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魯肅南下

字數:2964   加入書籤

A+A-




    下邳郡,東城縣,魯氏故裏中。

    身材高碩的一位男子正在收拾行裝,這位男子便是現任東城魯氏的家主魯肅,魯子敬。

    在魯肅收拾行裝的時候,一位老婦正在魯肅房中,她有些猶疑地問道,“子敬真要舉家投往江東嗎?”

    老婦是魯肅之母。

    魯肅聞言停下手中動作,絡腮茂密的臉上露出一個溫和的笑容,輕輕應了一聲道,“嗯。”

    魯母有些不解,老人終歸還是眷戀故土的,她問道,“就單單因為江東來的那封信嗎?”

    魯母口中的江東來的那封信,是不久前周瑜寫於魯肅的,信中言道,

    “方今天下豪傑並起,吾子姿才,猶宜今日。今主人親賢貴士,納奇錄異,且吾聞先哲秘論,承運代劉氏者,必興於東南。

    推步事勢,當其曆數,終構帝基,以協天符,是烈士攀龍附鳳馳騖之秋。吾主睿智,時不可失,望足下速之。”

    想起好友周瑜信中的內容,魯肅卻搖搖頭道,“單單僅是一封信,不足以讓餘如此。”

    “當初子揚來信召吾前去投奔巢湖鄭寶,吾心中猶豫不能決,今公瑾來信相召,吾即決意南下,

    難道是因為子揚不如公瑾與我友善嗎?又難道是子揚之智不如公瑾深遠嗎?

    同為好友相召,同為智士相攬,餘先前猶豫不定,今則當機立斷,並非是心中對子揚與公瑾兩人關係有所薄厚。

    而是那鄭寶比之吳侯實乃有天差之別。”

    “近來吳侯翊克平廬江,聲威大振,觀其所為,確如公瑾所言,為一明主。如此明主在側,餘知之卻不投,豈不可惜。”

    按照魯肅的意思來說,他之所以聽從周瑜的招攬,是在於周瑜如今的主人孫翊是個明主。

    對於這點,魯母倒是很信服魯肅的看法。

    當初左將軍袁術聽聞了魯肅的名聲,就任用其為東城長,那時魯肅就私下裏對她說過,

    “袁公路驕橫無綱紀,非治亂之主,徒憑袁氏四世三公之名懲威而已。如今其雖雄據淮泗,稱霸一方,但吾料之,其興也勃,其亡也忽也,不足以為其立事。”

    說完這番話後,魯肅為了躲避袁術的任用,就南下居巢尋找周瑜去了。

    當時的袁術是天子敕封的左將軍,陽翟侯,地位顯赫,他又占據江淮一地數千裏地域,兵多將廣,是當之無愧的東南霸主。

    就是這樣一個位高權重的諸侯任用魯肅時,魯肅不喜反憂,唯恐避之不及。

    而且斷言當時如日中天的袁術會“其亡也忽”,就算是親生兒子所言,當時魯母也是根本不相信的,因為這太匪夷所思了。

    但後來事實證明,袁術這座似有百層高的高塔,敗亡之快果真如魯肅預料一般,真的就猶如頃刻間崩塌那般,樓塌人亡,為天下人所瞠目。

    昔日江淮霸主的輝煌,不過兩三年,已經消散在這個世間。

    從這件事以後,魯母深深的相信了自己的兒子絕對是個高瞻遠矚的人,既然他說孫翊值得投奔,那孫翊想來定有非凡之處。

    要知道,魯肅對袁術的招攬可是避如蛇蠍的。而如今的江東孫氏,勢力還不及袁術最鼎盛時期的一半。

    隻是,魯母對於另一點還有所遲疑,她問道,“盡管如此,子敬你也無需如此急切,亦無須舉家投奔呀。”

    周瑜的來信不過三日,魯肅收到信後到做出決定南下幾乎就是當日的事。

    而之所以三日後魯肅還未出發,是因為這三日內魯肅在鼓動族人與其一同南下。

    在周瑜來信之前,魯肅在鄉中蟄伏已經近十年矣,如今卻如此急切南下,為魯母一驚,二則魯肅打算舉族南下投奔孫翊,更讓魯母吃驚。

    這時代的士人千裏投奔心中明主的不在少數,但很少有舉族投奔的。

    因為這意味這一點,該士人將整族的未來都押在了這位明主身上。

    能做出這樣的決定的士人,除了十分看好這位明主之外,自身也要是個豪傑,敢有這樣的勇氣做出這樣的舉動。

    因為這樣做了,舉族可能會因此雞犬升天,也可能會就此徹底衰落,魯肅將魯氏一族之未來都押寶在了他所選擇的孫翊身上,可謂是冒險至極。

    魯母的顧慮很有道理。

    魯肅知道母親是為他顧慮,不想他背負太大的壓力。

    魯氏在東城是望族,家業和鄉望是魯家先輩幾代近百年來一代代積攢下來的,如果在魯肅這一代衰弱了,魯肅上無法對先祖交代,下沒辦法對子孫後代交代。

    但魯肅卻不會因此而遲疑,他對自己的判斷有自信。

    魯肅停下手中的動作,語氣惆悵地對魯母說道,“兒已近而立之年,當今之世,五十而存者已經是少有,時光如白駒過隙,餘若不再不奮起,隻怕是等不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