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天龍護淨土,禦妖上仙門

字數:8455   加入書籤

A+A-




    沒飛出多遠,金翅大鵬忽然想起了什麽。

    它張大嘴巴,向回吐出一口血煞霧氣。

    得證天龍之道的李九娘感應何等敏銳,第一時間閃避開,餘光掃過,卻覺這團煞氣有些不對勁。

    她揮手一拍,煞氣散開,從中浮現出許多印牌,牌中寫著許多人物的名號君子國天一國師,犬民國老祖,雙麵國護法……竟然都是此前為龍宮“助拳”的海外異人。

    李九娘不動聲色,收入袖中,同時也察覺出了金翅大鵬此前話中有話。

    “魔鵬休走……回來!你給我說清楚!”

    金翅大鵬自然不想糾纏,展翅疾飛。

    李九娘也化身天龍,騰雲駕霧,向前追去。

    縱然李九娘悟道天龍,可金翅大鵬同樣也得周逸點化,佛魔兩分,修為提升,飛行速度竟比從前更快了一籌。

    不多時,一鵬一龍已經飛越過山山水水,數片海外島國,彼此間的距離也在不斷拉大。

    “魔鵬!你給我停下!”

    李九娘一邊怒喝,一邊釋放龍息,禦控天雷與風暴,轟然而降,攔向金翅大鵬。

    她與僧人相識,迄今尚不滿一載。

    之後經曆了一場嶺南大戰,意外收獲功德領悟天龍之道,在那難以言喻的頓悟之境中,卻仿佛與僧人渡過了生生世世——

    不退道心,立大慈願,建大精深,入深妙法。

    以此法,獲莊嚴清靜刹土,為其護道。

    可當她出關之後,卻親眼目睹僧人隕於魔界,連最後一麵都沒能見著,隻餘背影。

    她又豈會善罷甘休!

    眼看金翅大鵬距離自己越來越遠,即將飛離海外諸島,李九娘忍不住發出一聲龍吟。

    卻在這時,從身後的那方佛島中央傳來一陣佛音。

    “我護之道,佛之妙性,眾生之真心。

    外不染六塵,內無我人,不著斷滅,故名淨土。

    淨土之上,有八部護眾,我為天龍,淩駕於八部之上……”

    李九娘心頭一陣狂跳。

    這聲音似曾相識,仿佛何時聽過……這不就是之前自己參悟天龍之道時所立下的大宏遠嗎?

    一股博大精深,莊嚴而慈悲的法義,從身後的佛島中蕩漾而出,須臾間掠過陷入魔亂的海外諸國,也迫使李九娘的身形定格在山海邊界。

    她懸浮於半空,望向金翅大鵬即將消失於視線之內的身影,暗暗咬牙,最終長歎口氣,放棄追擊。

    “此為你之佛土,我為天龍,當替你守護這方淨土。然而現在……”

    李九娘目光跟隨魂魄念頭,飛掠過這片中土之外,山海之間的百島諸國。

    君子國,女兒國,雙麵國,犬民國,聶耳國……這些原本太平安樂的海外王國,現如今全部陷入了戰亂與血火之中。

    或是宮廷內鬥,或是臣屬叛亂,或是敵國入侵,又或者盜匪四起。

    僅僅一夜之間,海外就已經變了天。

    最為荒謬的是,那方不斷擴大的佛土,正位於海外諸島中央。

    許久,李九娘立下決心。

    “在你回來之前,絕不可以讓這些魔國玷汙了你之淨土。”

    她扭動龐大的龍軀,轉過頭,望向諸國之中,最大的那一方王國——海外第一,君子國。

    無論從人口規模,經濟繁盛,還是人文規範來講,君子國都是最接近大唐的那方王國。

    尤其在禮儀道德方麵,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其國中,也有修行之輩。

    當今孫太後便是出身於海外的一方散修門派。

    國君早亡,留下孤兒寡母,孫太後雖也按照慣例垂簾聽政,可長久以來都受到天一國師把控,母子二人如同傀儡,

    就在半月前,天一國師突然約上其餘諸國的國師、護法、真人,興師動眾,前往海內中土。

    孫太後起初並不知道天一國師去做什麽。

    直到後來,才從國師弟子口中得知,國師竟是應龍王之邀,前往龍宮赴宴。

    連龍宮都將國師視為座上賓,孫太後表麵恭賀,心中卻愈發黯然。

    可她萬萬沒有想到,原本對皇室忠心耿耿的大內禁軍,竟突然叛變,打著勤王的名號向自己逼宮。

    不僅是大內禁軍,守護內城的金吾衛,京城守將,各路王侯大將,都反了。

    整個君子國京城,從外城到內城,再到皇宮,全部陷入紛亂之中。

    早朝時間,金鑾殿上卻是人影寥寥,本該上朝的王公大臣隻來了十分之一,無不是忠義堅貞之輩,憑借紫微之氣和文人心氣,苦苦抵禦著魔氣的入侵。

    龍椅上,一臉憔悴的孫太後抱著小皇帝,聽著外麵震碎蒼穹般的喊殺聲,看著眼前蕭瑟的場景,兩行清淚滑眶而出。

    沉重的腳步聲從宮殿外傳來,伴隨著刺耳的兵戈劃過地麵的聲響。

    孫太後緩緩抬起頭,望向那個留著絡腮胡子,滿臉黑斑,雙眸一片幽黑的將領,一股淒涼之意油然而生。

    將領單膝跪地“臣,參見太後。”

    孫太後竭力保持著平靜“馮將軍請起。不知將軍來此何事?”

    馮將軍站起身,深深凝望了眼孫太後,再度拱手道“叛軍來勢洶洶,為保陛下與太後安全,還請速隨末將離開皇宮。”

    孫太後心頭咯噔一跳,臉上擠出一絲笑道“區區叛軍而已,馮將軍身為禦殿上將,統領禁軍,又是國師愛徒,難道還對付不了嗎?又或者,國師也遇到了險情,無法控製住局麵?”

    馮將軍目光在孫太後華美裙袍下流連片刻,隨後笑道“自然不是,國師正在龍宮作客,所謂龍宮一日,世間一年,我師尊至少有數年無法回國。照顧太後和陛下的重任,便由末將來代勞吧。”

    說完,馮將軍伸手抹了抹嘴巴,眼中浮起熾熱之色,大步流星,向金鑾殿上走去。

    “站住!”

    “大膽!”

    “你這亂臣賊子,休想欺辱太後!”

    前來上朝的幾名官員紛紛阻擋向馮將軍,怒目相視,大聲嗬斥。

    馮將軍眸中閃出一道黑光,肉眼凡胎難以目睹的魔影出現在宮殿之上,釋放出陣陣魔煙,化作魔臂,將擋在自己麵前的文武官員震飛。

    他抬頭望去,眉頭微皺,卻是那道令自己魂牽夢縈的動人身影竟憑空消失。

    須臾後,他冷笑一聲,口中念念有詞,隨後打出一道符印,向側前方彈出。

    嘭!

    黑光一閃。

    空氣仿佛解開的羅衫,施展隱身術正欲帶著小皇帝逃離的孫太後,從中暴露出來。

    “這麽多年,太後的修為竟然沒有落下,難得,難得。放心,從此往後,我會好好照顧你。”

    馮將軍放聲大笑,毫不掩飾自己對於這位年輕美麗高高在上的太後的垂涎,急步上前,伸手向太後抓去。

    躺倒在地的文武百官們對他怒聲嗬斥。

    小皇帝滿臉恐慌,哇哇直哭。

    孫太後則將小皇帝擋在身後,梨花帶雨,眼裏充滿了屈辱。

    她很早就察覺出馮將軍對自己的不臣之心,隻因對方手掌大權,又是國師弟子,實在無可奈何,心中卻對這師徒二人恨之入骨。

    可她萬萬沒想到,事情竟然發展到這一地步。

    天一國師竟然縱容其弟子,公然褻瀆皇威,想要霸占自己。

    想到接下來即將遭受的羞辱,孫太後恨不得能一死了之,可自己一走,年幼的皇帝定會遭其毒手。

    她抬起頭,看著那隻越來越近的醜惡大手,滿臉的悲憤與絕望。

    就在這時,一圈白光出現在她麵前。

    啪!

    馮將軍的手被擋了下來,身體如遭重擊,連連倒退。

    孫太後看著突然降臨在自己身旁,白裙素美,宛如仙臨的女子,驚愕得說不出話來。

    “你是何人?”

    馮將軍揉著腫脹發痛的手掌,死死盯著孫太後身旁的絕美女子,眼裏有驚駭,也有一絲貪婪。

    孫太後則如夢初醒,拉著皇兒,一同跪拜向李九娘,梨花帶雨般哭泣道“多謝仙人相救!我君子國遭逢大難,先有妖人偽裝國師,謀害君王,圖謀不軌,如今又有叛軍作亂……還望仙人救我君子國,救我母子!”

    馮將軍臉色陡變,喝道“太後休要胡言亂語,我師尊乃是海外赫赫有名的得道高人,輔佐君子國,功德無量,方才受龍宮邀請,前去作客!這位姑娘,我勸你休要多管閑事,我師天一神君,絕非你能惹得起的存在。”

    孫太後有口難辯,隻是一個勁的叩頭,祈求庇護。

    耳邊傳來女子幽幽的聲音“天一神君嗎,的確是滄海之中,數一數二的強者。”

    聞言,孫太後心頭一顫,眸中浮起悲苦之色。

    反觀馮將軍則是滿臉得意。

    卻聽李九娘接著道“可惜,天一魔君這個魔頭,已被聖僧斬殺,魂飛魄散,灰飛煙滅了。”

    “什麽!”

    馮將軍神色大變,目光陰沉“你胡說什麽!什麽聖僧!什麽魔頭!我師尊乃是海外上仙,正在龍宮做客,你……”

    馮將軍沒能繼續說下去。

    他無比驚愕地看著白裙女子身後,那條騰雲駕霧、扶搖而升的雪白龍影。

    李九娘釋放天龍法相,清越的龍吟猶如莊嚴佛音,伴隨著一股龍息,向四麵八方傳蕩開來。

    那些附體叛軍將士的魔氣紛紛脫離宿主,或是四散奔逃,或是凝聚成一股,攻擊向李九娘,可尚未靠近,就被口吐佛印的天龍法相給度滅。

    李九娘盯著全身黑氣環繞、滿臉驚恐的馮將軍,一字一頓道“你師天一魔君,已被聖僧斬殺於龍宮之外,你為何不信?看來,你入魔已深,本座隻能將你超度,以守這方海外淨土。”

    天龍法相呼嘯而出,將試圖反擊的馮將軍拍翻在地,隨後張開血盆大口。

    馮將君臉龐扭曲,額頭冒出一隻赤色犄角,眼噴黑煙,口吐魔音“龍女!你休要得意!我還有八名師兄,各個修為遠超於我,還有一位神通廣大的師伯!你等著!早晚有一天要將你剝皮抽筋,毀滅了你所謂的淨土……”

    話音未落,他便被天龍法相吞入口中,度滅了身魂與魔氣。

    李九娘麵無表情,低頭看向神色怔忪的孫太後母子“本座要返回淨土,你們可願與我同往?”

    害怕的小皇帝拉著李九娘的裙擺連連點頭。

    孫太後朝向李九娘行禮謝恩,隨後小聲問“可是,我們走之後,君子國百姓怎麽辦?”

    李九娘沉默片刻,道“本座自會於那方淨土之中,日夜誦念禱祝,驅除滄海魔性。可想要徹底解除魔道入侵,還需等他回來。”

    孫太後突然想起什麽“敢問仙人,那位斬殺了天一國師的聖僧,可是用的佛劍?”

    李九娘奇怪地瞥了眼孫太後,淡淡道“是。”

    孫太後麵露驚喜,滿臉感激,低聲喃喃“真的是那位菩薩,不,是那位真佛。他果然聽到了我的禱告……”

    數月前,一次早朝時,群臣正在議論與兩麵國的戰事。

    忽有佛音從天外響起,金光大作,佛劍北來,隻一劍,便將不可一世的天一魔君重創,若非天一魔君那位神秘的師姐即時出現相救,險些身魂俱滅。

    從那之後,孫太後便日夜默默禱祝,祈求那位佛門高人再發慈悲,徹底鏟除那個魔頭。

    數月下來,不曾有回音,沒想到卻在今日如願以償。

    “但願有朝一日,能覲見聖僧,向他還願。”孫太後低聲喃喃道。

    李九娘看了眼嫵媚動人的孫太後,心中暗想還是別見的為好。

    ……

    這一日,李九娘參悟天龍之道,化身天龍護法,以聖僧的名義救下了包括君子國太後、小皇帝在內,總共三百名多海外血裔宗親,並將他們送入佛島淨土。

    可隨著魔氣入侵,海外諸國紛爭漸起,亂世終於降臨。

    百姓苦不堪言,之後卻聽聞滄海之中,有一神秘佛土,諸邪不侵,萬惡難犯,護佑萬民,普度眾生。

    許多百姓為求佛緣,乘舟駕船,出海尋訪佛土,然見者寥寥。

    而在海內中土之地,嶺南亂局逐漸平定,又得千萬良田,萬民歸心,唐皇敕封嶺南節度使徐芝陵為護國公,召起回京述職,徐芝陵於返程途中於南庭江小涇河段遭遇妖襲,迫不得已,繼續留在南方“養傷”。

    南方匪亂雖止,朝野內外,江湖民間,卻妖物頻生。

    唐皇下旨,於京中組建禦妖上仙門,簡稱禦仙,廣招天下術修,與不良人一起斬妖除魔,守護黎民江山。

    春去秋來,時間飛逝。

    一轉眼,已是八年過去。

    而在人間之外,那方不為人知的魔界中,一身白袍不染血煞的僧人,又一次睜開了雙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