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一章 鐵裏銅裹銅發熕!

字數:5479   加入書籤

A+A-


    直播間彈幕——

    “不是完整炮身?”

    “這玩意兒也能分體鑄造?”

    “先鑄造一截銃管,再鑄造另一截銃管,嗯哼,長銃管!”

    “說正經的,許神不會隨便亂搞的吧?”

    “槍械一類,倒是可以槍管和別的構件分開,不用擔心氣密性。”

    “火炮不行。槍械彈藥,本身就能提供良好的氣密性。哪怕是用傳火孔的結構,氣密性損失也不大。”

    “但是火炮的話,這氣密性的損失,可就不能不重視了。”

    “況且火炮本身製造公差就很容易過大,加工精度不高,發射就炸膛!”

    “難不成許神要做掣雷典的放大版?”

    “許神的確說了後裝填的滑膛炮來著……”

    “躺平看許神表演!”

    “……”

    將鑄造銃管的砂箱安放妥當之後,許樂繼續開始準備下一個模具。

    這個模具比第一個模具短很多。

    長度大約隻有三十厘米,寬窄倒是相仿。

    “再幫我拿一籮筐鐵礦粒,裝到八分滿就可以。”

    “好。”林夕涵應道。

    又一籮筐鐵礦粒入通風爐冶煉,高熱的火焰從通風孔以及通風爐上沿噴薄而出。

    林夕涵隻是靠在工坊門外,就已經滿身是汗。

    她一邊輕輕撩動著上身的短衫,一邊仔細看著許樂的動作。

    看起來好熟練,每一個動作都像是預先演練了很多次……

    林夕涵雖然不是專業人士,但是從許樂的動作也能看出來。

    他這一整套冶煉工藝,沒有多年的積累,根本做不到這麽行雲流水。

    他還這麽年輕……林夕涵的臉頰,被火光映照得泛紅。

    “來,幫忙扶一下砂箱。”

    林夕涵發呆的時候,許樂已經熔煉出來了第三爐鐵礦,此刻正準備往第二個模具當中注入鐵水。

    同樣是簡潔流暢的動作,鐵水注入。

    然後輕描淡寫地捧起來幾十斤的砂箱,輕輕墩了墩,震出來氣泡。

    放在一旁冷卻定型。

    “這樣就可以了?”

    林夕涵注意到,許樂這兩個模具裏麵的形狀,若是拚起來,剛好是一個完整的炮身的構造。

    就是不清楚他要怎麽把這些東西組裝起來……

    “沒有,差得遠。”

    許樂稍微擦了把汗,搖頭,“這才是鐵芯,咱們還要鑄造銅皮。”

    “鐵芯銅皮?”林夕涵覺得這個結構似曾相識。

    直播間彈幕——

    “鐵芯銅皮?!”

    “鐵裏銅裹銅發熕?”

    “什麽玩意兒?用生僻字麻煩標一下拚音靴靴。”

    “讀‘貢’,意思就是大炮。”

    “還真有這個結構啊?”

    “有,晚期朱製的火炮,是西方傳入之後,咱們改進了又反向技術輸出出去的一種火炮。”

    “也算是紅衣大炮的一個變體。”

    “挺牛逼的啊這麽看起來。”

    “是啊,紅衣大炮純鐵鑄造,炮身沉重,射速慢,但是射程非常牛叉,威力足夠破牆。”

    “看出來了,許神的紅衣大炮,轟那些蠍子就跟玩似的。”

    “大炮也有銅鑄的,其實性能會更好一些,氣孔很少甚至沒有,不容易炸膛,使用年限也長。”

    “不過就是成本高,而且銅過熱容易發軟,也是個弊端。”

    “鐵芯銅皮是後來的改良款了,成本低很多,但性能同樣牛逼!”

    “應該是能承受更大的膛壓,其實也就意味著威力更加強悍!”

    “所以,許神這一波,是要複製這種工藝?”

    “難。鐵芯銅皮,許神這貌似還要做成佛郎機炮的形製,整體的工藝難度簡直飛起。”

    “鐵芯和銅皮的拚合,就需要非常高的精度。後膛裝填,壓不瓷實就影響氣密性。都是考驗!”

    “別說海島上麵搞鑄造了,就連外邊的很多小作坊,恐怕都搞不出來鐵芯銅皮佛郎機炮。”

    “搞不出來還是不敢搞?”

    “哈哈,哈哈,兩方麵因素都有。”

    “其實主要還是工藝問題。”

    “許神敢搞,說明工藝必然沒有問題!”

    “坐等許神秀一臉!”

    “……”

    ……

    鐵芯在冷卻之後,許樂繼續開始熔煉銅礦。

    對應的模具也製作完畢。

    這是一個長達一米五的砂箱,裏頭挖出來的模型尺寸,比鐵芯粗出來一圈。

    同時,模型的下半段封閉,這也就導致若是用它澆鑄出來的工件,尾部會是向單側打開的。

    這也提供了後裝填的可能性。

    銅礦熔化溫度低,很快就變成了熾熱的銅液,注入模具。

    另外還有一些零零碎碎的工件,許樂也都挨個製作好模具,完成澆鑄。

    林夕涵一邊幫許樂搬礦石,一邊自己也在腦袋裏,根據許樂做出來的工件,想象組合起來的樣子。

    她驚訝地發現,所有的這些鑄造件,竟然都可以完美地拚合起來,不留任何死角,也沒有任何冗餘。

    最關鍵的是,她到現在才反應過來,整個加工過程,許樂抬手就來。

    沒有圖紙!

    如果是對精密度沒有要求的工件,沒有圖紙純靠自由發揮。

    問題不大。

    但是像這種多個工件堆疊在一起的,特別是大型工件,沒有圖紙,簡直不可想象。

    回想一下許樂之前加工木牛流馬或者別的什麽物件。

    或者索性就是搭建懸空二樓的時候,也都沒有任何圖紙。

    我竟然這麽後知後覺……不,不是我後知後覺,是我根本就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這不怪我,我以前也沒怎麽進過工坊……她傲嬌地把自己此刻的驚訝,歸結於沒有仔細觀察。

    很快。

    最初澆鑄的鐵芯,也就是兩段鐵質銃管,冷卻完畢。

    砸開砂箱,取出工件,清理幹淨浮砂。

    七十厘米長的鐵質銃管,和三十厘米長的銃管後部,出現在砂粒之間。

    長管和短管都不是直上直下。

    長管尾部微微膨起,而短管頂部則向內側收斂了幾厘米。

    這使得當這兩個工件對接的時候,長管尾部,可以包裹住短管的頂部。

    許樂將接口處靠近眼睛觀察了一會兒,說道:

    “嗯,還需要稍微調整一下,保證接口處能楔在一起。”

    他將銃管重新加熱,接著掄起鐵錘,不斷鍛打!

    一邊鍛打,一邊使用【應力學】感覺著鐵錘砸下去的力量反饋。

    富有韌性的肌肉,完美地控製著鍛打的節奏。

    兩根銃管的形態,向著近乎完美匹配的方向,極其細微地發生著變化。

    叮!叮!叮!

    打鐵聲清脆悅耳!

    沒多久,鍛打結束。

    等到銃管再度冷卻之後,許樂左手托住長管,右手托住短管,將兩根銃管彼此對接。

    對接處,嚴絲合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