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5章 掩日歸屬
字數:4373 加入書籤
秦韓交界之處的山道上,一輛單駕馬車緩緩而行。
拉車的是一位青年儒生。
李斯雖然不修武功,但是儒門六藝卻都精湛嫻熟,在蓋聶受傷未愈的時候,也將馬車駕得很是平穩。
車廂之中,嬴政和蓋聶相對而坐,蓋聶的身上還纏著不少紗布,臉色也因為失血而顯得有些蒼白。
“蓋聶。”
“臣在。”
“自從你來到寡人身邊,寡人就想要為你尋找一柄名劍。可惜好劍難尋,一直未有收獲,這才委屈你使用普通的利器,以至於險些因此而喪命。”嬴政緩緩說道。
聽到這裏,蓋聶用眼角瞥了一眼車廂角落裏的那柄掩日劍,心中已經有所猜測。
“陛下不必感懷,護衛王上本就是我的職責。”
蓋聶的表態讓嬴政微微點頭,他取過掩日劍捧在手中,輕撫劍身道“越王八劍,在所有名劍之中也能排在中上遊,這柄掩日劍更是其中的佼佼者。現在孤將它賜予你,希望你能永遠站在寡人的身側。”
蓋聶稍稍低頭,兩手平舉抬高,從嬴政的手裏接過掩日,恭聲道“謝陛下,蓋聶定不負所托!”
劍器對於一名劍客來說,重要性不亞於自己的肢體,因此蓋聶在接過掩日劍之後,就迫不及待地將它從鞘中拔出。
錚!
一聲清越的劍鳴響起,掩日劍完完整整地出現在蓋聶的眼中。
這是一柄劍尖呈圓弧狀,劍身中央有一條鏤空縫隙,外寬內窄,劍刃呈淡紅色,劍格為暗金色的長劍。
因為它圓弧狀的劍尖,相比於刺擊來說,這柄劍似乎更適合用來劈斬。
而且它劍身中央那條鏤空的縫隙,似乎也可以像鯊齒一樣把其他的劍卡進去,出奇製勝。
不愧是出身鬼穀的劍術天才,剛剛摸到掩日劍這麽一小會兒,他腦海中已經模擬出了不少契合這柄劍奇異外形的劍術,沉浸其中,樂此不疲。
見蓋聶對這個禮物很是滿意,嬴政也暗自點頭。
這一次的新鄭之行確實很危險,如果不是有主動找上門來的陰陽家保護,以那天的情況看來,自己恐怕真的會凶多吉少。
“陰陽家”
他的口中無聲地咀嚼著這個名字。
秦國在以往一直被稱作蠻夷之國,是偏遠弱小的代名詞。
直到孝公重用商君變法,才讓秦國開始變得強盛。
但是國力的加強並沒讓秦國在天下間的名聲變得更好,虎狼之秦,西方蠻夷的稱呼一直被戴在他們的頭上。
似乎是因為動手實在打不過,所以東方六國隻能從文化禮儀上麵來尋找自己的優越感了。
這百年來,整個天下的文化中心一直都在齊國,在稷下學宮,他跟秦國一東一西處在華夏之地最遠的兩端。
秦國偶爾也會羨慕,但更多的時候是一種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鄙夷。
學那麽多知識有啥用?還不是打不過我們?
什麽儒家、墨家當世顯學,能幫他們把國家治理得更好嗎?
很明顯,不能。
所以到最後,這些話反倒被新一輩的秦人當作真理。
在秦國,隻有兵家和法家當道,以實用主義為準繩。
墨家的工匠很好用,那我們就用,但是墨子的理論就不用跟我們說了,我們不感興趣。
在這一點上,公輸家的表現就讓秦國很是滿意。
不僅業務水平完全不輸給墨家,更重要的是沒有那些煩人的叨叨。
什麽“兼愛非攻”,當初魏國從我們這裏搶走河西之地的時候你怎麽不說?現在我們強大了,要收回土地,你就不停的叨叨,滾蛋!
這就是秦國對墨家的態度。
因為墨家有一種傳統,就是喜歡幫助被攻擊方守城。
而恰巧近幾十年來,秦國是主動發起戰爭最多的國家,所以對上墨家的守城部隊次數也比較多。
人畢竟是人,是有自己的感情和好惡的。
敵對的次數多了,心裏也就自然產生了一種認知慣性。
秦國覺得墨家總是多管閑事,害得他們要付出更多的傷亡。
而墨家則是覺得秦國簡直就是大魔王,害死了那麽多墨家弟子。
他們也不想想,這種跟他們全無關係的戰爭,是誰帶他們來參與的?
諸子百家聽起來雖然很多,但是真正有影響力的也就那麽十家左右。
儒、墨、兵、法、道、名、雜、陰陽、縱橫,這九家被稱統稱為九流學派。
這其中,儒家的大本營在齊國。
墨家的核心思想與秦國接下來要實行的國策背道而馳。
兵家沒有一個統一的傳承之地,各國都有。
法家其實也沒有一套公認的傳承,似乎全靠個人天賦,而秦國已經是培育法家最好的土壤了。
道家隱世不出,飄然物外,不理紅塵俗事。
名家在惠子和公孫龍子離世之後,已經逐漸沒落,淪為隻會逞口舌之利的詭辯之學。
縱橫家兩位傳人秦國已得其一。
雜家的集大成者呂不韋就是現任的秦國丞相。
這麽乍一看,似乎秦國很是不得了,天下九大學說,它就占了一小半,這還嫌不夠?
可是仔細一看,兵家傳人所有國家都有、縱橫家隻有一個人根本稱不上是個傳承,雜家的老大呂不韋也蹦躂不了太久。
而且雜家之所以叫雜家,就是因為他的心太大,要“合儒墨、兼名法”,卻沒能提煉出自己獨有和思想內核。
看看人家同樣天文地理、兵法韜略無一不精的鬼穀子,在博采眾長的同時,提出了自己獨特的理念,所以人家才叫做縱橫家。
目前來看,秦國的核心治國理念就是被法家賦予的。
這樣的情況有利有弊。
一家獨大最大的好處就是所有人的思想都是一致的,不會像百家爭鳴那樣吵吵個不停,這對於秦國從弱小到強大的一路疾行起到了非常大的推進作用。
但是它也有不可避免的弊端。
所謂兼聽則明,偏聽則暗,總是用一種思路治國,是很容易走極端的。
雖然還沒能拿回自己的權力,但是嬴政早就已經學會了站在帝王的角度思考問題。
帝王之學,最重製衡。
法家在秦國已經獨大的百年,也許是時候給他們引入一個對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