雜記66

字數:2193   加入書籤

A+A-


    190年,虎牢關,董卓親臨,大帳。
    “如今,盟軍勢大,虎牢關必不能久守,虎牢關若破,則洛陽危矣,諸位都是我之股肱,可有何良策?”
    董卓虎目而視,看著下邊諸將。
    麵對董卓詢問,眾人都不敢答複。
    “哼,怎麽?平時不都很能說嗎?怎麽現在,都啞巴了?一群廢物。”
    董卓火氣,一下子壓不住了。
    見眾人不說話,董卓看向了李儒。
    “主公,儒以為,遷都時機,已到。”
    李儒會意,趕緊出來,打圓場。
    董卓要的就是,李儒這話,這說明,遷都的準備工作,已經完成了。
    “很好,本相,即刻返回洛陽,向陛下陳說此事,然後,遷都長安。”
    董卓做了決斷,一眼都沒看眾將。
    茲事體大,董卓不敢耽擱,遷都之事,宜早不宜遲,遲則生變,等不及了,所以星夜兼程,趕回洛陽。
    遷都準備,已經完成,時機也成熟,接下來那就是,朝堂爭鋒了。
    之前遷都會議,是小規模庭議,而如今董卓,要和大臣們攤牌了,畢竟盟軍不會,給董卓太多時間的。
    洛陽,朝會,董卓迫令群臣俱到。
    “我漢東都洛陽,近兩百年,今氣數已衰,長安有旺氣,故吾欲奉駕,西幸長安,汝等宜速裝,不得有誤。”
    董卓立於位首,仗劍而怒視說道。
    “是極,按照《石包箴》記載,應該遷都長安,上順天心,下順民意。”
    李儒出列幫襯說道,兩人唱著雙簧。
    雖然,眾人都知道,董卓的意圖,不過懾於其威嚇,大臣都沉默不語。
    當然也有例外,那就是司徒楊彪。
    “遷都改製,是天下大事,容易引起民怨,且定都已久,民不樂遷。”
    楊彪鼓起勇氣,站了出來異議道。
    “如今,天意民心,都支持遷都,也有讖言記載,你想違背大勢嗎?”
    見楊彪這硬骨頭,董卓不忿說道。
    “無故遷都,舍棄故土,恐怕會引起,天下騷亂,《石包讖》是一本妖書,丞相大人,又怎能相信?”
    頓了頓後,楊彪繼續,據理力爭道。
    “關中沃野千裏,乃王業之所,再說了,百姓怎麽值得商量,敢有反抗者,我以大軍驅之,誰敢不從?”
    董卓有些不耐,冷冷地說道。
    如果說袁家是,世家中的梟雄,那麽楊家,就是世家中的,清流。
    當然,這隻是相對而言,畢竟,身處那個圈子,再幹淨,又能幹淨,到哪裏去,不過這已經,不易了。
    遷都長安,勢在必行,誰也無法阻止,董卓的決心,這次朝會,隻不過是讓遷都,走合法化程序而已。
    平原郡,隸屬青州,宣武帝曾於此,遭遇了黑山刺殺,正值袁紹召袁熙回鄴城,凶手應該是,袁譚或者袁尚,不過,袁譚的可能性,更大一些。
    此次事件,標誌著袁家兄弟,奪嫡之爭的性質,發生了根本改變,也為後來,宣武帝弑兄,埋下了伏筆。
    袁熙:我的好大哥啊,你做初一,弟弟我做十五,這總不過分吧。
    宣武帝袁熙,北伐烏桓時,袁譚戰敗,被暗殺於柳城,史說紛紜。
    最是,無情,帝王,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