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環球郵報

字數:4422   加入書籤

A+A-




    “你不告訴本宮怎麽賺錢,本宮怎麽參與,萬一是你這個狗東西坑本宮的錢呢?”

    朱厚照真的學精了,他已經會分析市場了:

    “朝廷有了《邸報》,就算你辦的報紙添加了你說的什麽社會新聞,可是,這有什麽用呢?普通百姓又不識字,而且紙張那麽貴,普通百姓怎麽買得起,這不是純虧錢嗎?”

    朱厚照分析的很在理,在大明,普通百姓基本上不識字,也買不起報紙,隻有讀書人和官吏勳貴們才識字,可讀書人需要的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隻讀聖賢書”,加上讀書人群體本來就小,而官吏勳貴們可以看《邸報》,如此一來,李兆同辦的報紙,根本就沒多少受眾啊!

    但是,這個問題,在李兆同這裏,已經有解決方案了。

    李兆同反問道:

    “殿下,你忘了簡體字和漢語拚音了嗎?”

    “簡體字和漢語拚音?”

    朱厚照還是不大理解李兆同的用意,這簡體字和漢語拚音,也沒幾個人認識啊!

    李兆同看朱厚照一頭霧水的模樣,就知道朱厚照陷入了死胡同,於是,他解釋道:

    “殿下,你雖然才高八鬥,但是,你學會漢語拚音,隻花了半個時辰不到,普通百姓比你笨很多,但是,也不至於花很長時間學會吧!

    隻要,我們在每一個簡體字上麵標注漢語拚音,普通百姓根據漢語拚音,不就能識字了嗎?”

    “這倒不失為是一個好辦法!”

    朱厚照眼神微亮,他還有猶疑:

    “可是,普通百姓也買不起報紙啊,紙張那麽貴,你賣便宜了,純虧本,賣貴了,普通百姓買不起,這怎麽賺錢?”

    “所以臣就說這個報紙是先虧本,然後賺大錢的生意。”

    “怎麽賺?”

    李兆同賺錢的辦法,當然是廣告收費,可是,廣告收費這種生意,是前無古人的,所以,朱厚照當然想不到。

    他又不是真的天下才共一石,他獨占八鬥。

    “廣告收費。”

    李兆同說出了廣告收費這個詞語,然後,他解釋道:

    “殿下,廣告宣傳的效果,之前你體驗過幾次,你感覺應該不錯吧?”

    “是很可以。”

    廣告宣傳所帶來的的效果,朱厚照自然不否認,他知道這一招很厲害,

    “可是你怎麽收費?”

    “很簡單啊,我們的報紙不止刊登時政新聞和社會新聞,我們也刊登廣告啊,別人來我們報紙上打廣告,我們就要收錢,以此盈利。”

    李兆同知道朱厚照還會再追問的,所以,他幹脆一次性解釋清楚:

    “我們的報紙,將走低價路線,就定為一文錢一張,爭取讓百姓們都買得起。

    當我們的報紙銷量低的時候,廣告效果可能不怎麽好,所以,廣告收費低,這肯定會虧本;

    可是,當我們報紙銷量很大,大到幾乎人手一份的時候,殿下你想想,這個廣告效果該多恐怖,而這個時候,我們收取的廣告費,當然是一個天價!

    我們,就利用廣告費來盈利!”

    “有道理!”

    李兆同給出的解釋,又不是什麽晦澀難懂的內容,所以,朱厚照很快就理解了。

    他的眼睛,開始越來越亮!

    最後,這個家夥,突然跳起來一拍巴掌,道:

    “李二,這個生意,本宮參與了!”

    “那殿下準備占多少股份?”

    李兆同是希望朱厚照多拿出點錢來,占據大股東的地位的,這樣,這份報紙,才能夠安穩地辦下去,他李兆同,也能安心!

    畢竟,輿論宣傳可是一把利刃!

    “那當然是老規矩,七成啊!”

    朱厚照可不懂得客氣是什麽東西,他毫不猶豫地就選擇占據大股東的地位。

    “那殿下你出七萬兩占七成股份,臣吃點虧,出主意、人手和三萬兩,占三成股份,你看可行。”

    “行!”

    朱厚照現在富得流油,區區七萬兩銀子,他還真不看在眼裏。

    “對了,這份報紙,你準備叫什麽名字?不會就叫《報紙》吧?”

    朱厚照問道。

    “就叫《環球郵報》吧!這份報紙的編輯部,也就是負責出版發行這份報紙的商行,我準備掛在環球書院名下,所以以環球為名,至於郵報,殿下你就當這個詞語是為了區別去邸報吧!”

    “《環球郵報》?行!名字勉勉強強。”

    朱厚照也沒有深究。

    至於李兆同,他為什麽會選擇讓這份報紙叫郵報,那是因為,現在想要將報紙做到日報發行,是不可能的,至於時報,更不現實。

    所以,他想了想,就叫郵報好了!

    因為他計劃將來在這份報紙火起來之後,選擇各地的驛站作為自己的發行渠道。

    而驛站,其實有一定的郵政局功能。

    所以,李兆同最終選擇的是叫郵報。

    ……

    京城至天津衛的官道上,一支大型商隊行駛在道路上,路上遇到的行人,紛紛躲避,因為這一支商隊,威勢驚人,每一個護衛,都帶著鋒利的長刀!

    “這是誰家的商隊,這麽龐大?”

    “應該是山西晉商的吧,你看他們,運的都是糧食。”

    “我看是徽商,晉商雖強,但是他們的實力不可能這麽強大!”

    “徽商也不行了,前段時間,徽商囤積居奇,引得陛下震怒,受到了重創!”

    “我猜是壽王前去藩地就藩的車隊。”

    ……

    弘治年間,山西晉商才剛剛冒頭,實力是有,但還不算很強,以這支商隊人人佩有一把精鋼打造的長刀來看,晉商還沒有這麽強大的實力。

    至於徽商,實力是強,可確確實實剛剛受到重創,可不敢這麽高調!

    因而,遇到這支車隊百姓,開始懷疑,這支車隊,是壽王朱祐榰前去藩地就藩的車隊。

    因為壽王朱祐榰今年十七歲,已經到了就藩的年紀了。

    然而,這些人,都猜錯了,這支車隊,既不是晉商,也不是徽商,更不是朱祐榰前往藩地就藩的車隊,而是,天子微服出巡的車隊。

    有關飛天的謠言愈演愈烈,前往三角澱的勳貴也越來越多,而且大多是還賴在那不走了,本就動心的弘治皇帝,也終於坐不住了。

    於是,他帶著劉健、謝遷、李東陽三位閣老,以及英國公張懋,微服出巡,準備前往三角澱一探究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