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七章 廬江富庶曹公慕

字數:5106   加入書籤

A+A-




    “就食於敵,以戰養戰?”

    曹操細細的琢磨著荀攸的這八個字。

    廬江郡位處長江流域,雨水充沛,土地也多是平原之地,論土地的肥力十分不錯。

    這些卓越的自然條件,都有利於糧食生長。

    因此廬江郡的屯田之政,在一開始就有著良好的發展基礎。

    若不是沒有這些卓越的自然條件, 孫翊當初也不會想著在廬江進行屯田。

    而且孫翊將廬江屯田一事看做他上位以來,對於江東內政做得最有意義的一件事。

    因此他十分看重這件事。

    在孫翊的看重之下,孫權履任廬江太守以來,最上心的便是廬江郡中的屯田一事。

    一則有著優良的自然條件,二則有著郡府的大力扶持,廬江郡的屯田之政一直發展的不錯。

    據在廬江的曹軍探子探得的情報可知,

    僅在今年,因為廬江郡的屯田之政的吸引, 淮南與徐州兩地中的大量流民湧入廬江郡中,

    據推測過去至少有二十多萬。

    大量流民的湧入,大大豐富了廬江郡的人口資源。

    有人有田,加上在孫權這個治政能力不俗的郡守的督促下,廬江郡的屯田一事發展的可謂如火如荼。

    如今秋收已過,今年廬江郡大力推展屯田的效果已經展露出來。

    據可靠的情報可知,廬江郡現今整郡的存糧大約有數十萬斛。

    這數十萬斛存糧不僅僅是孫權屯田得來的。

    孫翊在今年為了安撫湧入廬江郡的大量流民,特地從江東各郡調撥了許多糧食進入廬江郡。

    因為這事,主管江東內政的張昭忙的好幾天睡不著覺。

    而如今這數十萬斛糧食,全都分散儲存在廬江郡的各縣之中。

    這一點,在曹操當初聽到這個情報時,差點羨慕嫉妒死。

    他知道江東富庶,但沒想到是這樣一個富法。

    要是他有這數十萬斛糧食,他現在就敢直接帶兵殺到鄴城去。

    現在荀攸向他提出“就食於敵,以戰養戰”的計策,無疑是令其心動起來。

    但雖然他有南征之議,現在也不可能馬上就出兵。

    經官渡一戰後, 許多事還要等到他回許都處理, 而且在南征之前, 他還要親自部署好北方的防務,以免顧此失彼。

    因此他對荀攸的這個計策沒有馬上批準,隻是僅僅對其點了點頭。

    但曹操卻不由得嗟歎道,

    “自古王者之治,祟本抑末,務農重穀。

    《王製》:‘無三年之儲,國非其國也。’《管子區言》以積穀為急。

    方今群虜未滅,師旅不息,國家之要,惟在穀帛。

    孤當年特開屯田之政,專以農桑為業。

    建安中,中原方能倉廩充實,百姓殷足,以致今日孤有實力能與本初決一死戰。

    今孫叔弼亦在廬江行屯田之政。

    今日其所為宛如當年我在許都所為,

    當年我是為了鏖戰本初,而孫叔弼今日又是為何呢?

    是為了戰我麽?”

    曹操似嗟歎,又似自言自語。

    麵對自己的這番疑問,其實他心中早有解答。

    在今年大敗袁紹之後,曹操心中愈發明白了一個道理,

    那便是若是昏庸之主占據廣袤的土地, 擁有眾多的勁卒,那並不是什麽可怕的事。

    正如荀彧當初對其所言,這樣的情況,

    “適為明公奉也。”

    而若是一個有遠見、又有才幹的主君割據一方,那無疑才是朝廷的心腹大患。

    就好像今年初,許都衣帶詔事件爆發,劉備假借他的鈞命殺徐州刺史車胄,重據徐州。

    當時袁紹的兵鋒已經逼近官渡,而他卻聽從郭嘉的建議,力排眾議執意親征先平劉備,

    便是因為這個原因。

    當時相比威淩天下、名冠當世的袁大將軍,

    就算那時劉玄德已經重據徐州,但當時他兵不足萬,才不逾十。

    若論硬實力,劉備可是不如當時的袁紹十分之一。

    但相比於優柔寡斷、外寬內忌的袁紹,曹操真正忌憚的是心有大誌,寬仁有度,能得人死力的劉玄德。

    對於這樣的英雄,曹操不會放任其有坐大的機會的。

    當日他執意東征徐州劉備是為何,今日他執意南征江東孫翊,亦是為何。

    曹操自忖,他此次南征並非是要討平孫翊,並非是他不想,而是他做不到。

    江東孫氏已曆三世,又君明臣賢,要想通過一次南征就討平江東,那無疑是不切實際的想法。

    他此次南征為的隻是為朝廷奪回廬江、廣陵二郡而已。

    有此二郡在手,淮南一地就盡在其手。

    而沒有淮南為藩籬的江東,那隻會是一塊砧板上的肥肉而已。

    隻是心中的這番籌劃,曹操並沒有向臣下透露的打算。

    就在曹操心中思緒百千的時候,這時有幾位士卒壓著一蓬頭垢麵的中年文士上前。

    領頭的一位士卒對著曹操稟報道,

    “司空,吾等在巡視周圍營盤之時,發現營盤之外有一形跡可疑之輩,意欲北渡。

    我等疑其乃是河北探子,便立即將其捕來,請司空發落。”

    士卒的稟報打斷了曹操的思緒。

    他定睛朝那位被士卒捆縛,蓬頭垢麵的中年文士看去,

    雖然這時那位中年文士麵容不修,但在細細觀察之下,曹操還是認出了這人是誰。

    在認出這人是誰之後,曹操大驚。

    他急忙下馬,為這位中年文士親解繩索,而後一拜對這位中年文士致歉道,

    “竟不意在此得見沮公乎!”

    曹操口中的沮公,便是河北名士,任袁紹監軍一職的沮授。

    沮授少有大誌,多權略,年少的他曾經在雒陽求學過,與當時同在雒陽的曹操乃是舊交。

    曹操深知沮授之才幹,這時他已經動了愛才之心。

    曹操為沮授解開繩索後,他對沮授言道,“今袁氏北逃,氣數已盡。

    沮公天下之菁英,善帷幄之至妙,中權合變,妙策頻出。

    今日我在此得見沮公,乃是天意也。

    沮公何不就此棄暗投明,與孤一起共匡漢室乎。”

    聽聞眼前這個被綁縛、狼狽不堪的中年文士是沮授,不僅曹操,就連曹操身後的群臣臉上也流露了震驚之色。

    袁紹乃是曹操生死大敵,

    曹操在袁紹那裏的探子不知凡幾,

    所以曹操一方對沮授在袁紹手下的表現,知道的都一清二楚。

    早在日前,曹操在打敗袁紹後,聽聞沮授曾向袁紹獻策:

    “進屯黎陽,漸營河南,益作舟船,繕治器械”,

    同時“分遣精騎,抄其邊鄙,令彼不得安,我取其逸”,

    曹操就曾感歎道,若袁本初用沮授之策,他最終也隻有自縛北上一途而已。(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