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九章 難道逸塵真的會……

字數:5503   加入書籤

A+A-




    趁著京城使者心情大好,徐芝陵再度相邀。

    名叫孔樺的京城使者也沒有直接推辭“某等舟車勞頓,今晚就免了。此次文和縣已是最後一站,徐兄若不嫌棄,某便多叨擾幾日。”

    “如此甚好,某也可對孔兄稍盡地主之誼。”

    徐芝陵同樣麵露微笑。

    可餘光,卻飄向不遠處的侄兒徐昆,複雜中透著凝重。

    ……

    安頓好了京城使者一行,徐芝陵轉身走向內宅。

    一路上,奴仆侍女無不笑容滿麵,眉梢含喜,躬身拜賀郎君東山再起。

    徐芝陵微微頷首,腳步不急不緩,看似四平八穩,臉色平靜。

    十七歲,長安中探花。

    二十四歲,出任河西縣令。

    三十歲剛剛出頭,便已被拔擢為牧守一方的太守,放眼整個大唐曆史,都是罕見的年輕有為。

    之後五年,政績卓越,劍南道上都知廣元郡太守能文能武,是治國良臣。

    或許因為年輕氣盛,風吹馬蹄疾,他在安撫流民一事上,手段過於激進,遭朝中清流非議。

    與此同時,他卻上書勸諫,暗諷陛下隻知修術,而不問民生。

    最終惹惱了陛下,不僅下旨罷免徐芝陵的官爵,更是金口玉言“永不任用徐小匹夫”。

    他一度心灰意冷,甚至想要回鄉務農。

    好在老父親的一紙書信解開心結……

    ‘……君子擅養氣者亦擅逸……不設樊籬,恐風月被他拘束,大開戶牑,放江山入我襟懷……養此浩然之氣,方可成國之大器。’

    徐芝陵幡然醒悟。

    此後數年,他便一直留守文和縣老宅,不驕不躁,融入鄉裏,修生養性。

    漸漸的,他對於自己重返仕途,已不再抱有希望,卻也樂得清閑自在。

    直到今日……

    ……

    屏退下人,掩上葉簾,偏廳內隻剩下徐芝陵,侄兒徐昆,以及前任管事徐良。

    徐芝陵於上首坐定,看了眼麵紅耳赤激動不已的徐昆,又看了向情難自禁眼含熱淚的前任管事徐良。

    沉默良久後,他歎口氣

    “說吧,這一切,究竟是怎麽回事……

    ……為何一個月前,你們就如此篤定,陛下會任命我為南安太守,假節嶺南?”

    幽暗的密室內,闃寂無聲。

    徐昆和徐良同時沉默起來。

    他們沒有看對方,也沒有任何的暗中交流,十分默契地閉上嘴巴,卻是早就已經在私下商量妥當。

    一個多月前,他二人陪同呂無咎,前去小樓拜訪當時還客居在徐府的逸塵大師。

    平日裏神氣活現的呂神捕卻中途掉鏈子,賴在樓前仿佛走不動路一般,還不斷伸出舌頭做出一些令人匪夷所思的動作。

    他倆隻好先行上了小樓。

    就在那時,逸塵大師作出了這首讖詩。

    無論徐昆還是徐良起初都不相信,可後來種種跡象顯示,這位逸塵師傅並非普通的僧人。

    他倆遂抱著試試看的心態,暗中籌備起來,直到今日……廳堂前發生的一切,果然與逸塵大師讖詩中所言,一模一樣啊!

    二叔徐芝陵,被陛下重新辟用,成為了南安郡太守!

    雖然逸塵大師並沒有囑咐,不允許將真相告知徐芝陵。

    可徐昆和徐良不約而同的認為,隱瞞真相,或許才是最好的選擇。

    畢竟叔父徐芝陵和太公一樣,對所謂的高人深惡痛絕。

    他們可不想好事變壞事,讓徐芝陵和逸塵大師之間生出嫌隙。

    徐芝陵將這一幕收入眼底,沒有動氣,也沒有斥責。

    他掀起茶蓋,低頭嗬氣,輕輕扇著。

    “以我對你二人的了解,就算得到了我將出仕的消息,也絕對想不到用這種方法。

    仲才啊,你向來喜歡舞槍弄棒,是個坐不住的主。

    偏偏這兩個月喜歡上了策論,還以平定嶺南為題,考究你叔父我……

    ……最終誘某寫出了那七篇平南策,順帶著把嶺南各地局勢,也都梳理了一遍。這可不像是你的作風。”

    聞言,徐昆麵露不服“叔父竟如此看低侄兒!這計策還真就是侄兒自己想出的!”

    “那人真的沒有指點?”

    “當然沒有,他怎麽會……咦。”

    “嗬嗬,所以說,果真是有人提前告訴了你們。”

    徐芝陵微笑著收回目光,沒有再去看略顯尷尬的侄兒徐昆,輕輕扇著熱茶。

    “是了,那位逸塵小師傅,近來在城南,可還住得慣?”

    徐昆怔了怔,道“逸塵師傅有侍女香珠照料,近日又收了一個陳姓小廝,起居飲食皆無虞。”

    見二叔微微點頭,徐昆忍不住低聲問“二叔怎麽突然關心起逸塵師傅了?”

    徐芝陵抿了口茶,笑著道“說起來,還要多虧逸塵小師傅,給某帶來了這場福緣。”

    徐昆和徐良臉色同時一變。

    徐昆幹笑道“二叔,你這話是何意啊?”

    徐芝陵眼瞼低垂,仿佛沒有注意到二人的異樣。

    “仲才,你可知你太公當初為何會收留逸塵?”

    “不……不知。”

    “其一,自是出於善心,憐憫其羸弱病苦,二來,也是因為其法號‘逸塵’,亦有避世隱遁,超然於塵世之外的寓意,沒想到還真給我徐府帶來了福緣。”

    徐芝陵看了向似乎暗鬆口氣又有幾分莫名失落的侄兒,笑了起來。

    “中秋佳節將近,逸塵一介出家人,怕是對祭月之禮不感興趣,就不邀請他回府了。你替某準備一份手信,捎給逸塵,聊表心意。”

    徐昆撓了撓頭“送禮嗎,這……送什麽好呢?”

    “也無需太貴重,以免唐突。聽說前些日子府裏采辦了一批月餅,古人雲‘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你挑些上品給他送去。順帶多備些吃食,以防不時之需。”

    “這敢情好,侄兒這就去辦。”

    徐昆帶著徐良先行告退。

    徐芝陵依舊坐於原位,輕輕撫摸著那隻失而複得的銀魚袋,臉色變幻不定。

    許久,他方才幽幽歎了口氣,低聲自語。

    “這位逸塵小師傅,難道還真的會未卜先知?”

    ……

    黃昏時分的嶺南小縣城,已是炊煙嫋嫋。

    柴火伴著飯菜香的味兒從遠處飄來。

    坐在院中讀書的灰袍少年忍不住咽了口口水,眼巴巴地瞅著門外,望眼欲穿。

    一旁的藤椅上,一邊看書,一邊把玩著榆錢葉的周逸頭也沒抬。

    斜側空氣裏,浮升起一行黑色小字。

    “別急,珠侍女估摸著是買飯途中遇上熟人耽擱了。或許今晚能吃上一頓不同以往的大餐了。”

    聞言,陳池眼睛漸漸發亮。

    “太好了。前兩天師父還說,已經吃膩了慶春樓的齋菜。”

    周逸笑笑,沒再多說什麽。

    京城使者低調進入徐府,宣讀聖旨,自然顯現在了黑色小字中。

    對於那位風度翩翩,長袖善舞的徐太守,周逸還是頗有好感,甚至感激。

    自己當初在徐府,每日就是衣來伸手,飯來張開,愣是當了一個多月白白胖胖的精致米蟲,換成旁人,早就心生厭煩。

    可徐芝陵卻始終如一,即便見麵次數不多,也能感受到他對自己出於內心的關懷。

    時隔月餘,那道重新征辟徐芝陵的聖旨,終究還是到達了徐府。

    此時,帶著大包小包的徐小郎君已經在和香珠一同趕回來的路上。

    周逸正想著,忽然間,天色暗了下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