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七章 名為合案,實為合天下
字數:4032 加入書籤
後世一些人認為烏巢偷襲就是官渡之戰的全部,但其實不是這樣的。
曹操與袁紹的官渡之戰乃是一場耗日許久的大決戰。
官渡之戰真正拉開序幕是在建安四年六月時,那時候袁紹就已經陸續派兵南下了。
曹操能成為魏武帝,絕不是僅僅因為他親自領兵偷襲了烏巢,主要就是因為他在這場決戰中,表現出的優秀戰略意識:
在戰爭一開始,他先派臧霸率精兵自琅玡入青州,牽製袁紹,鞏固右翼,防止袁軍從東麵襲擊許都;
又令於禁率步騎二千屯守黃河南岸的重要渡口延津,協助扼守白馬的東郡太守劉延,阻滯袁軍渡河和長驅南下。
在今年四月時他又親率主力北上,在官渡阻擋袁紹的主力。
同時派鍾繇鎮撫關中,拉攏涼州,表劉馥為揚州刺史,恩撫東南,以此穩定西北及東南兩翼。
曹操根據敵強我弱的特點,他並沒有分兵把守黃河南岸,而是集中兵力扼守要隘,以逸待勞以圖後發製人。
這個戰略部署是很優秀的,而且恰恰適用於他所麵臨的局勢,為他將來擊敗袁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軍事的成敗,固然取決於最後五分鍾,但也要能夠支持到最後5分鍾,才有決勝的資格。這就是孫子兵法裏說的,以正合,以奇勝的真正含義。
也因為有這個戰略部署為支撐,所以官渡之戰時,其實很多能人異士是看好曹操的。
不單單是曹操內部的謀士,其他勢力中的謀士看好曹操的也不少。
沒有這個戰略思想作為底氣,以為郭嘉的十勝十敗論,是在那裏無腦吹嗎?
但盡管有著這個優秀的戰略思想,曹操在官渡與袁紹的決戰過程中,他還是被壓著打。
沒辦法,實力差距太大了,這是來自於實力的無情碾壓。
特別是在建安五年的八月到十月之間,曹操被打的差一點就要跑了。
回憶完前世中關於官渡之戰的知識之後,孫翊慎重的做出了一個判斷,
“曹公雖部署得當,應對有略,然實力不及本初公多矣,按如今情勢看來,曹公隨時都有土崩瓦解之態勢。”
孫翊的話語中不僅點明曹操如今的處境,還點明出他看懂了曹操前期所做的戰略部署。
所以魯肅笑了,身為一個主君,能對大勢有這樣的認識就夠了,至少足夠當他的主君了。
魯肅起身,來到孫翊背後的巨大輿圖前,孫翊轉身向後看去,隻見魯肅手指輿圖慷慨激昂的對孫翊說道,
“此刻攻取荊州而暫不取淮南,並不僅僅是因為攻取荊州後有利於固本,更是因為此刻攻取淮南會招致大禍!”
“吳縣眾臣皆言此刻攻取淮南為天賜良機,因為曹公主力皆在黃河沿岸,淮南郡一地兵力不足,且無名將鎮守。
從表麵上看,這是天賜良機,但君侯若是真這麽做了,那會大禍臨頭。”
“曹公苦苦在官渡與袁本初相持,此刻正是千鈞一發之際,若是我軍突進淮南,占據淮南不難,但然後呢?”
“曹公與袁本初相持官渡,猶如兩壯漢持刃互鬥正到命懸一線之時,若此時一壯漢身後出現另一手持利刃之少年,那壯漢會如何做?”
“他定會抽出一隻手來防備身後少年,此壯漢本就力有所不及,又因防備持刃少年抽出一隻手,兩相作用之下,此壯漢必敗!”
“君侯若進取淮南,拿下淮南之後,曹公聽聞此事,定會回調臧霸所部防備徐州。
如此一來,沒有了臧霸的阻攔,青州袁譚數萬鐵騎就會突破黃河防線,狠狠踏在這中原大地。”
“中原可是一望無際的平原呀。”
“屆時曹公腹背受敵,他會大敗固然不假,但卻不會像吳縣有些臣子料想的那樣,敗而消亡。
曹公何等智略之人,他早已給自己留下了退路。
他命鍾繇與劉馥分別鎮撫西北和東南,本意是為其解除外部威脅,但若事有不諧,這就是他為自己準備的兩條退路。”
“在君侯占據淮南之日,肅料想曹公主力會在官渡繼續延誤袁軍主力。
但與此同時,他會傳令荀彧西遷天子,曹公手下良將無數,袁紹雖能擊敗他,但他有足夠的能力與兵力率軍徐徐後退,退入虎牢關中。”
“虎牢關乃天下雄關,隻需派一良將鎮守,袁紹就算兵馬無數,短時間也無法攻克。
而曹公趁此時機可以肅清關中西涼軍閥,待穩定關中後,南下漢中,攻取益州。
這是曹公為自己準備的壯士斷腕之策,雖會受重創,但前景可期。”
“而君侯呢?袁紹見短時間內無法消滅曹公,他就會集中兵力橫掃中原,屆時在淮南一地的君侯自問可能敵否?”
“淮南也是平原!”
說道這裏,魯肅的手重重的敲在了輿圖上的淮南一地。
這一聲敲,讓孫翊從魯肅剛剛的話語中驚醒過來。
曹操現在實力這麽強,都被袁紹壓著打。
若是袁紹官渡取勝,擁有河北中原兩地的他,聲威可以震天不說,實力更是翻倍。
而孫翊那時候隻得到一個殘破的淮南,還打個錘子哦。
而且孫翊知道,劉表一向是支持袁紹的,若是那時候袁紹命令劉表從荊州順流而下攻打江東,而袁紹則從淮南攻擊江東,這........
更可怕的是,曹操不敗亡還好說,要是來不及撤入關中,袁紹不說占據中原了,連曹操的人才都可以全盤接收。
袁紹沒有曹操英明是肯定的,但不代表他是傻子,他要是正常起來,也是一個很優秀的主君的。
真到了那一步,有句話是這麽說的,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的起來,袁紹肯定不是豬。
在心中思索這些的孫翊,臉上驚疑的神色閃爍。
他之前有考慮過這方麵,但沒想的這麽透徹,如今被魯肅詳細說明一下,他清楚的意識到進取淮南這一事後,隱藏著的巨大風險。
此時進取淮南是一時爽,然後千古恨。
孫翊的臉色被魯肅看在眼裏,他來到孫翊身前,深深一拜道,
“若想一統天下,淮南必取,但此刻時機不對。淮南一地是曹公為江東劃定的一條警戒線,逾越了,那就兩敗俱傷。”
“為長久計,當此時機,君侯不應進取淮南,應該快速拿下荊襄之地,增強自身實力,並且全據長江一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