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二章 徐氏的最後一擊
字數:3904 加入書籤
在張昭即將衝到徐琨身前時,徐琨猜到這老張頭可能誤會了什麽,他急忙掏出懷中的手令說道,“我是奉夫人之命調兵入城的!”
徐琨及時的舉動讓張昭停下了衝勢,張昭一停,他身後的一眾人等也停下了腳步。
徐琨見狀連忙下馬來,來到張昭馬前,將手令遞給了張昭。
徐琨離開身後親兵,下馬步行來到自己身前,他的這番動作已經讓張昭心中的懷疑消失了不少。
待接過徐琨遞過來的手令後,張昭展開後一看,確認了是徐靈伊的筆跡。
徐靈伊監國以來,批閱了不少公文,張昭對她的筆記很熟悉。
在確認這點之後,張昭終於相信了徐琨並不是私自帶兵入城的。
其索拿城西一眾大戶,也是受了徐靈伊的吩咐。
雖然張昭不解為何徐靈伊會有此舉,但徐靈伊監國,的確是有權力下達這個命令。
在明白來龍去脈之後,張昭心中最擔心的事已經放下。
他語氣變緩,對著徐琨說道,“既如此,伯玉你就隨我一起拜見夫人吧。”
徐琨是奉命帶兵入城,張昭這時也不徐琨徐琨的叫著了,開始稱呼其表字來。
見已經解開了誤會,徐琨也放下心了。
方才要是別人那麽瞎喊,他早就一槍扔過去了。
可是這是張昭,他這一喊要是傳到孫翊耳朵裏,是會要了自己的命的。
張昭將徐靈伊的手令展示給了其他幾位重臣觀看,幾位重臣看後,眼中對徐琨的忌憚已經消失。
徐琨知道他今夜此舉,的確是會引起很大的誤會。
謹慎的他讓親兵不必跟隨,隻要在吳侯府外的街道守衛即可。
而他則孤身一人,隨著張昭等人朝吳侯府而去。
雖然徐琨作亂的嫌疑已經被洗清,但隨之而來,就有另外一個大問題擺在了眾人麵前。
徐靈伊為什麽會突然讓徐琨率重兵入城,大肆捉拿那些城西大戶?
若是沒有一個說的過去的理由,明日天一亮,這個消息傳揚開後,就會立刻引起江東的大動蕩。
城西大戶多為江東士族,這些士族大多為吳郡本地士族,但也有不少是其他郡縣的。
孫策定治所在吳縣後,江東各地的士族都有在吳縣中落戶。
雖然家主不一定都在吳縣,但吳縣的府邸內,一定會有各自家族中重要的人物在。
這徐氏一夜之間將這些大戶全部捉拿,勢必會引起地方上世家勢力的強烈反彈。
畢竟無罪而誅是大忌。
而且江東士族中也有一些出仕的,雖有人數不多,但在地方上掌握實權的也不是沒有。
幾位重臣想到此點,心中都深深的擔憂起來。
比起之前以為的徐琨叛逆來說,徐氏此舉現在看來,對江東的危害更大,也更為棘手。
若是一個處理不好,江東各地烽煙四起,也是可以預見的事。
想到此點,幾位重臣的眉頭皺的都快擠成一塊了,此刻他們無比想念起孫翊來。
要是孫翊在吳縣就好了。
幾位重臣中,朱治除了擔憂之外,心中還有憤怒。
他也是江東士族之一,被抓的那些大戶之中有許多與其是世交。
朱治看完徐氏的手令之後,氣憤地說道,“這是亂政!”
朱治此話一出,其餘幾位重臣都把目光投向了他,朱治坦然對之。
他們心中也是覺得徐氏此舉是亂政了,隻不過朱治因為與江東士族牽絆最深,一氣之下說了出來而已。
朱治的這句話可就引起了同行的徐琨不滿了,他有心為妹子辯解幾句,但蠕動了幾下舌頭後,他最終沒有言語。
徐靈伊沒有在手令中言明,她這麽做的原因是什麽。
這樣的情況下,朱治身為元老重臣,說出一句亂政,也是情有可原。
在孫翊表示讓徐氏監國時,群臣中朱治的反對就是最激烈的。
除此之外,朱治的身份有些特殊,論公他是臣子,論私他算是孫氏兄弟的長輩。
當初孫翊年少時性格暴躁,朱治因此十分不滿他,對其數次嚴厲斥責。
孫翊深受孫策寵愛,都被朱治的斥責沒辦法,隻能逃到毗陵躲避朱治。
朱治還因此對孫策多次告狀,孫策隻能一邊維護孫翊,一邊安撫朱治。
近年來朱治的脾氣好了很多,但這不代表他的地位降低了,孫策臨死前,其為受遺命三大臣之一,可見他在江東政局中的地位。
眾臣因為擔憂、不解、氣憤的多種情緒交雜,所以加快了到吳侯府的步伐,在到達吳侯府後,眾臣請見徐氏。
在得知這個消息的徐氏,知道她最大的考驗要來了。
事情發展到了現在,已經到了最關鍵的時刻,捉拿不難,最重要的是拿出讓眾人信服的罪名。
不然事情就會立刻朝著崩潰劃去。
徐氏端正坐姿後,讓人傳召了群臣進來。
在群臣進來之後,張紘率先就要問詢徐氏今夜此舉的原因,徐氏卻舉手示意張紘暫緩,她先讓人去傳召其餘的臣子、包括宗親到來。
既然要讓眾人信服,那自然是越眾越好。
城西的動亂此時已經平定,徐琨的一萬大軍已經完全控製了吳縣,其餘各位臣子、宗親這時正乖乖的待在府中。
在收到徐氏的召令之後,這些人很快就已經就來到了吳侯府。
拜徐琨所賜,今晚吳縣的所有人都沒睡好。
衣服早都穿戴整齊,所以他們到來吳侯府的速度,比預計的快上了不少。
在人都聚齊後,徐氏臉露悲痛之色,她讓人將張允的認罪書按次序傳給眾臣看。
第一位觀看的是張昭,在他看到關鍵部分後,神情大變,瞠目結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