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讓位上
字數:3138 加入書籤
“懷英,今日這情況可不多見呀!”州牧府門口,張柬之剛剛想要進去,後麵卻是又駛來了一輛馬車。
張柬之與狄仁傑可是多年的老友了,張柬之第一時間便認出了這是狄懷英的馬車。因此,果斷停下腳步,上前準備和狄懷英先打一聲招呼,之後再一起進去。反正他來得時間挺早的,也不差這一時半會的功夫。
“確實,今日主公可是將這並州大小官吏盡皆召集了過來,今日恐怕有什麽意想大到的事要發生呀!”狄仁傑同樣笑著向張柬之回道。
一般情況下,李陽可從來不召集所有的官吏都前來州牧州的,最多也就是和一些重要的人物一起處理一下事情。
即便是當初蘇定方所在的武威情況危急,而李翔又遠在幽州,需要李陽拍板作決定之時,李陽當初也不過是召集了狄仁傑、張柬之、姚崇、宋璟、長孫晟等不到十位並州高層罷了,但今日卻是將這晉陽城上了層次的官員全都召集了過來。
“懷英是知道什麽了嗎?”張柬之對於自己的老友可是相當的熟悉,當即猜想自己的這位老友可能是了解到了什麽消息。
“吾也隻是猜想罷了,還是先不說了。”狄仁傑笑著對張柬之回道。
狄仁傑最擅推理,前幾日少主李翔才剛剛回到晉陽,今日李陽便整了這麽一出,狄仁傑當即意識到今日的事情恐怕是與李翔有關的。
隻不過,有用的信息實在是太少,至於具體是什麽事情,狄仁傑就實在是猜不到了。
“懷英,聽聞幾日前少主歸來,想必吾等今日就可見過了,不知懷英對少主可否了解!”想不通的事張柬之索性不去多想,反正待會兒肯定就知道了。
而李翔這些年可是大漢的風雲人物,不少的事情都與李翔息息相關,不少的事情李翔都參與其中。因此,張柬之對於自己的這位從未謀麵的少主自然是有些好奇的。
更何況,少主少主,現在是少主,而李陽又僅有李翔一子,說不定日後哪一天就變成自己的主公了,張柬之認為,提前多了解一下也是有備無患了!
至於狄仁傑,他加入並州已經十年左右了,當初,李翔還在並州之時,狄仁傑自然會與之有接觸了。因此,張柬之這才問起了狄仁傑。
“雄主也!”對於張柬之的好奇,狄仁傑隻是不鹹不淡地吐出了三個字。
虎敬暉乃是狄仁傑的義子,雖然虎敬暉這麽多年來對於不該說的事情守口如瓶,可狄胖可不是常人,即便虎敬暉不說,狄胖自己光靠猜也能猜出不少事情。
更何況。背後議論君上,非君子所為。因此,麵對張柬之的這個問題,狄仁傑顯然不願多談。
……
等到李翔跟隨李陽來到州牧府之後,並州大大小小的官員都已經到的差不多了。這些人裏,有不少是李翔認識的,但也有不少是李翔不怎麽熟悉的。
李翔已經有兩三年沒有回來過了,一些係統植入的人才或者是這幾年裏才剛剛嶄露頭角的一些人才,李翔有不少人還沒有見過。
李翔用係統悄悄地檢測了一遍,好家夥,這裏麵的名人可真是不少。出自係統的有狄仁傑、張柬之、姚崇、宋璟、長孫晟、長孫無忌、蘇邕、蒙毅、李元芳,本土人才有王淩、賈逵、郭縕等人。
王淩不必多說,王允的侄子,晉陽王氏年輕一代的領軍人物之一,隻不過這些年被崛起的李翔遮蓋了風采。
賈逵,文武兩頭開花的人才。在原三國裏,賈逵曾擔任過豫州刺史期間,建起了一條二百餘裏的運河,被稱為賈侯渠,便利民生。黃初六年,參與曹丕征吳之戰,擊破吳將呂範。石亭之戰中,賈逵率軍救出曹休,避免魏軍全軍覆沒。
郭縕,他本人不怎麽出名,才能也僅僅才一流之中中間的存在,但卻有一個厲害的兒子郭淮。
在演義之中,郭淮由曹真推舉為副將,此後屢次與漢軍交戰。諸葛亮死後,薑維率領北伐軍與司馬昭交戰,將司馬昭圍困於鐵籠山上,並約羌王派兵相助。
郭淮先擊敗羌王,繼而和司馬昭裏應外合,大勝薑維。郭淮追殺沒槍、有弓卻無箭的薑維,以弓箭射向薑維,卻被薑維躲過接住箭,繼而用自己的弓將郭淮射死。
演義裏的鐵籠山之圍發生在公元253年,但事實上郭淮死於曹魏正元二年,即公元255年。這種曹魏將領的“被死亡”,在演義中相當不少。是羅貫中先生尊劉抑曹思路的產物,郭淮將軍隻是躺槍而已。
包括雁門的蒙恬父子在內,這些人都是李陽的手下,而暫時未對李翔拜主。因此,這些人在稱呼上對於李翔仍然是少主,而非像薛仁貴、王猛他們那樣直接稱呼為主公。
今日,除了像狄仁傑這些李陽手下的人之後,李翔手底下的人也來了不少。這些年,雖然李翔將自己的重心放在了司州與河州之中,雖然並州名義上李陽才是州牧,但李翔並沒有放鬆對並州的掌握,許多重要的官職之上李翔都安排了人手。
在這其中,文官便以韋孝寬為首。韋孝寬幾乎是李翔最早的一批元老之臣了,這忠心的問題自然是有保障的。
當初,董卓之亂之後,洛陽百廢待興,李翔不得以之下才將政治能力過人的王猛給召了過去。從此,韋孝寬就負責留在並州之中,幫助李翔總覽並州大小事務。
而武將之中,在並州之中李翔派出的人則是以薛仁貴為首了。對於兵權的掌控,李翔向來都是最為看重的,自然要盡可能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諸卿,孤不過一中人之資,自接掌並州以來,全賴諸卿相助,方有今日並州之繁榮。然如今孤年歲漸增,又皆疾病纏事,處理州事已是力不從心。”待得眾人行禮之後,李陽才緩緩起身,不緊不慢地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