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吾,也以為然
字數:3603 加入書籤
曾江上,喊殺聲震天,孫軍與李軍相互廝殺,互不退讓。
樓船上的呂範看著從皖城來的援軍已經與江岸上的李軍匯合,現在正在同原本的李軍一起加固工事,列陣阻擋孫軍上岸。
而孫軍雖然仗著樓船之利,居高臨下,以弓箭射殺了不少李軍,但孫軍登陸一事卻一點進展都沒有。
每當樓船要接近岸邊,放下踏板時,李軍中就會衝出士卒,手持盾牌抵擋住漫天箭雨,用手中利刃砍斷踏板。
曾江上淺灘就那麽幾處,而且樓船巨大,施展不變,讓樓船能夠靠近並且靠穩的地方不多。
這些地方都在李軍的重點防禦之下,特別是李術派來的援軍來了之後,明眼可見的,李軍整體的士氣都在上漲,李軍在岸上的防禦體係也更加完固了。
這樣子,呂範率領的孫軍隻能駕駛著樓船在江岸上一字排開,在船上以利箭攻襲岸上的李軍。
不過相對的,岸上的李軍畢竟人數比孫軍少,而且孫軍箭勢甚強,除了憑借工事據守外,拿江上的孫軍也沒辦法。
孫軍無法突破李軍的防禦,李軍也無法對江上的孫軍發起進攻,一時間,曾江的兩方敵對勢力成拉鋸焦灼之勢,誰也奈何不了誰。
麵對這個情況,身為進攻方的呂範臉上卻沒有焦急之色,不僅呂範,同一艘樓船上的呂蒙和徐盛見到李術的援軍來了,臉上不憂反喜。
似是希望李術派來的援軍越多越好。
而位於整個戰場之巔的呂範思緒飄回了五日之前。
……
在朱然將呂範、呂蒙等四將叫來孫翊營帳後,孫翊已經跪坐在帳中的地板上。
在呂範等人進來時,看見孫翊正微屈身體,手捧燭火,孫翊身前的地板上放著一張廬江郡的輿圖,而孫翊的另一隻手正跟著那閃爍不停的燭光,在輿圖上不停的滑動著。
孫翊察覺到呂範等人來臨後,不等他們行禮,就將他們喚到身前,讓他們圍著廬江郡的輿圖坐成一圈,一起指圖論事。
待呂範等人坐好後,孫翊率先興致勃勃的開口,“廬江兵雖多,城雖多且堅,但是吾等也有一萬兵馬,且都是百戰之師,先前孤隻想到如何攻城,但為何我們一定要攻下廬江全境呢?”
在座眾人聽了孫翊的話後,反應各不相同。
呂範臉上已經浮現了然之色,呂蒙幾乎在下一瞬心中也有所猜測,徐盛臉露思索之色,隻有潘璋一副茫然不解的樣子。
呂蒙見呂範不語,因此大著膽子問道,“君侯的意思是?”
孫翊調整了下坐姿,讓自己更舒服點,而後說道,“對,於整體而言,李術兵馬比我們多,他的分兵駐守也使廬江每座縣城都不好攻下。
但我們不妨轉變一下思路,於局部來說,我們的一萬大軍對上每座城池兵力上都有優勢。”
說到這裏,孫翊手掌握拳重重擊在了廬江地圖上的皖城處,繼續說道,“廬江之患在於術,不在於他人。
既然吾等於局部有優勢,何不集合全部兵力,隻往皖縣去。
廬江其他縣城縣令多為昔日叛逃江東之人,他們本意隻是要北逃,隻是為李術招攬而留下抵抗我軍。
皖城若下,李術若擒,這些烏合之眾失了領頭之人,必定人心渙散,到時吾等大軍壓境,他等或逃或降,再不足為患也。”
孫翊的意思就是李術所在的皖城就是廬江的心髒,李術若擒,整個廬江郡的叛亂就會不攻自破。
這就是孫翊想出的破局之策。
以點破麵,以局部破整體,充分發揮孫軍局部的優勢,用一場局部的勝利來影響整個戰局的走向。
待孫翊說出他的破局之策後,呂範似有言語,徐盛恍然大悟,潘璋一臉敬佩,唯有呂蒙沉思之後臉上有所猶疑。
孫翊有意要培養這個曆史上大放異彩的三嘟嘟,便示意呂範暫且不言,溫聲問呂蒙道,“子明若有憂慮,可盡管言來。”
呂蒙細細思慮後,言道,
“樅陽與皖城相距幾百裏,我軍若是直往皖城而去,一路上恐有被李軍發現的危險,到時李賊就會早有防備。
縱是到了皖城,皖城城池高厚,城中還有五千大軍,我軍急襲之下,兵力雖倍於他方,但倉促之間恐無法促下,時間一長,李賊就會從各縣調來援軍,到時候形勢就會對我軍不利了。”
孫翊眼睛一亮,不愧是呂蒙,雖然還未完全成長開來,但擔憂的點正是孫翊這個策略的命門所在。
麵對呂蒙的疑問,孫翊笑著說道,“李術為了防備我軍,分兵堅城待敵,又令各縣閉門不出,這本意是為了防備我軍奇襲,但這個做法卻讓他犯了一誤。”
“分兵堅守,閉門不出,這說明各縣之間不會派出斥候探查四方,就算是有,範圍也肯定狹小,而且如此會導致各縣之間溝通不暢,無法及時通報敵情。”
“廬江一地不止多江河,亦多山林,孤可命軍馬入山林中潛藏而行,踏山路,渡泥濘,如此不過三日後可到皖城外。
江東兵馬多為步兵,此次帶來的一萬大軍中又多為丹陽精兵,山中潛行一事並不困難。”
丹陽步兵甲天下,且丹陽兵原先不少就是居住於山中的居民,除此之外,自孫策在位時,每次擊敗山越後,就會收納其中青壯納入軍中。
因此一萬大軍中還有不少原先是山越兵,爬山,在山中分辨方向對他們來說是祖傳技能,不難。
至於呂蒙擔憂的另外一點,孫翊用手指著地圖上的皖城旁曾江說道,“李術提前派兵在曾江設防,是想控製曾江的製水權,防止我軍從曾江攻他,但豈不知這樣他犯了第二個錯誤。”
“術於曾江設防,說明他重視這裏,不容許曾江有失,如此的話孤可派一軍乘樓船北入曾江,作攻擊之態。
李術一定會從最近的皖城分兵去救,如此一來,除去原先曾江守兵,李術又分兵去救,皖城中還會有多少兵馬嗎?”
“攻敵之必救,分其皖城兵力,而李術以為我軍已從曾江攻來,他必定對皖城防務掉以輕心,到時潛藏在山中的奇兵突如天降,皖城可得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