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章 柴桑

字數:2030   加入書籤

A+A-


    豫章郡,柴桑。

    柴桑位於豫章郡東北角,乃是一塊在軍事意義上來說,對江東極為重要的縣城。

    從地圖上來看,柴桑縣不僅東麵上與丹陽郡相連。

    而且從地圖上的北麵來看,柴桑隔著一條長江與廬江郡的尋陽縣,以及江夏郡的蘄春縣依依相望。

    而在西麵,荊州的長沙郡與南郡,則與柴桑一縣相距不遠。

    若是劉表派水軍輕兵突進,不過數日,這兩郡中的兵馬就可快速抵達柴桑城下。

    柴桑縣,可謂是荊揚兩州中勾連南郡、長沙、廬江、江夏、豫章、丹陽這六郡的重要樞紐。

    對於江東的孫翊來說,若是其想進兵荊州,最方便最快捷的一條路徑就是從柴桑出兵。

    因為從這出兵,江東兵馬兵鋒所向之下,可涉及荊州三郡。

    對於荊州的劉表來說,他要是想攻打江東腹地,相比於從江夏出兵進攻廬江郡,或者從長沙郡出兵進攻廬陵郡來說,

    他從南郡出兵拿下柴桑進而繼續深入,實則是最佳的一條路徑。

    所以無論是荊州之主劉表還是江東之主孫翊,都知道柴桑一地對彼此的重要性。

    不過在孫策平定豫章郡以來,江東從來沒有在柴桑布置過重兵,而劉表也從未派兵攻打過柴桑。

    這一切的原因都源於一個人,那個人就是江東的建威中郎將周瑜。

    柴桑一縣又名巴丘。

    當初孫策平定豫章郡之後,南北劃分豫章郡為豫章與廬陵兩郡。

    這兩郡孫策分別派了孫賁與孫輔,兩位宗室重臣鎮守。

    但對柴桑如此緊要的一地,孫策獨屬意於周瑜鎮守。

    孫策讓周瑜鎮守柴桑一地時,曾問周瑜,“弟所需兵馬幾何?”

    周瑜慨然答曰,“三千新兵足矣。”

    當時跟隨孫策的眾將皆對周瑜此話驚恐,認為周瑜過於海口。

    柴桑一地如此緊要,要麵對荊州三郡數萬兵馬的威脅。

    尋常宿將率五千老兵鎮守尚嫌不夠,當時年僅二十出頭的周瑜竟隻要三千兵馬,而且還是新兵。

    這讓許多人皆言周瑜年輕氣盛,不知天高地厚。

    但當時孫策卻對周瑜的這番言語深信不疑。

    他相信他的結義兄弟所言,所以最後孫策竟真的在當地招募了三千新兵交予周瑜,而後領著大軍以及諸將施施然的回吳縣去了。

    對隻讓周瑜率三千新兵鎮守柴桑這事,雖有勸諫者,但都被孫策力排眾議,壓下去了。

    隻是旁人不知道的是,當時周瑜對孫策還說了一番話。

    “兄且東歸籌集糧草,整頓兵馬。

    弟率三千新兵於柴桑且練且守,不出一年,這三千新兵可為討劉表之先鋒。

    屆時吾率先鋒在前,兄領數萬大軍在後,可共同西進,全取荊襄七郡。”

    柴桑與南郡遙遙相望,而南郡乃是劉表的大本營,其中何止數萬精兵,數百將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