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八章 議事大會(二)
字數:2169 加入書籤
“先君當初北進並非要奪取淮南,乃是意欲奔襲許都,迎立天子於吳會。”
“那時先君新破黃祖,無上遊扼喉之危,遂有畢誌江外,縱橫中原之意,今雖時隔僅半年,但時勢已不同以往。”
“今君侯雖威行江外,複據六郡,然黃祖元氣已複,乘吾上遊,虎視眈眈,另陳登間於吳縣心腹之側,伺機而動。”
“君侯雖大敗山越,然江東一地深險強宗無數,山越降卒又未盡歸複,何談內亂已除?”
周瑜的這番話將秦鬆說的一愣。
秦鬆建議孫翊北上是拿紹先君遺誌作為突破口,但周瑜就直截了當的告訴秦鬆,孫策當初是想偷襲許都的,不是想攻取淮南。
其實當初孫策隻說要北上,但是沒有對眾臣明說要打哪裏,孫策真正的意圖隻有周瑜知道。
如今周瑜說出來了孫策的真正意圖,眾臣倒也沒有不信。
一個是因為周瑜的品德為人所稱許,二來他跟孫策比親兄弟還要親密,孫策的確有可能告訴他。
雖然周瑜所言的內憂外患將秦鬆說的一時愣住,但秦鬆能被孫策倚重為謀主,自然不會就這麽容易敗下陣來。
他思慮了一番繼續說道,
“黃祖被先君新破不久,軍勢雖複但魂氣未反,不足為慮。
陳登雖占據廣陵但先前未動,此次未必會動。
深險強宗,山越降卒忌憚君侯聲威,也不會輕易再起兵戈。
如今淮南一地空虛,實在是天賜良機,江東不能錯過。”
周瑜聽了秦鬆說的話後,說道,“文表此言謬矣。
他們勢弱,不代表他們不存在。”
“當年袁紹與公孫瓚二雄爭霸,相爭數年之久,冀州兵力空虛,曹公為何不起奇兵偷襲鄴城斷袁紹之根呢?”
“建安四年時,袁紹已經陳兵黃河,但曹公執意要先平定徐州劉備再行北上。
似那曾經的中原諸雄呂布、劉備、張繡等,皆為曹公破過,與曹公相比皆為勢弱。
但因為他們是身處腹心之處,故而曹公務必先要剿除彼等。”
“若無當日剿除心腹之患之舉,曹公又豈有今日之勢力能與大將軍鏖戰?”
“自古軍爭無非取利,取利者首重固本。”
周瑜此言一出不僅讓秦鬆啞口無言,也讓廳中眾多的支持攻取淮南的臣子們麵麵相覷。
其中張昭、陳端二人臉色都麵露思索之色。
周瑜說的話在場的大部分臣子都還是認同的,包括張昭、陳端二人,但他們還是覺得此刻放棄淮南一地太可惜了。
秦鬆辨不過周瑜,對其一拜後,退入了坐席之中。
秦鬆退下後,周瑜對主座的孫翊說道,“要取淮南,務必先拿下廣陵、江夏二郡,剪除心腹之憂,望君侯思之。”
孫翊點頭。
周瑜說完後也退入了座中。
在秦鬆及周瑜都退入座中後,張昭身旁的陳端起身來到了廳中,他對孫翊言道,
“公瑾所言固然有理,但臣以為淮南一地乃江東之屏障,若據有淮南,北方對江東的威脅就會大大減少,故淮南一地不可置之不理。
現應趁曹公無力南顧之時,及早拿下淮南自守,方是長久之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