下,又不知有仁義之可飭。是以彼善於此,而得以成其功爾。”
當代史學家柏楊也說:“第二個黃金時代的創造者袁熙大帝,是中國有史以來所有帝王中,第一個被人民真心稱頌崇拜的人物,固由於他的勳業,也由於他本身具有其他帝王身上難以發現的美德,他治理國家的一言一行,成為以後所有帝王的規範。”
自古打天下難,守天下更難,兼而能之者寥寥。袁熙在位不過23年,卻建立了讓後世帝王難以企及的豐功偉績,他一手將中華帝國推向了輝煌的巔峰。
對後世的中國人來說,晉太宗宣武帝是一個將文治武功理想地結合起來的盛世創造者:國家由一個精力充沛但聰明而謹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地掌握著他的帝國,同時又一貫謙虛耐心地聽取群臣(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見。
晉太宗宣武帝的施政作風之所以被人推崇,不僅由於他的成就,而且由於他接近儒家的納諫愛民為治國之本的理想,另外還由於他促進了君民之間水乳融的關係。
千百年來,袁熙開創的“太始之治”一直是人們倍加推崇的封建社會治世榜樣,他本人也成為後世帝王競相效仿的一代名君。晉朝在他的治理之下,中華帝國在世界上的影響也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
“秦王掃,虎視何雄哉!”這是晉代大詩人李哲讚頌秦王的千古名句。詩中的秦王是一個史詩般的英雄:他氣宇軒昂、壯誌淩雲;他文治武功、豐功偉績;他英明神武,統一中華……
眾所周知:統一六國,建立大秦帝國的嬴政,在稱始皇帝前稱秦王。大約400年後,中國曆史上又出了一個齊王,他就是中國曆史上最偉大的王朝——大晉帝國的太宗宣武帝袁熙。
上馬打天下,下馬治天下。齊王袁熙從小馳騁疆場,身經百戰,親冒矢石,出生入死,平定天下。他在戰場上多次死裏逃生,再一次使中華大地海晏河清,乾陵九駿可作見證;
晉太宗宣武帝勵精圖治,又以封建盛世“太始之治”而名垂青史。
晉人寫詩,歌頌秦始皇,未嚐不可,然就其描寫的形象來看,更像他們本朝的英主齊王袁熙。晉太宗宣武帝袁熙曾兵駐齊地,被封為齊王。
袁熙15歲應征入伍,北邙山救駕,後因隨父袁紹勤王討董而嶄露頭角;建業之時,起兵鄴城,直搗齊地,鏖戰臨淄,軍圍下邳,攻克易京,飲馬黃河,為建立晉王朝立下了赫赫戰功;在統一戰爭中,白馬之戰,第一次黎陽之戰,討袁譚、蹋頓於柳城,敗馬韓於河東,第二次黎陽之戰,袁曹官渡之戰,擒獻帝於許都,平曹操於陳國,逐劉備於山東;在對外戰爭中,鮮卑可汗因其智而退,諸番四夷因其仁而服。
“秦王掃,虎視何雄哉!”這是齊王袁熙平定天下的寫照;“秦王騎虎遊八極,劍光照空天自碧”。這是晉王袁熙的威武形象;我們可以認為,晉人詩中的秦王就是晉太宗宣武帝袁熙和。&sp;袁熙是一個天生奇才。
漢靈帝中平六年(公元189年),15歲的袁熙這顆中國曆史上的燦爛明星初露崢嶸。
15歲的袁熙已經長成了一個身材精壯的少年。他不但成了一個軍事指揮官,而且在政治上也越來越成熟。
袁熙看到漢王朝已經風雨飄搖,大有一夜之間傾覆之勢,因此在內心深處已經立下大誌,要救百姓於水火。
後來,袁熙回憶起當時的生活情況說:“我在洛陽最後的一年,在這段時間裏,我喜歡和大家聚在一起,談論一些事情,玩一玩遊戲。”
當時,袁熙結交了很多朋友,大多都是豪傑之士,有出身高貴的,也有流浪江湖的。例如,很有才華的楊修,他是侍中楊彪之子,很有軍略的皇甫酈,他是左將軍皇甫嵩從子,很重感情的曹昂,他是典軍校尉曹操之子,袁熙和他們交情很深,彼此都很敬重。
表兄高柔來到了洛陽,和袁熙一見如故,二人結成好朋友,感情十分好,“出則同騎,入則同臥”。還有一個人叫王淩,黨固解禁後隨叔父王允來到洛陽。他和袁熙有點過節,所以對袁熙不太相信。
但是袁熙對王淩卻是心無芥蒂,坦然地對待他,禮節十分周到,而且把他視為知己,就連自己的臥室也讓他隨便出入。王淩非常感激袁熙的這種知遇之恩,所以傾心相交,二人也成了好朋友。
袁熙在洛陽的活動引起了一個人的注意,他就是時任袁紹謀士的許攸。許攸身材高大,儀表堂堂,有才幹謀略,於漢末時任袁紹謀士後就注意觀察天下大勢,準備投靠有雄才偉略的“真命天子”。
袁紹到洛陽出任中軍校尉,許攸通過一段時間的觀察,認為袁紹心懷“四方之誌”,將來一定會有所作為,於是和袁紹進行交往,逐漸建立了密切的關係。
許攸在與袁紹的交往中,又發現袁紹之子袁熙雖然年僅十五,但其見識和才能卻非同齡人可比。
他經過仔細觀察,認為袁熙必定能成就大事,因而對右軍校尉淳於瓊說:“袁熙非常人也。寬容大度類似於漢高祖,英明神武同於漢世祖,他年紀雖然輕,卻有天縱之才。”於是許攸、淳於瓊暗中助力袁熙,袁熙因此在此後的奪嫡之爭中取得先手。
中平五年(188)二月開始,中原黃巾餘部紛紛起事。二月,郭太等於西河白波穀(今山西襄汾永固鎮)起事,攻略太原郡(今山西太原)、河東郡(今山西夏縣西北)等地。四月,汝南郡(今河南平輿北)葛陂(古湖泊名,在今河南新蔡北)黃巾軍再起,攻沒郡縣。十月,青州(今山東淄博)、徐州(今山東郯城)黃巾軍又起,攻略郡縣。十一月,漢廷派遣下軍校尉鮑鴻進討聲勢最大的葛陂黃巾。雙方大戰於葛陂。鮑鴻軍敗。次年二月以征戰無功下獄死。黃巾各部此伏彼起,聲勢複盛。
中平五年(188)三月,太常劉焉以天下兵寇不息,上書靈帝,建議改刺史為州牧,以重其職。刺史本為監察官。東漢以來,漸向地方行政官轉化,擁有一州軍政大機,靈帝為鎮壓此起彼伏的農民起義,遂從劉焉之議,改刺史為州牧,並選派列卿、尚書出任州牧。於是,州牧成於居於郡之上和行政長官,握有一州行政大權,職位甚重。從此州牧各據一方,形同割據政權。這種狀況最終演化成為漢末諸侯割據分爭的局麵。
中平五年(188)八月,漢廷在西園成立統帥部,組織起一支新軍。新軍統帥部共設八校尉:上軍校尉宦官蹇碩、中軍校尉袁紹、下軍校尉鮑鴻、典軍校尉曹操、助軍左校尉趙融、助軍右校尉馮芳、左校尉夏牟、右校尉淳於瓊。其中上軍校尉何進也要聽蹇碩指揮。上軍校尉蹇碩成為全隊的最高統帥。
中平五年(188),巴郡(今四川重慶北嘉陵江北岸)黃巾軍起,巴郡板楯蠻乘勢再起,攻打郡縣,抄略城邑。漢廷派遣西園上軍別部司馬趙瑾率軍進討,隨即將板楯蠻平定。
中平五年(188)六月,益州(今四川成都)百姓馬相、趙祗等於綿竹(今屬四川)起兵,自稱黃巾,殺益州刺史卻儉,進攻巴郡(今四川重慶北嘉陵江北岸)、犍為郡(今四川彭山東)。一月之間,攻略三郡,馬相自稱天子,有兵數萬人。益州從事賈龍集聚州郡兵進討,馬相軍很快失敗。
中平五年(188),冀州(今河北臨漳西南)刺史王芬、南陽郡(今河南南陽)人許攸、沛國(今安徽濉縣西北)人周旌等見天象不利於宦者,準備盡誅宦官,廢掉漢靈帝,改立漢宗室合肥侯為帝。
於是,王芬等邊結豪傑,預作準備,曾連結曹操(魏太祖),曹操認為時機未到,不可輕動。回信拒絕。不久,靈帝欲北巡間(今河北獻縣東南)舊宅,王芬等準備乘機發難,乃止書詭稱黑山軍攻劫郡縣,求起兵進討。
這時,太史認為天時不利,“不宜北行”。靈帝遂止,並敕王芬罷兵,隨之又征王芬入朝。王芬懼事敗露,自殺身死。
中平六年(189)二月,春季,王國的部隊疲憊不堪,解圍撤退。皇甫嵩下令進軍追擊,董卓說:“不行。兵法上說:&sp;‘窮寇勿迫,歸眾勿追。’”皇甫嵩說:“不然,以前我們不進攻,是躲避他們的銳氣;如今發動進攻,是等到他們士氣已經低落。我們目前所攻擊的是疲憊之師,而不是‘歸眾’;王國的部隊正要逃走,已無鬥誌,並不是‘窮寇’。&sp;”
於是皇甫嵩獨自率軍進擊,命令董卓作後援。皇甫嵩邊連續進攻,大獲全勝,斬殺一萬多人。董卓大為羞慚惱恨,從此與皇甫嵩結下仇恨。
後來靈帝病重,任命董卓為並州牧,讓他把部隊交給皇甫嵩統領。董卓不肯奉命。皇甫嵩的侄兒皇甫酈認為董卓逆命懷奸,罪在不赦,力勸皇甫嵩興兵討伐。
皇甫嵩說:“董卓不聽命雖然有罪,但我專誅也是有責的。不如正大光明地上奏,讓朝廷處理此事。”於是將此事上奏,朝廷責備董卓,董卓對皇甫嵩更增怨恨。
韓遂等人共同廢掉王國的首領地位,脅迫前信都縣令漢陽人閻忠擔任首領,統率各部。閻忠病死,韓遂等人逐漸爭權奪利,繼而互相攻殺,於是勢力逐漸衰弱。
幽州牧劉虞到任後,派使臣到鮮卑部落去,告訴他們利害,責令他們斬送張舉和張純的人頭,懸以重賞。丘力居等聽說劉虞來到幽州,都很高興,各派翻譯來晉見劉虞,自動歸降。
張舉、張純逃到塞外,所餘部下全都投降或逃散。劉虞上奏,請求將征集的各部隊全部遣散,隻留下降虜校尉公孫瓚,率領步、騎兵一萬人,駐紮在右北平。
三月,張純的門客王政刺殺張純,帶張純的人頭去見劉虞。公孫瓚決心用武力消滅烏桓部落,而劉虞想用恩德和信義來招降他們,因此兩人之間產生矛盾。
東漢一代在繼承西漢的軍事體製基礎上做出了不小的調整,特別是在中央禁軍的編製和兵員的招募方式上。漢末三國時期戰亂頻繁各方勢力的軍製都有不同的變化,這裏簡單列舉一些軍隊一般情況下的構成編製。
東漢軍隊為部曲為基本單位,每曲500人,二曲1000人為部,二五製。部上設營編製為5000人,二營為軍。曲下設5屯,每屯100人,屯下設2隊,隊下什和伍。
漢代軍職:伍長-什長-都伯-百人將-牙門將、騎督、部曲督等-別部司馬(軍司馬)-都尉(騎都尉)-校尉
中郎將(五官、左、右、虎賁中郎將類同五校)-裨將軍-偏將軍-雜號將軍
四征、四鎮、前後左右將軍-衛將軍-驃騎、車騎將軍-大將軍
中平六年(189)正月,洛陽,袁家府邸。
庭院中矗立著一位華服少年,十四五歲的樣子,他負手而立,似乎在等待著什麽。不久,從正門進來一位三十幾許的男子,未見其人先聞其聲“恕罪,恕罪,顯奕侄兒,我來遲了,大將軍府剛議事完也就過來了,哈哈”說話的這人就是袁紹的謀士許攸,字子遠。
而那華服少年則是袁紹之子袁熙。“不遲,不遲,世叔莫怪,當是小侄不是。”袁熙一邊賠不是一邊遞給許攸一塊翡翠,許攸微微一笑也不推辭,隨即說道“大將軍府議事,大將軍等人打算誅殺宦官,不過眾人並未談妥,不過有人打算召集地方軍隊清君側。”
許攸頓了一頓,許攸因為身為謀士,旁觀者清認為當下隻有起兵才是唯一出路,所以決心試探袁熙,他歎息說道:“眼看天下大亂,狼煙四起,生靈塗炭,唉,何時才能天下太平啊?”
隻見袁熙揮手打斷道“要想天下太平,就必須能人出世,拯救天下百姓!”許攸不置可否微微一笑問道:“如此亂世,到哪裏去找漢高祖劉邦、光武帝劉秀那樣的能人呢?”袁熙不虞有他說道:“怎麽能說沒有漢高祖、光武帝呢?恐怕是沒有人識才罷了!許世叔須知,千裏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許攸笑道:“我自以為是個伯樂,你是一匹千裏馬,我來相相你,不知你是否情願?”&sp;兩人誌同道合,於是秘密商議起來。
通過這袁熙院中傾心交談,袁熙與許攸結為密友成為忘年之交。在袁紹鼎定河北後,許攸擔任謀主近臣,地位僅次於淳於瓊。
當郭圖、辛評成為大公子袁譚的強有力支柱時,許攸則與淳於瓊、等暗中或明或暗共同支持袁熙,使袁熙在與大公子袁譚的奪權鬥爭中有了堅定的擁護者。
這一條路注定不是一個人的遊戲,它需要一個團體需要一個勢力相互推動相互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