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二章 差點嚇死個王承恩

字數:2042   加入書籤

A+A-


    “可能是陛下對錦衣衛的不作為早有怨言,所以才在這一次徹底爆發了吧。”李若璉這般想著。

    但是在心裏又歎息一聲,自己接任這指揮使之職,恐怕也不是什麽美差。

    以錦衣衛眼下的境況,想有什麽作為,確實是有些難。

    其實他哪裏知道,這一切的背後是沈浪這個名聲不顯的小太監給推動的。

    因為沈浪在給崇禎提供的建議中,就有一條改革錦衣衛。

    這麽好的特務組織就這麽廢了,實在太可惜。

    當然,沈浪改革錦衣衛不是為了監察百官,而是為了讓其發揮出軍事作用。

    偵察情報、暗殺、除奸等等秘密工作才是特務該幹的活啊,就像他們在萬曆三大征中發揮的作用一樣。

    現在大明本就是一盤散沙,再去監察官員,大興詔獄,隻會天怒人怨,人心相離。

    所以,要順利的改革並擴充錦衣衛,首先就要廢除其一些過大的權利。

    比如監察官員、巡查緝捕、詔獄等等,和軍事無關的職責都可以廢除,讓其在軍事上多發揮作用。

    並控製錦衣衛在京人數,降低文武百官對錦衣衛的忌憚,從而減輕各集團對錦衣衛的打壓。

    當然,在改革之前,錦衣衛內部也需要清理一番,首當其衝的自然就是指揮使駱養性了。

    駱養性這個人,史料對他褒貶不一,甚至更偏向於褒,貶主要是因為他投降了清廷,但並沒有做什麽十惡不赦之事。

    而且,他能力也是有一些的,正史中,周延儒的事還是他舉報才曝光出來的。

    相比於滿朝昏庸之輩,矮子裏拔高個,他本不應該被革除職位。

    但是,駱家世代是錦衣衛,出現了多位指揮使,駱養性本人也在錦衣衛中混跡多年,與京中官員之間的關係錯綜複雜。

    要改革錦衣衛,他這個指揮使首先就不能留,必須要讓他把位子空出來。

    於是,才借了這個機會,等周延儒一回來,崇禎自己就將其揭穿,不給駱養性舉報立功的機會。

    不然的話,無緣無故的將一個有功之臣給廢了,多少有些說不過去。

    同時也可以借機敲打一下錦衣衛中那些碌碌無為之輩,為接下來的改革做好鋪墊。

    至於升任李若璉為新任指揮使,一是資曆夠,二是比較忠誠,三是年紀大。

    是的,年紀大也是其中一點,隨時可以退休。

    先讓李若璉將位子占了,然後在改革中提拔一些幹練的少壯派,從中選擇出適合接任改革後的錦衣衛的使命。

    到時候,李若璉就可以功成身退。

    宣完旨以後,王承恩就提出了告辭,李若璉立即率領一幹錦衣衛骨幹將王承恩、沈浪一行人送出錦衣門衙門。

    一直看到車隊出了錦衣衛後街,轉進東江米巷消失在視野中,這才返回衙門內。

    而李若蓮則要麵臨他成為指揮使以來的一係列問題,畢竟,他就任指揮使,不是誰都服的。

    王承恩和沈浪都沒有在外麵多耽擱,立即回到了紫禁城。

    乾清宮中,依然隻有崇禎,沈浪和王承恩三人。