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章 自請領兵

字數:4641   加入書籤

A+A-




    “因此,陛下當守貞法,正國體,清奸佞,飭吏治,我朝當有新氣象,”

    劉宗周說的是洪亮之極,真正是浩然正氣。

    然並卵,都是虛詞,並沒有哪怕一個具體舉措。

    朱慈烺不禁搖頭,他總算知道為何曆史上總是一些奸相勝出統領百官輔助朝政,那是因為有些所謂的正人君子就是極端理想派,言辭瀟瀟灑灑輕鬆萬言,對上庶務胸無一策,奸相最起碼是現實派,知道和現實的種種矛盾妥協,找到他認為合適的方式方法,君王選擇當然選擇能辦差的臣子了,隻是空喊口號的臣子還是算了吧。

    朱慈烺也很慶幸,代表東林發難的是這麽一個不通世事的大儒,他幾句話就可以戳穿劉宗周披著的華麗外衣,揭穿劉宗周的同時也粉碎了東林人和閣臣的反擊,否則會很麻煩。

    朱慈烺道,

    “劉禦史所言極為方正,然則卻無具體舉措,讓人茫茫然無法遵從,僅從麵對建奴戰略來說,一幹遼東將士家鄉就在遼東,其生於斯長於斯,家產親朋都在那裏,建奴殺來奪取他們的田畝和親人,他們無不奮起反抗,可以這麽說,沒有他們激烈的抗擊,我大明遼東早已淪陷,因此怨尤遼人胸無忠義,沒有抗擊建奴是對他們最大的羞辱,再者,建奴嗜殺成性,其奪取我大明城池必先屠城,言稱為了震懾有抗拒之心的尼堪,可說他們的屠殺是有目的的,就是為了震懾我大明百姓的反抗之心,什麽連坐、渦刑等酷刑都用在了大明人身上,”

    朱慈烺眼角淚水浮現,

    “即使如此我大明百姓奮起抗擊,遼東數百萬百姓西歸我大明,劉禦史何以教授此等人間禽獸以忠義,可知否,劉禦史前往教授建奴仁義,一眾建奴豈不恥笑我大明迂腐軟弱,”

    “一味征伐卻是接連敗績,因此國雖大好戰必亡,”

    劉宗周繼續強硬。

    “然則劉禦史卻未說全下一句,天下雖大忘戰必危,如今的江南大約已經忘記戰爭帶來的死亡和災難了吧,”

    朱慈烺在諷刺他居於江南,根本不知道北方戰場的血腥殘酷,也沒有親眼看到千萬大明人死在兵連禍結中。

    朱慈烺不再看劉宗周,他的感覺就是這樣的一個腐儒真的不值得他說的再多了,平白浪費口舌,朱慈烺看向眾臣,

    “諸位卿家,還有誰讚同劉宗周之言,”

    所有的大臣包括倪元璐、李邦華、李日宣等東林人都是閉口不言。

    方才劉宗周彈劾太子,鋒芒畢露,言辭鑿鑿頗有道理,因此他們附和,想把太子氣焰打壓。

    但是太子詢問後,劉宗周對內政和兵事的看法太過幼稚,就連他們是同黨也不好站在一旁眾口鑠金了,什麽對建奴仁義,什麽誅奸佞,現在他們就在把持大權,就在皇帝身邊當然要職,清奸佞,清理他們嗎,這個建言真是無腦之極。

    朱慈烺微笑搖頭,他看向周延儒、陳演,

    “不知道閣臣對劉禦史所言有何建言,”

    周延儒和陳演一臉肅容的拱手沒有。

    擺明和這位不通庶務不曉兵事的大儒切割。

    “唯請陛下聖裁,”

    崇禎冷著臉起身,

    ‘來人,請左都禦史回府靜思吧,’

    幾個力士來到劉宗周麵前。

    劉宗周一臉鐵青,他知道可能是他哪裏說差了,要不然東林人和閣臣不能都一聲不吭,對他沒有任何襄助,但是他就是想不出哪裏出了問題。

    而崇禎如此對他,讓他大敢羞辱。

    劉宗周一甩袍袖狠狠而去。

    朱慈烺微笑看著他的背影,還是這樣大儒好搞啊,從這人本身的弱點入手一擊而中。

    倒是周延儒等所謂的能臣才是硬骨頭呢。

    早朝結束,很多人悻悻然,尤其是東林人和以朱純臣等人為首的勳貴,他們本來想看場好戲,結果卻是虎頭蛇尾,還沒等發力呢,就被太子幾番話的反擊,東林人就潰不成軍了,太掃興了。

    其他人走了,朱慈烺卻是留了下來。

    “父皇,兒臣有要事稟報,”

    崇禎看向朱慈烺,心中也是打鼓。

    因為他這個長子說的要事往往都是牽扯極大的事兒。

    “什麽,跨海攻擊遼南,攻取複州和旅順,”

    崇禎眉頭緊鎖。

    調鄭芝龍入京就是為了這一天。

    從遼南突擊建奴,然而,這一天真到了,要準備開戰的時候,崇禎有些猶豫了。

    這幾年接連戰敗,讓他雄心消磨殆盡,他真怕再聽到慘敗的消息。

    “隻是,萬一再次敗陣呢,”

    ‘父皇,即使失敗,不過是一支偏師,如果大勝,那就可以吸引建奴主力不敢輕離,也好讓我大明平靜些日子,否則建奴入寇可能又是百座城池失陷數百萬丁口的損失,’

    朱慈烺現在對誘惑崇禎駕輕就熟。

    果然,他一說可能阻止建奴入寇,崇禎終於下定決心。

    “好,那就攻伐遼南,”

    “父皇,兒臣舉薦京營總兵官孫應元為主帥,文臣讚畫司讚畫劉之虞隨軍,京營新軍登州營出擊,再請調遼鎮麾下六千騎兵,三千營三哨騎軍一同抵達天津,匯合鄭芝龍部合計馬步軍兩萬餘跨海攻擊遼南,”

    “準了,”

    崇禎毫不遲疑,這是早就議定了的。

    崇禎想了想,

    “讓方正化去監軍,”

    這就是規製了,任一大軍出征必須有監軍太監。

    此番水陸並進,合計數萬軍卒之多,也必定要派駐監軍。

    “此外,兒臣請父皇抽調山海、薊鎮、宣府騎軍,楊文嶽保定軍、左良玉湖廣軍、汪喬年秦兵匯集京營新軍五營合兵討伐李、羅逆賊,”

    崇禎遲疑了一下。

    他知道這兩支大軍派出去就是一場豪賭,如果敗了,大明有傾覆之危。

    “父皇,抽調軍卒匯集一處,怕也有數月光景,此時再不下令,沒有時間了,而開封必不可保,”

    朱慈烺可是清楚,開封第三次圍城戰中陷落。

    那時候真是大麻煩了。

    “準了,”

    崇禎臉色越發的蒼白了。

    頭上透出些許細汗,他不是當年豪情壯誌的年輕帝王了,膽氣全無。

    “父皇,”

    朱慈烺忽然跪下,

    “兒臣自請出宮統領大軍和流賊大軍決一死戰,”

    崇禎大驚失色,他盯著下麵的朱慈烺,按說太子請軍就是一個忌諱,而且是一支十多萬的大軍,可說如今大明北方最強大的一支軍隊了。

    而這支軍隊掌握太子手上,這裏麵忌諱太多。

    但是,崇禎現下不是猜忌朱慈烺,崇禎自認為無失德之處,而太子純孝,不可能忤逆。

    隻是他長子過年後才十五歲,十五歲的年紀出鎮大軍,而且是窮凶極惡的李賊決死戰,想想先後兵敗李賊手上被殺的傅宗龍等督帥吧,如果朱慈烺也兵敗被擒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